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95KB ,
资源ID:70206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206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调研》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配套单元卷3(第5-6单元).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调研》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配套单元卷3(第5-6单元).doc

1、单元测试题(三)(第5-6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2014泰州市模拟题)华侨青年和留学生纷纷回国。许多人要求重新学习,改变旧思想,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这种状况出现的背景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改造完成 D.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答案 B解析 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华侨青年和留学生纷纷回国”“许多人要求重新学习”“改变旧思想”,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建设国家的激情,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B项。2.(2014常熟市模拟题)“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是指(

2、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中“多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提供的信息可知B项符合题意。3.(2014成都七中模拟题)下列是不同时期我国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条件的规定,其中制订于1953年的是( )A.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民主法治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B.思想进步,办社好;为人正派,做事公正C.在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中表现较好,为群众所信任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业务、有作为、敢改革,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答案 B解析 A项宪法法律应在1954年之后,C项反对“四人帮”是“文革”期间及其之

3、后,D项“四项基本原则”“敢改革”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故选B项。4.(2014汕头市模拟题)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 )A.中国不实行苏式联邦制的原因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答案 C解析 AB项只是材料的表面信息;C项符合材料信息,故选C项;D项前半句表述正确,后半句不符合中国情况,故排除。

4、5.(2014大连市模拟题)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答案 C解析 从时间“2006年五月十六日”“40年前的这一天”可以看出,当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地灾难。“文革”出现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左”倾错误的发展。故选C项。6.(20

5、14南京市模拟题)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 )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C.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答案 D解析 ABC项符合所学知识,共同纲领由1949年政协会议制定,故D项表述不当,应选D项。7.(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题)2011年9月,马英九表示,两岸关系交流越来越密切,继续发展下去,就越来越不可能逆转这种和

6、平繁荣的情势,一旦逆转,双方都会有难以接受的损失;“九二共识”是两岸的共识,两岸问题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我国中央政府对台政策与其一致的地方有( )一个中国原则 “一国两制”方针放弃武力统一 和平统一A. B.C. D.答案 D解析 我国政府对台从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排除含有的项即可。故选D项。8.(2014陕师大附中模拟题)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原因是( )雅尔塔体系损害了社会主义国

7、家的利益美国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同世界各国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A. B.C. D.答案 B解析 由材料“欲达胜利和巩固胜利”可知,“一边倒”是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出于打破美国敌对孤立政策和巩固胜利成果的需要而采取的外交方针。与史实不符,排除。同世界各国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方针,排除。故选B项。9.(2014成都外国语中学模拟题)“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

8、度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答案 D解析 ABC项都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反应,中国反对两极格局;反对霸权主义;但当时文化大革命,所以“极左”思潮比较严重。同美国改善关系不是权宜之计。D项错误。10.(2014昆明一中模拟题)战火绵延20余载的柬埔寨,饱经忧患的人民渴望和平与宁静。1992年4月16日这一天,中国第一支“蓝色贝雷帽”部队中国军事工程大队正式宣告组成,并开赴柬埔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目标之一是( )A.插手别国内政 B.经济援助邻国C.反对霸权主义 D.维护世界和平答案 D解析 新

9、时期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B项均与本题无关。“蓝色贝雷帽”部队是在联合国的要求下展开的外交活动,依据材料中“战火绵延”可知中国的目的,故选D项。11.(2014宿迁一中模拟题)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这个“新时期”意味着( )传统的欧洲中心格局的消失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流A. B.C. D.答案 A解析 要把握“新时期

10、”的时间范围。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流,是在两极格局终结,20世纪90年代,故选D项。12.(2014新余一中模拟题)东欧和西欧的划分是不同集团之间边界最典型的例子。东、西欧的划分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划分,而是政治地理意义上的概念。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后两种制度对抗B.二战后美苏“冷战”C.“社”“资”两大阵营对峙D.北约和华约建立答案 B解析 政治上的东西欧的划分,是“冷战”时形成的,受美国控制的是西欧,受苏联控制的是东欧。故选B项。13.(2014苏州市模拟题)在

11、苏联,宣传画曾经盛极一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下图为苏联某一时期题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保卫者华沙条约组织”的宣传画,据此判断这幅宣传画体现的年份所发生的事件为( )A.北约成立B.日内瓦会议召开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答案 C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北约成立于1949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第一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于1961年;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C项。14.(2014杭州二中模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一份报告宣称:“如果我们有意去保护欧洲、防范共产主义,我们必须坚

12、持下去。我相信,为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除非我们被迫离开。”这些人面临着必须留下或被迫离开“这座城市”的最主要压力可能是( )A.经济危机下的失业 B.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失利C.美苏的严重敌对行为 D.古巴导弹危机的阴影答案 C解析 材料明显带有意识形态色彩,说明东西方关系十分紧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所城市应是柏林。当时是美英法控制了西柏林,苏联控制了东柏林,双方在柏林对峙。故选C项。15.(2014宁波一中模拟题)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奇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评认为此举标志着法国“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中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中最

13、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是指( )A.拒绝马歇尔计划对法国的援助B.谋求法国在政治上的独立和欧洲的联合C.谋求法国在西方世界中的霸权D.赞同美国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权答案 B解析 戴高乐主义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要求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实现独立、自主。2009年3月法国总统萨科奇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调整并缓和了与美国的关系,故选B项。16.(2014济宁一中模拟题)20世纪60年代,一位出席联合国会议的代表曾说: “小国管理着小河岸边的美丽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却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A小国和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互相制约B第三世界尚不足以使大国行动受到制约C小国的

14、发言权已取代了大国 D第三世界有了发言权,但仍未改变美苏的大国强权地位答案 D解析 题中材料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但仍没有改变美苏控制世界的局面。故选D项。17.(2014青岛一中模拟题)1992年,不结盟运动第十届首脑会议提出,要对运动的目标作新的定位,在继续为构建国际新秩序而努力的同时将把运动的侧重点转向经济领域,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向贫穷落后宣战。”促使不结盟运动的目标重新定位的重要背景是(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答案 A解析 1992年,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产生于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所

15、面临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不结盟运动进行了政策调整,故选A项。18.(2014高新一中模拟题)美国学者霍尔德里奇在1945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中说:“尽管1969年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构建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下列选项对这段话反映出的国际形势理解最合适的是( )A.美国利用中国来对抗苏联B.美苏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美国准备与苏中结成战略同盟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答案 D解析 当时美国国力相对衰落,苏联在争霸中咄咄逼人,中苏关系恶化,这些都促使美国重新考虑对华政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选D项。19.(2014长郡中学

16、模拟题)2011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答案 C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叙利亚的制裁草案的表决中,有弃权票或反对票的国家,也有投赞成票的国家,因此材料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选C项。20.(2014冀州中学模拟题)2008年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封面文章称:“当今世界已

17、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将要给这个世界定性的与其说是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家的崛起。”材料中所说“后美国时代”的定位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已全面衰落 B.世界和平已成为主流C.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失去了单极霸权答案 C解析 从“与其说是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家的崛起”可知C项说法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21.(2014醴陵二中模拟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

18、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在当时是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中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

19、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0、(7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答案 (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2分)选择:“一边倒”;(2分)主要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3分)(2)战略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2分)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发表);(3分)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

21、位);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3分)(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2分)主要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两大国在国际上应承担的责任;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3分)22.(2014温州十校联合体模拟题)(26分)各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材料二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

22、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三 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请回答:(1)材料一中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6分)(2)材料二反映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什么?(2分)结合二战后初期至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

23、美国是否实现了其战略意图?(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8分)答案 (1)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2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4分)(2)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2分)战后初期,其战略意图是基本(部分)实现。(1分)体现为: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最高不超过4分)七十年代

24、其战略意图不能继续实现。(1分)体现为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2分)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力增强,美苏争霸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2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等。(8分)23.(2014齐齐哈尔实验中学模拟题)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 北风与太阳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

25、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1)材料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2分)问题二 撼动与挑战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3分)问题三 联合与曲折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

26、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分)问题四 和平与发展多极化 全球化 改革开放 机遇与挑战(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关键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00字左右。(4分)答案 (1)战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分)(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实力的削弱等。(3分)(3)观点一:同意。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2分)观点二:不同意。在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分)观点三:辩证看待。理由综合观点一、二。(2分)(4)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局势趋向缓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