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4月网上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原因是( )A.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相对性状很容易区分B. 豌豆是雌雄同株的植物C. 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植物D. 豌豆的一朵花既能产生花粉也能产生卵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豌豆的蝶形花冠中,有一对花瓣始
2、终紧紧地包裹着雄蕊和雌蕊,在开花前完成授粉,防止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C. 果蝇的红眼和棒状眼D. 人的红绿色盲和色觉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符合“同种
3、生物(豌豆)”和“同一性状(株高)”,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B、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符合“同种生物(人)”和“同一性状(眼皮单双)”,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C、果蝇的红眼和棒状眼是描述的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红眼描述的是眼色,棒状眼描述的是眼形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C符合题意;D、人的红绿色盲和色觉正常,符合“同种生物(人)”和“同一性状(色觉)”,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故选C。3.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某科研小组利用有香味和无香味的纯合亲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F1无香味,而F2同时出现无香味和有香味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B. 控制水稻无
4、香味和有香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 F2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植株约有127株D. 让F2无香味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有香味和无香味的子一代只有无香味,且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无香味对有香味为显性。据此答题。【详解】A、F1为无香味,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无香味和有香味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B、控制水稻无香味和有香味的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无香味为显性性状,设基因为A,则F1的基因型为Aa,F2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
5、杂合植株Aa占2/3,约有1902/3127株,C正确;D、让F2无香味植株(1/3AA、2/3Aa)自交,后代有香味的占2/31/4=1/6,所以无香味的占5/6,故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无香味有香味=51,D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纯合子和纯合子交配,后代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B.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一定含纯合子C. 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会逐渐增大D. 鉴定某显性性状的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只能采用测交法【答案】D【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由两个基因型
6、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详解】A、纯合子和纯合子交配,后代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如aaaa,后代都是纯合子,AAaa,后代都是杂合子,A正确;B、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一定含纯合子,如Aaaa,后代为Aa和aa,aa为纯合子,B正确;C、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随着自交代数增加,纯合子会逐渐增大,C正确;D、鉴定某显性性状的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采用测交法,也可采用自交法,且对于雌雄同株的植物采用自交法更简便,D错误。故选D。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
7、中的过程所处的时期相同B. 图可表示杂合子(Dd)自交的结果C. 若图中所有个体再自交,则产生的全部后代中杂合子少于纯合子D. 只有杂合子Dd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数量相等,再通过受精产生的后代才会有3: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过程是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子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详解】A、图中的过程均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分离的过程,A正确;B、图是由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Dd=11)和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Dd=11)组合的子代,可表示杂合子(Dd)自交的结果,B正确;C、图中DDDddd=121,若图中所有个体再自交,则产生
8、的后代中杂合子占1/21/2=1/4,纯合子占1-1/4=3/4,即全部后代中杂合子少于纯合子,C正确;D、Dd形成的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D错误。故选D。6.已知豌豆茎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高茎皱粒豌豆和纯合矮茎圆粒豌豆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F2中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B. 用纯合高茎圆粒豌豆和纯合矮茎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与题干中的相同C. F2中性状重组类型占3/8D.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豌豆茎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
9、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设高茎基因为A,种子的圆粒基因为B,用纯合高茎皱粒豌豆(AAbb)和纯合矮茎圆粒豌豆(aaBB)杂交得F1(AaBb),F1再自交得F2,F2中A-B-A-bbaaB-aabb=9331。据此答题。【详解】A、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中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A正确;B、用纯合高茎圆粒豌豆(AABB)和纯合矮茎皱粒豌豆(aabb)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F1再自交得F2,F2中A-B-A-bbaaB-aabb=9331,与题干结果相同,B正确;C、亲本类型为高茎皱粒豌豆和矮茎圆粒豌豆,则F2中性状重组类型为高茎圆粒(A-B
10、-)和矮茎皱粒(aabb)豌豆,占9/16+1/16=5/8,C错误;D、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7.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B. F1测交结果是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C.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D. F2紫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紫花的基因型是C_P_,白花的基因型是C_pp或ccP_或ccp
11、p。F1开紫花(C_P_),其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是CcPp,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A正确;B、已知F1的基因型是CcPp,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CcPp(紫花)Ccpp(白花)ccPp(白花)ccpp(白花),则紫花白花=13,B错误;C、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即CCpp、Ccpp、ccPP、ccPp、ccpp,C正确;D、F1(CcPp)自交所得F2中紫花植株(C_P_)占9/16,紫花纯
12、合子(CCPP)占总数的1/16,所以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69/16=1/9,D正确。故选B。8.下列关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B. 精细胞只有通过变形才能成为精子C. 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雄性动物,通常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D. 一株豌豆上既开有雄花又有雌花【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过程变形期无变形期性细胞数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细胞质的分配均等分裂不均的分裂相同点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
13、胞的一半【详解】A、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而初级卵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A正确;B、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精细胞还需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能成为成熟的精子,B正确;C、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着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雄性动物,通常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C正确;D、豌豆为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D错误。故选D。9.下图是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部分细胞分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和细胞的分裂方式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周期中B.
14、 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 图细胞中含2个四分体D. 由图细胞可判断出该生物的性别【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含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中和细胞的分裂方式属于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周期中,A正确;B、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B错误;C、图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不含四分体
15、,C错误;D、图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或第一极体的后期,不能据此判断该生物的性别,D错误。故选A。10.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B. 受精作用使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所有基因都集中于受精卵的细胞核中C.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前要相互识别D. 各种真核生物都是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的【答案】C【解析】【分析】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2
16、、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详解】A、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受精作用使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所有核基因都集中于受精卵的细胞核中,而卵细胞质中的基因存在于受精卵的细胞质中,B错误;C、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前要相互识别,C正确;D、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产生后代的,而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孟德尔和摩尔根
17、遗传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他们的实验均揭示了性状的遗传属于融合遗传B. 他们的实验都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他们所选的实验材料不同,但都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D. 他们的研究都是在对染色体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学实验都在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故他们的实验均否定了性状的遗传属于融合遗传,A错误;B、孟德尔的遗传实验没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C、孟德尔选的豌豆做
18、实验材料,摩尔根选的果蝇做实验材料,他们所选的实验材料不同,但都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C正确;D、孟德尔进行遗传实验研究时,人们对染色体还没有足够的认识,D错误。故选C。12.如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果蝇为雄果蝇B. 图中所示的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若图中的W是控制红眼的显性基因,则该果蝇的母本是红眼果蝇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果蝇的X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到4条【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X和Y)。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W基因位
19、于X染色体上。【详解】A、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为雄果蝇,A正确;B、图中所示的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若图中的W是控制红眼的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的母方,所以该果蝇的母本是红眼果蝇,C正确;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含有1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条、2条或0条,所以该果蝇的X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到2条,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的遗传不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B. 女性患者的该病致病基因必然有一个来自其父亲C. 有一个患该病儿子的正常女性,其女儿患该病的概率为
20、1/2D. 该病男性患者的父亲必然是患者,人群中该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男性的基因型为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女性正常)、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详解】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A错误;B、红绿色盲女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其父亲,一个来自其母亲,B正确;C、有一个患该病儿子的正常女性,她的基因型为XBXb,她丈夫的基因型不确定,可能是XBY(男性正常)、XbY(男性
21、色盲),假如她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则女儿全部正常,假如她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则女儿患该病的概率才为1/2,C错误;D、该男性患者的父亲不一定是患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色盲为素材,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根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某基因型为AaXBY的雄性果蝇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基因和A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0、1或2条Y染色体C. 若产生了基因型为AXBXB的配子,则原因是其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22、期未正常分离D. 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则其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YY的精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上相同的基因分离。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交叉互换,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详解】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基因和A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
23、染色体彼此分离,使X和Y分别移向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Y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会形成两条Y染色体,所以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0、1或2条Y染色体,B正确;C、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若产生了基因型为AXBXB的配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开,C错误;D、含YY的细胞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的两条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则其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YY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
24、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有三组实验:在含有R型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S型菌的DNA(甲)、S型菌的蛋白质(乙)、S型菌的DNA和DNA酶(丙),培养一定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组和乙组的培养基中均含有少量的S型菌B. 甲、乙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能促使S型菌转化为R型菌C. 甲组培养基中含有的S型菌的数量只与培养基的培养条件有关D. 甲、丙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被分解后就不能促使R型菌发生转化【答案】D【解析】【分析】S型菌的DNA能将R型菌转化形成S型菌,而S菌的其它成分不能将R型菌转化形成S型菌。【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组的
25、培养基中可转化形成S型菌,而乙组的培养基中不能转化形成S型菌,A错误;B、甲、乙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能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B错误;C、甲组培养基中含有的S型菌的数量即与加入的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有关,也与培养基的培养条件有关,C错误;D. 甲组能转化形成S型菌体、丙组不能转化形成S型菌,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被分解后就不能促使R型菌发生转化,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明确其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下图表示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保温
26、时间过短会导致 A中放射性增强B. 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都可进入大肠杆菌C. 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D. 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子代大肠杆菌进入A中,进而使 A中放射性增强【答案】A【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沉淀物中放射性强。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
27、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详解】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侵染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会导致A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可以进入大肠杆菌,B错误;C、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D、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释放的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
28、中,进而使A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D错误。故选A。17.用被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含32P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复制n(n2)代。下列有关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的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15N,DNA全部含32P,部分含31PB.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15N,DNA部分含32P,部分含31PC.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14N,DNA全部含32P,部分含31PD.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14N,DNA部分含32P,部分含31P【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
29、组装释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5N既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又能标记DNA,但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模板是T2噬菌体的DNA,而原料都是由细菌提供的。蛋白质不含P,32P可用于标记大肠杆菌内的核苷酸。【详解】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大肠杆菌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内标记的是32P,氨基酸不含P,所以用来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没有P标记,即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应含14N,亲代噬菌体的DNA未被标记,进入大肠杆菌内利用32P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合成子代DNA,所以子代DNA少量含31P和32P,多数只含32P,即所有子代噬菌体的DNA都含32P,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0、18.下列有关DNA的分子结构及其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 任何双链DNA分子都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 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B、脱氧
31、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C、双链环状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D、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某亲代DNA分子片段含有1000个碱基对,该DNA分子复制三次,在第三次复制时消耗鸟嘌呤的数量为2240个,则前三次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胸腺嘧啶( )A. 4760个B. 3080个C. 1760个D. 2720个【答案】B【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T,C=G,A+G
32、=T+C=碱基总数的一半。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m代表一个DNA分子中某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常考的有两种情况:(1)第n次复制时需某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2)n次复制共需某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详解】假设DNA分子中G为a个,则根据计算公式m2n-1,可知a2(3-1)=2240,求得a=560,根据G+T=碱基总数的一半=1000,所以T=440,则前三次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胸腺嘧啶为440(23-1)=3080,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的易错点是分不清第n次复制和n次复制一共需要的核苷酸数的计算区别。牢记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20.如图表示细胞中
33、的某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表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B. 图中的表示鸟嘌呤,表示胸腺嘧啶C. 该物质的复制可能发生在叶绿体中D. 该物质在复制过程中,两条链可同时作模板链【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且碱基之间遵循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为A,为G,为T,为C,为脱氧核糖,为磷酸,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磷酸二酯键,为氢键。【详解】A、图中的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B、图中的表示鸟嘌呤,与C配对,表示胸腺嘧啶,与A配对,B正确;C、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正确;D、DNA在复制过程中,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34、链,D正确。故选A。2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能发生DNA的复制B. DNA复制时,先将DNA双链全部解旋然后再进行复制C. 碱基互补配对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有利于DNA的准确复制D. 宿主细胞能为病毒DNA的复制提供原料、场所、模板和酶【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
35、构。【详解】A、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没有DNA,不能发生DNA复制,A错误;B、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B错误;C、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准确复制的保证,C正确;D、病毒DNA复制的模板是病毒自身提供的,D错误。故选C。22.下列有关基因、染色体和DNA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的DNA分子都分布在染色体上B. 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不同基因呈线性排列C. 基因是DNA分子中能发生复制的片段D. 三者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
36、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详解】A、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不同基因,它们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基因是DNA分子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C错误;D、基因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但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等,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
37、确判断各选项。2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的RNA都是由DNA转录而来的B. 同一细胞中的不同基因可同时表达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 不同细胞中转录的RNA的数量和种类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1)概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3)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4)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5)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6)产物:mRNA,tRNA,rRNA。【详解】A、真核生物细胞中的RNA都是由DN
38、A转录而来的,A正确;B、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同一细胞中的不同基因可同时表达,B正确;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C错误;D、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其转录的RNA的数量和种类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C24.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如图所示过程与3种RNA有关B. 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C. 密码子位于tRNA环状结构上D. 该过程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图中箭头方
39、向表示翻译的方向,即从左到右,因此图中表示的是相邻氨基酸,左侧的氨基酸才是起始甲硫氨酸。【详解】A、图示过程表示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图中参与的RNA包含mRNA、tRNA和rRNA,A正确; B、甲硫氨酸是起始氨基酸,根据翻译的方向可知,表示的是相邻氨基酸,左侧的氨基酸才是甲硫氨酸,B错误;C、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C错误;D、线粒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也存在基因和核糖体,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要求考生识记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
40、次的考查。25.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翻译过程,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不同B.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tRNA的结构不同C.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D. 真核生物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后才能启动翻译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41、。【详解】A、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与两种翻译机制的不同无关,A错误;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都呈三叶草结构,说明tRNA呈三叶草与两种翻译机制的不同无关,B错误;C、真核生物的核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而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核糖体是不能进入细胞核的,只有mRNA合成以后,从细胞核内出来,与核糖体结合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这使得原核生物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而真核生物的mRNA在细胞核形成以后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所以真核生物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
42、后才能翻译蛋白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26.羊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请回答下列有关羊的性状遗传的问题:(1)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N和n)控制,基因型为NN时羊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nn时羊表现为无角,基因型为Nn时,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只有角母羊和某公羊(甲)杂交,生下一只无角羊(乙):公羊甲的基因型可能为_,乙羊的性别是_ (填“雌性”或“雄性”)。若乙羊与一只无角羊杂交,生出一只无角羊的概率是_ (2)羊的黑毛
43、和白毛受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某黑毛雌羊和白毛雄羊杂交,所得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毛雌性:黑毛雄性:白毛雌性:白毛雄性=1:1:1:1。请你以F1为实验材料写出一个可以判断B和b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杂交组合:_若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你写出中所选组合的遗传图解 _ 。【答案】 (1). Nn或nn (2). 雌性 (3). 3/4 (4). 黑毛雌性黑毛雄性(或白毛雌性黑毛雄性) (5). 或【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羊的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为无角;母羊
44、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的表现为无角。2、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型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后代中不同性别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在已知显隐性的前提下,常选用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雌雄中的表现型。【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有角母羊基因型为NN,和某公羊(甲)杂交,生下一只无角羊(乙),由于有角母羊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N,所以子代基因型中一定含有N基因,不会出现nn基因型,而含有N基因表现无角的只有基因型为Nn的雌羊,即公羊甲必须能给子代提供n基因,故甲的基因型可能为Nn或nn,乙羊的性别是雌性。乙羊为雌性,基因型为Nn,与之杂交的无
45、角羊应为雄性,雄性只有基因型为nn的才为无角,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Nnnn=11,雌羊均为无角,雄羊有角无角=11,故生出一只无角羊的概率是3/4。(2)某黑毛雌羊和白毛雄羊杂交,所得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毛雌性黑毛雄性白毛雌性白毛雄性=1111,该实验相当于测交实验,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子一代中的黑毛雌性均为杂合子,白毛均为纯合子。欲判断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以选用F1中的黑毛雌性和黑毛雄性杂交,若子代只有雄性表现为白毛,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无论雌雄均有白毛个体,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判断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在无法确定显性雌性
46、为杂合子的情况下,常选用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已知黑毛为显性,白毛为隐性,所以可选择F1中的白毛雌性与黑毛雄性杂交,若后代雄性均为白毛,雌性均为黑毛,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无论雌雄均有黑毛和白毛,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中黑毛雌性黑毛雄性杂交的遗传图解为:【点睛】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并应用遗传规律解答问题,学会应用演绎推理方法设计遗传实验并预期结果获取结论。27.某动物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 A、a和B、b表示)共同控制,其中基因B、b分别控制羽毛的黑色和白色性状,基因A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A存
47、在时羽毛表现为白色。若利用纯合的白色羽毛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羽毛全部为白色,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羽毛白色:黑色=13:3。请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的基因型为_(2)在F2白色羽毛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_种,所占的比例为_ (3)欲鉴定F2中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最好选择基因型为_的白色羽毛个体与之杂交。若后代羽毛全部为黑色,则该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 _;若后代羽毛_,则该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_【答案】 (1). AABB和aabb (2). 3 (3). 3/13 (4). aabb (5). aaBB (6). 既有黑色又有白色(或出现白色) (7). aaBb【解析】【
48、分析】由题意可知,某动物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 A、a和B、b表示)共同控制,其中基因B、b分别控制羽毛的黑色和白色性状,基因A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A存在时羽毛表现为白色,即A-B-、A-bb和aabb为白色,aaB-为黑色,据此答题。【详解】(1)利用纯合白色羽毛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羽毛全部为白色,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羽毛白色黑色=133,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A-B-、A-bb和aabb表现为白色,所以两纯合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2)在F2白色羽毛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所占的比例为(1/
49、16+1/16+1/16)(13/16)=3/13。(3)F2中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若要鉴别其基因型,最好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羽毛个体与之杂交。若后代羽毛全部为黑色,说明亲本黑色个体只产生一种配子,则该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羽毛既有黑色又有白色(或出现白色),则该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以“133”为突破口推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设计合理的实验鉴定个体的基因型。28.图1是基因型为AaBb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50、对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所示的分裂方式是_ ,所示的分裂方式是_。以上分裂方式可同时发生于该动物的_(器官)中。(2)图1所示的细胞中,处于分裂期且染色体数目:细胞核 DNA=1:2的有_(填序号)。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于 _(填序号)中。(3)图2中CD段只能出现在图1中 _(填序号)之后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增加的原因是_ CD段 _(填“有”或“无”)染色单体。【答案】 (1). 减数分裂 (2). 有丝分裂 (3). 生殖器官(或睾丸) (4). (5). (6). (7). 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8). 无【解析】【分析】分析图1:细胞表示减数分裂
51、,由于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说明分别是精原细胞(间期)、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表示有丝分裂,表示有丝分裂中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2: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1中所示的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所示的分裂方式是有有丝分裂。生殖器官(或睾丸)内的性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2)图1所示的细胞中,处于分裂期且染色体数目细胞核DNA=12的时期即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有。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
52、次分裂后期即图时期。(3)图2中CD段同源染色体对数为2n,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只能出现在图1中有丝分裂中期之后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增加的原因是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加倍。由于着丝点分裂,所以CD段无染色单体。【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29.某实验小组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后,大肠杆菌DNA中的所有氮均为15N,然后将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再转
53、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其不同世代大肠杆菌DNA的密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 作为DNA复制的原料,该实验的结果表明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 _(2)若继续测定第4代DNA分子的密度,则第4代DNA分子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为_ (3)科学家在研究DNA的复制方式时还提出了全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模型。全保留复制模型认为DNA复制后两条母链DNA彼此结合,恢复原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彼此互补结合形成一条新的DNA双链;弥散复制模型认为亲代双链被切成双链片段,而这些片段又可以作为新合成双链片段的模板,新、老双链片段又以
54、某种方式聚集形成“杂种链”。分析上图,根据第_ 代的复制结果可排除全保留复制模型,根据第 _代的复制结果可排除弥散复制模型。【答案】 (1). 四种脱氧核苷酸 (2). 半保留复制 (3). 1/8 (4). 1 (5). 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
55、中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第1代试管中为全中,说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第代试管中一半为轻,一半为中,说明复制两次后一半DNA都是14N,另一半DNA中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详解】(1)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结果表明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第四代中由一个亲代DNA分子产生的子代DNA数为24=16个,其中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总数的1/8,离心后位于试管的中带。(3)全保留复制模型认为DNA复制后两条母链DNA彼此结合,恢复原
56、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彼此互补结合形成一条新的DNA双链,则含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后形成的两个DNA应为:一个DNA只含14N,一个DNA分子只含15N,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上层和下层,不会分布在中层,所以根据第1代的复制结果可排除全保留复制模型。弥散复制模型认为亲代双链被切成双链片段,而这些片段又可以作为新合成双链片段的模板,新、老双链片段又以某种方式聚集形成“杂种链”,所形成的的子代DNA分子的放射性是随机的,而第2代离心后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故可以排除弥散复制模型。【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
57、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0.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DNA片段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过程是_,发生的时期是_,发生的场所主要是_。(2)图中b过程是_,c过程中结构运输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_。(3)能够发生上图所示过程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_。【答案】 (1). DNA复制 (2). 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 细胞核 (4). 转录 (5). UUC (6). DN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表示两个子代DNA分子,表示mRNA,表示核糖体,表示
58、多肽,表示tRNA。【详解】(1) 图中a过程表示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2) 图中b过程表示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c过程为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结构所示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AG,则其运输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UC。(3) 依题意可知:图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等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判断图中各数字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名称、字母所示的生理过程的名称,进而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