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课祭十二郎文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归纳“省”“致”“就”“诚”“知”等多义词的用法。2.注意作者感情的复杂沉痛、起伏变化。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赏析此诗所描写的是郊游即目所见,绘出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图”:春将归去,所有植物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那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寥来凑热闹,化作飞雪。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之印象。本诗拟人手法运用得特别传神。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
2、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监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而又称“韩吏部”。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的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优秀散文丰富了他的文学理论。他的诗歌雄健、壮丽,摆脱了大历以后因袭与柔弱的诗风,然而有些诗作险怪、生僻和晦涩,且不够流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他的散文气势奔放,雄健浑厚。二、背景简介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
3、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中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三、相关知识祭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文体,一般以简叙死者生卒年月、享年多少、由某人主祭为发端,以追叙死者生平,叙怀念哀痛之情为主体,以呼告死者安息、“尚飨”结尾。现在的悼词,就是在这种文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封建社会的祭文,多浮夸不实,流于对死者的歌颂,不足观。但也有语出肺腑,哀婉真挚,流传千古的作品。古文论者将袁枚的祭妹文和唐代韩愈的祭十
4、二郎文并提。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闻汝丧之七日(sn)及长(zhn)不省所怙(xn h) 兄殁南方(m)归取其孥(n) 丞相薨(hn)孰谓汝遽去吾(j) 殒其生(yn)窆不临其穴(bin) 佐戎徐州(rn)万乘之公相(shn) 尚飨(xin)2辨形组词。 3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吾少孤:古人以幼年丧父为孤。及长,不省所怙:省:知道。怙:依靠。吾佐董丞相于汴州:辅佐。汝不果来:成为事实,实现。舍汝而旅食京师:在外地谋生。汝抱无涯之戚也:忧伤。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泽:恩泽。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动词,继承的事业。比得软脚病:近来。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5、坟墓。敛不凭其棺:临,在近旁。(2)近义词辨析。信然竟然信然:真实,确实。竟然:出乎意料之中,没想到。4文学文化知识。祭文是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袁枚的祭妹文和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古代祭文的代表作。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一、知识梳理1通假字。(1)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3)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2古今异义。(1)明年,丞相薨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志气日益微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3)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几何学的简称。(4)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成长立业。今
6、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3一词多义。(1)省(2)致(3)诚(4)就4词类活用。(1)将成家而致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2)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作动词,保全。(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词作动词,继承的事业。(4)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名词作状语,在远方。(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使动用法,使夭亡。(6)莫如西归:名词作状语,向西。5文言句式。(1)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句,“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句,应为“尤何”。(3)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4)从嫂归葬河阳:省略句,应为“从嫂归
7、葬于河阳”。(5)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应为“未可以之为信也”。二、文本研习6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答:_答案(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2)为谋生与亲人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
8、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7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答:_答案(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
9、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涵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一、中心主旨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二、写作特色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
10、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叙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制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2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比,情绪激荡,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三、结构思路刺史任上,时年四
11、十一岁。殁(m),死亡。河阳:县名,在今河南孟县,韩愈的故乡(故称归葬。“葬”后省略介词“于”,同“河阳”一起构成状语后置结构)。既:不久,后来。就食江南:谋生于江南。就,向,归。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宣州(今安徽宣城,是韩家的田宅庄园之所在,唐代属江南西道)。唐德宗建中二年,北方几个节度使叛乱,韩家避难到宣州庄园。零丁孤苦:“零丁”间的事,意在指做官之类。顷(qn):田地每一百亩为一顷。伊、颍(yn):二河名称,都在今河南省境内。这里指韩愈的家乡。长:养育。1古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友。2关于“悲伤”的名句不适度的悲伤是心灵的疾患,而根据生命的现时状态
12、适度悲伤是有完好品质的灵魂的标志。(阿奎那)感受过悲伤的人最富有同情心。(盖伊)眼泪是无声的、悲伤的语言。(伏尔泰)淡淡的哀愁确能增加一种妩媚,但它最终会加深脸上的皱纹,毁掉一切容貌中最可爱的容貌。(巴尔扎克)忧愁是一朵黑云,可以改变人们的精神状态。(雨果)3论真情游子的千层底里缝进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埋不住的是爱情。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于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成了亲情永恒的写照;“桃花潭水深千尺,
13、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为友情不变的承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成了爱情永恒的誓言。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情如酒一样醇,如茶一样浓,如潭一样深。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条泛着清丽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美的光辉。不要空叹人世的无奈,且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吧!我共明月拜苍柏韩愈墓前有两株柏树,这柏树历千载而不枯,忠实地守望在韩愈墓前。韩愈故里的人都说:这两棵柏树是韩愈永远鲜亮的双眼,是韩愈济世华章的续集。 夏夜,沐月肃立在已逾千岁的苍柏面前,禁不住一阵阵剧烈的心跳,一潮潮热血奔涌。竟惶惶不知该如何拜谒这风雕雨饰的古色
14、古香,又该怎样去洞启珍藏已久的尊崇与虔诚。月光很透亮,也很洁净,皎柔温婉浸润漫过苍茫,在我身心上闪出点点生机的风采,我竟别无选择地,打点起所有情愫,拽住月之魂魄,普照苍柏,普照这活着的古老生命。它是用苍翠葱郁叠砌的华盖力撷日月精华,广蓄风雨气势,勇夺云霞神采,在黄河与太行的交界线上,独布一方成熟的风景。透过月脉,枝蔓间绿雾氤氲,碧烟缭绕,这种高大的垂青和世间的膜拜默契地交融出一份深深厚厚的倾慕,惹几多向往。苍柏的曲干无疑是一种绝景,在这里,月光总无法围出一个圆满,我急忙接上一段心绪,相牵才能合抱苍柏瞬间,胸臆里膨胀的全都是惊奇和叹喟,仿佛拥着一个世界般的富有。曲干上苍凉的线条,凝重的色泽及其掩
15、映的艰涩的曲折、雄奇和悲壮,不经意便能想象沧桑,想象一段历史,想象韩愈生命的节操。那种感念和敬仰也不自觉地淌进暗垂的夜露,悄然浸渗苍柏表里。明月最透彻我的心思,总能把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奉承于我,使我有机会洞彻其全部精华。我挽月深入苍柏,那一道道清晰而又真实的年轮线,仿佛是一本载着千年演变的历史篇章;又好像一位千岁老人的生平传记述说的生生死死,沉沉浮浮,曲曲折折,恩恩怨怨,一下子便把我诱入角色,使我不自禁地时而欣喜若狂,时而怆然泪下,时而怅然若失,时而恍然大悟。从那一章章隽永深邃的神韵、一回回跌宕起伏的精彩之中,我始悟世人何以会独钟情且神往于此,又何以会为此倾注一代代的热情,去营构繁华,塑造
16、荣昌。再依月顺着紧咬大地的根系深入,竟是那样辽远,所到之处,无不弥散着浓浓的土香,绵绵的骨香,悠悠的书香。这根系间似乎永远响亮着太行挺拔的节律,永远回荡着黄河激越的浪涛。韩愈身后的浩繁卷帙,已与经过这片热土的焙烧,陈列于此的石器、彩陶并称为三大瑰宝,其光彩闪耀的璀璨和永恒足以让后世一代接一代地骄傲,一代接一代地称颂,一代接一代地享用不尽。 与月历过苍柏,四围、大地升腾的古香,民间的传说,明明暗暗的香烛,环绕苍柏,凝结出辉煌,锦绣这脉山水,灿烂着这方风情。此时,月依然痴痴朗照,我依然呆呆肃立,离窍的灵魂仿佛仍在追随中神会,迟迟不肯附体。片刻,欲待收拾心旌,又忽发钦敬之幽情,遗憾未备香烛,只好借月
17、之清辉沐浴身心,偷月之光亮点燃血色。双手顶礼倒首叩响这参天的“丰碑”。我,韩愈故乡的晚生,从这叩拜的一声声回音里收获了一个丰盈、熟透的人生。赏析两株已逾千年的苍柏肃立在韩愈的墓前,它们是韩愈墓地的守护神,更是韩愈历经沧桑的人生和历久弥新的生命节律的象征。与明月共拜苍柏,缅怀先贤,几多感悟,几多虔诚,几多敬仰,都流淌在凝重沉稳、含蓄丰厚而又文采翩翩的字里行间。先贤的墓碑静默在不引人注目的青山秀水之间,一如他生前的人生追求。让我们满怀虔诚,走进先贤的故乡,跪拜在他的墓碑前,深深缅怀。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归取其孥(n) 形单影只(zh)不省(xn) 所怙(h)B衔哀致诚
18、(xin) 万乘之公相(shn)丞相薨(hn)C其余奴婢(b) 冀其成立(j)兄殁南方(m)D令守汝丧(sn) 丧之七日(sn)辍汝而就(chu)答案D解析“令守汝丧”的“丧”应读sn。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答案C解析A“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应”解释为“应付”。D.“止”解释为“住”,“既”
19、解释为“不久”“后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止一岁,请归取其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B/C/D/答案C解析依次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词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吾与汝俱少年B几何不从汝而死也C又可冀其成立邪D而汝报无涯之戚答案D解析A“少年”,古义为“
20、年轻”,今义为“人生一年龄段”。B.“几何”,古义为“多少”,今义为“几何学的简称”。C.“成立”,古义为“成长立业”,今义为“(组织、机构等)的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57题。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
21、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业:事业C敛不凭其棺 凭:临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尤:怨恨答案B解析业:动词,继承的事业。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22、乎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C其传之非其真邪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答案D解析D为助词,的;其余三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段选文都以“呜呼”两个叹词开头,表明作者的感情变得更加强烈。B选文第一段写作者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情,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通,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C选文第二段主要表现作者痛悔、内疚之情,多用整句,情绪激荡,一气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D第二段选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表明作者因为十二郎之死的打击,更因自己身体状况特差,所以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答案D解析只是表明自己悲痛之极,并非“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
23、文言文,完成811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
24、,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功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卞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
25、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C多格不行 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A.联系后文“至今用之”,可知“著令”为拟定法令。“著”应译为“拟定”。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不宜以小故置之尤不可深责
26、主将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公执以为不可公为之亦自若也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从人物的品质角度考查信息筛选。说的是王尧臣有先见之明,最终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表现王尧臣对待流言泰然自若。这两句与题干要求不符,均应排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
27、,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答案B解析本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原文说的是“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不是因为韩丞相指挥失当。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_(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_答案(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省略句和判断句
28、。(1)引号内的句子为判断句,“荒政”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恤”是体恤,“论”是论处。(2)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遇”是对待;“矫饰”是虚假掩饰;“称”是称誉。参考译文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进士第一名,担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下诏应试,凭借著作佐郎的身份到集贤院当值,担任光州知州。当年出现大饥荒,成群的强盗打开百姓的粮仓,法官依照法律应判决(他们)死刑,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以后就拟定法令,到现在仍在使用。郭皇后被废除,住在瑶华宫,有病,皇帝很哀怜疼爱她。当皇后废除时,宦官阎文应很有权势,等到皇后病了,阎文应又主管
29、监察太医。皇后将要去世的时候,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把这件事交给御史(处理),拷问查究其中的实际情况,来消除天下人的疑虑。事情虽然没有实行,但是自从阎文应掌权以来,没有敢指责议论的,后来阎文应因为恣意横行被下令处死。元昊谋反,在西边有战事,任命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视察四周道路山川的险阻与平坦,回来后说某条路应该增加若干士兵,某条路贼兵不会进攻,某条路应该立即做准备。对诸位将领的才能大小,全都了解,举荐可以重用的有二十多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这个时候,边境上的军队刚刚在好水战败,任福等战死。现今韩丞相因为主帅出战失利而获罪,免去招讨副使职务,掌管秦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写
30、信给元昊不事先上报皇帝,免去招讨副使职务,掌管耀州。王尧臣于是上言说这两个人是天下共推的人选,他们忠贞正义智慧勇敢,名声震动夷狄,不应该因为小的原因就处置他们。况且任福因为违背节制调度才导致失败,更不可以苛刻责罚主将。因为这违背了宰相的意图,连同其他的议论,大多被搁置不能实行。第二年,贼兵攻入泾原,在定川交战,杀死了大将葛怀敏,都是(当时)王尧臣指着说应做准备的地方。从此才认为王尧臣的话是可以信任的,先前所搁置的议论,全都被施行。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刚掌权,请求收取民房钱的十分之三用来辅助国事。命令颁发到三司,张永和暗中派人用私利劝说王尧臣,王尧臣执意认为不行。京师有人多次制造流言蜚语,传到皇帝的左右近臣那里,这些流言往往说他的短处。皇帝全都不过问,而王尧臣对此也是泰然自若。王尧臣处理政事,对有所不同的地方进行议论,一定反复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从不固执己见。在皇帝面前,陈说天下利害的时候居多,等到政令实行,也并未自我夸耀。王尧臣为人质朴,虽然地位显贵但不忘勤俭节约。(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他)有文集五十卷。(他)临终的时候,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奏章,把江山社稷看做最重要,把储君未立当做忧愁。皇帝怜悯,亲临他的丧事,停止朝政一天,追赠左仆射,太常赠与谥号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