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解析】中朝人员都是地位低下、但受皇帝信任的人,重大决策由中朝裁定;而原来的有资历、难以驾驭的权臣不再受到重用,目的就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答案】A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
2、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解析】 题干反映了该官员具有监察职责,汉武帝时刺史具有监察职能,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行政长官。【答案】D3.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阁【解析】唐朝主管财政大权的是尚书省下设的户部,由此可知刘晏供职于尚书省。【答案】A4.(2011届福建四校联考)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
3、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解析】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下,唐朝时期的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C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出元朝以大都所在的中书省掌管天下重要事务,以地方分设的十大行省负责各地具体事务,C正确;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A错误;宗法制开始于西周,并且不属
4、于行政区划制 度,B错误;西汉开始在地方设刺史,D错误。【答案】C6右图是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此玉印是元成宗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赐给西藏第五任帝师(帝师既是佛教萨迦派的高僧,又是宣政院的首长)扎巴俄色的印信。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元代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历史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宗教史 西藏地方行政区发展史A B C D【答案】D7.(2011届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月考)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5、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C8(2011届陕西黄陵中学月考)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答案】B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
6、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解析】材料所论述的观点是中国日益走向专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的顶峰。【答案】C10.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答案】B11.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
7、”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适合作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明清君主专制B.古代中国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答案】D12.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是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使秦以来一直实行的丞相制度宣告结束,D项叙述有误。【答案】D 13
8、.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答案】D14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康熙)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国家政体”“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2分,共44分)15.阅读
9、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
10、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
11、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政治地位怎样?(2分)(2)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除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4分)(3)周亚夫曾被封为条侯和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发展趋势?(4分)(4)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4分)(5)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与唐太宗有何不同?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4分)(6)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案】(1)协助皇帝,助理万机。位高权重。(2)在
12、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根本: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3)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或皇帝任命)。趋势: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4)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或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5)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六部分理事务。(6)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 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
14、辅臣”。材料四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4分) (2)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4分)(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永乐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6分)(4)结合四则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是什么?(8分).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