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 选择题1.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细胞核含有DNAB. DNA和RNA都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C. 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5种D. 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AD错误;DNA一般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一般是单链结构,B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A、G、C、T、U5种。考点:DNA和RNA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和RNA的分布、结构等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2、。2. 下面集合图形中能够比较直观地体现概念之间正确关系的是()A. B. 无C. 仅D. 和【答案】B【解析】细胞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常见的真核生物有酵母菌、动物和除蓝藻外的植物;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等,所以图错误;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激素的化学本质比较复杂,有蛋白质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有脂质如性激素等,所以图错误;不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其他的细胞器都含有膜结构,所以图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线粒体、酶的概念、细胞器的结构【名师点睛】注意几点易错易混的知识:(1)单细胞生物并不都是原核生物单细胞的原生动
3、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2)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生物并不都是真核生物绿藻、红藻等属于真核生物,而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3)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生物并不都是细菌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放线菌不是细菌,但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霉菌(如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是真菌类,不是细菌,属于真核生物。3.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为获得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向血液中加入的液体是A. 蒸
4、馏水 B. 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C. 生理盐水 D. 质量浓度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答案】C【解析】加蒸馏水红细胞会吸水胀破,A项错误;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会使细胞失水皱缩,B项错误;在生理盐水中红细胞能维持正常形态,可获得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C项正确;质量浓度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是低浓度溶液,红细胞会吸水胀破,D项错误。4.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D. 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答
5、案】D【解析】载体蛋白质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运输到另一侧,需要进行跨膜运输,D错。【考点定位】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5.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A.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B.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C.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ATP等,不是生物膜系统,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
6、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6.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B. 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C.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相比,内质网不发达D. 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答案】A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名师点睛】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被喻为“动力车间”;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
7、和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7.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不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B. 细胞的大小不会影响物质进出细胞的速率C. 葡萄糖进入体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D. 被动运输需要膜两侧具有相应的浓度差【答案】D【解析】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A错误;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则物质跨膜速率越慢,B错误;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进入人体其它细胞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动力是浓度差,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名师点睛】
8、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载体(核糖体)、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8. 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B. 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C. 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D. 胰岛素的分泌方式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图甲与图丙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A项正确;图丁中,运输速率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
9、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可用图丁表示,故B项正确;氧气浓度会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可能会影响方式乙、丁、戊,但不影响甲和丙方式,故C项错误;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出入方式的相关知识。图甲中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图乙中物质的运输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图丙中物质运输速率只与浓度有关,且与细胞外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图丁中除了与浓度有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戊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属于胞吐。
10、9.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中,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B. 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C. 植物根部生长旺盛的部位是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好材料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答案】C【解析】“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中,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由于细胞膜的外面有细胞壁的保护,所以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涨破,A项正确;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B项正确;植物根细胞内不含叶绿体,C项错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项正确。10. 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
11、器是()A. 线粒体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染色体C.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 核糖体和中心体【答案】D【解析】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中心体和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综上所述,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核糖体,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器的结构。【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够根椐是否有膜、是单层膜还是双层膜,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11. 一分子二氧化碳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过的膜层
12、数是 ( )A. 5 B. 6 C. 7 D. 8【答案】B【解析】一分子的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穿过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细胞膜、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共6层膜,故选B。12. 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牙签消毒和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B. 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目的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线粒体由2层膜组成【答案】D【
13、解析】牙签消毒是为了排除牙签上的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扰,而漱口是为了避免食物残渣对本实验的影响,两者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A项正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的生理盐水,可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B项正确;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项正确;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线粒体,但不能观察到其具体结构,D项错误。13. 一同学将下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A. B. C. D. 【答案】B【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因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到去核的乙伞藻中,存活
14、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应与甲相同,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细胞核的功能【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这一新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有关细胞核功能的知识和图示分析展开联想,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14. 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水绵、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 A. RNA B. 染色体 C. DNA D. 核糖体【答案】B【解析】乳酸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细胞,衣藻和蘑菇属于真核细胞,阴影部分代表共有的结构或物质,细胞中都有DNA和RNA,故A 、C项
15、不符合题意;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原核细胞没有,B项符合题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用于蛋白质合成,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明确所有的细胞生物均有核糖体,并且遗传物质为DNA,而且细胞生物中均存在RNA;识记原核细胞中除了核糖体外,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15. 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B.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C. 利用同一块植物组织探究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情况,没有设计对照D.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
16、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答案】A【解析】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A项正确;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B项错误;清水中的细胞生活状态与加入蔗糖溶液后的细胞状态形成对照即质壁分离前后形成对照,质壁分离和复原形成自身对照,C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1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
17、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 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B【解析】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不能看到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B正确;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C错误;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D错误【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7. 为研
18、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蔗糖溶液浓度(molL1)0.150.190.230.270.310.35质壁分离状况不分离不分离刚分离较显著显著显著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A. 0.19 B. 0.23C. 0.27 D. 0.23【答案】D18. 如图,“U”形管中间被难溶的蛋白质制成的半透膜隔开,现从两侧分别加入0.1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均不能透过半透膜),起始液面相同,一段时间后,左右两则液
19、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形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一段时间后,发现右侧液面逐渐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什么?( )A.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蛋白酶 B.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蔗糖酶C. 两则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 两则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起始一段时间内,由于半透膜两侧所加的溶液浓度相同,则两侧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同,故两侧液面高度不变;向“U”形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一段时间后,发现右侧液面逐渐上升,说明右侧液体浓度变大,吸水能力增强,则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可能是麦芽糖酶,催化右侧的麦芽糖水解,是右侧溶液中溶质微粒数增加,所以C正确,AB
20、D错误。【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名师点睛】渗透装置中溶液渗透方向与浓度的判断:19.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加热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适宜且相同人体内各种酶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一致的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 B. C. D. 【答案】D【解析】加热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是为分子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无关变量,应保持温度适宜且相同,正确;人体内不同酶的作用所需最适条件有所不同,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其它酶的最适pH大多在6.57.5之间,故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
21、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是所有活细胞所必需的,正确。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概念和作用机理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20. 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A. 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B. 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C.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 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答案】C【解析】生物体内同时进行很多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是互不干涉的,因为催化各种化学反应的酶不同,对一种酶来讲,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即酶的专一性特点保证了各种化学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点睛】掌握好酶的特性是解决本题的
22、关键,同时还要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21. 下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曲线的条件分别是()A. H2O2酶催化、FeCl3催化、加热、自然条件B. 加热、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FeCl3催化C. 加热、FeCl3催化、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D. 自然条件、加热、FeCl3催化、H2O2酶催化【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反应快慢的顺序,所以反应的条件依次是自然条件、加热、FeCl3催化、H2O2酶催化,D对。【考点定位】酶促反应的条件22. 如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
23、主要因素B.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答案】B【解析】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项错误;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B项正确;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升高温度,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不能用曲线c表示,C项错误;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
24、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项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出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还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或曲线中相关点的位置如何移动。23. 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B. 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D. 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答案】A【解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
25、少,所需要的大量的ATP依靠ATP与ADP的快速转化来提供,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ATP多,此阶段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细胞内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C正确;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D正确。【点睛】本题是ATP的结构和功能,要注意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ATP与ADP在细胞中能快速转化,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ATP直接提供,不是所有。24. 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 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
26、,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 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 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 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消耗氧气,即酵母菌没有进行有氧呼吸;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多于氧气的吸收量,结合a装置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故A正确;若a装置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部分氧气;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比吸收氧气量多,即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
27、氧呼吸,故B错误;连接ecd,并从e侧通气,保证有氧条件,若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故C正确;连接fd,由于f是密闭装置,若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故D正确【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2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 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C. 零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ATP,A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28、是乳酸,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B正确;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又不会冻伤果蔬,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名师点睛】1、有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过程:(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2)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中)(3)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中)2、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概念:在指在无氧条
29、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过程:(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2)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细胞质)或2丙酮酸2乳酸+能量(细胞质)26. 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题图知,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中的“”是腺嘌呤碱基,二者不同,A错误;B、由题图知,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中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二者不同,B错误;C、由题图知,中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
30、苷酸,二者不同,C错误;D、由题图知,中的“”是ATP中的腺苷,中的“”也是腺苷,二者相同,D正确故选:D27. 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B. 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 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 丙条件下,1 mol葡萄糖分解产生的ATP最少【答案】C【解析】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乳酸,A错误;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在b点时,
31、由图可知,CO2的释放量为8mol,则O2的吸收量为3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3mol的氧气就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3mol=5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05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5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25mol,所以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少,B错误;丁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二氧化碳只来自于线粒体,C正确;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甲仅仅只进行无氧呼吸的条件下,D错误。
32、【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名师点睛】(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C6H12O62C2H5OH (酒精)+2CO2+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28. 人体细胞呼吸过程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错
33、误的是()A. 过程中产生的H2O中的氢全部来自葡萄糖B. 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3表示丙酮酸C. 图中过程只有过程释放少量能量D. 人在慢跑时能量供应以过程为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过程中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第一阶段的葡萄糖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的分解,A错误;B、过程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3表示丙酮酸,B正确;C、图中过程为无氧呼吸,其中只有过程能够释放少量能量,产生ATP,C正确;D、人在慢跑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能量供应以过程为主,D正确故选:A29. 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的最佳贮藏条件的组合是 ( )A. 低温、低氧、高CO2
34、 B. 低温、无氧、高CO2C. 高温、高氧、高CO2 D. 高温、低氧、低CO2【答案】A【解析】贮藏蔬菜和水果的目的是将有机物的消耗尽可能降到最低,以延长其保存时间。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呼吸,降低有机物的消耗;低氧,可减弱有氧呼吸的强度,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高CO2,可以抑制细胞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30.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 mL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甲2
35、5 mL75 mL无氧乙25 mL75 mL通氧50 mL未处理丙25 mL75 mL无氧丁25 mL75 mL通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乙醇产量与丙组相同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答案】D【解析】甲组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甲组、乙组两组都会产生CO2,A错误;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酶的数量不会增加,而丙组是活细胞,可以产生更多的酶,所以酒精产量丙组多,B错误;丁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丙组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所以能量转换率丁组较丙组高,C错误;丁组细胞完整,在有氧条件下培养题干所述的81
36、0小时,会大量繁殖,所以丁组的氧气消耗量远远大于乙组,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原理。二、填空题31. 如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该真核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_、_和细胞壁等结构,而与高等动物细胞相比没有的结构是_。(2)该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是_,其功能是_。(3)“合成蛋白质的机器”是_。(4)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答案】 (1). 液泡 (2). 叶绿体 (3). 中心体 (4). 叶绿体 (5). 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核糖体 (7). 线粒体【解析】(1)图示细胞具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据此可判断为植物
37、细胞;与高等动物相比,该细胞没有中心体。(2)叶绿体是该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4)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考点定位】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一是明辨各种细胞结构及其化学组成,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分布及特点,并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图示中的细胞结构辨别不清。32. 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_分子,B代表_,C代表_。(2)科学
38、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_。(3)图的ae的五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4)能代表氧气运输方式的过程是图中的编号_;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的编号_;代表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的编号_。(5)红细胞膜内K的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的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K、Na分布不均是由膜上的_所控制的。(6)图所示的方式可表示图中的_。【答案】 (1). 载体蛋白 (2). 磷脂双分子层 (3). 糖蛋白 (4). 脂质 (5). bcd (6). b (7)
39、. a (8). d (9). 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10). 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进行推理。据图分析,图为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主要有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多糖。其中A是载体蛋白,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糖蛋白。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可知:a是主动运输进细胞,b是自由扩散,d是协助扩散,e是主动运输出细胞。图中细胞内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物质还能进入细胞,说明该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1)图中A代表载体蛋白分子,B代
40、表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糖蛋白。(2)由题意可知,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细胞膜还能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3)图中a、e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为自由扩散,c、d为协助扩散。在ae的五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其共同点是运输方向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4)氧气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细胞外运向细胞内,即图中的b;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外运向细胞内,即图中的a方式;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即图中的d。(5)K+和Na+进出红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
41、量。红细胞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所控制的。(6)图中一开始是细胞内液浓度比细胞外液浓度低,到后来细胞内液浓度比细胞外液浓度高;由此可推知图所示的方式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所以该图可表示图中的a。33. 如图是棉花的某部位细胞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物质的转化和转移路径图,能量均省略,其中I、表示场所,表示生理过程,AF表示物质。据图回答:(1)图中的I、分别表示_和_ 。(2)图中的A、B、C分别表示_。(3)若图中过程均产生1 mol物质C,则过程消耗了_mol葡萄糖(4)人体不能进行_(
42、填标号)过程。(5)图中哪几个过程可释放能量?_(填写标号)。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_。【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线粒体 (3). 丙酮酸、H CO2 (4). 2/3 (5). (6). (7). 热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呼吸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并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棉花的某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表示细胞质基质,表示线粒体;A是丙酮酸,B是H,C是二氧化碳,D是水,E是氧气;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1)据图分析可知,
43、图中表示细胞质基质,表示线粒体。(2)图中A是丙酮酸,B是H,C是二氧化碳,D是水,E是氧气.(3)若图中过程均产生1 mol物质二氧化碳,则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产生1mol的二氧化碳,消耗1/2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1mol的二氧化碳,消耗1/6mol葡萄糖,所以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总共消耗了葡萄糖1/21/62/3mol。(3)由图表明该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此推断该细胞可能是棉花的根尖部位的细胞。(4)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是纠结和CO2,所以人体细胞不能进行过程。(5)图中(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44、、(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可释放能量;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34. 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2)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3)图二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答案】 (1). 催化剂种类 (2). H2O2浓度 (3). 温度 (4). 酶具有高效性 (5). 酶的浓度一定【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准确分析曲线图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区段的
45、影响因素,或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1)据图可知,图一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过氧化氢酶和Fe3+;图二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是H2O2浓度;图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是温度。(2)由图一可以看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Fe3+,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3)图三曲线BC段,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O2产生速率不再加快,最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35. ATP是与能量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有关ATP的问题。(1)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_的反应相联系,写出在能量代谢过程中,ATP释放和储存能量的反应式_。(2)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所需
46、要的能量主要来自_作用,(3)如果ATP分子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则它是构成_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4)用三种符号分别表示磷酸、核糖与腺嘌呤,试写出这三种分子在ATP中的连接方式_。【答案】 (1). ATP的水解 (2). (3). 呼吸作用 (4). RNA (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结构和形成途径。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动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植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1)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_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能量代谢过程中,ATP水解时释放能量,ATP合成时储存能量,ATP与ADP可相互转化,反应式见答案。(2)动物中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3)ATP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4)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它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构成,且磷酸之间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磷酸、核糖与腺嘌呤三种分子在ATP中的连接方式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