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甲午战争经过和马关条约影响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理解,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通过对义和团起因、口号以及结果的分析,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结果,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本质,掌握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历史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分析
2、,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2)结合甲午战争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远大志向。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难点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是难点。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派袁世凯编练新军;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
3、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农民阶级则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但最终都失败了。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课本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都具有阶段性标志,同时也有密切联系。这两次战争均爆发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之际,中日甲午战争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空前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适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时期的需要,并
4、且直接引发列强对华瓜分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有成为列强组成联军共同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八国联军侵华直接导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是日本从古代以来一直仰慕和学习的对象,如唐朝时期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但是到了近代,一直处在中华帝国阴影中的日本却成为了亚洲强国,并在半个多世纪里先后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达三次之多,为什么历史有如此变化? (二)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战争背景: 日本在走向帝国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制定了怎样的扩张政策?教材首先对日本的侵华政策作
5、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从日本看: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因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发展受到制约。 经济危机,国内矛盾重重。 明治维新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长期充分的战前准备:政策上-“大陆政策”;军事上-扩军备战,搜集情报,军队近代化建设。 从中国看: 政治: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军事:有限的近代军事装备 态度:认识不足,虚骄自大,避战求和,寄希望西方列强“调停”2、战争经过: A、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B、战争经过(注意战争形势图) 爆发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 重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3、结果:内 容危 害
6、赔 款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割 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开阜通商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标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影响: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的巨大获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7、 (三)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反帝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从义和团揭贴中反映其兴起的原因: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佛忘祖先。 天无雨,地焦干,都是鬼子止住天。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升黄表,敬香烟,请出各洞众神仙.根本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直接原因:反洋教的斗争日益高涨。(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兴起于山东(清政府态度派袁世凯剿杀)转移到直隶进入京津地区(“扶清灭洋”口号和清政府“招抚”政策)抗击八国联军失败(190
8、0年8月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根本原因:同太平天国运动一样,义和团运动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灭亡;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力量。 2、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主要内容及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首先,条约规定的赔款本息合计9.8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其次,帝国主义从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了中国,使清朝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