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合计50分)1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答案】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社会风俗习惯由来历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主要是为了有助于农业生产,百姓希望风调雨顺,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 观察下列一组
2、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铁制农具大量出现,同时铁犁牛耕也已经出现,所以结合所学不难判断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3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考点:土地兼并的原因。本题主要考
3、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材料讲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而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所以答案选B。4 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答案】A考点:自给自足的“足”并不是富足,而是指仅仅满足总集的需要。5.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
4、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答案】A考点:手工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夫人“自”纺绩足以证明是“私人纺织作坊”,而“家童七百人 ,皆有手技作事”足以证明“纺织作坊颇具规模”,综合在一块就是指“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A。6 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A B C D【答案】C考点:古代的手工业:金属冶炼业。青铜器质地比较软,不适合用作生产工具,因此错误,从而排除AD两项;西周晚期
5、,中国已经出现了铁器,但是并未广泛使用;汉代的时候开始懂得用煤炭作燃料冶炼金属;因此正确。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因此错误。故选C。7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答案】D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的发展,是从保护小农经济正常的发展的角度去颁布该禁令的,综上
6、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8 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A丝 B麻 C棉 D毛【答案】B考点:古代手工业。丝、毛织品比较珍贵,不可能成为普通平民的衣料。棉到宋代才在内地出现。9 古代有货郎(右图)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期开始(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答案】C考点:唐以前对商业贸易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宋代以后,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和夜市,商业发展繁荣。货郎走街串巷叫卖,表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来严格的地域限制,这与宋代商
7、业发展特征是相吻合的。10会馆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C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邦,会馆即是商邦建立的同乡聚集的场所,明代开始形成,故选C。11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答案】A考点:重农抑商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8、是强调农工商都是同样重要的,都有其各自的不同用途,绝对不能因为重视农业而抑制了其他的行业,所以,选项A的言论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12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为了安全和方便,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 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ABCD【答案】C考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
9、,布则方舟而鬻于北”比较容易首先选出,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不应该携带大量纸币;应该大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少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1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考点:闭关锁国政策。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选择海洋是指殖民扩张,选择陆地则是指针对殖民扩张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以此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选项ABC不符合18世纪中国的情况。故选择D项。14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
10、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这反映了( )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变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的社会现象明清商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A B C D【答案】B考点:明清商业的发展状况。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明清商人小说”、“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等关键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商业活动活跃,人们的商
11、业意识觉醒,正确;而的表述不合史实,排除,故选 B。15“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 )源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A B C D 【答案】C考点:本题可用排除法。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排除,均正确。故选择C。1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12、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答案】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国家衰落下去,英荷等大西洋沿岸崛起,故A项符合题意,选A。17新航路开辟以后,远东地区的海上航运逐渐频繁。某国船员在经过台湾海面时,高呼“福尔摩沙”,即“美丽之岛”。这里说的某国船员最有可能是(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答案】B考点:新航路开辟后,向西进行扩张,并到达美洲的是西班牙人;向东扩张的是葡萄牙 人,他们到达了亚洲地区,故正确答案为B。18“橙衣军
13、团”荷兰是世界足坛的一支传统劲旅。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那么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C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答案】C考点:根据所学,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 家。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 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在荷 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 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 界的商业殖民帝国。本题C项说法错误
14、,这是英国早期的殖 民特点。 1 19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答案】D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材料中“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交换货物,扩大知识”,说明中国与世界联系密切,是世界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在明清一直推行;B项明显错误;C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20.下表反映了英国
15、棉布(71872里德印花布)价格变化。英国印花棉布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8211830年12先令3便士18311840年8先令10便士18411850年5先令11便士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价格革命引发通货膨胀C中国精美丝绸的流行导致棉布无人问津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工 业革命后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价格随之下降,本题选D 项。2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
16、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依据所学及题干材料提示的“17071754”可知,英国此时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人们因此谋取与之对等的政治地位,故C项符合题意;贵族阶层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就已没落,故排除A;B项与题干时间反映的历史不符;D项产业革命尚未开始。所以C项符合题意。22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祭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17、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A B C D【答案】D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注意题干限定的要求:“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而提干中的都是经济领域的变化,只有“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符合题意,所以应该选择D。23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A.民主运动的推动 B.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
18、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注意题干中是限制性时间19世纪中期,那时工业革命正方兴未艾,女子服饰有所简化,正是适应参加工作的需要。答案为B。24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答案】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排除C,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与题干的经济主题无关。再排除D,其叙述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国
19、家主要对外经济掠夺方式是输出商品,而不是机器。工业革命指的是使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输出商品,获取巨额利润是其最大的动力,贩卖黑奴使其获取了巨额财富,但不是资产阶级改造生产方式的原因,答案为A。25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答案】A考点:工业革命。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而不是尚未开始,工业化带动农村经济转型而不是农业经济转型,材料并未显示农村的劳
20、动力过剩而只是强调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其实“家庭加工系统”正是说明了经济的多种类型即经济的多元结构,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的工业是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二、非选择题2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
21、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简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8分)(2)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2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8分)(4)根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答案】(1)特点:经营
22、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耕作方式:精耕细作,以铁犁牛耕为主;经营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8分) (2)变化: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8分)政府放宽限制(或商业环境相对宽松)(2分)(3)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8分)(4)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任答3点,共计6分)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1)要根据所学知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
23、点,主要是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保守性、封闭性、自给自足等角度进行分析。(2)抓住商业活动变化这个中心回答问题,仔细分析图片信息可知,宋代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繁荣。(3)从农业经济支 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而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入手分析二者的关系;对于“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需要准确、合理地解读材料内容以概括其变化的表现。(4)因素依据材料三中“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的信息可归纳出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
24、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摘选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请回答(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25、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注:不得照抄原文)(10分)(2)材料二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8分)【答案】考点:(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材料“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兵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可以得出商业革命,依据“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可以得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依据“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可以得出殖民制度,同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来。(2)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赞同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观点或者反对,然后根据观点组织答案。)-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