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2真理的属性特点解读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3.真理与谬误真理谬误区别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真理与谬误相互统一,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
3、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1.(2010全国卷)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解答的能力。A说法错误。B观点正确,但未准确反映题意。材料中的
5、“断言”实际上是一种预测,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C符合题意。D错误,建立在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才是可靠的。答案:C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2(2010新课标全国卷)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时间误差只有15秒,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
6、验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预测被证实证明了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A BCD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实践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家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精确预测,说明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也说明经过实践检验,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是正确的,当选。本身错误,理论作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同时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答案:A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7、治 政 3(2010全国卷)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BCD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本题
8、考查考生对认识的特征和真理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组织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对材料进行解读的能力。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体现了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同时也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当选。说法错误,应该是对已有理论进行辩证的否定。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错误。选A。答案:A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4(2010四川卷)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
9、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BCD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论中人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人类对气候的认识,从1898年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变化很大,因此,正确。项“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
10、循环往复过程”是错误的,人类认识是前进的。项否认了认识的任务,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人的认识等相关知识。答案:A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5(2009全国卷)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ABCD解析:错误,否认
11、了认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不完全随认识对象的改变而改变,它可能超前可能滞后。错,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事物的变化。切题,故选B。答案:B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6(2009淅江卷)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
12、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冰川豹蛛”的认识过程,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有关原理,故选D。表述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表述错误。答案:D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7(2010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
13、,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考生首先要明确答案范围是认识论的范畴,其次要仔细研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展示台”、“大学堂”、“助推器”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涉及的知识点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从“新驿站”我们可以得
14、出认识具有无限性。最后,考生要把相关知识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8(2010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15、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16、形成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本题以古今有关民本思想、典故和有关讲话为素材,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哲学模块,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变化作答。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答案: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
17、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9(2009江苏卷)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
18、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材料简答
19、题,重点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认识的特征。通过不断研究,人们终于认识了这种病毒,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说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及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1.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比较:区别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含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性质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客观的、正确的属于主观
20、范畴,是正确的联系形式上主观,内容上客观;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2.有用即真理。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但是,有用的事物,即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3认为真理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是错误的。解析: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之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21、。如果不顾条件的变化照搬照抄真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下,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需要发展,需要向前推移,一切把真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图示: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4认识具有反复性,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来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体认识只能是对世界的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但我们不要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就说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22、5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就以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6在认识的发展问题上要注意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解析:(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无限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能够一次完成。7直线论是指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直线,否认事
23、物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的形而上学观点。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它只承认发展的前进性,否认发展的曲折性。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1.2010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首次明确提出要取消现有的13个死刑罪名。相当于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这表明()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B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D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材料中心是对刑法的修正,随着社会的
24、发展,刑法部分内容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故选B。真理具有相对性,也有绝对性,A不能入选。材料中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没有体现意识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C不能入选。D不符合题意。答案:B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2河南安阳、新乡、焦作等地因中石化汽油质量问题发生故障的事件中,受害车辆有上万辆。2010年5月,中石化汽油门事件再起波澜,随着中石化纪检组监察局专案组以及各新闻媒体记者工作的不断深入,中石化汽油门的重重内幕终于被揭开,水落石出之处惊现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污浊!中石化汽油门的内幕之所以能被揭开是因为()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是相对的D真
25、理可以转变为谬误解析: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否认不了,掩盖不了,A当选。B、C、D均与题意无关。答案:A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3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提倡“包容性增长”,人们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真理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分,A项表述错误;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而言,真理只有一个,C表述错误;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26、不容混淆,D表述错误。答案:B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42010年海地和智利发生的地震引发当地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A人的认识虽是无限的但又是有限的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地震的出现是无规律可循的D人们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解析:B、C、D表述都错误。答案:A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52010年8月12日,中房协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立刻遭到舆论和民众质疑。据一门户网站的调查,近八成网民反对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调控政策,且认为目前的新政远未达到调控目的。材料中的分歧说明()A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B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D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解析:中房协和网民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得出的认识不同。材料中不是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B不能入选。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可能相同,C说法错误。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有可能相同,D说法错误。答案:A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 教 版 治 政 因为实践决定认识,所以应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就是本课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