1、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重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2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概括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教材整理1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成为东方强国,开始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2)导火线:1894年5月,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挑起战争创造了机会。2过程(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突袭中国的运兵船,日本挑起战端。(2)1894年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3)平壤战役清
2、军战败。(4)1894年9月黄海战役清军丧失制海权。(5)1894年10月,日军占领辽东半岛。(6)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1)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2)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奋力抵抗,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3)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徐骧组织义军和刘永福黑旗军配合作战抗击日军侵略。4结果: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5影响:大
3、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教材整理2义和团的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的抗争(1)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2)概况:在山东、直隶交界处爆发,并迅速发展到京津地区,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列强态度:由胁迫清政府镇压转变为直接出兵干涉。2八国联军侵华(1)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英国中将西摩尔率领,由天津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2)1900年7月占领天津,8月再次进犯北京。8月中旬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教材整理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标志: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西、比、荷11国签订辛丑条约。2条
4、约内容(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3)拆除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途的所有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3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深度点拨辛丑条约的新特点内容:其他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增加了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的内容,并在外交上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目的:辛丑条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
5、镇压一切反帝活动。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3.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说明列强侵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究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史 料解 读史料一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千戈满故乡。”史料为论述近代战争的诗歌,“瀛东弃”“初传烽火照辽阳”是关键信息。史料二凡
6、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新华网载某学者的评论史料出自某学者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评价,注意省略号,它将史料二分成三个层次,体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的诗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甲午中日战争。根据诗中的“辽阳”可知此战事起初在东北,中国最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赔款、开放通
7、商口岸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史料二中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评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据史料二,归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提示】作者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分析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从直接影响看,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间接影响看,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开始参与全球化。【史论拓展】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和影响(1)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列强侵华目的的不同。列强的侵华呈逐步升级的趋势。a从战争
8、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b从战争的规模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c从侵华的方式、手段来看:经历了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的变化。d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益逐步增多,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逐步加深。(2)影响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侵害了中国的主权。
9、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租界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题模板】抓关键“东洋驻重兵”“旁人鼾睡声”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排易误A、B两项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可排除;D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指清政府帮助列强维护在华统治秩序,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应排除验结论日本在中国占租
10、界、驻重兵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这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答案】C1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该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争的情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材料中“管带邓世昌”可以判断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故选C项。【答案】C2(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
11、马关条约【解析】南京条约是中国与英国签订的,北京条约是中国同英法签订的,英法都是西方国家,所以A、B两项不符合题意;辛丑条约是中国同俄、德、法、美、日、奥、意、英等国签订的,除日本外其余都是西方国家,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是中国同日本签订的,符合题意所说的“东方小国”,故选D项。【答案】D3(2015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解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都是列强侵华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4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
12、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解析】半殖民地指国家主权丧失而没有完全丧失,保留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治华。【答案】C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710022】材料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其创作的一生正值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他用其特有的讽刺笔墨对殖民主义罪行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下面是1900年8月12日他写给朋友的信中的一段话:“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国人民方面。欧洲的匪徒们曾经欺凌他们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把外
13、国人都轰走,永远不让他们再回去。”(1)这段话中“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中的“现在”指的是哪一年?(2)“全中国都站起来了”可能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结局和意义?(3)“欧洲的匪徒”指的是谁?(4)当时这伙“匪徒”来中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最后他们达到目的了吗?【答案】(1)“现在”指1900年。(2)事件:义和团运动。结局: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意义: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3)指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侵华列强。(4)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他们的目的达到了,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