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六、七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在四月提纲中列宁主要指出了俄国应迅速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无法准确判断俄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A项错误。从“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知此文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而英国的大抗议书发表于1
2、641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发表于1789年,均出现于两国工业革命之前,而且两者均是指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文件,C、D两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既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又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因此其发行的份数可准确反映题干所述历史现象,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2.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解析:根据材料“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他们是可
3、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可知,公社委员来源于选民,对选民负责,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等信息,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非社会主义政权,故C项错误;赢得社会广泛支持,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解析: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
4、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课标全国)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
5、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1930年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了题干中所说的粮食产量增加的现象,故A项正确。水稻产量的增加不是靠军事保护可以取得的,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地政府的任务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主要精力应用于武装斗争,故C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课标全国)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国民党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归为“谬误名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民主力量常用这些名词和术语,这说明国民政府实行反共政策。其实质是国民党力图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选D项。禁用“谬误名词”,直接反映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民主力量的矛盾,故A项错误。以战时名义进行舆论控制,只是材料的表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民党作为执政
7、党,掌握着抗战的领导权,故C项不正确。答案:D6.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4月”“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可知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族党派,准备召开新政协,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工作,故选B项。答案:B7.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
8、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长凤当选代表后能代表民意了,表明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协商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的基础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D项错误。答案:A8.(2016课标全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
9、,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题眼是“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题干材料说明美国政府机构大力支持这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主要是因为这可以扩大美国在非洲的影响,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其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中间地带的需求,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国内大选,故A项错误。材料与美国经济实力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当时不结
10、盟运动还没有出现,故C项错误。答案:D9.(2015课标全国)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能体现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特征的线索。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选C项;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排除A项;两极格局下美苏以冷战为主,排除B项;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排
11、除D项。答案:C10.(2016课标全国)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注意“1957年”“1965年”两个时间信息。切入点是“外交背景”。从材料信息看,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与1957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这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方针,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受苏联影响较大,且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对象多为
12、苏联和东欧国家,而1965年中苏关系恶化,双边贸易由此锐减,而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相对上升,故选B项。1965年,中国尚未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11.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这表明()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C.不结盟运动兴起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解析:“你们来我是反对的”表明中美矛盾和分歧仍然存在,“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表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故B项正确。答案:B12.“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
13、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这表明()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间势均力敌解析:题干材料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独霸世界,但美国越想称霸越会加剧其与世界各国的势力均衡,可知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毛泽东说:“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假如要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宛转呻吟的无产阶
14、级,我们对之如何处置任其为三分之一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集体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寻求民主的过程中,扩大民众政治参与的起点只能通过组织型参与形式,而非个人型参与形式。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领导、发动各阶层成立相应的各种组织,并帮助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成立进步的民主党派。摘编自王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历史地位材料三云南省富保村的村干部说:“现在做村干部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请完成:(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关于
1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认识。(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分析其原因。(8分)(3)材料三表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4分)(4)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2)认识:联合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建立统一战线,扩大民主范围。原因:中国的集体主义政治文化传统;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国民党独裁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主党派的建立及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壮大等。(任意答出4点即可)(3)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4)新中国
16、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14.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并深刻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其特点为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人自由之保障,言论与信仰之自由,免于政治压迫。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于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杜鲁门国情咨文(
17、1947年3月12日)材料二美国举行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时,政治家和军方高官们称尼克松是一位外交政策天才,熟悉世界各国的领导人,这方面能力无人可以匹敌。他在任期间对解冻中美关系和结束越战的贡献被屡次提及。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在仪式上敬献了由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的花圈。她随后与记者进行交谈,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摄影小组。她说:“我认为,在100年内,人们将会记住他是个好人,一个体面的男人。”她称,她相信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三世界是美国指挥的大国交响乐队,要跟着走就要参加这个乐队,如果不跟着走,就要让你出局。请完成:(1)材料一中,杜鲁
18、门“强加于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的表述暗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要“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6分)(3)联系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格局、美国经济,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1)国家:苏联。政策:“冷战”。(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趋缓;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3)变化:从默认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崛起到强化单极世界。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复苏和发展。(4)影响:“冷战”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导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出现了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