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460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与能量循环 (1)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2)循环的目的: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2)特

2、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 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教材P86活动(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2)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

3、和土壤水。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进入土壤的土壤水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而被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各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教材P8687活动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教材P88活动在湖泊演变为陆地过

4、程中,各地理要素是统一变化的。随着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水面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逐渐减少,地方气候趋于干燥,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代替,土壤水位逐渐下降。教材P90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对生物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的影响是“变得温和湿润”,对泥沙沉积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减少”,对洪水灾害的影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者洪水灾害减轻”。 情景导入先思考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你能说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描述的是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哪个循环过程吗?提示:生物循环。(2)该诗体现

5、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提示:整体性。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三大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

6、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变换、能量传输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所示: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

7、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二氧化碳循环ABC D2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A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1.C2.A从图中可以判断,两种物质循环是水循环和碳循环

8、。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右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回答34题。3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呼吸作用 C分解功能 D化合作用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动植物尸体的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3.A4.B第3题,图示过程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了生产功能。第4题,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森林的砍伐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情景导入先思考 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黄土高原山

9、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这主要是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使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主要是人们破坏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经长期的流水侵蚀而成的。(2)黄土高原的演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提示:整体性。 核心要点掌握好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

10、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滥伐森林产生的影响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青藏高原隆升产生的影响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应用体验不可少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1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

11、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1.A2.C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第2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3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_,表示不同温度

12、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解析:此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形成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属于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答案:(1)整体性生物(植被)(2)CABD(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13题。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圈层物质

13、进入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A降水B水汽输送C蒸发 D径流2圈层的矿物质进入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A搬运、沉积过程 B侵蚀、搬运过程C风化、侵蚀过程 D变质、沉积过程3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C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析:1.C2.B3.B第1题,由图分析可知,圈层是水圈,圈层是大气圈,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水圈中的水体进入大气圈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蒸发,故C项正确。第2题,由图分析可知,圈层是岩石圈,岩石圈的矿物质通过流水侵蚀、搬运作用进入河流或其他水域,故B项正确;矿物质进入水圈首先经过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无关,

14、故A项错误;风化、侵蚀的产物需经过搬运才能进入水圈,故C项错误;变质作用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水圈无关,故D项错误。第3题,地球四大圈层中,岩石圈分布于最底部,大气圈分布于最上层,水圈分布于两者之间,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四大圈层相互渗透,故B项正确,A项错误;圈层是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故C项错误;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D项错误。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46题。 4.如图所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C区域性 D单一性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

15、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6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解析:4.B5.C6.B第4题,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5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第6题,我国西北地

16、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一个地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带也是一个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各地理要素具有协调统一的变化过程D整体功能小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的功能总和8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A植树种草 B修水库 C围海造陆 D围湖造田解析:7.D8.D第7题,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功能的总和。第8题,围湖造田将使湖泊面积缩小,使其调蓄洪水的功能下降,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且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读图,回答910题。

17、9.此图可以简单地看做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能正确表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象的是()A动物绿色植物O2CO2B动物绿色植物CO2O2C绿色植物动物CO2O2D绿色植物动物O2CO210此图还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整体”A BC D解析:9.A10.D第9题,由题图可知,可以变为泥炭、煤等,确定其为绿色植物,其他则容易判断为为动物、为O2、为CO2。第10题,地理环境中的这种碳循环,把各圈层联系起来,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

18、征。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 Bd、e、fCa、c、e Db、d、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解析:1.B2.D此图反映了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与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题,读图可直接得出答案。第2题,土壤盐碱化一般发生在相对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江淮地区位于南方,其年降水量大于 800 mm,

19、为湿润地区,况且将旱地改造成水田,土壤更不会因为湿润而积累盐分,成为盐碱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4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解析:3.C4.B第3题,图中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

20、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第4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扩展。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56题。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6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解析:5.B6.A第5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阶段当地为平

21、地,植被为森林;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第6题,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据此回答78题。 7.“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M、R两地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22、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 等温线北移8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纬度和距海远近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 D纬度和地形解析:7.A8.D第7题,在“微型冰河世纪”里,地球气温降低,导致冬小麦播种日期推迟,收获日期相应推迟;喜马拉雅山雪线将因气温低而下移;亚洲水稻种植范围将缩小;同一地点冬季风气温下降,故北美1月0 等温线南移。第8题,R地等值线东西延伸,说明受纬度影响;Q地等值线折向低纬,是因为遇到地势高的青藏高原。二、综合题9(福建高考)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23、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R河大峡谷位于西风带,受西南风影响,大峡谷北壁为迎风坡。由太平洋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此被地形抬升,降水较多;而南壁则是背风坡,降水少。谷底受西南风影响小,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稀少,形成荒漠。第(2)题,R河径流量减少对地下水、土壤、生物、气候、海岸线、生态环境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加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