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469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ppt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指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表达方式 描写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 结构手法 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分类要清表达技巧题4类型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2、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则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手法说 明作 用教材示例赏 析点染所 谓“点”,指 的 是 点 明 情感 的 内 涵;所谓“染”,指的 是 用 景 物 来渲 染 烘 托 点 明的情感。运用点染法,会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多情

3、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明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对比把 不 同 的 两 个事 物 或 一 个 事物 的 两 个 不 同方 面 进 行 对 照,使 好 的 显 得 更好,坏 的 显 得更坏。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 白 越 中 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必备知识 手法说 明作 用教材示例赏 析比兴比,以 彼 物比此物;兴,先 言 他 物,

4、以 引 起 所 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 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衬托利 用 事 物 间的 近 似 或 对立 的 条 件,用 一 些 事 物为 陪 衬 来 突出 所 要 表 现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 轼 念 奴娇赤壁怀古)词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然后才集中描写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手法说 明作 用教材示例赏 析渲

5、染 烘托渲 染 是 指 对环 境、景 物等 做 多 方 面的 正 面 描 写;烘 托 是 指 从侧 面 着 意 描写;渲 染 和烘 托 都 是 只说 与 此 有 关的 其 他 事 物,达 到 突 出 本意的目的。创 造 气氛,突出 形 象,增 强 艺术 效 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杜诗一连出现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其形貌美在哪里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手法说 明作 用教

6、材示例赏 析想象在 已 有 材 料 和 观念 的 基 础 上,经过 联 想、推 断、分 析、综 合,创造 出 新 的 形 象 的思想过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 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 古 讽 今 在 咏 史诗、怀 古 诗 中 是最 常 见 的,借 对历 史 上 的 人、事的 评 价 来 讽 喻 时事,表 达 情 感,向 当 权 者 提 出 忠告等。深沉蕴藉,发人深思。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

7、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表面写赤壁之战怀古,实则是因预感到唐朝将亡而发出慨叹。手法说 明作 用教材示例赏 析对写 法(对 面落 笔、一笔 两面)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的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的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 永 八 声 甘州)由于思归心切,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渴望自己回家

8、,想象着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痴痴地凝望远处的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归来了,然而船到近前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本是自己望乡怀人,却说“佳人”盼望自己回去;本是自己 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衬托与对比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1)对比: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构成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2)衬托: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构成衬托的各组成部分有主次之分,而且次要部分要

9、对主要部分起陪衬烘托的作用,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正确。关注易混的几种表达手法 烘托、衬托与渲染(1)烘托与衬托 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观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这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

10、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2)烘托与渲染 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应用体验 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测试)(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2)万壑有声含晚籁,

11、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衬托)对比衬托衬托对比衬托表现手法(一)衬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

12、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色昏沉,沙滩惨黄。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翻 译 表现手法(一)衬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上片并非全部直

13、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作者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答 案 表现手法(二)象征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表现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

14、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表现手法(二)象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翻 译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象征诗人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答 案 表现手法(三)渲染 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的

15、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力描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表现手法(三)渲染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16、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你步履轻盈却不肯来到横塘,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你与谁相伴共度这美好时光?月桥花屋朱门映着美丽花窗,只有春风才知你生活的地方。碧云飘飘的杜恒洲暮色茫茫,我用彩笔写下这伤心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雨笼罩的青草,满城飞絮如同梅子黄时的雨 翻 译 表现手法(三)渲染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作者

17、晚年退居苏州时。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答 案 表现手法(四)用典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

18、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表现手法(四)用典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五)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燕昭王延请郭瑰,高筑起了黄金台。剧辛从赵国投奔燕国,后来邹衍也从齐国奔来。可是如今的当政者,却弃我如同尘埃。他们宁肯花珠玉来买歌看舞,却以糟糠养贤才。此刻我方明白,黄鹤为

19、什么要远君而去,千里高飞独自徘徊。翻 译 表现手法(四)用典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五)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中人才际遇的描写。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处境。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答 案

20、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抒情 记叙 议论 描写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物情关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手法(1)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4)衬托 渲染(5)白描、工笔(细节)(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排比、叠字(词)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 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 结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