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江六中2019-2020学年度(下)高21届月考文综历史试题24、商代出土的青铜器,礼器居多,大多凝重庄严,配以繁缛、神秘的饰纹。然而,西周中期以后的青铜器,食器组合渐趋增多,形制较前期简便,饰纹也趋于简化,渐渐失去神秘意味。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封制度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出现C治国理念的转变 D工商食官的衰败25、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 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
2、变革 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26、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 )A. 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 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27、下表为汉武帝在位的部分史实年表,这说明他旨在( )时间(公元前)史实138年将强宗大姓迁至关中地区124年设置并贩卖十一级武功爵121年排富商大贾,诛河内豪强112年给向朝廷捐钱和积极请战的卜式赐关内侯A利用豪强以加强统治 B为征服匈奴筹措军费C铲除汉初以来的封国 D强化关中首都的管理28、下表为史
3、记和汉书中一些文章对当时社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出处记述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偿债者矣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 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C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9、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
4、化的内涵 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30、唐代公私学校通常开设的课程有孝经、论语、礼记、诗、周礼、仪礼、易、尚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粮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这些课程的开设()A适应了科举考试需要 B以研读儒学为唯一内容C表明统治者独尊儒术 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31、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B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D国
5、家经济管控能力增强32、下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村童闹学图摹本。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宋代风俗画,生动再现了当时村学孩童的天真本性;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印证了宋代村学管理松散,教学水平偏低的事实。据此可知( )A. 书画作品真实再现客观历史 B. 风俗画以乡村生活题材为主C. 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 D. 历史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33、考古发现某清代“廷寄”(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这表明军机处()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34、清代官员尹
6、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35、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即有某种特定的因应疫病
7、观念。疫气致疫是中国传统医学一贯的主张,气被视为疾病的载体,它通行于各种解释之中,而它的特性导致人们认为它可以被躲避和抵抗, 但无法通过公共手段加以消除。古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会采取施医送药、刊刻医书以及建醮祈禳等,但与“后世医学,重在治疗,偏差渐大”。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许多新的医学概念开始进入中国,一些与西方文明有过接触的精英人士强调和放大西方卫生知识和经验,国人的传统观念得到了继承并被纳入到新的防疫认识体系之中。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防疫观念。1905 年,政府成立第一个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科,专门负责防疫卫
8、生等事务,卫生行政回归为国家主导。西人发明的以种牛痘之法种在皮肤,可以幸免的防疫方法,在清末的防疫实践中也开始为官方所采用。摘编自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材料三 1910 年底,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清政府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并颁布内容广泛的检疫规则,剑桥医学博士伍连德担任防疫总指挥。他在进行了详细调查后, 进行了中国现代第一例人体解剖,通过显微镜发现了鼠疫杆菌,并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病人的临床症状等,推断出这是一种人传人的新型肺鼠疫。在政府支持下,他要人们戴上他设计的中国最早口罩伍氏口罩,同时要求封城,严防铁路交通,实行病人集中隔离,实施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
9、和查验隔离制度。1911 年 3 月,东北三省鼠疫全部消灭。这为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黄建始公共卫生简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传统到近代因应疫病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11 年中国应对鼠疫的措施和历史意义。(10 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部类构成代表作及主要内容经部的经济文献尚书禹贡周礼春秋五经正义尔雅等涉及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土地制度、社会分工、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等史部的经济文献食货志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涉及经济制度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
10、济思想的演变子部的经济文献荀子老子管子盐铁论论衡等涉及户口、农桑、田制、服役、漕运、盐法等集部的经济文献文选唐文粹宋文鉴清文汇等涉及经济、法制等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丛书中的经济文献、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档案文献中的经济文献,如甲骨文合集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账册、契据等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上表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
11、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东北、蒙古地区的“封禁”,逐步解除各种“边禁”。同时,通过向东北
12、、内外蒙古移民实边,使移民垦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直接介入边疆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以期“开启民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 据冯建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积极作用。(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后期边疆治理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3、要求。材料 张岱,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凭借殷实的家境,张岱的早年在繁华享乐中度过,优裕的生活培育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诸般才艺。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后,张岱绝弃科举功名,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史学爱好。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张岱对司马迁、班固十分仰幕。明崇祯年间,张岱开始撰写明史巨著石匮书,积三十年之力撰成。他仿照史记“太史公曰”作“石匮书曰”,对其中所载人物、事件,或展开评论,或揭示立篇旨意,阐述书法义例。他在书中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还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角度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针对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社会现实,他还在
14、书中专门设立一些传记,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张岱成为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文化巨匠。 摘编自夏咸淳张岱:传统与新潮融会的智者(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岱石匮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岱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7分)历史参考答案CCBA CAAD DADC41、(1)变化:基本经历由避疫到防疫;由个人行为转变成国家行政介入的公共行为;确立清洁、检疫隔离和消毒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模式;将种痘等免疫行为纳入到防疫的范畴之中。(8分)原因:传统防疫认识的积极作用;西方卫生知识的引介与传播;晚清社会精英们的努力。(7分)(2)措施: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严格制度;
15、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有效隔离等;注重科学调查与医学治疗研究的结合。(6分)意义:有效避免了疫病传播;开创了近代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为后世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经验。(4 分)42、论题: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涵盖广、分布广、体式多、不间断。(2分)阐述:古代经济文献虽然在古典文献体系中未成专科,但其内容极其丰富,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涵盖广:土地、赋税、贸易、货币、财政等各类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业等各类行业,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无不留下详略不等的记载;二是分布广:数量巨大的经济文献,分布在古典文献的各个部类;三是体式多:古代经济文献既有正史也有奏议、专著、统计资料等灵活多样的体裁;四是不间断:
16、古代经济文献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未间断,经济消长都得到连续记载,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基本经济活动,都呈现于绵绵不断的经济文献长河中,详尽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给世界乃至人类未来发展提供宝贵借鉴。(10分)45、(1)特点:维护领土的完整性;对开疆拓土持谨慎态度(守中治边);侧重军事管理和边防稳定;陆疆与海疆并重;因俗而治,采取多种管理形式;一定程度上实行民族自治。(3分)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敌入侵,维护边疆稳定;促进边疆开发;密切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4分)(2)变化:解除边禁,移民实边;中央直接介入文教事业;实行与内地基本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需要(传统治边政策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清政府对国际事务了解逐渐增多,国家意识有所提升;洋务运动推动;促进边疆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4分)46、(1)特点:受史记影响大;体裁为纪传体:内容主要是对明朝历史的总结反思;儒家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标准;对人物评价相对客观:强调经世致用。(8分)(2)原因:明末清初时代变革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人生道路的曲折及个人努力;继承前代的治史传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