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875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C.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体现的是周王控制着诸侯国部分大臣的任免权力,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选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尚未

2、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选项排除;西周时期对权力和财产继承上十分重视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事实证明分封制下诸侯最终成为对抗中央的重要力量,D选项排除。2.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 “监察百官”以维护专制统治B.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C.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D. “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县级政权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地方治安和劝农课税,C选项符合题意。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A选项排除。提举市舶是在宋朝出现的,B选项排除。县级政府主要负责行政,

3、不掌管军事,D选项排除。3.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负责制令,门下省负责审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这体现了对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故选A;三省六部制只是削弱了相权,但没有剥夺相权,排除B;设立三省主要是为了分割削弱丞相的权力,强化君主的权力,它并不能体现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排除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是皇权强化的表现,D项说法错误,排除。4.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

4、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是A. 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B. 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C. 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D. 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之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行省制度本来就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才实行的一个制度,而不是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材料中的“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也能反映出这一点,所以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只能是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

5、是B。另外,行省不仅仅是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蒙古人也不可能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5.清初将长城以内的汉地划分为十八行省基本沿用明朝旧制,在东北、外蒙古和新疆则设置了五个将军辖区由中央委派重臣兼管军政民政,在西藏青海则设置办事大臣监管当地事务,在蒙古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度并定期会盟,西南则广设土司,这些做法A. 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B. 表明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C. 大大加强了当时中央集权D.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清初政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这种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当时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

6、皇权是否加强,故A选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各民族地位的高低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歧视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西南地区广设土司可知在西南地区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实际控制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C选项错误。6.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朱元璋在全国颁行统一的三种服装样式目的是为了严格区分社会等级秩序,极力加强专制皇权统治,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不

7、够准确,不符合朱元璋的真实目的。考点:明代专制主义的强化措施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本题从服饰变革的角度考查社会变迁的背后隐藏的社会本质问题。7.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 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答案】C【解析】材料“

8、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说到中国近代发展海军主要是局限于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能抵制,西方侵略的程度和频度决定了海军的发展程度,故C项正确,排除AB;依据材料“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说明D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从中分析出答案。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某一条约”是指A. 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使中国的

9、关税自主权受到侵害,故选C;协定关税始于南京条约,而非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辛丑条约,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A. 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 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 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D. 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均分配土地,一方面不触动封建私有制,另一方面实行土地国有制,这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脱离实际,故D项正确;该规定将

10、所有的剩余产品收归国家,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此时仍然属于小农经济范畴,但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故该规定与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相违背,故B项错误;该规定具有空想性,未能实现,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掌握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天朝田亩制度局限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 维新变化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11、.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正确;维新变法并没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打击,而不是对封建政体的打击,排除C;五四运动重点是反帝爱国,不是侧重在国内的反专制,排除D。11.1919年5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

12、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材料反映了A. 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B. 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 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D. 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蒙古族学生参加了游行示威,同时全校师生认为“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可见当时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选项C正确;中共尚未成立,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2.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开始时间代议机关名称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年3

1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1937年5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1938年11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C.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D.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来调整代议机关的名称,这是中共成熟的表现,19371945年处于全民族抗战阶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代议机关主要叫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或者参议会,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抗日民族统

14、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有关,A选项排除。从1840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选项排除。13.“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的人民政府:A.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 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可知,新中国政府颁布的此项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

15、的,并且赋予不同民族一定的自治权利;由“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新中国未照搬苏联的民族制度,而是从本国国情和历史出发,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正确;据材料“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故A、C、D错误。14.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一些主要参考文件国剧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5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案;1923年曹混宪法;1945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5年宪法其他罗

16、马尼亚,波兰,捷克等国宪法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A. 民主政治建泛趋于制度化B.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 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 深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从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的主要参考文件” 表格中,涉及多个国家和中外的多部宪法,可知B项正确。材料要求分析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A项所说内容属于“影响”;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说的是参考文件,有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宪法,也有中华民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没有具体展示宪法内容,无从得出其

17、深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D项错误。15.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适应了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18、渡是在19491956年,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基础的是1954年宪法,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含有或的A、C、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16.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 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

19、本保证是A. “一国两制”提出B. “九二共识”的确定C. 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D. 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解析】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17.“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 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B. “求同存异”方针

20、的提出C.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来看,这里的“它”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故答案为D项。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运用,排除A、B项;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是在2001年,排除C项。【点睛】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交

21、往,为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中国提出、后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成为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18.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A. 出席日内瓦会议B. 中国重返联合国C. 美日联盟更紧密D. 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答案】D【解析】【

2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了中日两国邦交的正常化,符合钥匙效应的描述,故选D;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排除A;中国重返联合国发生于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B;美日联盟的紧密与中国无关,不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的结果,排除C。19.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A. “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B

23、.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趋于务实C. 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D. 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可知体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不在突出意识形态对抗,开始注重国家利益,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趋于务实,B选项符合题意。“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的最大表现就是强调意识形态对抗,A选项排除。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快速发展的轨道,物质匮乏的说法有误,C选项排除。不结盟外交政策不会导致中国援助对象较少,D选项排除。20

24、.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 全体奴隶主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答案】C【解析】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雅典公民的含义,从雅典内部来看,雅典的大多数居民,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不是雅典公民,因此他们不能参与雅典民主政治,也就很容易看出答案是C。21.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程序达成判决哪怕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这体现了A. 大众与精英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B. 苏格拉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C. 公民法律意识对于城邦的重要性D. 古代雅典的法律维护了社会

25、正义【答案】C【解析】【详解】苏格拉底主张“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是为了树立和弘扬公民的法律意识,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城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主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雅典法律对于社会正义的影响,排除D项。22.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这反映了罗马法A. 重视物权保护B. 强调诉讼程序C. 倡导公正公开D. 关注人身安全【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如果船员

26、、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可知,船员、客店店员有责任保护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并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诉讼程序、公正公开、人身安全等问题,B、C、D错误。23.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A. 遵循私法至上B. 重视诉讼程序C. 注重诉讼诚信D. 崇尚科学理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中“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

27、罚”说明罗马法比较注重诚信的诉讼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注重诚信的理念,不是遵循私法至上,故A项错误;诉讼程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科学理性不符合材料中诚信的理念,故D项错误。24.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据此可知三次议会改革A. 逐步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 适应了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C. 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度D. 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全民普选权直至2

28、0世纪60年代始得确立,故A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扩大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议会改革使得他们在政治上获得了更大的权力,推动了英国议会改革的进程,可见三次议会改革适应了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故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度,排除C;材料不能反映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排除D。25.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A. 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 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C. 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 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

29、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结合选项内容可知选B项;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26.在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小州声称:“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威胁要与外国结盟。”而大州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A. 提出了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原则B.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 规定了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办法D. 通过了实行联邦制议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小州声称:“不愿屈

30、从大州支配的命运,威胁要与外国结盟。”而大州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可知美国大小州矛盾突出,1787年宪法中规定参议院议员各州两名代表,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使双方利益得以妥协,故C项正确。A项,对黑人选举权的限制反映了南北方利益的妥协,排除。B项,三权分立体制反映了中央机构间的权力制衡,排除。D项,联邦制方案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各州的权力矛盾,排除。27.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需求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美

31、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总统制,最初也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它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正确。28.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A.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B. 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C. 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 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武器”指的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

32、实力增强,从而推翻了封建制度。但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故D选项正确;材料“置自身于死地”,可推知材料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C选项错误。29.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A. 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B.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C. 缺乏成熟

33、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19 世纪70 年代,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这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B、C两项与题干材料相比,不够全面。D项材料未体现。考点:巴黎公社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需要掌握。30.(2017年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

34、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

35、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点睛: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31.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

36、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A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D选项排除。32.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 世界

37、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即使西方国家也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可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非洲国家,排除;而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就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排除B;七国集团是一个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33.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结束,最直接、最

38、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 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 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D. “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答案】D【解析】【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故D正确;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A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

39、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B错误;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并不是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C错误。故选D。34.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产需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被后世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A. 政府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B. 不抑兼并导致贫富分化C. 经济活动受儒家思想影响D. 房产交易受到严格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业主在出售房屋时,族人与邻人有优先购买权,说明儒家亲友睦邻的伦理观念影响了当时的房产交易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抑制商业发展,A项错误;材料没有

40、体现土地兼并,贫富分化,B项错误;材料是对房产交易进行规范,不是控制,D项错误。35.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一变化反映出,隋唐时期A. 人地矛盾日渐显露B. 土地兼并得到遏制C. 自耕小农逐渐衰退D. 世家大族已经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北魏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但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在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种对土地的严格限制,反映了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人口大量增加,从而导致了土地的日趋紧张,从而使人

41、地矛盾的日渐显露,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表明对土地兼并的遏制,故B项排除;自耕小农逐渐衰退是在宋代,且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D项消亡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36.有学者指出,在中世纪,欧洲各个大城市排污设施欠缺,粪便气味成为人们抱怨的焦点。但是在同时期中国的城市中这个现象并不多见,城乡之间的生态平衡无意中缓解了中国城市的卫生问题。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建立了系统的环境保护体系B. 中国古代城市管理优与西方C. 精耕细作的农业改善了城市卫生D. 中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较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城乡之间的生态平衡无意中缓解了中国城市的卫生问题”,

42、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需要使用生物肥料,城市向农村提供人畜粪便,农村向城市提供粮食和蔬菜,这种内在联系有助于缓解中国中古时期城市卫生状况,故C项符合题意;当时中国并未建立系统的环境保护体系,故A项错误;B项中国古代城市管理优与西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中国还没有很强的公共卫生意识,故D项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长期以来在朝贡贸易下,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直到1567年开放海禁以后才获得合法身份,但商船、数量和贸易地区仍受到严格限制,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另

43、外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15到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摘编自王晶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材料二 近代中国从身居高位的官僚到凡夫俗子、学徒、手工业者等都有经商倾向,例如南通状元张謇,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光绪15年进士王同愈脱离官场从事商务等。近代沿江沿海的口岸处在中外关系的前沿位置,因“贸易旺、信息灵、人气盛”,成为商人群体的摇篮,据统计,1912-1928年,

44、商人群体中,浙江商人占总数的34%、江苏占26%、广东占17%、福建占5.3%。伴随着商人群体的崛起,1904年诞生了跨行业、不限籍贯、拥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民主色彩的商会,其宗旨是振兴中华工商业。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海外商人群体相比较,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状况:发展不均衡,商人多集中在少数沿海地区;商人实力较弱;商人受到政府官员的压制勒索;明清没有专门法律支撑商人群体发展;明清商人群体发展较为传统,带有宗法血缘色彩;商业

45、组织不强大。成因: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海禁政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2)特点:来源更广泛;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的通商口岸;成立了近代商会;受到爱国民主思想的影响。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转型;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提供了社会基础,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有利于两方先进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的侵略,也推动中国融人世界市场。【解析】【详解】(1)根据题目要求,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并分析其成因。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主要从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同时

46、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根据材料“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可知,海外贸易商人群体发展不均衡,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根据材料“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可知,海外贸易商人群体地位低下、实力较弱;根据材料: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可知海外贸易商人群体受到政府官员的压制勒索;根据材料:“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可知,明清时期没有专门商业法律支撑商人群体的发展;根据材料:15到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

47、,可知,明清商人群体发展较为传统,带有浓重的宗法血缘色彩;根据材料: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可知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组织不够强大。分析商人群体实力较弱,社会地位低下,社会组织不强大的原因,主要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视角进行分析。政治上,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同时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海禁政策;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文化上,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近代中国从身居高位的官僚到凡夫俗子、学徒、手工业者等都有经商倾向”可知,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来源广泛;根据“近代沿江沿海的口岸处在中外关系的前沿位

48、置,因贸易旺、信息灵、人气盛,成为商人群体的摇篮”“民主色彩的商会,其宗旨是振兴中华工商业”可知,近代商人群体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同时成立了商会组织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影响。近代商人群体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进行论述:经济上,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政治上,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推动了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商人群体的爱国特质也能够客观上抵御外国经济的侵略。【点睛】本题通过比较明清时期和中国近代商人群体的发展状况,分别反映出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相关问题,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重要

49、的一个环节。38.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

50、拔的标准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汉朝实行察举制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积极影响。【答案】(1)标准:血缘、门第、等级。(2)原因: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儒生参政,儒学渐成主流;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西汉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3)特点:进士科是科举制最重要的一科;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士人直接报名,差额选拔等。积极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促进了社会读书风尚的形成;宣扬公正公平的严格选官等。【解析】【详解】(1)标准:由材料“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

51、为大夫”可知,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血缘、门第和等级。(2)原因:由材料“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皆自仲舒发之”可知,汉朝实行察举制的原因是儒生参政,儒学渐成主流;另外再结合所学可从社会形势的变化、统治的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从社会形势的变化上来看,秦朝之后,郡县制的推行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而察举制的实行恰恰就是对这种社会形势变化的回应;从统治的需求看,秦汉已经实现了在政治上的大一统,这就需要西汉通过察举制来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来加强中央集权。(3)特点:由材料“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可归纳为进士科是科举制最重要的一科;由材料“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

52、府择优录取”可归纳为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士人可直接报名,而后官府进行差额选拔。积极影响:由材料“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可归纳为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官府择优录取”可归纳为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由材料“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可知,科举制的发展宣扬了公正公平的严格选官的观念,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读书风尚的形成。3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

53、、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 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 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 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 要精神条件。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举两个例子, 论述表达清晰)【答案】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证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

54、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 (举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 )例二:美国 1787年宪法的制定体现了妥协。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和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例三:

55、法国 1875宪法的制定体现了妥协。 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定,共和体制确立下来。【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模式年年都有新花样,但解答方式基本相同,即“两步走”先亮观点,再去论证。本题还算是比较传统的模式,观点比较容易捕捉。根据材料“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归纳出观点,即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证,可以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 1787年宪法或法国 1875宪法的制定中相互妥协的例子来说明。考点:西方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代议制妥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