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18.50KB ,
资源ID:7098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9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三、民为贵“民为贵”语出孟子尽心下,意思是说,老百姓是最尊贵的。这句话极其简洁明了地言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课所录5则选文,孟子分别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具体而充分地阐明了这一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今天听来简单,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说这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深远的洞察力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超前意识”。齐宣王就“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事问孟子“臣弑其君,可乎”,孟子掷地有声地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当时能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独夫民贼应该杀,是需要有极大的胆识的。孟子坚决反对愚忠

2、,反对盲从。他认为,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君主并非任何时候都对,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对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1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重点是词类活用。2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3学习孟子的论辩机智和说理技巧。1字音字形 2通假举要为丛驱爵者,鹯也:“爵”通“雀”,鸟雀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畜”通“蓄”,积聚舜相尧二十有八载:“有”通“又”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汤放桀:放逐,流放贼仁者谓之贼:残害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主持践

3、天子位焉:登上,引申为“承袭”(2)一词多义危相(3)词类活用诸侯危社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危害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活用为动词,成就王业(4)古今异义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对医生的称呼。牺牲既成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以陷于死亡古义:被诛杀或逃亡。今义:死去。夫然后之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此指国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贼仁者谓之贼古义:残害。今义:小偷。4重要虚词之5特殊句式(1)判断句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

4、,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2)介宾短语后置句祭祀以时。天子能荐人于天。诸侯能荐人于天子。大夫能荐人于诸侯。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3)定语后置句天下诸侯朝觐者。6名言名句(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3)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5则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在这5则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2句段

5、赏析(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赏析“民为贵”,是说人民的地位与权力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自人民、治于人民、为了人民。“社稷次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山川大地,五谷物产,乃是养育人民、建立国家的物质基础,当然十分重要。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所以也可以说“社稷”就是国家。作为一个国家,当然要有制度,要有宪法。但制度也好、宪法也好,终究还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人民。“君为轻”,是说相对于民与社稷来说,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与权力是民赋予的,没有民就没有君,君怎么可以与民相提并论呢?社稷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

6、很难设想一个国家可以既没有山川大地,又没有五谷物产,也没有宪法制度。一个国家死掉一个国君,仍然不失为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社稷,国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国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论。(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赏析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孟子身处战国之末,战争杀戮最为常见,动辄数万人成为刀下亡魂。孟子本人对此也有不少记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想矫正当时的虐政之弊,“裕民止战”,因为民众最怕的就是暴政了。这句话体现了孟子对暴君的痛恨,因为他们残害仁义,将人民逼到生死边缘,引发社会动乱。这样的国君叫“独夫”。孟子的话

7、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就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要残民害民。残民害民就是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必然会被人民推翻。3精读深思(1)本文中,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答案孟子在“民为贵”一章中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桀、纣之失天下”一则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要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万章曰”一则,

8、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仍然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仁言不如仁声”一则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心。所录5则选文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值得细细体味。(2)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答案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百姓的生产生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看到了百姓的力量,敬畏并尊重这种力量,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但是孟子又是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他所理解的“民”不是享有人生权利的民,而仅仅只是一个国家的“子民”。他的思想的根本宗旨是使君“得民”,使民“拥君”,而依据民本

9、思想提出的“仁政”“王道”等德治主张,也只是对君主政治统治的稳定在以前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的方案,告诉君主如何才能更好地管辖、统治自己的子民。他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废除君主,而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希望君主可以明白,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为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他们必须“视民如子”,必须以“民为中心”。这样不仅符合了当时政治上的需求,也符合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3)怎样理解“仁言不如仁声”这一则?答案“仁言”即宣扬仁的言论,“仁声”却是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仁言”,爱民的语言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仁声”却是对爱民者的称颂,是非常实际的。所以,爱民的言说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完善的政治制度是霸者之道,如齐国的管仲所推行的治国方略,确实能强国富民,但是他不得民心,只能得到统治者的欢心,因为他是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而富强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却能够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知识。完善的政治措施能够搜刮和聚敛人民的财富,使国家更强大,但它却不如完善的教育制度能获得民心。这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意愿的分析。所以,分清这两者的不同,我们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是行霸道政治呢,还是行王道政治?1.(孟子尽心下)2.(孟子梁惠王下)3.(孟子离娄上)4.(孟子万章上)5.(孟子尽心上)-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