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1(2019全国卷T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
2、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2(2019全国卷IIIT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
3、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答案】A【解析】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
4、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3(2019全国卷IIT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或B或C或D或【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
5、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
6、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4(2018天津卷T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B1/4C1/8D1/9【答案】D【解析
7、】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D正确。5(2018天津卷T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
8、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D【解析】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XBXBYY,而基因型为AAXBXb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DNA复制(核DNA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DNA减半),该细胞内DNA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该细胞的亲本AaXBY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
9、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6(2018江苏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答案】C【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
10、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7(2018浙江卷T5)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A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D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一对A血型(IA_)和B血型(IB_)的夫妇,生了AB血型(IAIB)的孩子,说明IA基因和IB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同时显现出来,这种显性类型属于共显性,C正确,A、B、D均错误。8(2017新课标卷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
11、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答案】B【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各含有一个Xr基因,产生含Xr配子
12、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bXr,D正确。9(2017新课标卷T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
13、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D【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AaBbDd,只有D选项符合。或者由黑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_B_dd,占9/64=3/43/41/4,可推出F1的基因组成为AaBbDd;或者由褐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_bbdd,占3/64=3/41/41/4,也可推出F1基因组成为AaBbDd,进而推出D选项正确。10(2017新课标卷T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
14、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
15、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错误。11(2017海南卷T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答案】C【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可能黑色为显性或隐性,A错。新生的栗色个
16、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12(2016全国卷IIIT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
17、型有2种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解析】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13(2014上海卷T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3准备了实验装 置,棋
18、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 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 B C D【答案】A【解析】两个装置中含有等量的D和d棋子,代表等位基因分离,雌雄个体各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从两个装置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合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本实验不能说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选A。14(2014上海卷T25)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
19、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A3/64 B5/64 C12/64 D15/64【答案】D【解析】由于隐性纯合子(aabbcc)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则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为(270150)/ 6=20(g),AaBbCc果实重量为210,自交后代中重量190克的果实其基因型中只有两个显性基因、四个隐性基因,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故为15/64,选D。15(2014上海卷T2
20、7)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 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9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 B C D【答案】B【解析】F1中绿色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比2:1,可知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故正确错误;F1后代非条纹与条纹为3:1,且四种性状比为6:3:2:1,符合自由组合,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故C错误D正确。16(2014海南卷T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
21、子代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答案】B【解析】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1/4+1/4) (1/4+1/4) (1/4+1/4) (1/4+1/4) (1/4+1/4) (1/4+1/4) =7/128,A错;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32/42/42/42/42/4 (1/
22、4+1/4) (1/4+1/4) =35/128,B正确;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52/42/42/4 (1/4+1/4) (1/4+1/4) (1/4+1/4) (1/4+1/4) =21/128,C错;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1/4+1/4) (1/4+1/4) (1/4+1/4) (1/4+1/4) (1/4+1/4) (1/4+1/4) =7/128, 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2/42/42/42/42/4 (1/4+1/4) =7/128, 相同,D错误。17(2014海南卷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
23、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答案】C【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有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性状为显性。故选C。18(2013新课标卷T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24、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本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选A。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 : 1或3 :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25、,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19(2013海南卷T16)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M、N控制,M血型的基因型为MM,N血型的基因型为NN,MN血型的基因型MN;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1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阳性,rr表现为Rh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MN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的儿子,则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型阳性女儿的概率是A. 3/8 B. 3/16 C. 1/8 D. 1/16【答
26、案】B【解析】由题中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MNrr)的儿子可知,父母的基因型均为MNRr。两对性状分别考虑,后代为杂合子MN的概率为1/2,Rh阳性(RR和Rr)的概率为3/4,题目还要求生1个女儿,其在后代中的概率为1/2,综上为1/23/41/2=3/16。20(2013天津卷T5)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 F1 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 F1 和F2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 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
27、/4【答案】B【解析】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 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 错误;F1 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aaBB)杂交,后代为两种表现型,B 正确;F2 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 的为纯合体(AABB),其余为杂合,C 错误;F2 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 错误。21(2013上海卷T30)基因Aa和Nn分别控制某种
28、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F1,对Fl进行测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l133。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A红色窄花瓣 B白色中间型花瓣C粉红窄花瓣 D粉红中间型花瓣【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白色宽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nn,对该植株与一亲本杂交得到的F1进行测交,在F2中,由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l:1:3:3,可知粉色1+1=2,白色3+3=6,所以粉红:白色=1:3,说明F1的基因型有两种,即Aa
29、和aa,且比值相等;中间花型1+3=4,宽花瓣1+3=4,所以中间型花瓣:宽花瓣=1:1,说明F1的基因型有为Nn,将两对相对性状综合在一起分析,不难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Nn和aaNn,且比值相等。由于亲本白色宽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nn,因此另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NN,表现型为粉红窄花瓣。22(2012安徽卷T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B1/16C4/81D1/8【答案
30、】B【思路点拨】根据提干信息: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可知亲代参与交配的全为抗病植株,且RR和Rr各占1/2,由此计算得出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直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得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占:(1/4)2=1/16,B选项正确。23(2012广东卷T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8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多选)( )BBBbbb男非秃顶秃顶秃顶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顶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CD 【解析】根据
31、题意可以推出,II3的基因型为BbXAXa,II4的基因型为BBXAY。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即生出换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有1/4的可能生出患病男孩。24(2012山东卷T6)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1基因型为AaBB,且-2与-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A-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
32、的概率为3/16【答案】B【解析】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考查对遗传定律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考查识图能力。“-1基因型为AaBB”而个体不会患病,由此可推知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正常,也可推知患病的个体-2的基因型必为aaB_。由于第代不会患病,第代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_,故-3的基因型必为AAbb,同时确定-2的基因型必为aaBB,则-3的基因型为A_Bb,故选项A错误,B正确。 -1与 -2的基因型都是AaBb,故选项C错误。 -2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子代中,正常的概率为9/16而患病的概率为7/16,故选项D错误。25(2012天津卷T6)果蝇的红眼基因(R)
33、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同时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据题干信息,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BbXRXr BbXrY 故A、B均正确,C选项,长翅为3/4,雄性为1/2,应为3/8。D选项,考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基因的情况,
34、也是正确的。26(2012江苏卷T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答案】D【解析】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存在相互作用关系,A错;在完全显性条件下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的性状表现相同,B错;孟德尔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同时,可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和分离定律,C错;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的条件: 所研究的每一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5、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所以如果没有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雌雄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就无法得到比例相同的四种结合方式,也应得不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27(2011上海生命科学卷T2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
36、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答案】D【解析】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比例是1:1:1:1,不可能只产生四个配子,A错误;F1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各自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由于性原细胞及过程的不同,它们的数量没有一定的比例,B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裂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由于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能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比例是1:1:1: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28(2011上海生命科学卷
37、T30)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右表,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A3种,2:1:1B4种,1:1:1:1C2种,1:1D2种,3:1【答案】C【解析】WPWS与WSw杂交,产生的配子随机组合,共产生四种基因型,分别是WPWS、WPw、WSWS、和WSw。根据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它们的表现型分别是红斑白花、红斑白花、红条白花和红条白花,比例为1:1:1:1因此,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是红斑白花:红条白花=1:1。29(2011上海生命科学卷T31)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
38、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AMmNnUuVvBmmNNUuVvCmmnnUuVVDmmNnUuVv【答案】B【解析】解:由题干已知,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基因型为mmnnuuvv的麦穗离地27cm,基因型为MMNNUUVV的麦穗离地99cm,所以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的高度是(99-27)8=9现将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是M
39、mNnUuVv,高度为27+94=63(cm)。F1MmNnUuVv与甲植株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36-27)9=1,(90-27)9=7,说明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个到7个。让F1MmNnUuVv与MmNnUuVv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个到8个,A错误;让F1MmNnUuVv与mmNNUuVv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个到7个,B正确;让F1MmNnUuVv与mmnnUuVV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个到6个,C错误;让F1MmNnUuVv与mmNnUu
40、Vv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个到7个,D错误;30(2011海南生物卷T17)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32 B1/16 C1/8 D1/4【答案】B【解析】A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不是132,A错误;B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B正确;C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不是18,C错误;D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41、12121212=116,不是14,D错误。31(2011海南生物卷T18)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答案】C【解析】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因为F1只表现出红色显性,可能红色显性白色隐性融合后显
42、比隐强,并不否定融合也不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融合没有否定显隐性,只是没有互换分离,A错误;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显性红花与隐性白花融合成粉红花,支持的是融合遗传方式,B错误;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F1代全为红花是看不出是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或是融合遗传方式,应该看F2代,与融合理论对立的是颗粒学说,就是说基因具有单位性和纯洁性可以分离就是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既看不出孟德尔的遗传方式也看不出融合遗传方式,D错误。32(2010北京卷T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
43、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B3/16C7/16D9/16【答案】B【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采用分对研究最为简单。毛色遗传中,后代出现黑色的概率是3/4。斑点遗传中,后代出现白斑的概率是1/4。所以子代中黑色有白斑小鼠出现的概率是3/41/4=3/1633(2010全国卷T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44、A1:1 B1:2 C2:1 D3:1【答案】A【解析】根据亲代AA、Aa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求出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按照遗传平衡,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AA=4/9 ,Aa=2Aa=4/9,二者的比例为1:1。34(2010江苏卷T20)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柑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45、答案】D【解析】从题意可知,Gg、Gg均为雄性,不能杂交,A项错误;两性为gg可产生两种配子,B项错误;两性植株gg可自交可产生gg雌株,C项错误;若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则纯合子比例会比杂合子高,D项正确。35(2010安徽卷T4)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是有
46、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两圆形的南瓜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可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从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961看出,F1必为双杂合子。所以两圆形的亲本基因型为选项C。36(2010福建卷T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
47、极,A错误;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37(2019全国卷T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
48、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答案】(1)3/16紫眼基因(2)01/2(3)红眼灰体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红眼/白眼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解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
49、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1)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PdpRUru,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pdpRU_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
50、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和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XsnwXsnw和直刚毛红眼纯合雄果蝇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nwY)。故子代出现白眼即XsnwY的概率为1/2。(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
51、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E_XW_:红眼黑檀体eeXW_白眼灰体E-XwY白眼黑檀体eeXwY=93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即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38(2019全国卷IIT32)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
52、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2)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有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
53、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答案】(1)绿色aabb(2)AaBb4(3)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解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的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说明乙植株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紫叶为A_B_、A_bb和aaB_。(1)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中,绿叶甘蓝甲植株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中,绿叶甘蓝甲植株
54、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说明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
55、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39(2019全国卷IIIT32)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答案】(1)显性性状(2)答:思路及预期结果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
56、证分离定律。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解析】(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中存在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其通常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2)玉米是异花传粉作物,茎顶开雄花,叶腋开雌花,因自然条件下,可能自交,也可能杂交,故饱满的和凹陷玉米子粒中可能有杂合
57、的,也可能是纯合的,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首先要确定饱满和凹陷的显隐性关系,再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40(2019北京卷T30)油菜
58、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_性性状。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
59、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
60、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答案】(1)一显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2)雄性不育A2A3A3A3=11A1A1所得种子中混有A3A3自交产生的种子、A2A3与A3A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生产上无杂种优势且部分雄性不育(3)【解析】杂交一F2育性正常和雄性不育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控制雄性不育和育性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育性正常为显性,雄性不育为隐性。杂交二,亲本雄性不育与品系3杂交,后代全为雄性不育,说明雄性不育为显性,品系3
61、的性状为隐性。F1雄性不育与品系3杂交,后代育性正常:雄性不育比例为11,属于测交实验。(1)通过分析可知,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交二,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通过分析可知,杂交一A1为显性基因,A2为隐性,杂交二A2为显性,A3为隐性,由此推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A1A2A3。(2)通过杂交二,可将品系3A3A3的优良性状与雄性不育株A2A2杂交,得到A2A3,再与A3A3杂交,得到A2A3A3A3=11。将A2A3种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A1A1的品系1种成父本行,制备YF1即A1A3。
62、由于A2A3A1A1杂交后代有A1A3和A1A2两种基因型的可育油菜种子,A1A3自交后代皆可育,但是A1A2自交会出现1/4A2A2雄性不育,而导致减产。(3)将E基因移入A2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使其紧密连锁,则表现E基因性状个体为不育,未表现E基因性状个体为可育,这样成功去除A1A2,只留下A1A3。41(2019天津卷T10)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1)与途径1相比
63、,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_和_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_。(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3)通过途径_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答案】(1)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半(2)1/2n100%(3)2【解析】由题意可知,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F1的优良性状,途径1为正常情况下F1自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子代,途径2中先对M植株进行基因改造,再诱导其进行有丝分裂而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导致其卵细
64、胞含有与N植株体细胞一样的遗传信息,再使得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克隆胚,该个体与N植株的遗传信息一致。(1)途径1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而途径2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且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减半,故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2)由题意可知,要保持F1优良性状需要基因杂合,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获得杂合子的概率是1/2,若该植株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自交子代中每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2n,故自交胚与F1基因型(基因杂合)一致的概率为
65、1/2n。而克隆胚的形成相当于无性繁殖过程,子代和N植株遗传信息一致,故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00%。(3)途径1产生自交胚的过程存在基因重组,F1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经受精作用后的子代具有多样性,不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而途径2产生克隆胚的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子代和亲本的遗传信息一致,可以保持F1的优良性状。42(2019江苏卷T32)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毛色红毛棕毛白毛基因组成A_B_A_bb、aaB_aabb(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种。(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
66、,F1雌雄交配产生F2。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种(不考虑正反交)。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答案】(1)4(2)AAbb和aaBB红毛棕毛白毛=12141/31/9(3)9/6449/64【解析】由题意: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
67、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9331变型的应用。(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种。(2)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
68、Bb,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aabb,能产生棕色猪(A_bb、aaB_)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4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棕毛猪A_bb、aaB_所占比例为6/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所占比例为2/16,故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2/6,即1/3。F2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bb、2/6Aabb、1/6aaBB、2/6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
69、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及概率为: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1/31/31/41/31/31/41/31/31/21/221/9。(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的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I基因,不管有没有A或B基因都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IiAaBb个体雌雄交配,后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iiA_B_的个体。把Ii和AaBb分开来做,IiIi后代有3/4I_和1/4ii,AaBbAaBb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故子代中红毛个体(iiA_B_)的比例为1/49/169/64,棕毛个体
70、(iiA_bb、iiaaB_)所占比例为1/46/166/64,白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6/6449/64。43(2019浙江4月选考T31)某种昆虫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判断的依据是_。(2)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F1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_。(3)以杂交组合丙F1中的白眼雄性个体与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答案】(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杂交组合甲的亲本均为野生型
71、,F1中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而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2)BbXAXa BbXAY 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白色(3)如图【解析】根据杂交组合甲分析可得,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组合乙分析可得,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结合杂交组合甲、乙、丙分析可知,白眼雄性个体是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1)分析杂交组合甲可得,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受到性别影响,两个野生型亲本杂交,得到全是野生型的雌性后代和既有野生型又有朱红眼雄性后代,故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析可得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中雌性无朱红眼,雄性有朱红眼,所以亲本基
72、因型为XAXa和XAY,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出现野生型棕眼=31,故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因此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F1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可以发现是由于A、a基因和B、b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3)由于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故杂交组合丙F1中的白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可产生的配子为bXa和bY,比例为11;由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丙组F1中出现棕眼个体且没有朱红眼个体,故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可产生的配子为BXA和bXA,比例为11;因此可获得后代基因型有BbXAXa、bbX
73、AXa、BbXAY和bbXAY,且比例满足1111,故遗传图解如下:44(2018全国卷T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74、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判断依据是_。(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填“显性”或“隐性”)。【答案】(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
75、,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3)8隐性【解析】(1)分析题干可知,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用基因E表示),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eXe和XEY,子代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表现为有眼为雌性,无眼为雄性,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不符合题意,因此显性性状是无眼。(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
76、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A表示)和长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AABB和aabb,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222=8种。F2中黑檀体(AaAa=1/4)长翅(BbBb=3/4)无眼所占比例为3/6
77、4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45(2018全国卷T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红二黄多红二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红多黄二红二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乙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
78、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上,依据是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的比例。【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解析】(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79、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F1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圆长=(660+90)(90+160)=31、单复=(660+90)(90+16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33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111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会出现1
80、111的比例。46(2017新课标卷T32)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aBBEE、AAbbEE和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81、、得出结论)【答案】(1)选择、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选择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如利用和进行杂交去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82、实验过程:(以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则A/a和B/b位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2)实验思路:将验证A/a和B/b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拆分为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和B/b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进行验证。如利用和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和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B/b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为例)取雌性的和雄性的进行杂交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A/a位于X染色
83、体上;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47(2017北京卷T30)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因此在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发育而来。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
84、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_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答案】(1)10减数染色体组(2)卵细胞紫粒亲本是杂合子
85、aaRr/Aarr单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白色,基因型为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二者籽粒胚乳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aRrr。(3)用G和H杂交,将所得F1为母本与S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解析】(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为20/2=10。单倍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2)由图可以看出,单倍体子代PCR结果与母本完全相同,说明单倍体的胚由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A、a与R、r独立遗传,共同控制籽粒的颜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亲本是
86、杂合子,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相互分离后,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根据紫白=35的性状分离比,紫粒占3/8,由“3/8=3/41/2”可推出亲本中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双杂合,白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单杂合+隐形基因,即aaRr/Aarr。根据图中的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二倍体籽粒的颜色应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单倍体籽粒由母本的配子发育而来,所以其基因型为ar。胚乳都是由一个精子(基因组成AARR)和两个极核(基因组成都为ar)结合后发育而来,基因型为AaaRrr。(3)按照(2)中的方法,可将G和H杂交,得到F1,再以F1为母本授以突变体S的花粉,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
87、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48(2017海南卷T29)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表现型表现型特征基因型基因所在染色体甲黑檀体体呈乌木色、黑亮eeIII乙黑体体呈深黑色bbII丙残翅翅退化,部分残留vgvgII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_、表现型为_,F1雌雄
88、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答案】(1)灰体长翅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2)EeBb灰体会(3)XAXABB、XaYbb【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甲为eeBBVgVg,乙为EEbbVgVg,丙为EEBBvgvg。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子代为EEBbVgvg,即灰
89、体长翅。F1雌雄交配,由于BbVgvg均位于II染色体,不能自由组合,故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eeBBVgVgEEbbVgVg,F1的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F1雌雄交配,只看EeBb这两对等位基因,即EeBbEeBb,F1为9E_B_(灰体):3E_bb(黑体):3eeB_(黑檀体):1eebb,发生性状分离。(3)子二代雄蝇:直刚毛焦刚毛=(3+1)(3+1)=11,雌蝇:直刚毛焦刚毛=80=10,表明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子二代雌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XAY,雌蝇为XAXa,亲本为XAXAXaY。关
90、于灰身和黑身,子二代雄蝇:灰身黑身=(3+3)(1+1)=31,雌蝇:灰身黑身=62=31,故B和b位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BbBb。综上所述,亲本为XAXABB、XaYbb。49.(2016全国卷IIT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3)若无
91、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答案】(1)有毛 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解析】(1)由分析可知,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2)实验1中,有毛白肉A(D_ff)与无毛黄肉B(ddF_),后代全为有毛,说明A的基因型为DDff;而后代黄肉和白肉比例为1:1,因此B的基因型为ddFf有毛白肉A(DDff)与无毛黄肉C(ddF
92、_)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因此C的基因型为ddFF。(3)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下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由于实验2中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ddFF,因此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ddFF、ddFf。50(2016天津卷T9)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 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
93、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请问答相关问题:(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条带。(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答案】(10分)(1)P3P3或P4P4(2)25% 3(3)a1a2a3 100%
94、【解析】(1)由题图可知,鲤鱼中是基因a1和a2分别编码P1、P2肽链,则鲫鱼基因a3、a4分别编码P3、P4肽链,所以纯合纯合二倍体鲫鱼体内的GPI类型是P3P3或P4P4。(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基因型分别是a1a2、a3a4,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1a3:a1a4:a2a3:a2a4=1:1:1:1,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是25%;由于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因此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会出现3条电泳带。(3)由电泳图可知,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出现了P1P1、P2P2、P3P3,因此三倍体同时含有a1、a2、a3基因,三倍体基因型为a1a2a3
95、;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51(2015新课标卷T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答案】(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
96、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5=1:1。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2Aa:1aa,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第一代Aa:aa=2: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52(2015福建卷T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
97、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
98、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由于三倍体鳟鱼,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颜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解析】(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2)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
99、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3) 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4) 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53(2015安徽卷T31)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
100、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1) 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 _中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2) 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3) 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或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 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
101、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 (2) 显性 隐性 (3) 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 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解析】(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t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t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BbCtC:BbCtCt=1:2:1,其中BbCtCt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
102、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tC所占比例为1/22/3=1/3。(2)由于Ct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t是显性基因;由于CtC没有死亡,而CtCt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t是隐性基因。(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提前终止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
103、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都为雄性。54(2015重庆卷T8)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具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1)拟进行如下杂交: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不提高,说明高产奶是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中完
104、成。在过程4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5前应鉴定胚胎的。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的基因重组有关。(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取技术。【答案】(1)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 隐性 AC 1/8(2)获能或增强活力 供能 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 (3)胚胎分割【解析】(1)由于胚胎能在母体内进行正常的胚胎发育,所以可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做母本。用纯种高产奶牛与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杂交,获得了C牛,表现为适宜当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没提高,这说明不适宜当地生长是隐性性状,适宜当地生长是显性性状,高产奶是隐性性状,低产奶是显性性状。由于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基
105、因和对本地的适应性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他们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等位基因为A和a,对本地的适应性的的等位基因为B和b,可推知雄牛A的基因型为aabb,雌牛B为AABB,C为AaBb,可见要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当地生长的母牛(aaB),最佳的实验组合为AC,此时后代出现所需牛(aaBb)的概率为1/41/2=1/8。(2)精子需获能后才具备受精的能力;由于排卵时排出的卵子只发育到减数M,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即卵子的成熟是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完成;在胚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能为胚胎发育过程提供能量;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
106、牛,在胚胎移植之前需对胚胎的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进行鉴定;母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的卵细胞,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此有关。(3)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产生遗传性状相同的多个胚胎,从而提高胚胎的利用率。55(2014天津卷T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果蝇M与基因型为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
107、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和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F1雌性雄性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细眼粗眼红眼白眼1/2有眼11313131311/2无眼113131/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
108、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杂交亲本:_。实验分析:_。【答案】(1)红眼细眼 (2)5 (3)XEXe (4) B(或b) v (或V) 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5)7、8(或7、或8)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示例: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解析】(1)据图中信息,果蝇M含有显性基因E、R,所以眼色的表现型为红眼和细眼的显性性状。(2)要测定基因组的序列需要测定该生物所有的基因,由于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需要测定3
109、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即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3)子代雄性的红眼和白眼均只能来自于母本,因此需要母本同时具有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即XEXe。(4)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B、v和b、V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配子的组合,理论上后代只有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出现等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说明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5)根据表格结果,若无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M与无眼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都为无眼,与表格结果不符,所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代有眼无眼=11,同时其他性状均为
110、31,说明有眼无眼性状的遗传和其他性状不连锁,为自由组合,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据图可知应该位于7号或8号染色体上。由于子代有眼无眼=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自交法(即有眼雌性有眼雄性),若有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杂合子,后代有性状分离,若无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后代无性状分离。56(2014浙江卷T32)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111、请回答:(1) 甲的基因型是。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答案】(1)AA
112、不完全显性(AA为白色,Aa为浅黑色)(2) 浅色丙() 浅色丙() P Aa Aa配子: A a A aF1: AA Aa Aa aa 白色 浅色 浅色 黑色 1 : 2 : 1(3) 悬浮 细胞壁(4) 浅色:黑色=1:1 (5) 基因文库 有生殖隔离的【解析】:(1)由于甲与乙杂交后代均为浅色,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且Aa不完全显现为浅色。(2) 遗传图解需要的要素包括:亲代表现型和基因型、配子类型、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比例。(3) 愈伤组织必须通过悬浮培养分散成单个细胞,而再生出细胞壁才能分裂分化为植株。(4) 乙的基因型为aa,如果黑色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的
113、话,缺失一条7号染色体的白色为A0,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为Aa(浅色)和a0(黑色),且比例为1:1。(5) 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获取可以先建立基因文库从中获取。基因工程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有生殖隔离的亲本的基因可以重组。57(2014福建卷T28)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
114、RNA提前出现。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S、S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
115、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答案】(1)1/6 终止密码(子)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3)S(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解析】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则其F2中的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1/3YYrr和2/3Yyrr,则它们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yy(2/31/4)rr(1)1/
116、6。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由此可以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讲F1中雌果蝇测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可以肯定F1中的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但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这一基本条件。(3)由于突变存在不定向性
117、,所以,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就说明不是突变产生的,从而否定了前面的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58(2014安徽卷T31)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导致香味物质累积。(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上述杂交的子
118、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_;_。(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答案】(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2)Aabb、AaBb 3/64(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解析】(1)a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
119、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2)根据杂交子代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从而推知子代F1的类型有: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可获得的比例为1/41/41/4+1/811/4=3/64。(3)正常情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无香味),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
120、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花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控制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体植株。59(2014重庆卷T8)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小鼠;杂交方法: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
121、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这种突变(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
122、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解析】(1)题中要确定基因位置(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和显、隐性关系。根据子一代性状可直接确定显隐性关系。若要根据子一代性状来判断基因位置,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是伴性遗传,以纯合肥胖小鼠为父本,纯合正常为母本,子一代都为正常,以纯合肥胖
123、小鼠为母本,纯合正常为父本,子一代雌鼠正常,雄鼠都肥胖;若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该激素为蛋白类激素,检测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题中告知“模板链的互补链”上“一个C被T替换”,产生终止密码,因而突变后的序列为CTCTGA(TGA) ,这种突变只能是基因的转录提前终止,形成大多肽链变短,不能使基因转录终止;激素作用需要受体,当受体缺乏时,也能引起肥胖症。(2)由于A、B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且独立遗传,双亲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3或4个显性基因则体重超过父母,概率为5/16,低于父母的基因型有1个或0个显性基因,为aaBb、Aabb、aabb。(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然选择决定
124、生物进化的方向,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60(2014山东卷T28)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或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 ,F1
125、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
126、型及比例为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eeBb(2)1/2(3)40%;48%;60%(4)答案一:EEI灰体黑檀体=31II灰体黑檀体=41答案二:EeI灰体黑檀体=79II灰体黑檀体=78【解析】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或者eeBbEebb。同理由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则
127、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2)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eeBbEeBb,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2=1/2,所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3)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中,如果aa基因型频率为n,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1n,则其产生雌雄配子中A和a的比例为n:(1n),自由交配得到F1中黑檀体果蝇基因型比例=n2=1600/(1600+8400),故n=40%。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每一代中e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所以为40%,F1中Ee的基因型频率为2n(1-n)=48%,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60%。(4)由题意知,出现
128、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选用EE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选用Ee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61(2014四川卷T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实验一的
129、F2代中白鼠共有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性突变。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上述推测正确。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
130、荧光点,其原因是_。【答案】(1) 2 aabb 3 8/9 黑 aaBB、aaBb (2) A 显 黄鼠:灰鼠:黑鼠=2:1:1 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1) 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F2为9:3:3:1的修饰(9:3:4),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A/a 和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A_B_为灰色,A_bb,aabb为白色, aaBB为黑色(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有色物质1为黑色,基因I为B,有色物质2为灰色,基因II为A。以为F1 AaBb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应该中甲为AABB,乙为aabb(甲和乙为A
131、Abb,aaBB性状与题意不符合)。 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F2中白鼠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8/9。 由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全为黑色,丙为aaBB,F1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2) 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A+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其基因型为A1ABB。若推论正确
132、,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aB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62(2014北京卷T30)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
133、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经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2)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种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
134、荧光。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答案】(1)四分体 同源 (2)和(3)2 25%(4)父本和母本 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 乙【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交叉互换的概念及过程的理解。对考生关于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有关知识要求较高
135、,试题考查方式较为灵活,极具特色。属于中高难度试题。(1)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联会形成四分体,接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2)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需扩增A中T-DNA两侧片段,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引物的3端开始合成,即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3,故选择、两个片段做引物;(3)由亲代甲(AaBB)、乙(AAbb)杂交,可知F1中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F1自交到F2(从图2可知),得到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bb)所占的比例为25%;(4)本题目的之一是通过实验,检测A基因对于基因交换频率的影响。故需将AA个体与aa个体进行比较,同时,为了鉴别是否发生交换,选择荧光蛋白基因
136、C、R整合到相应染色体上。本题中亲代乙中C、R基因与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部分片段互换,致使C、R在F2中与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所以丙获得C、R基因是由于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丙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见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且四种花粉粒,即呈现出的颜色分别仅含C蓝色、仅含R红色、C、R整合在一条染色体上红蓝叠加呈紫色,不含荧光标记基因的无色;故产生的四个花粉粒的颜色是:红色、蓝色、紫色、无色、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个体是为了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统计判断染色体在C、R基因间是否
137、发生互换,通过丙(aa)与乙(AA)比较,可确定A基因对于基因交换次数的影响。63(2014江苏卷T33)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如果用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
138、蝇的概率是;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答案】(1)3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雌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T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解析】(1)
139、长翅与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联,因此P: VgVg长翅残翅=31;XCIBX+ X+Y X+X+ ,X+Y,XCIBX+和XCIBY(死亡),故棒状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F1长翅为1/3 Vg Vg和2/3 Vgvg,残翅为vgvg,2/3 Vgvg vgvg 残翅vgvg为2/3 1/2=1/3,F1正常眼雌果蝇为X+X+ 正常眼雄果蝇X+Y所得后代均为正常眼,故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31=1/3;F1长翅 长翅残翅,2/3 Vg vg 2/3 Vg vg2/3 2/3 1/4=1/9残翅vgvg,F1棒眼雌果蝇XCIBX+正常眼雄果蝇X+YXCIBX+,X+X+,XC
140、IBX+和XCIBY (死亡),故棒眼所占比例为1/3,二者合并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91/3=1/27。(2)P:XCIBX+X?YF1:雌性XCIBX?,X?X+雄性X+Y,XCIBY(死亡), F1中雌果蝇为正常眼X?X+和棒眼XCIBX?,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由于ClB存在时, 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故XCIBX?不会交叉互换,X? X+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又由于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雌果蝇,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故隐性突变可以在子代雄性中显性出来,所以选择F1棒眼雌性XCIBX?与正常眼雄性X+Y交配,后代雄性将会出现三种表现型即
141、棒眼,正常眼和隐性突变体。可以根据子代隐性突变个体在正常眼和突变体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出该隐性突变的突变率;如果选择F1雌性正常眼X?X+与正常眼雄性X+Y交配,则雌性X染色体有可能存在交叉互换,故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64(2014大纲卷T34)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
142、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和_。(2) 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_,_,_和_。【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1分)自由组合(1分)随机结合(1分)相等(1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1分)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1分)(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2分)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143、(2分)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2分)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2分)【解析】(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2)根据上面
144、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65(2014海南卷T29)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
145、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答案】一 F2中高茎:矮茎=3:1 4 5 (2)27:21:9:7【解析】(1)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
146、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aabbdd五种。(2)F1的基因型为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_bb、aaB_、aab
147、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66(2013全国卷大纲版T34)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子粒的非糯和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答案】 亲本 (纯合白非糯)aaBBAAbb(纯合黄糯) 亲本或为: (纯合黄非糯)AABBaabb(纯合白糯) AaBb(杂合黄非糯) F2F2 子粒中: 若黄粒(A_)
148、白粒(aa)=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非糯粒(B_)糯粒(bb)=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若黄非糯粒黄糯粒白非糯粒白糯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解析】常用的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杂交方案为自交法和测交法。植物常用自交法进行验证,根据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根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法是教材中给出的验证方法,若杂合子测交后代两种表现型比例为
149、1:1,则该性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本题中两种方法均可选择。 67(2013新课标卷T31)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
150、、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该实验的思路。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答案】(1) 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写出其中一种即可)(2) 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若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紫花 则该白花植株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与其中的1个组合的
151、杂交子一代为白花,则该白花植株的突变与之为同一对等位基因造成的。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由于8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后代几乎全部还是紫花植株(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说明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AABBCCDDEEFFGGHH。科学家从中选育出的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白花品系自交后代全部为白花植株,白花为隐性性状,因而白花品系一定是纯合体,花色由8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有至少5- 6个白花品系,并且与紫花纯合体AABBCCDDEEFFGGHH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又是隐性性状,其基因型可能是
152、其中一对为隐性基因,其他全部是显性基因如: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等。(2)“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说明是纯合子。 “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假设上述5 个白花品系分别是 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
153、H。则“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可理解为ff或gg或hh的产生。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则该白花植株及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CCDDEEffGGHH,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分别是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杂交,其子代没有出现某基因的隐性纯合现象,即子代均为紫花;若该白花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其基因型可能为aaBBCCDDEEFFGGHH 、 AAbbCCDDEEFFGGHH 、 AABBccDDEEFFGGHH 、 AABB
154、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其中的一种,假设为 aaBBCCDDEEFFGGHH,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也应为aaBBCCDDEEFFGGHH,分别与上述 5个白花品系杂交,只有组合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的子代出现白花,其它均为紫花。68(2013新课标卷IIT32)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雄性长翅棕眼
155、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趐红眼:长翅棕眼:小趐红眼:小趐棕眼=3:3:1:1。回答下列问题:(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种。(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
156、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答案】:(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2)4 (3)0 1(100%)【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1)由于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57、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即4种。(3)由于棕眼是显性,亲本雌性是红颜,棕眼是雄性,故子代中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子代雄性都表现为红眼。69(2013福建卷T28)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表现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基因型AA -Aa -aaB _ _ _aa _ _D_aabbdd请回答:(1)白花(AABBDD)黄
158、花(aaBBDD),F1 基因型是,F1 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2)黄花(aaBBDD)金黄花,F1 自交,F2 中黄花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答案】(1)AaBBDD 乳白花黄花=11(2)8 1/5(3)AaBbDd 乳白花【解析】(1)AABBDDaaBBDD 的后代基因型为AaBBDD,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AaBbDd 和1aaBbDd,对照表格可知其表现型及比例为乳白花黄花=11。(2)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
159、),F1 基因型为aaBbDd,,其自交后代基因型有9 种,表现型是黄花(9aaB_D_、3 aaB_dd、3aabbD_)和金黄花(1 aabbdd),故F2 中黄花基因型有8 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3/15=1/5。(3)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则亲代需同时含A 和a、B 和b、D 和d,故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自交,子代白花的比例是1/4、乳白花的比例是1/2、黄花的比例是1/43/43/41/43/41/41/41/43/4=15/64、金黄花的比例是1/41/41/4=1/64,故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乳白花。70(2013四川卷T11)回答
160、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实验一亲本F1F2雌雄雌雄红眼() 朱砂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B、b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性。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将该白眼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实验二亲本F1F2雌雄
161、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白眼() 红眼()全红眼全朱砂眼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F2代杂合雌蝇共有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GCG GCG ATG GGA AAT CTC AAT GTG ACA CTGCGC CGC TAC CCT TTA GAG TTA CAC TGT GAC甲链乙链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个氨基酸。【答案
162、】(1)X 隐 2 1/4 (2)eeXbXb 4(PS:分别为EeXbXb、XBXbEE XBXbEe XBXbee) 2/3 (3)乙 5【解析】(1)根据实验一中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雌雄有性状上的差异可知,朱砂眼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相关遗传图解如下,从中、两问不难回答(略)。P 红眼() 朱砂眼()XBXB XbYF1 XBXb XBYF2 XBXB XBXb XBY XbY1 : 1 : 1 : 1F2 红眼() 朱砂眼()1/2XBXB和1/2XBXbXbYF2 XBXb XbXb XBY XbY红雌朱雌红雄朱雄3/8 1/8 3/8 1/8(2)根据实验二的F1中雄蝇全为朱砂眼可
163、知,亲本是XbXb白眼()XBY红眼(),F1是XBXb红眼()、XbY朱砂眼()。再依据F2无论雌雄都表现为4:3:1,这一比例是3:1:3:1=(3:1)(1:1)的变式,因此确定F1的完整基因型是EeXBXb、EeXbY且E不影响B、b的表达,由此确定实验二的亲本的完整基因型是:eeXbXb、EEXBY又依据F1EeXBXb EeXbY F2雌蝇的种类有:(1EE+2Ee+1ee)(1XBXb+1XbXb)= 1EEXBXb + 1EEXbXb + 2EeXBXb + 2EeXbXb + 1eeXBXb + 1eeXbXb。可见,杂合雌蝇有4种,其中红眼占2/3。依据起始密码子为AUG,
164、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可知,基因的编码链上应有ATGTAA或TAG或TGA,由此确定甲链为编码链,乙链为模板链。缺失“”碱基对,甲链变为ATG GGA ATC TCA ATG TGA,扣除终止密码子互补的TGA还剩5个,由此确定多肽链应含有5个氨基酸。71(2012全国卷大纲版T34)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自带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_和_。(2)两个亲本中,雌
165、蝇的基因型为_,雄蝇的基因型为_。(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其理论比例为_。(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答案】(1)灰身:黑身=3:1 大翅脉:小翅脉=1:1(2)BbEe Bbee(3)4种 1:1:1:1(4)BBEe或BbEe bbEe【解析】(1)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体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身=47+49=96,黑身=17+15=32,所以灰身:黑身=96:321=3:1;翅脉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大翅脉=47+17=64,小翅脉=49+15=64,所以大翅脉:
166、小翅脉=64:64=1:1(2)雌蝇为灰身大翅脉,可知基因型为BE,雄果蝇为灰身小翅脉,可知基因型为Bee,而后代中出现黑身(基因型bb),也出现小翅脉(基因型ee),而后代的基因来自双亲,由此可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BbEe,灰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Bbee。(3)根据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雌蝇(基因型为BbEe)产生卵的基因组成有BE、Be、bE、be共4种其比值为1:1:1:1。(4)由于亲本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产生四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Be:bE:be=1:1:1:1,而亲本中灰身小翅脉的雄蝇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be=1:1,所以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
167、为:BBEe或BbEe,子代中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72(2012福建卷T27)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纯合子/杂合子)。(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试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 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
168、,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上升/下降/不变)【答案】(1)杂合子 (2)(3)裂翅()非裂翅膀()或裂翅()裂翅()(4)不遵循 不变【解析】 (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2)见遗传图解。(3)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需要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与伴X遗传的杂交结果不一致才能判断。可用组合:裂翅 非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裂翅只有雌;也可以用组合:裂翅()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
169、代非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后代非裂翅只有雄。(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配子:AD和ad,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也会胚胎致死;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AaDd的个体存活,A的基因频率不变。73(2012北京卷T 30)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1)己知、
170、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 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定律。(3) 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影响的结果。(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填选项前的符号)。A. 由GGA变为AGAB由CGA变为GGAC. 由AGA变为UGA D. 由CGA变为UGA(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
171、白质合成。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_原因。【答案】(1)常(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3)环境因素(4)自发/自然突变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D(6)提前终止代谢速率产仔率低【解析】(1)考察基因的位置,据“脱毛、有毛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2)考察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据组的繁殖结果可得有毛:脱毛3.8,接近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3:1,可得出,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3)考察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据组的繁殖结果,亲
172、本都是脱毛纯合子,后代全部都是脱毛,说明该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4)考察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说明突变基因的频率高。(5)考察基因与密码子的关系,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则密码子改变为由C变为U,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6)基因突变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变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减弱,新陈代谢速率下降。对比雌性脱毛小鼠和有毛脱毛小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雌性脱毛小鼠产仔率低。74(2012重庆卷T3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
173、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比例为。(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3)从青蒿中分离了c
174、yp基因(题31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填字母)。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填字母)。【答案】(1)9AaBbaaBb、AaBbAabb(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27(3)K和ML【解析】(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
175、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即P(A_B_),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可分解成或,即亲本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即,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中此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都为。(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四倍体青蒿(细胞内的染色体是二倍体青蒿的2倍,有18236条染色体)与野生型的二倍体青蒿杂交,前者产生的生殖细
176、胞中有18条染色体,后者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两者受精发育而成的后代体细胞中有27条染色体。(3)若该基因一条链上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相比,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图示J、L、N区段)和不编码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图示K、M区段)间隔而构成,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中不存在内含子区段。为了使该基因能在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中表达,应当将内含子区段去掉。cyp基因中只有编码区的外显子区段能编码蛋白质,该基因控制合成的CYP酶的第50位由外显子的第150、151、152对脱氧核苷酸(350150,基
177、因中的每3对连续脱氧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决定,因此该基因突变发生在L区段内(8178159)。75(2012山东卷T27)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条。(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和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
178、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结果预测:.若_,则是环境改变;.若_,则是基因突变;.若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答案】(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 XRXr Y (3)3:1 1/18
179、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I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II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III无子代产生【解析】本题以果蝇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果蝇性状的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考查了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考查了识图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1)正常的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XX(雌果蝇)或3对常染色体+XY(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4对即8条染色体,含有16个核DNA分子,含两个染色体组;在果蝇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短暂加倍,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即8条。(
180、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减数分裂可推知,XrXr Y个体会产生Xr、XrY、XrXr和Y四种卵子。XrXr Y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共有XRXr、XRXrY、XRXrXr、XRY、XrY、XrYY、XrXrY、YY,其中能存活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 或XRXrY。(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AaXRXr)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表现为灰身白眼。AaXRXrAaXrY,其子代F2中灰身和黑身之比为31,白眼和红眼之比为11,灰身
181、红眼和黑身白眼果蝇之比为31;F2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子代中黑身占2/32/31/4=1/9,F2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白眼雄果蝇为XrY,子代中白眼果蝇占1/2,故F3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4)若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仍为XRY,若是由亲本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Y,若是由于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O,它们分别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不同,据此可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79(2012四川卷T31)回答下列、小题。(14分)果蝇的眼色由两队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
182、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1)一只纯和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种基因型的配子。 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T、t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
183、 F2代雄果蝇中共有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 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的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答案】(1)aaXBXB(1分) 4(1分) 2:1(2分) 5/6(2分)(2)常(1分) ttAAXbY(2分) 8(2分) 1/5(1分)2(1分) 4(1分)【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A_XB_为红眼,aaXB为粉红眼,_Xb_为白
184、眼。亲代中纯合的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子代全为红眼,说明子代中不会有aa的基因型出现,这样,亲代中的白眼雄果蝇为AAXbY。F1红眼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所以,F1中雌果蝇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F1中雌雄果蝇杂交,产生F2中粉红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这样雌雄的比例为2:1。在F2中表现为红眼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XBX_,在整个F2代中红眼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3/4X1/2=3/8。其中表现为纯合的只有这样的一种基因型:AAXBXB,在整个F2B、b基因中所占有的比例为1/16。这样,在F2代中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3/
185、8=1/6,所以,在F2代中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5/6。(2)T、t基因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这样,亲本中的基因型为XBTXBT和XBY。这样,杂交后产生的F1再随机交配,F2中雌雄的比例为1:1,与题意不符,所以T、t基因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子代中均没出现粉色的个体,所以,亲本中均为AA。最后,F2中雌雄的比为3:5,那么F2中有出现性反转现象,这样,雌雄亲本分别含有TT和tt。综合以上的说法,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和ttAAXbY。按照以上的思路,F1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和TtAAXBY。它们相互交配后产生的F2中,雄性的个
186、体的基因型两种情况,一种是含有XY染色体的,考虑与T、t基因的自由组合,共有3X2=6种。另外一种是雌性性反转形成的,其基因型为ttAAXBXB和ttAAXBXb,2种。所以总共有8种。恰好也就是这两种不含有Y染色体,在全部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X1/16=1/8。所以在雄果蝇中不含有Y染色体的占1/5。出现性反转现象的雄性个体不育,实际上是含有两条X染色体,而正常可育的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如果是在有丝分裂后期观察细胞的话,上述的数量又会相应加倍。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题目中有带有荧光标志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性序列作探针,与F2代中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的B、b基因杂交,目的
187、就是通过荧光点的数目推出X染色体的数目,从而判断出该果蝇是否可育。所以,可育的雄果蝇应该是有2个荧光点,不育的有4个荧光点。80(2011新课标卷T3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
188、合定律)(2)4对。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波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能自由组合,其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再综合杂交组合的其它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涉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所以本实验中,该植物红花和白花这
189、对相对性状同时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81(2011大纲版全国卷T34)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或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或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
190、现型为_。【答案】(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3)BbDd bbDd Bbdd BBdd非秃顶褐色眼、 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解析】(1)非秃顶男性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性结婚基因型为BB或Bb,二人的后代基因型为BB、Bb。BB表现型为非秃顶男、非秃顶女性。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2)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结婚(bb),后代基因型为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3)其父亲基因型为Bbdd或bbdd;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若两人所生后代基因型有BBDd、B
191、Bdd、Bbdd、BbDd、bbDd、bbdd。女儿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82(2011北京卷T30)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1)a和b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
192、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答案】(1)隐 aaBb aaBB(2)白 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a、b基因的精子(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雌蝇【解析】(1)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所以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aaBB。(2)母本双隐性纯合体雌蝇的基因型为aabb,复
193、眼为白色;AaBb与aabb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存在连锁现象。(3)由题意可知,AaBb与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为暗红眼:白眼=1:1,但是却全部是暗红眼,说明父本没有提供ab配子,即父本的一部分次级精母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4)为了检测是否产生ab配子,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统计视野中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的比例关系,并比较之双杂合体雄蝇(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间该比值的差异。83(2011福建卷T27)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
194、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请回答:(1) 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定律。(2) 表中组合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理论上组合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3) 表中组合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若组合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的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答案】(1)自由组合(2)AABB aabb 1/5(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解析】(1)题干中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
195、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因为两对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所以遵循自由组合。(2)紫色叶绿色叶,F1全是紫色,F2中紫色:绿色=15:1,很明显只有在为双隐性也就是说aabb时表现为绿色,其余只要是有任何一个显性基因都表现紫色,所以F1是AaBb,亲本是AABB和aabb。F2中紫色:绿色=15:1,在紫色中有3份是纯合子,所以理论上组合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1/5。(3)组合F2为3:1,典型分离比,说明F1基因有一对杂合有一对纯合,且纯合那对必然是两个隐性基因(要不就不可能有绿色F2),F1可能为Aabb或者aaBb,所以亲本紫色
196、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者aaBB),则F1与绿色叶(aabb)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abb:aabb=1:1(或aaBb:aabb=1:1),即 紫色叶:绿色叶=1:1。(4)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如下:84(2011四川卷T31)回答下列、两小题。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在自
197、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的分开而分离。F自交所得F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种。(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甲与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条染色体。(4)让(2)中F与(3)中F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答案】(1)结构(1分) 生物进化(1分)(2)同源染色体(1分) 9(2分) 2(2分)(3)20 (1分) 4
198、(2分) 22(2分)(4)3/16(2分)【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aaBB aaB。(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由于I甲与I丙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甲与I丙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I甲、可能含
199、I丙、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22条染色体。(4)(2)中F1的基因型:Aa 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85(2011重庆卷T31)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其末端序
200、列成为“AGCGCGACCAGAACUCUAA”,则Tn比t多编码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2)图中应为。若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若的种皮颜色为,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3)假设该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为;同时,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为;取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珠,其性状通常 (填 不变或改变)。(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
201、 (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答案】(1)2(2)重组质粒(重组DNA分子) 重组质粒未导入 深褐色(3)TnTntt; 黄色正常、黄色卷曲; 不变(4)是【解析】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而末端序列为“AGCGCGACCAGACUCUAA”,在拟南芥中的UGA本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而在油菜中变为AGA可编码一个氨基酸,而CUC还可编码一个氨基酸,直到UA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假设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是一个t基因,注意拟南芥是指实验有的突变体tt,所以转基因拟南芥基因型为Tnt,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四分体是由于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基因也进行了复制,因而
202、基因型为TnTnt t。设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卷曲与正常叶是由B、b基因控制,正常叶为显性,而该对性状与种皮性状为独立遗传,则这两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则:转基因拟南芥 双杂合拟南芥 Tntbb TtBb进行逐对分析:TntTt 1/4TnT_、 1/4Tnt、1/4 Tt 、1/4tt由于Tn和T的功能相同,所以表示为3/4T_(深褐色)、1/4tt(黄色)bbBb 1/2 Bb(正常叶)、1/2 bb(卷曲叶)所以后代中有四种表现型;3/8种皮深褐色正常叶;3/8种皮深褐色卷曲叶1/8种皮黄色正常叶;1/8种皮黄色卷曲叶取转基因拟南芥的茎尖培养为植物组织培养为无性生殖,所以后代
203、性一般不变。(排除基因突变)由上可知所得转基因拟南芥Tnt和野生型拟南芥TT两个品种相当于发生基因突变,没有隔离,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是同一个种。86(2011山东卷T27)荠菜的果实形成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还形状的遗传设计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途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途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F2三
204、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3)荠菜果实形成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由(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和卯四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_。_。_。结果预测: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205、。【答案】(1)AABB和aabb 自由组合 三角形:卵圆形=3:1AAbb和aaBB(2)7/15 AaBb、AaBb和aaBb(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向改变(4)答案一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5: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27:5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答案二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F2种子
206、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5:3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187(2011江苏卷T32)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W一和w一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一、W一w、ww一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
207、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_。 (2)以基因型为Ww一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 (3)基因型为Ww一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一wYy(),反交:W一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_、_。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答案】(1) ww()Ww();Ww()ww() (2)非糯性:糯性=1:1 (3)WY:Wy=1:1
208、 (4)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3:1:3:1 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9:3:3:1 (5)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解析】(1)题干中给出了6种植株的基因型,要求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解题的“题眼”是测交的概念:测交亲本之一为杂合体,符合题意的有Ww和W-w;另外一个为隐性纯合体,符合题意的有ww和ww-。其中测交,因为没有染色体缺失,不能选;测交,正反交结果相同,无法判断,也不能选;测交虽然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但由于雌、雄配子中同时出现染色体缺失,不能作出“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
209、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只有组合是符合题意的,故测交亲本组合为ww()W-w();W-w()ww()。(2)根据题意可知,Ww作母本得到的可育配子为W和w,Ww作父本得到的可育配子为w,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有两种后代Ww(非糯性)和ww(糯性),且比例为1:1(3)Ww-Yy的个体可产生雄配子4种:WY、Wy、w-Y、w-y,但可育的为WY和Wy,且比例为1:1,后2种均不育。(4)正交:WwYy()WwYy(),(含W的雄配子不可育),后代(1Ww:1ww)(3Y_:1yy)即3 Ww Y_:1Ww yy:3ww Y_:1ww yy,表现型为3非糯性黄胚乳:1非糯性白胚乳:3糯性
210、黄胚乳:1糯性白胚乳。反交WwYy()WwYy(),后代(1WW:1Ww:1Ww:1ww)(1YY:2Yy:1yy)即(3非糯性:1糯性)(3黄胚乳:1白胚乳),所以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非糯性黄胚乳:3非糯性白胚乳:3糯性黄胚乳:1糯性白胚乳。(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WwYy,F1自交产生的F2中非糯性白胚乳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WWyy和Wwyy,比例分别为13和23;“植株间相互传粉”这句话是关键,意味着这2种基因型的植株是自由交配的,所以需要计算W、w的基因频率。W=23,w=13。所以非糯性白胚乳=WWyy+Wwyy=2323+21323=89,糯性白胚乳=w
211、wyy=1313=19,则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88(2010全国卷T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定律。(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
212、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答案】(1)2 自由组合定律 (2) A_bb或aaB_ A_B_ aabb (3) 4/9 4/9 扁盘:圆:长形=1:2:1【解析】第(1)小题,9 :6 :1的分
213、离比实际是9:3:3:1的变形,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分离比9 :6 :1可以推测出,扁盘形应为AB,长形应为aabb,两种圆形为Abb和aaB。第(3)小题中,F2扁盘植株共有4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9AABB、2/9AABb、4/9AaBb和2/9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1/9AB;2/9(1/2AB:1/2Abb);4/9(1/4AB:1/4Aabb:1/4aaBb:1/4aabb);2/9(1/2AB:1/2aaB)。89(2010安徽卷T31)如图所示,科
214、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I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性状,低酚是_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I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涉及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
215、、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答案】(1)显 隐 (2)AaBB aaBb (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不出现白色棉) F1 棕色、高酚基因型 AaBb基因型 AABB aabbP 棕色、高酚白色、低酚AB Ab aB ab (花药收集)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AABB AAbb aaBB aabb 自交表现为棕色、低酚(AAbb)即为所要选育品种【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亲代棕色、高酚自交后代是棕色、高酚,白色、高酚因此棕色是显性,亲代白色、高酚自交后代是白色、低酚,白色、高酚因此低酚是隐性。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
216、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纯合体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应从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的区域中选择出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育种时间短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案。90(2010福建卷T27)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甲乔化蟠桃矮化圆桃410042乙乔化蟠桃乔化圆桃3013014(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17、。(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答案】(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让蟠桃树种自
218、交 蟠桃与圆桃之比为2:1 蟠桃与圆桃之比为3:1【解析】通过乙组乔化蟠桃与乔化园桃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园桃,说明矮化为隐性。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乔化与矮化交配后,后代出现乔化与矮化且比例为1 :1,所以亲本一定测交类型即乔化基因型Dd 与矮化基因型dd,同理可推出另外一对为蟠桃基因型Hh与园桃基因型hh,所以乔化蟠桃基因型是DdHh、 矮化园桃基因型是ddhh。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知甲组乔化蟠桃DdHh与矮化园桃ddhh测交,结果后代应该有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四种表现型,而且比例为1 :1 :1 :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两等位基因位
219、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91(2010宁夏卷T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实验2:红白甲,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实验4:白乙紫,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
220、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 (2)如下图 (3)紫:红:白=9:3:4或【解析】纯合品种有四种,因此这对性状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实验2和实验4中的9:3:4实际上是9:3:3:1的变形,故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92(2010重庆卷T30)请回答有关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
221、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在两组杂交试验中,I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3:1;II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1:1。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I组,II组。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2)假设绵羊的面色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则不同面色的羊杂交,其后代面色性状(填“能”或“不能”)出现一定分离比。(3)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卵细胞培养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而成。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多利羊的体细胞苏格兰羊的次级卵
222、细胞(填“”、“”、“”、“”、或“=”)。 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答案】(1)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2)不能(3) 短【解析】(1)杂交试验中,I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而这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因子代只有白面(隐性性状),所以亲本就面色这对基因来说就必是aa和aa,而子代有长角和短角且为数量比为3:1,所以亲本就角这对基因来说就是Bb和Bb,因而I组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II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
223、角,数量比为1:1,即只有短角(隐性性状),所以亲本就角这对基因型来说为bb和bb,子代有黑面和白面且数量比为1:1,所以亲本就面色这对基因型来说为Aa和aa,因而II组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Aabbaabb。由题意得出遗传图解:P:纯种黑面长角羊 非纯种黑面长角羊 AABB AB F1: - 相互交配 F2: 白面长角羊 aaB由上用逆推法可知,因子二代有aa基因型,所以子一代个体必有a基因,子一代有a基因可推知亲代必有a基因,所以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黑面基因型为Aa;又因子二代能出现白面长角羊,有可能出现短角羊(bb),并且长角羊可能为Bb,所以子一代有可能有b基因,从而推知亲本也可能有b
224、基因,故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长角基因型可为Bb,另外子二代也可能只出现白面长角羊,并且为纯种(aaBB),所以推知子一代无b基因,从而推知亲本也无b基因,故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长角基因型可能为BB,由上可知,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之一就是后代不能出现一定的分离比,注意但要出现性状分离。(3)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XY和XX;克隆羊多利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来自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所以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含的X染色体复制后若着丝点还没有分裂,则只
225、有一条X染色体,若在减数第二次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则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答案为“” 、“”。多利的染色体是来自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而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是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的,即多利的体细胞分裂次数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多,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短。93(2010浙江卷T30)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螟虫死亡。研究人员将表达这种毒蛋白的抗螟虫基因转入非糯性抗稻瘟病水稻的核基因组中,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螟水稻。请回答:(1)染色体主要由_组成,若要确定抗螟基因是否已整合到水稻的某一染色体上
226、,方法之一是测定该染色体的_。(2)选用上述抗螟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螟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从F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表现型抗螟非糯性抗螟糯性不抗螟非糯性不抗螟糯性个体数14248501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所选F1植株的表现型为_。亲本中抗螟非糯性水稻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种。(3)现欲试种这种抗螟水稻,需检验其是否为纯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检验过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并作简要说明。(4)上表中的抗螟水稻均能抗稻瘟病(抗稻瘟病为显性性状),请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_。_。【答案】(1)DNA和组蛋白 DNA序列(2)非同源(两
227、对) 抗螟非糯性 4(3)把该抗螟水稻和不抗螟水稻进行测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若没有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4)选取的F1是抗稻瘟病纯合子 抗螟基因与抗稻瘟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解析】(1)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为DNA和蛋白质,而检测基因是否已整合到水稻的某一染色体上,方法之一是测定该染色体的DNA序列。(2)分析F2的结果可知,抗螟:不抗螟=3:1、非糯性:糯性=3:1,所以抗螟对不抗螟为显性,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植株的表现型抗螟非糯性为双杂合子;抗螟非糯性水稻为双显性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四种。(3)欲判断抗螟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采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自
228、交的情况下如果后代全是抗螟水稻,则亲本中的抗螟水稻为纯合子,如果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亲本中的抗螟水稻为杂合子;测交的情况下如果后代全是抗螟水稻,则亲本中的抗螟水稻为纯合子,如果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亲本中的抗螟水稻为杂合子。遗传图谱如下:(4)由题干可知抗螟虫基因表达产生的毒蛋白能杀死螟虫,也可能会杀死稻瘟病的病原体,或能抑制稻瘟病的病原体表达。94(2010山东卷T26)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
229、横线(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_和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和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_。(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
230、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_;_;_。结果预测:I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III如果_,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答案】(1)(2)X 常 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雌雄均有(或:交叉遗传) XDXdEe XdYee 1/8(3)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 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 统计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比例)结果预测:F2中雄蝇占1/3
231、(或F2中雌:雄=2:1)F2中雄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间)F2中雄蝇占1/2(或F2中雌:雄=1:1)【解析】(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说明灰、长是显性。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说明灰、长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黑、残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2)根据F1中刚毛性状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的某一表现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
232、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F1雌雄果蝇表现型相同根据提干信息可以判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eXDXd、EeXdY,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1/21/4=1/8。题中所述实验图解如下:(3)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情况,可以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F1,再用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最后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所占比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结果预测。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该隐性基因用f表示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比例为1:1;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在1:12:1之间。相应图解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