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整合提升教材P76活动1我国的防灾法律、法规、规章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防灾行政法规体系,可使防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防灾工作的深入开展。2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运输法等。3略。教材P80活动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防治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具有显著作用。因为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教材P81活动1“三北”防护林工程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一直通向新疆的最西端。跨越黑龙
2、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涉及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对。沙尘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西北季风影响以及植被的破坏,“三北”防护林已经初具规模,绵延在祖国的北部,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有效抵御了冬季风,起到保护农田、防风固沙的作用。教材P8687活动1气象遥感卫星是一种探测和监视全球大气、地面和海洋气象状况的卫星,能够获得气象和地表覆盖动态信息,包括气象云图、海洋风暴、大气锋面、海洋湍流、陆地植被覆盖等信息,为气象预报服务。由于气象遥感卫星的任务是监视气象这个瞬息万变的现象,所以气象遥感卫星和图像都具有覆盖范围大、重复周期短的特点,可以一日数次地提
3、供同一地区的图像。2重旱、中旱主要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和山东等省区的大部分或局部地区。这些地区干旱发生的原因有降雨量偏少、植被破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和用水浪费。教材P94活动不正确。中小学生在洪灾中属于弱势群体,抗灾的能力、经验都不足,应以转移为主,而不应以抗灾为主,参与抢险活动。正确。室内进水前,及时拉断电源,可避免触电事故,为灾后重返(建)或营救工作扫清了障碍。正确。在室外站在地势较高处,可避开洪水。手持锐利的金属物品在混乱中易伤人也易伤己,且容易招引雷电。不正确。用绳子或被单等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洪水猛涨时,无法迅速调整自己的位置,处于非常被动
4、的地位,也不利于营救。若烟囱、树木被冲倒或冲走,本人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在洪水猛涨时,不要固定位置,而要躲在屋顶、大树或附近高地暂避。正确。被洪水围困时,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不正确。洪水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水情凶险,即使水性好的人也不可游泳逃生,最好借助船只、木筏等。不正确。山谷中的旅游路线往往是山洪流动的路线。不正确。沿泥石流运动的方向躲避,恰好会被泥石流冲走或掩埋。逃生方向应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教材P95活动1错误。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可能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贯穿各楼层,烟雾可能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安全
5、。均正确。2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教材P96活动(a)错误。雷雨天气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和游泳、玩耍,应赶紧撤离水域。(b)错误。在室外,不宜靠近电线杆,不停留在山顶、山脊的凉亭等地,不要在树下避雨。(c)错误。人在房内,就要注意关好门窗,不应靠近门窗看书,避免因室内湿度大引起导电效应而发生雷击灾害。(d)正确。断开各类电源和天线插头,不看电视、不打电话或用电话上网。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
6、、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每年都给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据此回答12题。1下列有关我国防灾减灾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2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BC D解析:第1
7、题,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第2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海防林工程的作用是防风抗灾和固岸;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的作用是防洪;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和兴建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是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答案:1.B2.B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共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10 36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初期的6.9%提高到13.4%。治理区初步形成了乔木、灌木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6 000多万亩农田、8 00
8、0多万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的40%以上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4“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解析:第3题,A项“三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因此“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项“三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为干旱,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是
9、不易存活的,故森林覆盖率不可能提高到50%左右。应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D项“三北”防护林具有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4题,“三北”防护林能够有效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答案:3.C4.C2015年第13号强台风“苏迪罗”导致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遭受台风、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此回答56题。5以下能反映此次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6对台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是()AGPS BGISCRS D雷达解析: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呈逆时针辐合上升。对台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是RS。答案:
10、5.D6.C为应对马达加斯加日益严重的蝗灾,世界粮农组织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灭蝗行动。在蝗虫发生的高密度区域可采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掌握防治区域。据此完成78题。7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A遥感技术B卫星技术C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D地理信息系统8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在治蝗过程中,首先通过遥感技术来获知地面作物受蝗虫影响的情况,然后通过
11、卫星定位技术来精确定位、进行防治。第8题,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所反射的光谱与正常作物反射的光谱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可通过遥感技术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答案:7.C8.A下图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据此回答910题。9该类自然灾害(X)是()A台风 B内涝C泥石流 D塌陷10该类自然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其原因不可能包括()A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B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C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D城市、郊区温差有所下降解析:第9题,据图中X自然灾害分析模型判断,有降雨、产汇流与排水模型,说明是城市内涝。第10题,随城市发展规模增大,城市、郊区温差只可能增
12、加,不会下降。答案:9.B10.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112题。“(明代嘉靖三十六年六月)大水坏屋伤稼,巨石堆塞道路约有四十余里。”(延庆县志)“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汉书武帝纪)唐太宗贞观元年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左沿边诸州霜害稼,遣使分往诸州赈贷,关内饥”。“朝飞蔽天不见日,若以万布筛尘灰。暮行啮地赤千顷,积累数尺交相埋。”(宋王令梦蝗)11材料描述的灾害中,可用灌水、烟熏、覆盖等方法减轻灾情损失的是()A BC D12材料描述的灾害中,可采用大量饲养鸭子的方法来防灾、减灾的是()A BC D解析:第11题,霜冻可用灌水、烟熏、覆盖等方法减轻灾情损失
13、。第12题,鸭子是杂食动物,可用于预防和减轻蝗灾的危害。答案:11.C12.D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据此完成1314题。13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A造船工业 B电子工业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14若现阶段我国生产大量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耕地压力调整种植业结构A BC D解析:第13题,低碳经济是指能够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经济发展方式。核电工业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碳,又能缓解能源紧张。第14题,生物能源能够优化消费结构,
14、调整种植业的品种,但会增加我国耕地压力,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没有关系。答案:13.C14.D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1516题。15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 BC D16下列有关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
15、,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解析:第15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空间小的地方。第16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答案:15.D16.C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718题。17若图1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16、D丁地18若图2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A BC D解析:第17题,最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是沟谷地区,根据等高线分布,乙处位于沟谷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第18题,图2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所以判断图示左下角地势高于右上角,泥石流流向方向,游客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所在沟谷的高处逃生,所以正确。答案:17.B18.B防灾减灾的核心是“减”,即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损失。为此,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据此回答1920题。19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有()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在高山陡坡修筑梯田
17、大力发展水稻种植A BC D20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严禁开发山区进行山区移民,要求他们迁出山区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A BC D解析:第19题,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如修建水库、打机井可以防御干旱。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林地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有效防御干旱。高山陡坡修筑梯田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破坏植被,从而加剧干旱。水稻需水量大,发展水稻种植业不属于防御干旱的措施。第20题,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可以防御地震灾害,护坡工程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在山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严禁开发山区是不现实的,
18、开发山区应该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山区移民在我国也是不现实的。答案:19.A20.D二、综合题(共40分)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_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_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_区。(6分)(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生态作用有哪些?对防止哪些类型的自然灾害起作用?(6分)(3)地面沉降治理城市分布在_地区,简析该地区地面沉降的原因。(6分)解析:第(1)(2)题,防护林体系工程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工程减灾措施,它的主要功能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第(
19、3)题,地面沉降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质基础状况;人为原因有建筑物密度大,过量开采地下水等。答案:(1)生态工程水土流失台风(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洪灾等。(3)长江三角洲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22读我国洪水频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洪水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据图概括我国洪水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6分)(2)对洪水灾害监测采用哪种现代技术手段最佳?(2分)(3)当遭遇突发性洪水时,个人怎样才能获得逃生机会?(4分)解析:第(1)题,我国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降水集中且多
20、暴雨;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引起降水的异常变化;东部沿海还常出现因台风侵袭而带来的强降水。第(2)题,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第(3)题,根据洪水自救应急对策进行回答。答案:(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每年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各年夏季风强弱不一,降水年际变化大,使我国受季风影响的东部地区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另外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也易发生洪涝。(2)遥感技术(RS)。(3)不要惊慌失措,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如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要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23下图是我国山区道路两侧常见的工程图片。读图,回答下题。(10分)指出该工程预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该类型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解析:由图可知,该工程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的山地坡面上,由于坡度较大,再加上不合理的工程活动、集中性的降水、地质活动等导致岩石松动,产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为了减少该类地质灾害对交通线路的破坏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需进行坡面加固工程。答案:灾害类型:滑坡。诱发因素:地震;强降雨和融雪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矿山开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