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3.94MB ,
资源ID:70834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83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蓝月亮”应属于( )A. 行星B. 恒星C. 卫星D. 彗星2.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 太阳B. 地球C. 行星D. 恒星【答案】

2、1. C 2. D【解析】【1题详解】图示“蓝月亮”绕行星运行,是行星的卫星;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彗星是绕恒星运动的。选C正确。【2题详解】“蓝月亮”是行星的卫星,不会发光,其上的光照来自于其中心的恒星;“蓝月亮”并不是太阳系中的卫星,不是太阳光,行星不发光,地球不发光。选D正确。【点睛】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行星、卫星等天体不发光,但它们可以反射来自恒星的光线;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多是质量较小的行星,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多是质量更小的卫星。2017年11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在距离地球11光年处观测到一颗可能存在生命的太阳系外类地行星“Ross128b”。下图为“Ross128b”恒星系统示意图。读图

3、回答下面小题。3. 行星“Ross128b”属于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河外星系D. 银河系4. 判断“Ross128b”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有( )表面平坦开阔外围没有大气层与恒星距离适中运行轨道比较稳定A. B. C. D. 【答案】3. D 4.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3题详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与太阳系同等级别。据材料可知,“Ross128b”是太阳系外类地行星,则可判断其位于比太阳系稍高一级的银河系。故选D。【4题详解】结合地球上存在生命原因考虑,自身

4、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外部条件是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表面平坦开阔与之关系不大,排除,外围没有大气层则不会有生命,错误;与恒星距离适中,则温度适宜,运行轨道比较稳定,则有可能有生命存在,正确。故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生命必需条件 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

5、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 )A. AB. BC. CD. D6.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星属于地内行星B. 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 金星属于巨行星D. 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答案】5. C 6. A【解析】【分析】【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且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同时地球

6、与金星在太阳的同一侧,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因此符合以上分析的为C选项,故选C。【6题详解】地内行星为水星和金星,A正确。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B错误。巨行星为木星和土星,C错误。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D错误。故选A。【点睛】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类地行星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为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为天王星和海王星;地内行星为水星和金星。7.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 中秋节时的月亮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A. B. C. D. 【答案】B【解析】【详

7、解】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属于天然天体,正确;而地球上的陨石和空中飞行的飞机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属于天体,错误。故选B。【点睛】流星体属于天体,而流星(雨)是一种自然现象。8. 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A. 彗星拖着长尾B. 行星圆缺多变C. 星云一闪即逝D. 月亮轮廓模糊【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彗星由冰物质构成,靠近太阳时,冰物质挥发,太阳风的推动,会形成长长尾巴,A正确;我们地球上观察到圆缺多变的天体是月球,属于卫星,B错误;星云是由气压和尘埃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不是一闪即逝,一闪即逝的是流星现象,C错误;月球离我们地球较近,我们观察到的月亮一般明亮

8、的,不是轮廓模糊,D错误。故选A。【点睛】“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结合谚语,完成下面小题。9. 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A. 生产能源B. 生活能源C. 光热资源D. 地壳运动动力10.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B.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C. 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到达地球D. 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昼夜变化小的能源【答案】9. C 10.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9题详解】“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故选C。【10题详解】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9、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B正确;太阳辐射只有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C错误;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昼夜变化大的能源,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 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 活提供能量等。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我国下列城市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 成都B. 哈尔滨C. 西宁D. 唐山12. 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近年来增长迅速

10、,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B. 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C.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D.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答案】11. C 12. D【解析】【分析】【11题详解】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西宁处于青藏高原,C正确。成都、哈尔滨、唐山太阳辐射相对较弱,ABD排除,故选C。【12题详解】太阳能光伏发电占地广,储能难,发电成本高,A错误。太阳能资源受纬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并不一定丰富,B错误。发展太阳能只能缓解能源短缺,并

11、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C错误。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D正确。故选D。【点睛】我国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增多;青藏高原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一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材料中所描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 太阳爆炸B.

12、太阳辐射增强C. 太阳耀斑爆发D. 核裂变反应增强14. 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 )A. 信鸽迷失方向B. 长波通信中断C. 指南针失灵D. 南极出现极光【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读材料可知,材料的描述产生大面积断电现象,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太阳耀斑爆发产生的现象;而太阳爆炸不可能发生、太阳内部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增强幅度不会太大;故C对。【14题详解】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磁场受扰动,产生磁暴现象,导致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出现极光现象,而不会造成长波通讯中断,所以B正确。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

13、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无相关性B. 负相关C. 成正比D. 正相关16.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B.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降水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进而影响树木生长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进而影响树木生长【答案】15. D 16.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15题详解】据图可知,太阳黑子多的年份树木年轮宽度较宽,黑子少的年份树木年轮宽度较窄,说明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选D。【16题详解】据题干要求,此图

14、反映的问题。年轮宽度主要受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因此图示反映了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的气候,影响地球的降水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B正确;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但与温带乔木生长无直接关系,A、C排除;极光不直接影响到温带乔木生长,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du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

15、地震、水旱灾害。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若某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则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内核B. 地幔C. 外核D. 岩石圈18.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丙为莫霍面B. 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C. 丁为古登堡面D. 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19.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古登堡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答案】17. D 18.

16、B 19.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震波的特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为综合思维。【1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左右,震源深度10千米,说明此次地震的震源依然位于地壳,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加上地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根据甲、乙两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可知,甲为纵波,乙为横波。在地球内部,横波消失的地方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A错误;纵波的速度整体快于横波,因此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B正确,D错误;丁位于地表附近,该面以下地震波速度加快,

17、应为莫霍面,C错误。故选B。【19题详解】根据第2问以及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为纵波,乙为横波。在古登堡面附近横波(S波)消失,纵波(P波)速度快速下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纵波和横波的特点1.整体上纵波的速度快于横波。2.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下图)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500m高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火山喷发物来自A. 地壳B. 岩石圈C. 软流层D. 内核21. 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A. B. C. D. 【答案】20.

18、C 21. D【解析】【20题详解】根据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情况可知,火山喷发物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内,故C选项符合题意。【21题详解】火山喷发时火山灰冲入大气层,对处于地表以上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均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同时喷出的岩浆和火山灰堆积在地表,冷凝后会形成新的岩石(玄武岩),故均会受到影响,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 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 爬行类B. 鸟类C. 两栖类D. 鱼类23. 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 古生代B. 中生代C. 元古代D

19、. 新生代【答案】22. D 23. 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22题详解】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D正确。故选D。【23题详解】由材料“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可看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B正确。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种类较少,A错。图中显示,元古宙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C错。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D错。故选B。【点睛】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这几个类群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由此可见,最早出现的是鱼类

20、,最晚出现的是鸟类。24.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A. 干燥、冷热多变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 湿润、森林茂密D. 寒冷、冰雪广布【答案】C【解析】【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选C。25. 下图的两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B. 物种A比物种B个体数量多C. 物种A比物种B体形大D.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石演化顺序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21、详解】由图可知,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即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较晚,说明A的结构比B的结构复杂、高等。但是不能说明物种A一定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也不能说明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形体大,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

22、,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下面小题。26.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b,cB. b,a,cC. c,b,aD. c,a,b27. 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 侵蚀、搬运、沉积B. 侵蚀、沉积、搬运C. 沉积、搬运、侵蚀D. 搬运、沉积、侵蚀【答案】26. D 27. A【解析】【26题详解】河谷发育初期是“ V”字形,主要在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谷发育中期表现为河湾,在河流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发育的成熟期为槽形河谷,在河流下游,以侧蚀为主。剖面图显示河谷呈槽型,对应河流下游的c,河谷呈“V”,对应河流上游的a,对应b,故D正确

23、,ABC错误。故选D。【27题详解】a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位于河流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8. 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起伏大B. 地面断裂下陷C. 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D. 风力堆积作用29.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 两岸

24、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28. C 29. B【解析】【分析】【28题详解】褶皱起伏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图中河流河道弯曲,是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 A错;断裂下陷形成的是裂谷,也是内力作用形成,B错;图中河流形态呈蛇曲状,形成这种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弯曲处,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的弯曲程度加大,形成曲流,C正确;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是风积地貌,与图中河流的形态无关,D错。故选C。【29题详解】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口”描述的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没有写到沉积作用,A错;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中,白鹭洲将水流中分,一分为二,河心由于泥沙沉积形

25、成了沙洲,B正确;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写的是河流景象,没有描述沉积地貌,C错;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的是船只航行快,间接反映地势起伏较大,与河流沉积地貌无关,D错。故选B。【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多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多分布在河口地区。下

26、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0. 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A. B. C. D. 31. 阶段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地壳上升B. 断裂下沉C. 变质作用D. 流水沉积【答案】30. C 31. D【解析】【分析】【30题详解】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型;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型。根据四图可以看出地河谷最窄、以下蚀为主,故其发育最早,发展的先后顺序为:,C正确。故选C。【31题详解】河谷发育到阶段时,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加强,在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谷变

27、宽。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根据图示和信息进行判断即可。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 关于该地貌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 岩石坚硬B. 地表植被覆盖少C. 季相变化明显D. 形态独特33. 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 植被B. 土壤C. 地形D. 气候34. 该地最可能位于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答案】32. C 33. D 34. C【解析】【32题详解】据图分析,该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岩石比较坚硬,A正确。植被覆盖差,B正确。而季相变化不

28、明显,C错误。风蚀地貌形态独特,D正确。C符合题意,故选C。【33题详解】据图分析,该地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风力作用显著,受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风蚀地貌。故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与植被、土壤、地形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故选D。【34题详解】据图分析,该地区植被覆盖差,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是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气候相对湿润,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ABD错误。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图示地点最可能位于柴达木盆地,C正确。故选C。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

29、图,回答下列各题。35. 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A. ABCB. BCAC. BACD. CAB36. 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植物是 ( )A. 杨树B. 桦树C. 沙拐枣D. 柳树【答案】35. D 36. C【解析】【35题详解】通过图中的沙丘大小以及植被高低判断荒漠化的防治过程。图中C沙丘最高,为治理初期,B基本无沙丘,沙漠化得到较好治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36题详解】沙拐枣为寥科灌木。沙拐枣属的植物均为固沙造林先锋树种,我国西北各省荒漠地带都有分布,种类较多,约有20余种,其中多数为小灌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37. 下图为某地沙丘景观图,该地主导风向为西

30、北风。据此完成下题。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上图景观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图中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沙丘的迎风坡缓,等高线稀疏,因此西北坡等高线稀疏,A正确。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8. 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其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沉积作用B. 地壳抬升作用C. 风力堆积作用D. 风力侵蚀残留39. 图乙为鲸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区,两

31、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A. 缓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B. 陡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C. 缓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D. 陡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答案】38. A 39. B【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38题详解】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原来因流水沉积作用的平坦地层在顶部保留,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本题选A。【39题详解】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

32、,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B。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著名的鸡形礁石,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0. 促使鸡形礁石坍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风化和风蚀B. 海浪侵蚀C. 冰川侵蚀D. 板块运动41. 下列景观与鸡形礁石成因相同的是( )A. B. C. D. 【答案】40. B 41.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水侵蚀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4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鸡形礁石位于海洋中,应是受海浪侵蚀而成的,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其同样由于海浪的长期侵蚀而坍塌。故选B。【41题详解】青岛海滨石老人是在海浪的长期侵

33、蚀作用下形成的,C正确;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受流水侵蚀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断陷,积水成湖形成的;挪威峡湾海岸是受冰川侵蚀形成的,A、B、D均错误。故选C。【点睛】海岸主要受海水动力因素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42. 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A. 石灰岩B. 岩浆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43. 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沉积B. 流水沉积C. 冰川沉积D. 海浪沉积【答案】42. A 43

34、. B【解析】【42题详解】喀斯特地区的岩石属于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故答案选A项。【43题详解】 “钙华梯田”出现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所以B正确。44.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A.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B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C.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D.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

35、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裸露的石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A项。【点睛】注意外力作用一般侵蚀地势高的地区,沉积地势低的地区。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5.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 向陆地方向推进B. 向海洋方向推进C. 位置稳定D.

36、反复进退46.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 形成新的贝壳堤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 形成河口三角洲D. 迫使河流改道47.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45. C 46. B 47. D【解析】【45题详解】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选C。【46题详解】沿岸流动的海水搬

37、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选B。【47题详解】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选D。48. 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大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作用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故C项正确。49. 下列成分中,大气中属于现代人类活动产生的是

38、( )A. 二氧化碳B. 氟氯烃C. 氧气D. 氮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二氧化碳、氧气 、氮气是自然大气中的基本成分,不是现代人类活动产生的,排除A、C、D;氟氯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们通过化学工艺制作而成,不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属于现代人类活动产生的,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50. 、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 B. C. D. 51. 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高空飞行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A. B. C. D. 【答案】50.

39、 A 51. D【解析】【50题详解】根据图示的垂直高度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底部的气温约为-50C,随高度升高,平流层气温升高,平流层顶部气温大约0C,故线正确。故选A。【51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该层为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错误;垂直方向的气温上热下冷,故大气稳定,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错误。正确。故选D。52. 对流活动强弱及厚度主要取决于近地面气温高低和气温垂直递减率等因素。若只考虑气温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流层厚度,白天小于夜晚B. 气温垂直递减率,城市大于郊区C. 对流层厚度,海南小于辽宁D. 对流层厚度的季节变化,新

40、加坡大于新疆的乌鲁木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白天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气温较高,夜晚近地面大气损失能量为主,气温降低,因此若只考虑气温因素,对流层厚度白天大于夜晚,A错误;城市排放的废热较多,且近地面大气热量受建筑阻挡不易散失,近地面大气温度高于郊区,高空温度差异较差小,因此城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大于郊区,B正确;海南纬度低于辽宁,海南的气温一般高于辽宁,若只考虑气温因素,对流活动海南强于辽宁,因此海南的对流层厚度大于辽宁,C错误;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气温的季节变化很小,而新疆乌鲁木齐市位于中纬度内陆,气温的季节变化大,若只考虑气温因素,新加坡的对流层厚度的季节变化小于新疆的乌鲁木齐

41、,D错误。故选B。【点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3. 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 臭氧层的高度B. 对流层的高度C. 对流层气温变化规律D. 平流层气温变化规律54. 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A. 乙处的气温远高于甲处B. 甲处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C. 甲、乙两处同为上升气流D. 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答案】53. B 54. D【解析】【分析】【53题详解】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海拔高度接近50km,A错误。从图中看出,030之间高度,即低纬度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718km;3060即中纬度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012km;3060即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约为89km,符合对流层大气高度纬

42、度变化的特点,故为对流层的高度,B正确。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C错误。平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D错误。故选B。【54题详解】从图中可知,甲乙位于同一纬度的高空,乙处位于平流层下部,离直接热源较远,所以乙处气温低于甲处,A错误。甲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B错误。甲处在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乙在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C错误。地面是对流层水汽的来源,海拔越低水汽越充足,因此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D正确。【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其厚度与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对流运动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

43、锡秋词。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5. 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56. 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答案】55. D 56. D【解析】【55题详解】由材料“数树深红出浅黄”可判断出树叶变成红色和浅黄色应为秋季11月,D正确。【56题详解】“夜来霜”的成因是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的,图中是大气逆辐射,D正确;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

44、龙网,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7. 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A.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C.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D.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58. 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A. 春季晚上B. 夏季午后C. 秋季早晨D. 冬季傍晚【答案】57. A 58. B【解析】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消弱很少,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57题详解】图中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消弱很少。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黑色

45、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A对,B、C、D错。【58题详解】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作物晒伤,B对。春季晚上没有太阳辐射,A错。秋季早晨、冬季傍晚太阳辐射弱,C、D错。2018年1月27日,郑州大雪,雪后寒风凛冽,贾先生于大雪后外出办事随手拍摄到左图、右图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9. 左图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的原因是( )A. 桥面下层与大地隔离,桥体热量散失多,温度低B. 路面下层与大地相连热量散失快C. 桥面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D. 路

46、面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60. 右图照片显示屋顶西面、北面积雪面积较小且薄,东面、南面积雪面积较大,而当时地面积雪几乎没有融化。屋顶西面、北面积雪面积小且薄的原因是( )A. 太阳照射西、北面的时间长B. 太阳照射西、北面时太阳辐射强C. 西、北面受冬季风吹拂,雪不易存留D. 太阳照射东、南面时太阳高度角小【答案】59. A 60. C【解析】【59题详解】桥面下层与大地相隔,呈悬空状态,周围空气流动快,散热快,温度降低快,A对。路面下层与大地相连,有地温支撑,降温较慢,B错;路面、桥面获得的大气逆辐射相同,CD错。故本题选择A。【60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地面积雪未化,且阳面积雪面积大,说明此时影响

47、积雪面积和厚度的主要因素不是太阳辐射的因素,排除ABD。该地纬度相对较高,冬季风较强,西面、北面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冬季风的吹拂,积雪易被吹散不易存留,C对。故本题选择C。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3小题)61. 读太阳系模式图(甲图)和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_(填名称)。(2)地球轨道内、外两侧相邻轨道上分别运行的行星是_和_(填名称)。(3)乙图中显示“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理由是 。(4)除乙图所述因素外,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答案】(1)太阳(2)金星 火星(3)温度条件

48、 “生命可居住带”与太阳的距离适中(4)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上有液态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因此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太阳。(2)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地球轨道内的行星是金星,轨道外运行的行星是火星。(3)据乙图显示“生命可居住带”的位置可知,该位置据太阳距离适中,因此产生适宜的温度条件。(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以及液态水的存在。【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

49、: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的形成。6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

50、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受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与下图中字母相对应,其中A对应的是_。(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流水带来的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_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答案】 (1). 西北 (2). 戈壁 (3). 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4). D (5). 风力沉积作用 (6).

51、 流水侵蚀作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黄土高原的成因和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详解】(1)据材料一可知,“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据相对位置可判断该地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风力搬运途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据图可知,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颗粒依次降低,因此可判断依次对应A为戈壁,B为沙漠,C为黄土。(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黄土颗粒越来越细,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被风带到更远的地方沉积。(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流水带来的鹅卵石,说明在形成

52、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河流,因此鹅卵石存在于河水中。(4)由材料一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冲刷侵蚀形成。【点睛】 沉积物颗粒随流速的减慢而由大到小顺次排列,即有分选性。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63. (研究性学习)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实验一 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实验二 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1)实验一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C一天

53、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2)实验一中,甲箱温度应该比乙箱温度的读数(填“大”或“小”)一些。请简析其原因。(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填“大”或“小”)一些。请简析其原因。【答案】(1)D(2)大 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3)大 太阳辐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内气温升高,而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散发,所以瓶内气温会高一些。【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实验一是对有土层的玻璃箱和没有土层的玻璃箱进行温度比较,主要测试大气主要的直热热源是地面,D正确。该实验测试不出温室效应,A错。从图中看,太阳光线没有差异,不是测试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B错。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从实验中读不出来,C错。故选D。(2)甲箱有土层,比没有土层的乙箱温度高。原因是有土层玻璃箱比没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太阳辐射较多,产生的地面辐射多。(3)放入瓶中的温度计读数会大,原因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玻璃瓶,使玻璃瓶内气温升高。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辐射,导致瓶内气温高。【点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