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姝(sh)俟(s) 见(xin) 踟蹰(ch ch)B娈(lun) 贻(y)峥嵘(zhn) 竞自由(jn)C彤管(tng) 寥廓(ku)炜(wi) 怿(y)D慷慨(ki) 百侣(l)归荑(gu t) 洵(xn)DD项,“归”读“ku”。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贻:赠送B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的确,确实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袍:战袍D王于兴师,脩我矛戟兴:发动CC项,袍:穿战袍。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脩我戈矛C说怿
2、女美D静女其娈,贻我彤管DA项,“爱”通“薆”,“见”通“现”;B项,“脩”通“修”;C项,“说”通“悦”。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诗经静女中,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男主人公在赴约时因见不到女主人公而非常焦急的句子是“_”。(2)在诗经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相约在城头见面,结果女主人公却“_”,从中可见她顽皮可爱的一面。(3)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和“_”。(4)在诗经静女中,对于女主人公送的礼物,男主人公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内涵,如对于“有炜”的彤管,男主人公“_”;对于“洵美且
3、异”的荑草,男主人认为“_,_”。(5)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_”“_”“_”。(6)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_”“_”“_”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7)无衣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首章结句“_”,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_”,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_”,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答案(1)搔首踟蹰(2)爱而不见(3)静女其姝静女其娈(4)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5)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
4、子同裳(6)脩我戈矛脩我矛戟脩我甲兵(7)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诗经读书交流会。主题是“诗经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过60字。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在解题时,要点明“诗经鉴赏”这一主题,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答案(示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脍炙人口,耐人寻味,让我们走进诗经,去鉴赏其中无穷的璀璨与绚丽吧。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
5、,云胡不喜?【注】喈喈(ji ji):鸡叫声。夷:平,指心中平静。胶胶:鸡叫声。瘳(chu):病愈,此处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6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刹那间感情的变化。B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C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图景。D诗人的用词写景是讲究的,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
6、”则从听觉写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暝,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BB项,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7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_解析诗中写“风雨”其实是比、兴的手法,在渲染凄凉气氛的同时,表达出主人公的炽烈感情。答案主要运用比、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惆怅之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四牡诗经小雅四牡,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我心伤悲。四牡,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不遑启处。翩翩者,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不遑将父。翩翩者,载飞载止,
7、集于苞杞。王事靡,不遑将母。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注】:马行走不停的样子。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啴(tn)啴:喘息的样子。骆:白毛黑鬣的马。(zhu):斑鸠,鹁鸠,鹁鸪。苞:草木丛生。栩:树木名称。骎(qn)骎:马快速奔跑的样子。谂(shn):思念。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章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在“王事靡”与“岂不怀归”的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B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遥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我的“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C鹁鸪鸟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加
8、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D诗歌没有采用赋的手法,而是借景抒情,用鹁鸪鸟的自由自在与马的累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DD项,“没有采用赋的手法”理解错误,诗歌采用了赋的手法,铺陈了“我”的伤悲和“怀归”之情。9有人说这首诗的关键诗句是“我心伤悲”,也有人说是“岂不怀归”,还有人说是“将母来谂”。你认为是哪一句?并简要说明原因。_解析这三句在诗中有一定的联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只要在尊重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分析,都可以。答案“我心伤悲”是全诗的关键句,首章奠定伤悲的基调,其余四章都是对“伤悲”情绪的具体补充。无论是“怀归”还是“将母来谂”都是“伤悲”的具体表现。(或:
9、“将母来谂”,篇末揭旨,是全诗的关键句,是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最根本原因。)(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击鼓诗经邶风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镗(tng):击鼓的声音。兵:刀枪等武器。土国城漕:卫国大兴土木筑漕城。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平:调和。爰(yun):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契阔:聚合离散。成说:预先约定的话。于嗟(x ji):感叹词。洵(xn):远。10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10、开头两句,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代“击鼓”的原因,国家要有战事。B“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两句,诗人把自己的遭遇与众人作对比,突出自己的英勇,不再筑城,将独去南征。C“不我以归”即“不让我归家”,“忧心有忡”即“内心忧伤”,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战争造成的长期分离的不满。D诗歌写出了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叙忆人,悲恻感人。BB项,“土国城漕,我独南行”,突出自己的不幸,众人筑城,唯独我南征。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流传千古的原因。_解析这是征人与妻子的誓言,生死不相离,但残酷的战争无情地粉碎了这誓言,造成了生死不相见。滞留在边陲的征人想到与妻子的誓言,看到战争的残酷,其悲伤之情在这四句诗中体现得十分鲜明。答案“与子偕老”是美好的誓愿,谁料到归期难望,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无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征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