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6 ,大小:11.21MB ,
资源ID:7056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56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考点巩固提升课件:第九单元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考点巩固提升课件:第九单元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

1、考点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最新考纲展示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最新考纲展示 最新考纲课程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

2、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3.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4.

3、意义:揭开了中国 的序幕,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解放思想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重点识记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1)内容 经济体制: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管理体制:撤销 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2)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2.城市(1)开展: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 ,把企业搞活。(2)内容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所有制:以 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体制: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4、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家庭承包经营 人民公社 企业活力 公有制 按劳分配 重点识记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 .遭遇挫折。2.过程(1)“南方谈话”: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21世纪初:社会主义 基本建立。3.

5、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社会主 义运动 商品市场体系 重点识记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 设立:我国将 、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作为经济特区。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 相继开

6、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深圳 市场调节 环渤海地区(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5)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小结 要点史料探究 研析史料 探究重点 要点一 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

7、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解读】(1)明问题,找条件:本题要求评价“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评价就要全面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指出其利弊,注意题干限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提信息,找关键:说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

8、模和机械化,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说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说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出现了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的情况。说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3)联所学,找关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但从长远看这种家庭个体经营的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提示】评价: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

9、社会化方向发展。弊: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深化拓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 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 合作化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 公社化当时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

10、积极性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要点二 史料 中国价格形成形式的比重及其变化 项目 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2002年 比上年 2002年 比上年 2002年 比上年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2.6-0.1 1.3 0 96.1 0.1 农副产品 收购总额 2.6-0.1 2.9-0.5 94.5 0.6 生产资料 销售总额 9.7 0.2 3.0 0

11、.1 87.3-0.3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2002年度 三种价格形式比重测算情况的通报整理【问题】归纳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解答】(1)明问题,找条件:问题“历史现象”及“形成原因”,“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形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提信息,找关键:材料表明2002年,无论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还是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都是市场调节价占绝对优势,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所占比重很小,说明此时中国的商品价格以市场调节为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3)联所学,找关联: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2001年,

1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示】现象:2002年,中国的商品价格以市场调节为主,由政府定价的比重很小。原因: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化改革。【深化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其基本特点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2.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3、。3.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高考教材连线 深化教材 对接高考 概念阐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俗称“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一大二

14、公”“大锅饭”的旧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力和土地的潜力,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考情分析】(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渊源: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在不同时期对包产到户进行了不同的探索。这些探索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供了借鉴。(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使农村管理形式转变,人民公社被撤销,建立了乡、镇政府。【高考体验】1.(2015年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

15、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解析:D 注意时间信息“1961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公有制的性质一直未变,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已经完成,所以1961年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成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无法体现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的信息,C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底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材料中的信息“变相恢复单干”“父子队”

16、“兄弟队”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相似之处,因此D项符合题意。2.(2015年海南历史,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解析:C 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故A项错误;此时处于计

17、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不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故B项错误;四川、广东、安徽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以后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1978年后我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015年山东文综,39)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18、”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 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解析:“历史信息”可从“1980年”和换牌图片得出政治体制改革在悄然进行,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从“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等信息中可分析出改革尝试中改革理念与“左”倾思想的冲突。“阐释”可联系时代背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与改革的必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与思想解放等方面回答。答案: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

19、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

20、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词不达意。教材经典 (选自人教版)【命题素材】【考情分析】角度一 对外开放的进程、特点【典例】(2015年天津文综,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

21、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理解材料。结合史实可知,20世纪80年代首批国家级开发区设立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故选C。A、B、D均不合题意。角度二 改革开放与近代开埠通商的比较【典例】(2015临沂三模)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五处通商口岸,1980年,在深圳设经济特区,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都体现了()A.全球化

22、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B.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 C.中外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 D.地理区位因素的相对淡化 解析:A 1842年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反映出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扩大世界市场,侵略中国,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80年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是现代中国主动开放,与世界融合,反映的是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故A项正确;五口通商是被迫开放,不能体现出中外友好合作,故B、C两项错误;五口通商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地区选取都是源于地理区位优势,“淡化”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6云南质检)著名党史学家李新记载了这么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某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23、所以县里的领导不大愿意把地分给农民。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这件事情可以说明()A.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 B.大包干符合农村实际 C.机械化不符合农业的发展方向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解析:B 材料中只是说明党史学家的经历,不能以偏概全说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可知大包干符合农民愿望,故B项正确;农民愿意分地,但并不代表农民反对机械化,机械化符合农业发展方向,故C项错误;生产力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关系上农民支持分地个体经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不一致,故D项错误。2.(2016长沙调研)从1979年夏收开始,粮食统购价格

24、提高百分之二十,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百分之五十;生猪平均提高百分之二十六。收购价格提高而市场销售价格不变,财政补贴达一百六十八亿元。到 1984 年,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百分之三十。政府的举措()A.平衡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解析:C 材料体现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反映的是发展农业,体现不出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协调,故A项错误;由“市场销售价格不变”可知城市居民生活成本未增加,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家对粮食的统购政策,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正

25、确;粮食统购价格的提高,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故D项错误。3.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股票(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 C.计划经济的盛行 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 解析: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中既有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又有市场经济下的股票,体现经济体制的多样化,故B项正确;C项与题意不符;D项题中没有涉及。4.“那时候,人民对待粮票的态度可以说是慎之又慎,谁家的孩子上粮店买米,丢失了钱可能还不要紧,但若是把粮票给丢了,那就是不可饶恕之罪。”这一现象

26、说明当时()A.粮票取代钱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 B.粮票是人们进行购物的主要凭证 C.粮食匮乏,必须凭票进行计划供应 D.粮票被赋予一种浓厚的政治色彩 解析:C A项与史实不符;粮票只是购粮的主要凭证,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相对落后,物资匮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买粮必须用粮票,故C项正确;“浓厚的政治色彩”材料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5.(2016河南测试)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是中国20世纪末发表的、走向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其主要依据是中共十四大()A.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坚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27、革的目标 D.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B 中共十三大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即强调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经济方面共产党宣言主张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故B项正确;C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走向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信息不符,故C项排除;中共十五大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6.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

28、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

29、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开设经济特区;

30、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开发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等。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权力过于集中”“国家统一计划”“经营管理自主权”“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党政企不分”及所学的斯大林体制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两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所学,回答中国是如何“去苏联模式”即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即可。答案:(1)历程:改革的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2)举措: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或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或经济开发区的开辟)。(3)特征: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肯定权力下放(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点击进入考点巩固提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