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测试卷三(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民国之初,广东流传过这样的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女子解放,自由选婿。”歌谣内容反映的新风尚,适用于当时的()内地乡村发达地区受新式教育的国人满洲贵族AB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社会风尚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在发达的大城市变化得比较快,在封闭的乡村和内地则依然非常封闭。对于新式风俗的接受者主要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国人,保守的国人对此依然难以接受,满洲贵族对于新风尚持敌对态度,也不会接受。答案:C2自19世纪60年代开埠以来,汉口城内
2、的建筑呈现出西方低层联排式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并存局面。这体现了()A西方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B汉口的对外开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C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西文化呈现融合趋势解析:由材料中的“西方低层联排式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并存局面”可得出答案。答案:D3著名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曾说过,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这说明近代女子穿旗袍()A体现了女权主义色彩B是一场服饰根本革命C隐藏了效忠清朝思想D是民国教育改革的结果解析:A项由材料中的“蓄意要模仿男子”可得出。B项错在“根本”的表述上,旗袍是传统服饰改良的结果。C项与题中材料
3、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4辛亥革命后,“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合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之仪,非俗非古,杂袭夷俗,喜怒离合,习为故常。”这主要反映出()A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进行了彻底的改造B当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C“中西合璧”已成为当时婚俗的普遍特征D婚俗的变化折射出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主要在大城市中表现明显,传统风俗习惯在农村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故A、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题于无关;题干描述的婚俗中西合璧,恰恰说明中国当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答案为B项。答案:B5社会历史文章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
4、准的变迁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观察下表,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有()时间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西方文化的传入妇女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A BC D解析:从表格所给时间范围判断,所涉及的事件和现象都会成为原因。旧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虽然有所改变,但是不可能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答案:C6近代上海福州路拓宽后日益繁荣,马路两边店铺林立,电车、自行车、人力车混杂通行。此情景可以说明()A上海社会风貌已成完全西化之势B传统衣食住行风格依然没有变化C近代通讯工具电话、电报
5、普遍使用D电力技术推动了近代交通工具变革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上海社会风貌并没有成完全西化之势。从图片中可看出传统的交通已发生变化,B项错误。从图片中得不出C项。由“电车”可得出D项正确。答案:D7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所未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俱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解析:由材料信息“素所未见”“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推断A、B两项错误;从“喜色”“喝彩”可推断出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项说
6、法过于绝对。答案:C8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能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进入中国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解析:A项发生于1927年,B项发生于1871年,C项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20年”不符。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初,与题目中的时间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9“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材料表明当时利于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7、)A火车 B轮船C飞机 D电报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可以得出只有电报有此功能。火车、轮船和飞机是交通工具,在遣将调兵方面没有电报迅速,故选D。答案:D10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影视事业的发展 B报刊业的发展演变C通讯工具的变迁 D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近代社会生活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民国时期,变化剧烈。这一发展特点也符合报刊业在近代的发展演变规律。A、C、D三项的发展规律与题目所述的社会
8、生活发展特点不符。答案:B11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解析: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城乡观念差距是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拉动经济,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巨大,故B项正确。答案:B1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
9、 B多元化C网络化 D日常化解析: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内容,即可得出“多元化”的趋势。答案:B13近年来,综艺节目在各大卫视热播,吸引众多观念眼球。体现了电视功能的()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解析:材料强调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进行娱乐消遣,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14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渡过危机实行贸易
10、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15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年份1927192819291930离婚率10%15%12%3%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人们无法承受离婚的经济压力,故C项正确。答案:C161932
11、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扩大进出口数额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D推行贸易自由化解析:国家间的合作并不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对成员国优惠而对非成员国苛刻,不一定会扩大进出口数额,故B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是1932年,材料的主体是英联邦国家,他们团结合作的直接目的是克服1929年以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
12、征收高额关税”这一规定不利于贸易自由化,故D项错误。答案:C17从1929年11月15日起,胡佛召开了一系列由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帮助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这表明,胡佛政府()A倡导民间团体自愿联合渡难关B极力协调中央和地方矛盾C重视协调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D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解析:倡导民间团体自愿联合渡难关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体现调节中央与地方矛盾,故B项错误;重视协调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是罗斯福新政措施,故C项错误;材料中“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帮助联邦政府改善经
13、济局势”说明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答案:D18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解析:缩减A为农业,突破口B为金融业,增加就业C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调节劳资关系D为工业,符合全国工业复兴法,故D正确。答案:D19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A全国劳工关系法 B罗斯福就职演说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解析: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加强政府对工业的指导,并要求工业各行业制
14、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劳资关系,遭到自由主义者们的反对。故应选C项。答案:C20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罗斯福()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B限制资本家无序竞争C仅维护工人阶级利益D向苏联大量出口机器解析:新政中罗斯福调整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运作模式,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或立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限制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因此遭到保守资本家的激烈抨击。基于以上分析,本题选B项。答案:B21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
15、机构的广泛权力。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1787年宪法得到修正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变化解析:1787年宪法确定的三权分立原则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对1787年宪法进行修正,而是面对经济危机,赋予了总统更多的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政局稳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可知权力模式出现新变化,D项正确。答案:D22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16、A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解析: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四个角度干预经济,但材料中日本的做法没有“全面仿行”,故A项错误;经济滞胀发生在1973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年“所得倍增计划”,实质是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能说明日本已经建成发达福利国家,故D项错误。答案:C23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政治、社会相对稳定,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B“混合经济
17、”逐渐出现并发展C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解析: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因此,本题选B项。答案:B24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
18、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25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C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阶级结
19、构的变化,这与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应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职业17.825.828.240.7籍贯4.24.96.74.1材料反映了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
20、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8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结合表中资料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得出择偶标准变化的各种趋势,如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和本人成分、政治面貌从高到低,说明对个人政治身份的关注减少,根据学历一栏的数字变化可知重视人的能力等。然后选取一种趋势进行说明,说明形成的原因要充分结合材料所提供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如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趋势: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更是以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左”倾错误
21、思想严重,政治出身受到重视。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个人能力更受到人们的重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材料二华盛顿(1933年)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
22、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以上资料摘自纽约时报100年材料三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大国崛起美国(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其目的何在?(6分)(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哪里?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6分)(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4分)解析:第(1)问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目的;第(2)问第一小
23、问根据材料容易获取信息,第二小问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回答;第(3)问回答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内容。答案:(1)原因:此前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目的: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2)来自:企业主。措施: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他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3)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
24、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制高点材料二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根据材料一,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综合以上材料
25、,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6分)答案:(1)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2)背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全球化造成资本外流,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欧洲一体化的挑战等。(3)现象: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认识: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要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