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历史专项突破练习二1. “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在朝鲜战胜中国,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接着又完全吞并了这个国家。”这场战争是指(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九一八事变 D. 卢沟桥事变2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
2、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3. 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A. “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B. “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C. “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D. “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4.继煦说:“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乎?论者以武昌地处上游,控扼九省,地处形胜,故一举而全国响应。斯固
3、然矣。抑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指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也。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振,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维,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下列表述与作者主旨相符的是A.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武昌首义 B. 新军的革命热情决定武昌首义的发生C. 洋务运动为武昌首义奠定了基础 D. 民族资本主义为革命提供了保障5. 1919年梁漱溟认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
4、爱国热情。可见梁漱溟A. 赞扬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 B. 要求政府惩治学生不法行为C. 指导了五四学生的爱国行动 D. 否定政府对五四学生的态度6.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7“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
5、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 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 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9.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
6、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0.右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11.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
7、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2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 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 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13. 李鸿章
8、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A. 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B. 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C. 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D. 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14.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时,当地士绅提出在古城边树立烟囱“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提炼的信息有 从厂名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爱国救亡的色彩 反对荣氏兄弟办厂及其产品的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 新生事物在传统社会中的成长非常艰难 “当
9、地士绅”和“拱北楼面馆”均立足经济角度抵制A. B. C. D. 15.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 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 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 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16. 阅读“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工厂检查所调查的全国工业分布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有误的是省市上海南京青岛北平天津汉口
10、山西陕西云南工厂数(个)54182532131926927216省市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湖南江西河南威海卫工厂数(个)20653423728393242A. 我国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B. 中西部的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C. 官僚资本主义急剧膨胀 D. 因东三省被日本控制而未统计在内17.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 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 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 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 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8学习历史
11、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9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里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在此胡适评价梁启超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主要是因为他A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B主张设议院,变法图存C倡导宣传民族主义 D推动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20.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
12、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 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文学革命 B.弘扬传统文化 C.提倡自由平等 D.否定西方文化2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22.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盛世时的杰出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
13、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吴兢贞观政要务农材料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资治通鉴材料三 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饬,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此节俭
14、之德也。李世民帝范崇俭篇请回答:(1) 据材料一回答,唐太宗认为国家和农业的根本分别是什么?为不失国之本、农之本,他主要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2) 材料二中,“上”认为“止盗”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唐太宗强调“节俭之德”的根本目的。(4分)(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唐太宗个人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内在关系。(2分)高三历史专项突破练习二参考答案1-5 AACCB 6-10 DCAAC 11-15 BACDD 16-21 CDBDBB22. (1) 根本:民为国之本;不失时为农之本。(2分)政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分)(2) 根本出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2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分)(3) 内在关系:唐太宗励精图治,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