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考点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1近代服饰的变化(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变化表现类型概况男装长袍马褂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的。辛亥革命后的几十年里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饰女装改良旗袍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改良。它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由宽松肥大到合身适体,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2
2、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化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苏式服饰(列宁装、连衣裙)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服饰单调、呆板改革开放以后异彩纷呈暖好、时尚、个性归纳总结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要点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史料一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照片史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变化思考(1)史料一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实质是什么?(2)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
3、影。结合史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3)从史料二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各具特色,既有非常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有非常现代的西装革履,更有中西合璧的旗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2)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3)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1(2015年10月浙江学考)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时
4、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ABCD解析“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重新活跃体现出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故正确;中国服饰出现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反映出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故正确;同时也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故正确;服饰“中国风”体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故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15年4月浙江学考)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这一年可能是()A1912年B1
5、945年C1950年D1979年解析“交际舞”被禁止表明与西方意识形态对立明显,列宁装流行体现了当时模仿苏联时装的风尚,可判断是C项。答案C考点二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1原因(1)外因:西方列强入侵;工业文明冲击;外来文化影响等。(2)内因: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经济发展(如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工业的出现,改革开放等);思想解放(如新文化运动等)。2表现(1)婚姻(2)丧葬(3)其他风俗要点社会习俗的变化史料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思考据图指出照片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并简要
6、分析其原因。提示变化:民国初期,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众观念发生了变化、中西合璧(或中西文化开始冲突碰撞)、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等。原因: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进步,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1(2017年4月浙江学考)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解析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A项错误;民生主义是指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故B项错误;婚
7、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表明旧的婚姻习俗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年10月浙江学考)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促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故答案为A。答案A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教材第63页)提示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的
8、产物。共和建立,剪除辫子、移风易俗成为时代潮流。因而剪发风行必然推动易服潮流的兴起。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补服等都已过时,满式的鞋帽、服饰已遭到人们的厌弃。但是,在民国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民主共和的建立实质上是在制度层面学习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辛亥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因而,当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自我测评】(教材第66页)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
9、活的变迁都有哪些表现?呈现出什么特征?提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男女服饰的变化;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习俗风尚。从这些方面的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2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提示在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外来文化的影响洋
10、快餐、流行的服饰、新式的生活方式,等等。中国物质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并不是完全照搬外国,总是掺杂着一些传统的东西。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外来文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改变着人们旧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开放,不拘泥于传统。在这样的继承与摒弃中,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新型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67页)(1)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怎样的趋势?分析其原因。(2)概括分析20世纪末世界时装舞台出现“中国风”的原因。提示(1)清朝入关后,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服饰与装饰;清末受西方的影响,出
11、现了着西服、剪发辫的趋势。原因:清朝时受清政府强制推行的影响;晚清时受西方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影响。(2)现代社会受科技发展的影响,人们渴望文化上的返璞归真。其次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了国家的影响力和人们的自信。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2014年1月浙江学考)下图所示服装样式开始流传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后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解析中山装开始流传是在辛亥革命后。答案B2“翩翩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装着短装。”“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需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指()A清代晚期B民国初年C新中国成立初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从材料“窄袖短衣高护
12、领”可知此为改良旗袍,这流行于民国初年,选择B项。答案B3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具备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性。下图是近代经过改良的旗袍。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A汉族B蒙古族C回族D满族解析旗袍是清朝时期满族的服装。答案D4(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模拟)下图是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照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中国服饰的典型特征是()A坚持传统B崇洋媚外C中西合璧D洋为中用解析图片中男子有穿西装打领带,有穿长袍马褂,女子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说明近代服饰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故C项正确。答案C5(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
13、年代以后被冷落,“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A传统满族旗袍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D干部服答案B6(2017浙江湖州模拟)以下四张照片是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其中属于20世纪50年代女性时尚的着装是()A图1B图2C图3D图4解析图1是90年代的性感着装,展示身体曲线,尽显魅力姿势成为时尚,故A项错误;图2为改良型旗袍,在30年代妇女中比较流行,故B项错误;图3是列宁装,在建国后尤其是50年代流行,故C项正确;图4为军装,红宝书和红袖章,是“文革”的典型服饰,故D项错误。答案C7(2016年4月浙江学考)从
14、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国婚照。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C项正确。答案C8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解析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可知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B项符合题意。答案B9(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下表是民
15、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政法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A新式女子教育已经得到普及B授课内容以培养谋生技能为主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显著提高D部分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女校学生逐渐接受教育,表明部分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4年7月浙江学考)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广告反映了(
16、)开明人士推崇西式婚礼反对缠足的主张已经提出女子已普遍获得教育权利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ABC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不能缠足”可知反对缠足;“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可知开明人士反对旧式婚俗,推崇西方文明婚礼,故正确。答案A11(2017浙江嘉兴高一期末)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鞋。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题干现象是废除缠足。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B项正确。答案B12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序列安排。
17、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这反映出居住具有()A祖灵崇拜B等级礼仪C信仰习俗D安全舒适解析题干中房屋的布局,人员的居住安排,房屋设计的状况都体现着传统社会的“礼”,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二、非选择题13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新唐书 车服志材料二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
18、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原因: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2)变化:突破等级观念;个性鲜明;职业特点突出;服饰平等得到法律保障。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军队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等。14妇女地位变化是衡量社会文明程
19、度的标尺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因为“内则所载,女诫所言,固不可以稍背,而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亦不可无。非欲其干预外事也。家庭教育,感化最大,若其母无国家之思想,公共之观念,则其子出而任事,必无裨益于国家而有碍于公众”。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18421911)材料二在新中国,结束了缠足的习俗,妇女可以自由选择婚姻伴侣,可以当教师、护士、卡车司机以及可以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人,可以做农民,也可以造机关枪和碉堡。在极度危机的情况下,妇女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
20、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美迈克亚当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1)依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妇女教育出现哪些新动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及历史影响。答案(1)变化:出现女子学校;培养公共观念和国家意识;提倡合理的家庭教育。原因:西方不断侵略加剧民族危机;西方生活方式、观念和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维新派等进步人士对人权的积极提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2)地位:结束缠足;自主婚姻;从事各种工作;担任领导职务。影响:冲击陈旧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壮大建设社会主义力量;有利于家庭生活、社会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