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邹城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第10周周考试题(附答案详解)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1(2011年郑州一模)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解析:三位思想家都是早期儒家学派著名代表,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仁、德治、教育主张;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民贵君轻、仁政;荀子主张君民的舟水关系。三位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应该是C项“民本思想”。答案:
2、C2(原创)端木赐香指出:“自汉以后,士几乎就是儒家之士,而士则是道之所系,上则从事政治,下则从事教化。”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在“百家争鸣”中取得了胜利B儒家学派取得了独尊的政治地位C儒家学说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D董仲舒根据时代需要改造了儒学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儒家学派取得独尊地位固然是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但得到赏识的根源在于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B、C两项是直接原因。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3(原创)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认为:“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董仲舒的影响一是对官方的影响,一是对民间的影响。据此,以下说法错误的
3、是()A董仲舒使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董仲舒与时俱进,发展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C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有利于抑制君主暴政D自董仲舒后,其他学派的思想在民间被彻底清除解析: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但在民间,其他学派的学说并未被彻底清除,如道家思想,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D4(原创)宁夏中卫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很奇特。庙的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中卫高庙“三教合一”的奇观主要反映了()A道教和佛教取代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儒、释、道三教出现并立融合趋势C
4、统治者实行了以佛、道压儒的政策D儒、释、道三教都成为中国的国教解析:汉代以后,随着佛教的发展和道家的兴起,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故B项符合题意。儒学并未丧失正统地位,统治者也未以佛、道压儒,排除A、C两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B52010年10月22日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日。现代人纪念朱熹的主要原因是他()A提出“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B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影响深远C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解析:现代人纪念朱熹的主要原因要从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一角度来考虑。从本质上
5、看,朱熹提出的理学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从客观上讲,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选D项。答案:D6李贽在其石潭即事其四中写道:“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以下对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表达了诗人敢于蔑视世俗的“异端”思想B李贽的观点在当时不为世俗所容C李贽认识到了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D李贽的主张遭到道学家们的攻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表明A项正确;“寂寞从人谩”说明B、D两项是正确的。C项在诗中没有涉及,故C项
6、符合题意。答案:C7(原创)下图是位于湖南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的船山墓庐,在石级两边有两幅石刻对联:“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世臣乔木千年屋,南国儒林第一人”。这位名士是()A陆九渊 B王夫之C黄宗羲 D顾炎武解析:由题干中的“衡阳”、“船山”等信息可知,这应为王夫之的墓庐。王夫之是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正好符合“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的对联。答案:B8(原创)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指出:“中国文献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位居世界第一。”对此,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世界第一”历史地位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7、()A造纸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B火药:打开世界市场的金钥匙C印刷术:推动思想解放的工具D指南针:地理大发现的发动机解析: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火药和火药武器则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了强大的武器。故B项错误。答案:B9(原创)张怀瓘在书断中称赞东汉张芝的书法“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以下作品中,与张芝的书法属于同一字体的是() 解析:由题干引文中的“一笔而成”“血脉不断”等信息可知张芝的书法应属于草书。四幅作品中,A是楷书,B是隶书,C是行书,D是草书。答案:D10(2011年嘉兴模拟)刘辰翁在
8、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下列关于苏轼在“词”领域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其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B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C其词清新俊逸,意境丰富,开豪放词派之先河D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浪漫色彩,至今广为流传解析: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而A项“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是婉约派的特点。答案:A11(原创)右图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朱耷的代表作鹭石图,这幅画在2008年曾被拍出3 300万元的高价。就创作风格而言,这幅画应属于()A风俗画 B宫廷画C文人画 D人物画解析:从画面上看,这幅画集诗文、书
9、法、绘画及印刻于一体,应该属于文人画。答案:C12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B京剧属于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个剧种互相融合的产物;京剧后来发展为“国剧”,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京剧成熟于同光年间。故选A项。答案:A第卷(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3.(2011年南通二模)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
10、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也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材料二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
11、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请回答:(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6分)(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12、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6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分析能力。第(1)问中的“理由”依据材料一中“孔子的学说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分析,从材料二中找出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2)问,注意关键词“历史影响”“现实意义”;第(3)问,综合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消极的方面,但也存在着积极的方面,要善于学习其积极的,克服其消极的。答案:(1)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拔高了孔子的地位。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
13、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3)应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撕掉伪装面孔于1840年7月直接出兵干涉,结果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屈服这就使得主要建立在军事供应基础之上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埃及工业几乎全部破产,由于现代化内在条件不成熟,它根本未能触及埃及传统深厚的社会基础,使得现代化看来成为一场更为纯粹的移花接木式的西方化运动从
14、农村里征调大量农民作工厂工人以及召集农民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服兵役采用政府垄断专卖制度进一步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工厂的那些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领薪俸的政府官吏,对于所干的工作既无知又缺乏热情。除了外国专家外,只有极少数技术人员掌握了新的机器生产和修理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进口机器是新奇而珍贵的,机器一旦损坏,就形同废铁。摘编自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二卷第105页)(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的
15、理解。(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里改革。第(1)问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第(2)问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答案:(1)原因:英国殖民干涉;未触及传统社会基础(或内在条件不成熟);只限于器物层面西化;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2)阿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创建近代军事工业,推进埃及近代化(军事、人才、技术等方面)进程。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
16、,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帝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
17、,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解析:第(1)问主要是针对材料加以概括即可。依据材料一“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
18、”和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可以提取出有效信息。回答根本原因时要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综合考虑。第(2)问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史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前面的回答加以拓展。答案:(1)看法: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是由于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大。(2)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