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第08章平面解析几何8.9曲线与方程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464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第08章平面解析几何8.9曲线与方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第08章平面解析几何8.9曲线与方程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第08章平面解析几何8.9曲线与方程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第08章平面解析几何8.9曲线与方程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第08章平面解析几何8.9曲线与方程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第08章平面解析几何8.9曲线与方程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9课时曲线与方程1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2掌握常见的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梳理自测】一、曲线与方程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方程(xy)2(xy1)20表示的是()A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 B两条双曲线C两个点 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1.C2.C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

2、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二、直接法求轨迹方程1若M,N为两个定点,且|MN|6,动点P满足0,则P点的轨迹是()A圆 B椭圆C双曲线 D抛物线2已知点A(2,0),B(3,0),动点P(x,y)满足x26,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_3过圆x2y24上任一点P作x轴的垂线PN,N为垂足,则线段PN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_答案:1.A2.y2x3.y21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1)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3、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2)两曲线的交点由曲线方程的定义可知,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应该是两个曲线方程的公共解,即两个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反过来,方程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无解,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指点迷津】1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坐标法,由已知条件求轨迹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明确曲线的位置、形状以及性质是解析几何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是解析几何的核心问题2二个检验方向求出轨迹方程后,从两个方面检验曲线上所有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方程的解表示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3五种方法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y之间的关系F(x,y)0;(2)待

4、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3)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4)代入转移法: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0,y0)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0,y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0,y0,再将x0,y0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5)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对应学生用书P161考向一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已知两点M(1,0

5、),N(1,0),且点P使,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求点P的轨迹方程【审题视点】首先设出点P坐标为(x,y),然后计算各个数量积,根据题目已知直接表示等量关系,整理求得点P的轨迹方程【典例精讲】设点P(x,y),则(x1,y),(x1,y),(2,0)故2(x1),(x1)(x1)y2x2y21,2(x1)2(1x),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2(x2y21)2(x1)2(1x)且2(1x)2(x1)4x0,整理得x2y23(x0)故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3(x0)【类题通法】运用直接法应注意的问题(1)在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时,在化简的过程中,有时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此时就要补上遗漏的点或删除

6、多余的点,这是不能忽视的;(2)若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则最后的验证可以省略1如图所示,已知F(1,0),直线l:x1,P为平面上的动点,过点P作l的垂线,垂足为点Q,且.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解析:设点P(x,y),则Q(1,y),(x1,y),(x1,0),(2,y),由,得(x1,0)(2,y)(x1,y)(2,y),化简得C:y24x.考向二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已知点A,点B是圆F:2y24(F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点P,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审题视点】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转化为椭圆的定义,求椭圆方程【典例精讲】如图,连接PA,依题意可知|PA|PB|.|PA

7、|PF|PB|PF|BF|21. P点轨迹为以A,F为焦点,长半轴长为1的椭圆其方程可设为1.又c,a1,b2a2c2.故P点的轨迹方程为x2y21.【类题通法】在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若所求轨迹是某种圆锥曲线上的特定点的轨迹,则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列出等式,化简求得方程,同时注意变量范围2已知圆C1:(x3)2y21和圆C2:(x3)2y29,动圆M同时与圆C1及圆C2相外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解析:如图,设动圆半径为r.|MC1|r1,|MC2|r3,所以|MC2|MC1|BC2|AC1|312.这表明动点M到

8、两定点C2、C1的距离的差是常数2,且小于|C1C2|6.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动点M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左支(点M到C2的距离大,到C1的距离小),这里a1,c3,则b28.设点M的坐标为(x,y),其轨迹方程为x21(x1)考向三相关点(代入)法求轨迹设F(1,0),M点在x轴上,P点在y轴上,且2,当点P在y轴上运动时,求点N的轨迹方程【审题视点】设N(x1,y),M(x0,0),P(0,y0),由已知条件,建立x0,y0与x,y之间的关系:用x、y表示x0及y0代入x0与y0的关系式【典例精讲】设M(x0,0),P(0,y0),N(x,y),(x0,y0), (1,y0),(x0,y0)(1,

9、y0)0,x0y0.由2得(xx0,y)2(x0,y0),即.x0,即y24x.故所求的点N的轨迹方程是y24x.【类题通法】“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1)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y),主动点坐标为(x1,y1);(2)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3已知ABC的两个顶点为A(2,0),B(0,2),第三个顶点C在曲线y3x21上移动,求ABC重心的轨迹方程解析:设ABC的重心G(x,y),C(x0,y0),则即点C在y3x21上,y03x1.3y23(3x2)21,整理得y9x212x3.ABC重心的轨迹方程为y9

10、x212x3.(2014山东高考专家原创卷)已知抛物线y22px经过点M(2,2),椭圆1的右焦点恰为抛物线的焦点,且椭圆的离心率为.(1)求抛物线与椭圆的方程;(2)若P为椭圆上一个动点,Q为过点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一点,(0),试求Q的轨迹【审题视点】根据抛物线及椭圆的性质求其方程,利用直接法求Q点轨迹方程【思维流程】代入法求P.利用离心率的定义及a、b、c之间的关系,求a与b,写椭圆方程设Q点,进而设P点,并转换两点坐标把Q、P点坐标代入已知等式,并整理方程根据x2的系数为正数、负数、零讨论曲线特征【规范解答】(1)因为抛物线y22px经过点M(2,2),所以(2)24p,解得p22

11、分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其焦点为F(1,0),即椭圆的右焦点为F(1, 0),得c1.又椭圆的离心率为,所以a2,可得b2413,故椭圆的方程为1.6分(2)设Q(x,y),其中x2,2,设P(x,y0),因为P为椭圆上一点,所以1,解得y3x2.由可得2,故2,得x22y23,x 2,2.9分当2,即时,得y212,点Q的轨迹方程为y2,x2,2,此轨迹是两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当2,即0时,得到1,此轨迹表示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满足x2,2的部分;11分当2,即时,得到1,此轨迹表示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满足x2,2的部分.12分 【规范建议】(1)在第(1)问中要有代入过程及求解a、b的

12、过程(2)等价变换是解题的关键:即必须分三种情况讨论轨迹方程(3)区分求轨迹方程与求轨迹问题1(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P在x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在y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1)求圆心P的轨迹方程;(2)若P点到直线yx的距离为,求圆P的方程解析:(1)设P(x,y),圆P的半径为r.由题设y22r2,x23r2,从而y22x23.故P点的轨迹方程为y2x21.(2)设P(x0,y0)由已知得.又P点在双曲线y2x21上,从而得由得此时,圆P的半径r.由得此时,圆P的半径r.故圆P的方程为x2(y1)23或x2(y1)23.2(2013高考陕西卷)已知动点M(x

13、,y)到直线l:x4的距离是它到点N(1,0)的距离的2倍. (1)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2)过点P(0,3)的直线m与轨迹C交于A,B两点,若A是PB的中点,求直线m的斜率. 解析:(1)如图,设点M到直线l的距离为d,根据题意,d2|MN|,由此得|4x|2,化简得1,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为1.(2)方法一:由题意,设直线m的方程为ykx3,A(x1,y1),B(x2,y2),如图.将ykx3代入1中,有(34k2)x224kx240,其中,(24k2)424(34k2)96(2k23)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x1x2.又A是PB的中点,故x22x1.将代入,得x1,x,可得2,且k2,解得k或k,直线m的斜率为或.方法二:由题意,设直线m的方程为ykx3,A(x1,y1),B(x2,y2),如图.A是PB的中点,x1,y1.又1,1,取立,解得或即点B的坐标为(2,0)或(2,0),直线m的斜率为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