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51KB ,
资源ID:7067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67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二语文 3.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二语文 3.doc

1、3.8 咬文嚼字 学案(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2.归纳概括文章所用的材料,品味妙语佳句。【学习重点、难点】1.“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2.品味妙语佳句;3.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方法】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CAI课件(朗诵视频、PowerPoint课件)【学习过程】【预习导航及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补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

2、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二、课文涉及的语文知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行文思路】1.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例子?引导:事实胜于雄辩,举例是我们常用的写作方法,本文也不例外。先找出例子,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有些例子并

3、不是集中于一处。【答案】(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2.找出每个例子证明的观点,同时说明证明的过程引导:议论性文章中的例子,是为说明作者的观点而使用的,交流思考,看看作者使用例子都用来说明什么观点,注意举例作者议论性的句子。例(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论证过程:先举例,再议例,再结论议论结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P41例(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证过程:论点-举例-议例议论

4、结论: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P41例(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论证过程:论点-举例-议例-论点议论结论: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P41。或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P42。例(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议论结论:要善用联想意义P42例(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议论结论:惟陈言之务去。P433.把握了文章使用的主要材料和主要观点,那么文章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探讨“咬文嚼字”的呢?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文章议论结构:咬文嚼字是什么?(例一)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例二、例三) 怎样咬文嚼字?(例四、例五

5、)议论结构特点:课文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议论文基本模式结构全篇的。4.“咬文嚼字”就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含有重视文字表象而忽略内涵实质的意味。“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原文: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5.阅读理解填空:作者开掘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成分,充分肯定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咬文嚼字有助于把握思想感情;第二,咬文嚼字有助于理解字词的丰富内涵,促进推陈出新。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选取了

6、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在于文字的斟酌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不仅仅意味着在文字表面上下工夫,它直接关涉着思想感情的表达和理解,咬文嚼字其实也是一种辨析思想、体悟感情的过程。具体内容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2段):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作的两处修改为例进行阐述。这两处修改,一处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另一处将“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前一处修改凸显了强烈的情感,改得好;后一处修改在情感和逻辑上均有不妥,值得商榷。作者认为,修改文字应该以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为准则,如果不考虑语境和情感,一味照搬成功经验,修改出来的语句可能无法

7、准确地传达情感,从语法的角度看,也可能不符合语法规则,所以必须咬文嚼字,细细推敲。第二层(第34段):作者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有关李广射虎的片段为例进行阐述。王若虚认为司马迁原文不够简洁,用词重复,于是将文段加以简化,结果文字简单了,却变得索然无味,失去了原文的丰富意蕴,其实,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细玩索和推敲一下,就能辨析其中的韵味。第三层(第5段):作者以读者熟悉的“推敲”的故事为例进行论述。千百年来,人们普遍接受了韩愈对于“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一联中用词的看法,认为“敲”字比“推”字好。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仔细琢磨、辨析“推”“敲”二字各自所蕴涵的内容及所营造的意境,最终认为,究意是“

8、推”字好还是“敲”字好,这主要看贾岛当时要表现的是哪一种情感和意境,离开具体的情感和语境来谈文字的取舍,难免有些孤立。其实,在文字上推敲,本质上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二部分(第67段):联系阅读和写作实际,进一步阐述咬文嚼字是保证创作精彩和新颖的关键。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就能在炼字造意上善用联想,别出心裁,使作品内涵丰富,意蕴绝妙;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就能抵抗习惯力量的引诱,避免套板反应的侵蚀,“惟陈言之务去”,摈弃俗滥的语言,摈弃俗滥的思想情感,作品就会达到上乘的境界。具体内容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6段):在“直指”和“联想”的多方比较中,着重强调善用联想,慎用联想。一方面,文学的文字(尤其

9、是诗)有时必须考虑文字的联想意义,善用联想,丰富文字的意蕴;另一方面,由于文字的联想意义不易捉摸,变化莫测,所以必须慎用联想,避免意蕴的含混和游离,这样,才能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第二层(第7段):和上一段苏轼善用联想形成对比,本段指出,由于人们喜欢走熟路,陷入习惯的窠臼,这样就形成了套板反应。套板反应是创作的仇敌,一个人如果在用字用词、运思布局甚至人生态度方面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那么,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也无法创作出上乘的作品。第三部分(第8段):总结上文,指出咬文嚼字意味着运用文字的谨严精神,应该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这是一篇谈文说

10、理的议论性文章,但是读起来并不觉得生硬乏味,原因在于:第一,正反论证的运用。如郭沫若两处文字改动的当与不当,第6、7段有关善用联想与陷入套板的阐述等,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鲜明,加深了读者的印象。第二,举例论证的运用。如郭沫若的两处改动,王若虚对李广射虎文段的改动,“推”“敲”二字的斟酌,苏东坡独特的联想等,使文章具体生动,有理有据,充实有趣。第三,独立思考的表达。作者坚持自己独特的思考,敢于挑战已经形成的传统观点,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理论认知和心得体会,使文章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简答题: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示意义?1.按议论文基本结构模式: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

11、解决问题(怎么办)也能写出好文章。2.写议论文既要举例子又要讲道理,而且例子要典型、充足,解说要到位。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3.运用对比论证方法;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4.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5.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6.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7.写作必须勤奋。8.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课堂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A.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

12、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B.无论是阅读以及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C.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答案及解析】D。A.转折语意过强;B.应为选择关系;C.强调的意味未表达出。2选出横线上词语填充最恰当的一项( B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赏月,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质。 A.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往独来 B.兴尽而返,独往独来,

13、自在无碍C.独往独来,兴尽而返,自在无碍 D.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往独来3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作”:是匠心独运的创作。 (2)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一点:通过字词的联想义使意蕴丰富。 4选出加点词用得恰当的一句() A.他的勇敢博得了普遍的赞誉。 B.离开两种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具体情况,去赞誉资本主义的“美妙”,决然谈不上什么高明。 C.贫困地区的人民寄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由衷赞誉曙光中学师生对失学儿童的深情厚谊。D

14、.杂技演员高超的技巧,惊险的动作,令人赞誉不已。【答案及解析】A。B项应为“赞美”;C项应为“赞扬”;D项应为“赞叹”。5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A.润 点 火 笑 B.潜 翻 蓝 笑C.润 翻 蓝 春 D.潜 点 火 春6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1)他正在撰写一本 研究鲁迅的书。 (2)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

15、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 研究鲁迅的书。 (3)咬死了猎人的狗终于受到村民的团团包围 。 (4)老虎躲过猎人的子弹,凶猛地 咬死了猎人的狗。 7.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1) d ;(2) b )(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a.摇映b.舞隐c.弄吻d.扶失(2)山色蒙蒙()画轴,白鸥飞处()诗来。 a.如带b.横带c.入送d.挂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3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

16、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在诗的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 )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 )。既是( )的,( )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8用原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字的直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的特征。直指意义的特征是:明显而确实

17、 联想意义的特征是:变化莫测 9填空:文中作者把直指意义比作月轮 ,把联想的意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 ,这样作比的作用是生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0“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这一句加点的词语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答:不能。“确定”与“控制”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只有选确定文字的意义,才能够驾驭,控制文字。 11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充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 ) A.个别 游离 个别 游离 B.个性 游离 个性 游离 C.游离 个性 游离 个别 D.个性 游离 游离 个性12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

18、意思前后是否矛盾?答:不矛盾。联想意义是变化莫测的。如果能使读者通过字面准确体会到、把握到联想意义,那么字的意蕴自然就丰富;反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联想的意义,表达有误,就有可能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13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中心是: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等。 三、阅读咬文嚼字一文,完成下面练习。14.下列有关“咬文嚼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所以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是很好。B.本文中作者认为,咬文

19、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C.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D.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原因在于“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B.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凡多三石字”,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

20、不如原文,其中区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C.古今人都赞赏“推敲”故事中“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作者认为二词并无高下之分,关键在于贾岛要表现的意境是什么。D.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运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我们今天为文要想写出个性,也不可忽视字的联想意义。B.文学的文字有

21、时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而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因而,科学不必顾到联想的意义,而应重视直指的意义。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创作要努力走出套版反应。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创作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课后作业】世纪金榜“知能提升作业”【学习补充】1.“推敲”的典故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

22、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

23、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2.苏轼惠山烹小龙团惠山烹小龙团苏轼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注】原名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谒:晋见;钱道人:钱安道之弟,为惠山寺长老。小团月:即北苑所产小饼龙凤团茶。人间第二泉:指无锡惠山石泉水。萦回:弯曲环绕;九龙脊:即惠山山顶,其山峰九曲,故又称九龙山。五湖:指太湖。太平寰宇记:“五湖,晋陵、无锡两县中,分湖为界。” 孙登无语:典出三国志魏志魏氏春秋:“嵇康采药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康欲与之言,登默然不对。逾时将去,康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后康竟被诛。【赏析】这首诗的诗句独具品泉妙韵,诗人似乎比喻自己已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连浩瀚苍穹也已闻名的人间第二泉。诗人表面上是品茶,而实际上是品泉,品评人生。这真可谓是咏茶品泉辞章中之千古绝唱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