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2021版高考历史三模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8高一上深圳期中)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 ) A . 宗法制B . 分封制C . 井田制D . 世袭制2. (4分) (2017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生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 A .
2、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B .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 .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 .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3. (4分) (2019高三上长沙月考) 唐太宗曾批当时的厚葬风气,认为礼法已有对丧葬的详细记载,厚奉终实乃徒伤教义,然而许多厚葬风俗如刻碑志,烧纸钱,行佛事都在唐代兴盛并传续后世,历代厚葬之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央权威受到冲击B . 传统文化浸润颇深C . 三教合一影响深远D . 社会经济恢复发展4. (4分) (2016高二上南昌月考)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
3、的冲击B .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 .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 .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5. (4分) (2020菏泽模拟) 据统计,清末兵变不下20起,既涉及到旧式的防营和漕勇,也涉及到新式的巡警和新军,它已经不是点而是面了。这些兵变反映出( ) A .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 . 军队近代化的影响C . 军纪败坏亟需整顿D . 欧风美雨的副作用6. (4分)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不包括( )A . 德意志古典哲学B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 中国儒家思想D . 空想社会主义7. (4分)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
4、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 ) A .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B . 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C . 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D . 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8. (4分) 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 .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 .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 . 中国重 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 .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9. (4分) (2017高一上广州期中) 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
5、接,庄稼丰茂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和雅典饮食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 都非常注重美食的开发,美食品种多样B . 中国美食以粮食等素食为主,古希腊副食种类丰富C . 两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源于政治体制的差异D . 两者的不同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10. (4分) (2016九上蚌埠期中) 如图一组图的主题是( )A .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B . 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C . 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6、D . 罪恶的殖民扩张11. (4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A . 紧急银行法B . 全国工业复兴法C . 财产税法D . 全国劳工关系法12. (4分) (2016江苏) 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 . 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
7、领域合作B . 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 . 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 . 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共5题;共52分)13. (1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
8、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时间新的城市用语1872租界、洋房、接声筒、礼拜、女王、大菜、啤酒、马车、香水、洋肥皂、欧洲、风扇、自鸣钟、马路、地球、风雨针、电表1893洋场、租界、工部局、煤气灯、电气灯、电报、电杆、地火、抛球场、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1906地球、铁路、轮船、工程局、洋场、公会、警察、公家花园、博物馆、商品陈列所、会审公堂、外国律师、领事、西商总会、洋务局、制造局、招商局、学务总会、女学堂、师范学堂、商会、银行、公司、印书局等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
9、: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简要评价。 14. (10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2:布鲁尼(13691444)的
10、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据西方的历史观念材料3: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1) 据材料1,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2) 据材料2,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3) 任选材料3中的一种分期说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4) 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
11、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 (10分) (2017沧州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梁漱溟(18931988)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曾醉心于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实现,早年赞成“君主立宪”, 1911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投身辛亥革命,后来他转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路向”。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必须从乡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并积极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但由于他认为中国缺乏阶级,不赞成用暴力革命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到头来他虽付出“一生心血、全副肝胆”的努力,仍没有也不可能实现他的宿愿。新中国建立后,
12、他“醒悟”到自己走的是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1950年起,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等职。他致力于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摘编自梁漱溟传(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漱溟人生两个阶段的主要经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并说明梁漱溟积极参与的背景因素。16. (10分) (2017中山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
13、提出新的提案。根据四大国商定,所有提案在提交大会或各委员会前,必须先经四大国审查批准。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旧金山会议历时两个月,6月25日,全体大会通过联合国宪章,为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次日,大会举行宪章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四个月后,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
14、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影响。17. (12分) (2017商丘模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东南沿海教育发达地区首当其冲,相继沦陷,中国教育事业损失巨大。全国专科以上学校77所被迫内迁后方,17所被迫停办;青年失学者极多;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初等教育,学生年龄过小,学校无法内迁,只得随国土一并沦陷,其所受日军奴化教育也最深。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如何处理教育和抗战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国民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需作平时看”,虽有各种暂时措施,“但仍以维持正常教
15、育为主旨”。战时教育不仅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抗战期间初等教育除中央政府每年有专门的补助费,还规定乡镇地方财政中至少50须用作初等教育经费;1937年至1944年,国民政府共设立国立中学34所,国立大学附属中学16所,国立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14所,遍及后方12个省区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1938年开始实施“贷金制度”,1943年“贷金制”在被“公费制”取代。“贷金制”和“公费制”不仅仅面向高等教育,同样也惠及中等教育。不仅如此,对海外留学生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种种努力,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
16、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时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摘编自腾讯新闻,历史版抗战期间的中国教育奇迹(1) 根据材料并结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共12题;共4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共5题;共52分)13-1、13-2、14-1、14-2、14-3、14-4、15-1、15-2、16-1、16-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