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730KB ,
资源ID:70456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45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1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1 WORD版含解析.doc

1、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不仅要全面学习西方,而且要全面改造中国,中国原有的社会传统文化,都要“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因此这些主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选C项。2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

2、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解析:选C。从民国四年可以看出是1915年,清朝已灭亡,可排除A项。题干未能体现人民对立宪制度的支持,排除B项。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上的根源,故C项最吻合题意。D项本身表述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充分发动群众。3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A陈独

3、秀倡导使用新法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题干“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等信息中,可以看出陈独秀在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者否定的认识,故选D项。A、C两项对材料信息理解不全面;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4.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

4、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批判而创作的。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对联内容可知作者推崇白话文,讨厌文言文,推断出该作者可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士。6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解析:选B。近代中国人

5、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到文化层次的渐次转型,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最为典型,选B项。 7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 BC D解析:选C。本题可用排除法,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新文化运动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故排除即可。8.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学礼教压抑人性阻碍社会进步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

6、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阻碍了民主共和的进程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解析:选B。无论是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还是陈独秀否定儒家思想,都说明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选B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出来。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

7、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牦”,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它”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请回答:(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2)民国时期,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

8、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解析:“她”字在中国的境遇,既说明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曲折和艰难。本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2)、(3)问,不要盲目照搬课本。答案:(1)1918年。刘半农。因为英文当中有“She”,而中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字。(2)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是对女性的侮辱;另一方认为“她”字只是使中国文字更严谨,并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3)“她”字的发明原本是为了解决中英翻译的问题,说明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个字的存废,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辩论,说明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提高。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一、阅读与思

9、考(教材P91P92)白话文、新体诗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提示:它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的发展;推动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所体现出来的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对新文化的信心,号召了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新文化运动中来。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92)反动势力和守旧派文人为何如此仇视新文化运动?请从中探究这场思想斗争的性质和意义。提示:原因:新文化运动触及了旧文化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即纲常礼教,从而使旧文化没有了栖身之地,这是新文化运动遭到仇视的根本原因。此外,新文化运动损害了反动势力和守旧派

10、文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仇视。性质:是封建旧文化与资产阶级新文化之间的斗争。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三、自我测评(教材P92)概括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提示:主要内容: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历史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