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900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诊断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OO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第一章至第三章。【试题总体说明】本试卷是一份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综合试题,考查了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类型及成因分析、洋流模式及洋流分布规律、水循环、地质构造以及全球变暖、城市功能区及城市问题、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合理布局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知识点。试题的难度适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适当,能够体现高考大纲对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2、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下列各个小题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旳)北京时间2011年8月12日20时,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在深圳湾体育馆隆重开幕。完成12题。1.在约翰内斯堡(东二区)的中国留学生小明准时收看了这一盛典.开幕式开始时.他所在地的区时应是A. 12日2时 B. 13日2时 C. 12日14时 D. 11日14时【答案】C【解析】约翰内斯堡(东二区)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因此选C。2.大运会开幕式当天,下列有关图中四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后看到日出的是北京

3、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莫斯科C.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里约热内卢 D.该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新加坡下图中为某月北纬31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季节,地的总体天气具有特点。A.低温晴朗B.高温阴雨C.高温干燥D.温和多雨【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在31N纬线与75E经线交汇的印度形成低压中心,说明大陆气温比海洋高,因此北半球为夏季。地坐标为(31N,30E),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天气特征为炎热干燥。4.下列大气活动中心对图中处影响较大的是A.亚洲高压B.印度低压C夏威夷高压D.阿留申低压【答案】B【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在31N纬线与75E经线交汇的印度

4、形成低压中心,该低压中心叫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5.此时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答案】A【解析】地坐标为(31N, 120E),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盛行东南季风。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世纪末将没有冬天。”完成67题。6.下列属于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是A.填海造陆 B.砍伐森林 C.污水排放 D.退耕还草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89题。8.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是A.墨西哥湾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东澳大利亚暖流D.西澳大利亚寒流【答案】D【解析】盛行东南风,盛行西风,且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5、由此可以判断此图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若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该洋为印度洋,因此选D。9.与图中海岸相比,海岸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答案】B【解析】为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为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011题。10.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水汽输送量减少 D.地下径流增加【答案】B【解析】蒸腾作用显著减弱,说明植被减少,涵养水的能力下降,水的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大。1

6、1.对该流域地表径流含沙量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不包括A.气温日变化及其年变化 B.降水量及降水强度C.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 D.土地利用状况及规模【答案】A【解析】河流含沙量大小与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状况及规模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降水量越大,降水强度越大,土壤越松散,坡度越大,植被越少,河流的含沙量越大。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1213题。12.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M层B. N层C. P层D.E层【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后又发生断裂错位。但M层并未受到断层的影响,说明岩层M是在断层后沉积形成的。【答案】D【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

7、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河道弯曲,且支流众多,导致排水不畅,很容易发生水灾。15.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河流气候植被地形A.B.C.D.【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聚落多沿河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淡水及运输功能。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1617题。16.图中数据显示1990至2010年间该地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B.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C.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

8、劳动力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示意图且功能区分布合理。读图,完成1819题。18 图示城市功能区中,最可能为住宅区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因此d为住宅区。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因此c为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因此a为工业区。b位于住宅区与工业区之间,为绿化带。19.该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A.正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答案】D【解析】钢铁厂有大气污染,为保护城市环境,多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读美

9、国示意图.完成2022题。20.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山脉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脉分别处在板块碰撞处与板块内部B.甲、乙两山脉西侧河流夏季均进人汛期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D.甲、乙两山脉的东侧自然带较西侧复杂【答案】A【解析】甲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西侧为地中海气候(30-40间)和温带海洋气候(40-60间),受山地影响垂直自然带明显,西侧比东侧更复杂。乙山为古老的阿巴拉契亚山,海拔较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不明显,位于美洲板块内部,东西均为温带大陆气候。21.图中的美国农业带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6分)23.(16分)下图为日本及

10、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晨线.此刻北京时间为3:40。读完图成下列各题。(1)图示时刻,P地太阳高度为 _ ;该日Q地昼长为 _ 。(2)试比较图示季节P、Q两地降水差异,并说明理由。(3)试分析富士山地区树种较日本其他山区丰富的原因。(4)图中M海域为世界著名渔场.说明该渔场的主要成因。【答案】(1)014 小时(4 分)(2)P地降水量大于Q地。(2分)图中虚线为晨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应为夏半年,夏半年东亚盛行东南季风;P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Q地位于夏季风背风坡。(4分)(3)纬度较低.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条件好;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明显。(4分)(4)位于

11、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2分)【解析】图中虚线为晨线,表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此刻北京时间为3:40,Q点时间为5点,而Q正好位于晨线上,表明40N此日5点日出,昼长为14小时。P在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P位于岛屿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丰富,Q位于岛屿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因此P的降水大于Q。富士山纬度较低,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条件好;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明显,因而树种丰富。M海域为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24.(14分)读太平洋局部地区示意图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

12、图中大气运动的原因。(2)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成因。(3)筒述伊泰普水电站建成后其下游河段水文特征发生的变化。为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状况图(20002005年),乙表为M省人口变化情况表(19532000年)。年份总人口(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规模(人)19533767. 294. 4914. 784. 1919644452. 213. 7114. 834. 0919826052. 115. 5515. 823. 9119906705. 686. 7921. 243. 6620007438. 078. 7641. 493. 23乙(1)据甲图

13、信息,指出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 (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2)简述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化水平较高且增幅较大的省区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3)根据材料,筒述M省人口变化特点及原因。【答案】25.(1)城镇化水平较高;各省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大;城镇化速度较快;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任答三点.3分)(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生态恶化;污染加重等。(任答四点.4分)(3)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4分) 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外省人口迁人较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乡镇企业发展

14、.小城镇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任答三点.3分)【解析】据甲图信息,可以看出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比重上升,且各省差异大,发展不平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生态恶化;污染加重等环境问题。M省为江苏省,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除1964年外)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原因: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外省人口迁人较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26. (12分)甲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米)。乙图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地区耕地丰要分布在该地区的_ (方位).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是否合理?说明理由。(2)该地区不同类型林地、耕地空间布局符合立体农业布局模式,试分析其林地的环境效益。(3筒述该地建设乙图所示生态农业园区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