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一 选择题1. (2009福建龙岩高三质检)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 废丞相,设内阁D. 确立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容易回答,从隋唐时期官僚机构中可得知D正确。A是秦朝、B是汉武帝、C是明朝。答案:D2(2009浙江十二校联考)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中书省的
2、官员),为挫败北方游牧民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A交唐太宗裁定 B交兵部出兵 C交门下省封驳审议 D交尚书处理解析: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法令。答案:C3(2009海南高考)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财政权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答案:B4. (2009江苏南通二调)剑桥中国史中
3、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并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准确把握唐朝时期科举制的特点和作用。九品中正制在唐朝已被取消。答案:D5(2009江苏徐州三调)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
4、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解析: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是明经科,A不正确。进士科与明经科都重视对儒家经书学习,所以B不正确。从进士科与明经科中二试、三试内容可判断C正确。D项材料无从反映。答案:C6(2009广东湛江高考测试题)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A.管理地方行政 B代表中央巡察地方 C管理地方军事 D管理地方财政解析:汉武
5、帝时设置十三州刺史,具有监察职能,代表中央巡察地方。后来到东汉后州改为地方行政机构。答案:B7(2009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汉朝礼制规定,唯有皇帝才能用金缕玉衣。右图是1973年在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的中山怀王刘修的殓服金缕玉衣。根据已学知识推断,此人所处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末期 B西汉初期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解析: 汉初郡国并行,出现尾大不掉之势。答案:B8(2009广东汕头一模)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解析】宋代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明
6、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如此排列百家姓的顺序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的独尊。答案:A9.(2009广东高考历史)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解析: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朝以后不曾设置丞相。答案:A10(2009江苏盐城二调)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设军机处解析: 军机处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没有任何的决策权,通过设立军机处,大大
7、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是君权空前加强的表现,军机处管理的是皇帝家的事务。答案:D11(2009广东茂名二模)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设“中朝”削弱相权B唐朝由门下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中书省执行C宋朝设枢密院以削弱宰相的权力D明太祖废丞相改设大学士解析: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答案:B12(2009广东高考预测)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都A提高了行政效率 B造成统治机构的臃肿C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解析:两者都提高了行政效率,没有造成机构臃肿问题,故A正确,B不正确;明代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宋代地方割据势力问
8、题已经基本解决,故C、D错误。答案:A二 非选择题13.(2009江苏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三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
9、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解析:第(1)问读懂材料是解答关键。材料一强调的的是门第、血缘。第(2)问从察举制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第(3)问是九品中正制,弊端为世家大族把持。第(4)问材料对科举制持肯定态度,因此从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来回答。
10、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任答两点)(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皇祜(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11、。”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梦溪笔谈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役(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大清会典 材料三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清朝文献通考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3)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4)从我国古代的救灾措施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解析:第一、二问结合材料概括提炼,注意语言精练,要点全面。第三问结合中央集权制的的作用辩证回答;第四问属开放式设问,综合四则材料作答。答案:(1)组织百姓竞渡,提供饮食;鼓励佛寺大兴土木。(2)措施多样;迷信色彩浓厚。 (3)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配人力、物力;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严重,给救灾带来不利影响。(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破除迷信;科学救灾。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