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894KB ,
资源ID:70867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86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一、单项选择(80分)1. 我国南方以稻为主的农业特色的形成,可以追溯到A. 元谋人时期B. 巫山人时期C. 河姆渡文化时期D. 龙山文化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目前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而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则是以种稻为主的农业聚落,故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巫山人时期距今有240万年至180万年,均为旧石器时代,排除A B两项;龙山文化主要的农作物是粟,排除D项。故选C。2. 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的转变,标志着A. 分封制的初步形成B.

2、宗法制发展的鼎盛C.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D. 政治体制的严重倒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由“传贤”到“传子”的转变,实际上指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转变,夏启继承大禹的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确立,故选C;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宗法制鼎盛于西周时期,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王位世袭制是历史的进步,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严重倒退,故排除D。3.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 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B. 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C. 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D. 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答案】

3、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故选D。 4. 春秋时代官学瓦解,学术文化下移,私学兴起,对私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的阶层是A. 诸侯B. 卿C. 大夫D. 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士阶层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从贵族中分离而游散于民间,在失去爵位、封土、职官的窘况下,他们开始把兴办私学作为谋生的手段,为私学文化的活跃创造了条件,故D选项正确;诸侯国君处于贵族的上层,春秋时期其主要活动是推动诸侯国的改革,故A选项错误;卿和大夫拥有较多的封地、臣民,他们中很多人改变,形成了新兴地主阶

4、级,有一些人控制诸侯国的 政权,但很少从事教育行业,故BC选项错误。5. 秦建立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秦律【答案】A【解析】【详解】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制度,其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6. 秦统一的主观条件是A. 人民渴望安定统一B. 兼并战争使统一局面不断扩大C. 地理位置优越D. 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的主观条件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故选D;而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客观条件,故排除ABC;7. 秦统一后修筑长城

5、目的是A. 抵御匈奴进攻B. 开发边疆C. 显示威力D. 拓展疆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北方的匈奴南下侵扰,秦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为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8.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A. 戍边延误期限B. 具有革命首创精神C. 秦朝暴政激化矛盾D.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残暴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故选C;戍边误期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故排除A;具有革命首创精神,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而非原因,故排除B;

6、陈胜吴广起义是农民起义,二人不属于统治阶级,故排除D。9. 汉高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的措施是A. 全面推行郡县制B. 实行郡国并行制C. 全面推行分封制D. 设立刺史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建立后,汉高祖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了一些刘氏子弟建立诸侯国,故B选项正确,同时排除AC选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故D选项错误。10. 汉武帝设置“中朝”的目的是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C. 防止形成宦官专权D. 避免外戚干预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选用一些亲信和近臣组成中朝,使原

7、来的丞相等百官变成了外朝,以此实现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目的,故选A;中朝并非监察机构,故排除B;汉武帝设置中朝是为了加强皇权,与宦官、外戚无关,故排除CD。11.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是为了A. 开辟丝绸之路B. 拓展西汉的疆域C. 建立和欧洲国家的联系D. 配合对匈奴的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于是派张骞出使西域,故D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开辟丝绸之路、建立和欧洲国家的联系是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客观效果,故AC选项错误。12. 下图中的著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A. 纪传体通史B. 断代史史书C. 民间诗歌总集D. 药物学专著

8、【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书是神农本草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医药学专著,故选D;神农本草经不是史书,故排除AB;神农本草经不是诗歌集,故排除D。13.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客观原因是A. 统治者重视B. 劳动力增加C. 人民的辛勤劳动D. 具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而南方地区相对安定,客观上为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条件,故选D;而统治者、劳动力、人民都属于人为因素或者主观因素,故排除ABC。14. 东晋时期,把持政权并享有特殊社会地位的阶层是A. 庶族地主B. 士族地主

9、C. 军队将领D. 少数民族贵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把持政权,享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故选B;庶族地主为平民,不享受特殊社会地位,故排除A;军队将领不属于特殊阶层,故排除C;少数民族贵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15. 下图生产工具在唐朝普遍流行于A. 黄河流域B. 东北地区C. 西北地区D. 江南地区【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反映的是曲辕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出现于唐朝时期的江南地区,由于其适合南方农田耕作条件、且灵活便利,得以普遍推广,故选D;其他三个选项所述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16.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

10、是:A. 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B. 与周边各族关系融洽C. 中外交流日益频繁D. 统治者励精图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而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是治世局面的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A;与周边各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并非主要原因,故排除BC。17. 察举制的特点是A. 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官员B. 官员选拔权由中央垄断C. 门第高低是选官的标准D. 道德高尚是唯一的推荐依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孝、廉各一人,这是一种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故A选项正确;官员选

11、拔由中央垄断说法绝对,故B选项错误;察举制注重人的品行而非门第高低,故C选项错误;除道德高尚外,察举制还看重人的才学,故D选项错误。18. 下列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的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分析】略【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故选D项;世官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是以血缘、门第等标准进行选官,没有体现公平公正,排除ABC项。19. 以下唐代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空缺的是A. 中朝B. 政事堂C. 尚书D. 六府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唐朝”“中书”“门下”等信息可知,图示

12、体现是三省六部制,所以空白处应填尚书,故选C;中朝是汉武帝时设置,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政事堂、六府堂均为办公地点,而非中枢机构,故排除BD。20.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反映出A. 封建剥削的加强B. 国家对民众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B选项正确;唐代从租庸调制向两税法的转变反映了封建剥削的减弱,故A选项错误;两税法的实行属于税收制度的改革,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两税法只是简化了税收名目,无法体现由

13、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故D选项错误。2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社会原因是A. 统治阶级的提倡B. 社会经济的萧条C. 社会战乱频繁D. 儒家地位的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这是导致佛教盛行的社会原因,故选C;统治阶层的提倡是政治原因,故排除A;社会经济的萧条是经济原因,故排除B;儒家地位的衰落是影响,故排除D。22.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A. 诗歌的出现与繁荣都是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的B. 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C. 诗歌的繁荣与唐代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D. 诗歌是最能

14、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诗赋也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故C项正确;诗歌的出现不是由商品经济发展决定的,唐诗的繁盛,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诸多因素推动的结果,故AB项错误;除诗歌外,词、曲、小说都能很好地表达情感,故D项错误。23.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拥立其为帝,这里的“黄袍”主要体现服饰的A. 御寒功能B. 装饰功能C. 等级标识功能D. 文武分工的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袍”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象征,材料中的“黄袍加身”反映了士兵通过此举拥护赵匡胤为皇帝,体现出

15、了服饰的等级标识功能,故选C;其他三个选项均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BD。24.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其中没有成功的是A. 收复燕云十六州B. 平定南方割据叛乱C. 解除节度使兵权D. 消灭北汉割据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宗在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后,欲夺取燕云十六州,但被辽军击败,几年后再次征辽,结果仍大败,故A选项正确;北宋建立后先后消灭了南方割据势力和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D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北宋为了集中军权,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故C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25. 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两宋军事管理模式

16、,其调兵之权应属于A. 节度使B. 枢密院C. 三司使D. 转运使【答案】B【解析】北宋时期枢密院掌管军事,故B项正确;A是唐朝地方官;C负责财政;D负责地方财政。26. 北宋民谣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主要是因为范仲淹A. 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 重视理财,缓和了积弱局面C. 实行赋税改革,减轻民众负担D. 整顿吏治,赢得百姓的赞誉【答案】D【解析】【详解】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所以庆历新政的主要成效集中在整顿吏治方面

17、,故此题应选D项;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A说法错误;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没有缓和北宋积弱局面,民众负担依然沉重,B、C错误。27. 契丹建国后,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待汉人,原因是A. 契丹和汉族矛盾尖锐B. 皇帝和官僚谋求妥协C. 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契丹统治的广大地区,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辽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分设“北面”和“南面”两个系统。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C选项正确;契丹实行“藩汉分治”不能反映契丹和

18、汉族矛盾尖锐以及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故AD选项错误;皇帝和官僚谋求妥协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28. 下图是两宋和西夏、金并立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政权是西夏和辽,故A正确;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辽不可能与南宋、元并立,故排除BC;元与西夏、南宋并非并立存在,而是先后被元朝所灭,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29.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A.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B. 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 辽夏威胁,边患严重D. 权臣当政,政局动荡【答案】D【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故A项正确,排除。政府财政危机,地方积贫积弱,故B项正确,排除。北宋外部辽夏威胁,边患严重,故C项正确,排除。权臣当道,政局动荡,不符合当时历史特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背景30. 3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长达16年的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内乱,当时统治中国的政权是A. 曹魏B. 西晋C. 东晋D. 北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3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统治中国的政权是西晋(266年316年),故B选项正确;曹魏(220年265年)

20、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选项错误;东晋(317年420年)是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的王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选项错误;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选项错误。31. 隋朝完成统一后,规定“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其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彰显中央权威C. 增加政府收入D. 保证吏治清明【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反映的是隋文帝对地方制度的改革。改革有利于结束士族豪强垄断地方政权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故A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增加政府收入与材

21、料信息无关,故C选项错误;D选项说法绝对,排除。32.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C.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导致各级官员人数比实际需要的多两倍以上,有时候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僚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故B项正确;人浮于事是因为官员多导致的后果,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的发展和吸取前代教训不是主要原因,故C、D项错误。33.

22、宋代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是A. 先进的生产工具的使用B. 国家政策的调整C. 高产作物的推广D. 复种技术在南方的普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引进了双季稻,复种技术在南方地区普及推广,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故选D;宋代没有先进生产工具出现,依旧沿用唐代的曲辕犁, 故排除A;宋代农业方面政策依然是重农抑商,没有根本性的调整,故排除B;宋代没有引进和推广高产农作物,故排除C。34. 南宋临安的城市规划不同前代,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A. 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B. 商业发展威胁了专制皇权C. 工商业发展影响到了城

23、市布局D. 宋代执行严格的市坊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临安的城市布局,深受工商业繁荣发展的影响,皇宫偏居一隅,故C符合题意;临安城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并没有分离,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而不能体现威胁皇权,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市坊制度,故排除D。35. 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A. 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 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 文化盛衰与经济发

24、展密切相关D. “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的能力。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东南、京师、蜀地均是宋代社会经济发达地区,与才子才女大量涌现相对应,反映出文化兴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选C;宋代才女大量涌现不等于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更不能因此推导出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排除A、B。题干核心内容是探讨才子、才女地域分布特点问题,非“重文抑武”与文化发展关系,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文化宋代文化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详解】36.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 知识分子埋头科

25、举不问政事B. 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潜滋暗长D. 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里“天理”指我国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通过它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故选B。A项是说科举选官制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关心时政;C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才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早期启蒙思想; 站在统治阶级立场才谴责农民起义,故D错。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格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自然欲望,但是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培

26、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37.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作品反应了作者的词风是A. 刚健豪放B. 清新婉约C. 通俗易通D. 沉郁悲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可知,这首词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合所学可知,苏轼属于豪放派诗人,他的诗词风格刚健豪放,故选A;其他选项均与苏轼词风不符,故排除BCD。38. 元杂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元朝民族分化政策B. 科举制提高官员的素质C. 元朝社会矛盾的尖锐D. 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的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产生的主

27、要原因是因为元代城市经济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增加,故选D;其他三个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39. 宋朝之前儒家经典以“五经”为主,宋朝以后以“四书”其地位超过“五经”,“四书”在宋元主要是作为A. 儒家基础读物B. 科举命题依据C. 研究学术根据D. 儿童启蒙课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故A选项正确;明朝开始以“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命题依据,故B选项错误;研究儒学的学术根据是“五经”,故C选项错误;宋元时儿童启蒙课本是三字经,故D选项错误。40.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

28、祖派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了天文观测,其成果为授时历的编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说明A. 国家的扶植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C. 古代政府重视天文历法的发展D. 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的科技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郭守敬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授时历的编写工作,突出了政府的支持对科技成果取得的重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劳动人民的作用,故排除B;材料只反映了元朝政府重视天文历法,而不能代表整个古代政府,C选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统治对科技的阻碍作用,故排除D。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41. 阅读材料,回答

29、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在宋朝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

30、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巩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应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完成的过程,结合所学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商业革命对其思想文学和艺术的影响。【答案】(1)北民南迁、社会稳定、政府重视(2)打破时空的限制、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了纸币、金融服务业的出现(3)思想:理学的产生、文学:宋词和话本的兴盛、艺术:风俗画的产生(清明上河图)【解析】【详解】(1)材料反映了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结合所学

31、知识,从北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社会稳定、政府重视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每日凌晨,两街巷门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可知,宋代的商业打破时空的限制;根据材料“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根据材料“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巩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可知,宋代出现了纸币和金融服务业。(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思想领域:产生了理学;文学领域:宋词和话本尤为兴盛;艺术领域:出现了风俗画,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