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高考作文素材:命题作文“围观”导写【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人们遇到特别的事物、现象或行为时,常常上前“围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即使不在现场也可参与“围观”。请以“围观”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作指导】围观常常被当作中国人民族劣根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围观,顾名思义,意指多人对某一对象的同时性关注,也就是说,只有当某一“事物、现象或行为”同时被多人关注时,才称得上是围观。我们既可以把这些围观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写,揭示其整体面貌,思考其精神特点,也可以抓住众多围观者中的某一个特定的人物,写
2、出独特的“这一个”。当然,在这样写的时候,不可以脱离“众多围观者”这个背景,只有在这一背景下去审视某一特定围观者,才是切合题意的。高考资源网围观,其要害在一个“观”字。一般来说,这个“观”意味着“袖手旁观”“作壁上观”,是一种置身事外的冷漠姿态,尤其是强者对弱者、侮辱者对受侮辱者的围观,更是麻木不仁的体现。至于那些“把肉麻当有趣”,对哗众取宠甚至低俗下流者“围而赏之”的人,就更应为人所不齿。从这个意义上说,“围观”无疑是一种陋习,应该被批评乃至被唾弃。但是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南方周末有一句名言:“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这里的“观”何尝不可以解读为“关注”“关心”?正如提示语所说,
3、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因而围观实乃人之本性所致,对某一特别事物予以关心,有何不可?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观”,换言之,“观”只是第一步,“观”之后,我们还应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立场。【例文】围观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考资源网 “围观”作为一项群众性、自发性新兴公众活动,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俗。因此我们几位中国学者特向贵组织提出郑重申请,要求将“围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围观”现象由来已久,在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笔下已有记载,这使得该名词自诞生之日起便蒙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目睹同胞被日军逮捕并枪决,中国民众展现出大义灭亲的围观姿态,而无一人站出来施以援手。因为大
4、家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来看热闹的,至于热闹的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这种理智战胜情感的伟大价值观,却被有些人批评为麻木愚昧,岂不冤哉!围观不仅渊源久远,其前所未有的群众基础更是令人叹服。大城小乡,大街小巷,总有那么一群中国人围在那里看,而后一传十十传百,越围越多,无停止之势。这给研究大众传播学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对象与素材。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而掀起的网络围观热,使围观从原来的用眼不用手发展到手眼并用,从现场观看发展到缺席观看,更是成为围观史上的历史性跨越。围观还具有一种诗意的美。“他们在看什么?”被围观者如是想。“他们在做什么?”这是围观人群的核心层想。“他们聚在一起看什么?”最外圈
5、的人想。这种不带任何目的的迷茫无疑具有诗意的美,它超越了世俗的功利心,集中展现了人们强大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只要大家在看,我们就要看,多么执着的求知精神啊!然而围观之所以有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代表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独特演进的历程。无论发生天文奇观、地理灾害、暴力事件、喧闹争吵还是只是某人摔了一跤,一定会有一群中国人自觉地围拢过来,冷冷地注视着,把一切都当做不可亵渎的美来欣赏。他们就那样冷冷地看着,并不急于伸出双手,但这绝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因为他们不想破坏美这些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有一种古怪的美,或者说,它们美就美在古怪这足以证明中国人现在不仅学会了欣赏传统美,还学会了欣赏荒诞美,而荒诞美正是现代主义美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围观足以证明中国人已经完全适应了现代化。最后,再次恳请贵组织各位领导认真考虑我们的申报理由,早日批复,以使围观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活动发扬光大,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光添彩。高考资源网此致平凡的学者甲年乙月丙日【评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黄庭坚评价苏轼为人为文的赞语,用在此文,也很贴切。本文正话反说,虚拟一位“平凡的学者”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围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围观现象中所含的各种精神陋习一一道来,貌似一本正经,却处处透露出调侃之意,使人忍俊不禁而思索良多,但有些语句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