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 BC D2.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
2、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 BC D3.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民族文明程
3、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 BC D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回答45题。4.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5.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4、A BC D6.2013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国共两党首度共同确认“两岸同属一中”。这一共识表明()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了两岸文化趋同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A BC D7.2013年3月,香港学者庐明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宣称,全球约有25亿人在直接或间接学习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级别的智慧宝库,古今中外推崇备至。它所阐述的谋略和哲学思想,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上述材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5、精深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统文化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A BC D8.“黛玉自忖,兀那汉子这等眼熟,却不知是卧龙还是凤雏,便问道: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最近网上流行的这个“神句”,将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重要人物等囊括在内。诸如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 BC D9.稍稍关注中国科技史就会发现,京杭大运河通航设施的演变已成为中国船闸历史的缩影。夫差筑邗沟时,在邗沟与淮水交汇处的末口筑一道拦河坝“北神堰”,这是利用埭堰进
6、行人工渠化河流的最早尝试。东晋末年,秦康埭、邵伯埭、三枚埭、镜梁埭先后横卧邗沟,成为古代科技的标志。唐朝节制水流设施斗门的设计,更是我国最早的船闸的雏形。这反映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等特点我国古代科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并非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A BC D 10.2013年2月12日晚,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国家体育馆开幕。少数民族的演员们载歌载舞,展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蓬勃活力。群舞山谷木屐、组舞节日欢歌、儿童歌舞五彩传说、原生态独唱山歌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
7、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规律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 BC D 11.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 BC D 12.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
8、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A BC D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
9、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之所以要振奋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是维
10、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A BC D2.下列关于民族精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是完全相同的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它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A BC D3.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团结一致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4.2013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6周年。76年前,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
11、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国共两党抛开历史宿仇,精诚合作,领导全国军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这说明()个体结成整体,就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能够迸发出强大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只有在祖国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主义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A BC D5.中国传统道德中包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见贤思齐的自律精神,以及勤劳俭朴、自力更生、诚实守信等,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道德遗产。这说明()A中国传统道德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B在当代,民族精神得
12、到了丰富和发展C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6.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 BC D7.我们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而当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
13、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表明()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 BC D8.邓小平说:“难道爱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说明()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B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C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D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9.刘云山同志在庆
14、祝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讲话中强调,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文博界要更好地发挥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作用;要始终牢记传承历史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的独特作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感知中国,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走向世界。材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把弘扬和民族精神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对外宣传推介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 BC D 10.2013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6周年,包括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在内的多个民间团体星期六发起游行,要求日本政府正视侵华历史,并向战争受害者作出合理赔偿
15、。十多名保钓行动委员会成员高喊口号,拉起横幅,一路游行至日本驻港领事馆楼下。委员会代表读出声明,要求日本政府就侵华罪行向中国正式道歉,并为罪行承担责任;他们强调,过去一年,日本右翼分子以所谓国有化钓鱼岛挑动民族主义,企图篡改历史教科书以粉饰侵略罪行。这说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C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D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统一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 1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
16、文化相互借鉴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 BC D 12.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李克强总理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建设国家的重任迟早要交给你们,你们一定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个人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行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 BC D二、非选择题 13.2014年元旦期间,
17、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先游览参观了八达岭长城,然后准备开展一次“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之所以将绣有长城的巨幅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对于弘扬和
18、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假如你是该班一位成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1)请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3)反思并概括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第三单元第6课1A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排除。2
19、C由材料可知,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故入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错误。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3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排除。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排除。符合题意,故选A。4B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阉割”可知,应选B。5D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应吸取的是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且“继承”用词不当,故错误;我们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6C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共两党首度共同正式确认“两岸同属一中”,充分说明了海峡
20、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区域特征,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但不可能实现两岸文化趋同,故表述有误;文化认同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不能决定两岸关系的发展,故不选。7古老孙子兵法以其蕴涵的智慧影响着当今世界,体现了。错误,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8C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排除。属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作用,故选C。9A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
21、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排除。中“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说法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10D材料表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故入选,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排除。11D皮影戏的悠久历史和“活化石”地位与它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的包容性密不可分,这体现了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也表明皮影戏在发展历程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即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2、说法错误。12D 严格意义上讲“文化”不等于“文明”,错在“就是”。错在“一直”,舍去。故舍去,选D。13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文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西文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西文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西文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
23、性。其三,西文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第7课1A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均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A。2C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但不能等同,错误,正确。3D“百折而不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D项正确。4B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说法错误。无论是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险、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都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正确。说法错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全国军民共同合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体现了。故选B。5C本题考查对
24、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A错误,中国传统道德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材料内容所涉及的各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说明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因此B、D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C。6D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根源、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积极作用等知识。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有利于发挥书法的文化价值,乙没有认识到书法的文化价值,符合题意。书法教育还能够传递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表述错误,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故选D。7A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与当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不相同的,当选
25、;但无论是哪个时期的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当选;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未体现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地位,不选。8C“难道爱祖国是抽象的吗”、“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等信息,强调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拥护社会主义”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C正确,A、D不符合题意;B是对题干的重复,不选。9B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文博界的使命体现了,推动文化“走出去”体现了,故选B。材料未体现。10B题干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力量,排除A、C;D是从政治角度讲的,不符合题意;B正确且符合题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
26、的跨世纪梦想。11B本题以“中国梦”为背景,考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实现“中国梦”要凝聚中国力量,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应选。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应选。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错误。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准确,且不符合题意。12C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说法错误,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亿万中华儿女的责任。选C。13(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
27、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3)本次探究性学习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同学们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综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从不同角度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所要探究的对象;探究过程不仅要搜集感性材料,还要分析材料、提炼材料,既分析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