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拓展】1、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这条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
2、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是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五是革命的具体步骤。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2、 巴黎和会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等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1919年1月
3、,27个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拟定对战败国的“合约”,实际上是一个由美、英、法三国操纵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三个决策人物,被称为“三巨头”。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也以战胜国的资格派出由陆征祥、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接着,在中国留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最高会议拒绝,理由是不在和会权限以内。这样就只有希望解决山东问题了。中国代表在1月2
4、7日的会议上陈述了胶州湾租借地,胶济铁路及其他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的理由,但日本蛮横坚持德国在山东强占的权益应无条件让予日本,并对北洋政府加以种种恫吓。英、法、意与日本订有密约,积极支持日本,美国提出交由美、英、法、日、意五国共管。但日本以退出和会相威胁,美国便向日本妥协。1919年4月30日,美、英、法三国会议在邀请日本、拒绝中国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交给日本。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竟和战败国一样受到宰割。3、二十一条1915年1月18日,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以占领山东为既成事实,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极为苛刻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共分五号。第一号,中国将德国原
5、在山东的权益让与日本。第二号,将租借旅顺、大连并南满洲及安奉铁路期限延长至99年;在南满洲、内蒙古东部,日人有经商、土地租借及所有、开采矿产的自由权,如准许别国建造铁路,借用款项须经日本同意;在此地区聘用政治、财政、军事各顾问教习时,须与日本商议; 吉长铁路管理权交与日本,期限为99年。第三号,不经日本同意,不得将汉冶萍公司及各矿权利、产业授与外人。第四号,中国港口及岛屿不准租让他国。第五号,聘用日人为中国政府的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日本在中国开设的医院、寺院、学校等具有土地所有权;中日在必要地区合办警察、合办军械厂;将连接武昌与九江、南昌的铁路建造权授予日本;在福建省内筹办铁路、矿山首先向
6、日本协议所需外国资金;允许日本在中国布教。 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对“二十一条”限48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5月8日,中国政府屈服压力,除第五号外,基本接受了日方要求。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反封建的思想运动,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五四”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流的思想活动。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觉悟有很大提高,他们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先进的知识分子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走上了彻底反帝的道路,很自然的把中国革命的命运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努力去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探
7、寻新的救国道路。1919年7月25日苏俄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南北政府的宣言,宣布无条件地将沙皇政府在中国掠夺的一切权利,一律放弃,支持中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这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由于以上原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迅速传播。主要表现在 :第一,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第二,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第三,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第四,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5、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年3月,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总部
8、位于莫斯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客观形势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文件,宣告第三国际成立。6、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二七大罢工又称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国工人运动第一高潮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次。京汉铁路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其收入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维系军队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所以吴佩孚对席卷全国的罢工风潮颇为不安。1923年2月1日,当京汉铁路总工会准备在
9、郑州举行成立大会时,吴佩孚下令“制止开会”,捣毁总工会所,包围代表住宅,致使会议无法举行。总工会遂号召全路工人举行罢工,郑州总工会随之移至汉口。在张国焘、项英、罗章龙等人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全路两万多工人全部罢工,从2月4日始,长达2000余里的京汉铁路上,没有一辆列车在奔跑。 罢工开始后,吴佩孚感到事态严重,派人在长辛店、汉口、郑州等地与工人代表谈判,劝工人复工未果,2月7日,失去理智的吴佩孚企图以血腥屠杀恐吓工人复工,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开始镇压罢工工人。在镇压中,罢工工人死52人,伤300余人,被捕40余人,被开除者1000余人。由于军阀的残酷镇压,“二七”惨案后各地工会组织多遭查禁,
10、工人运动受挫趋于消沉,全国性工人运动转入低潮。7、四一二政变1926年,蒋介石窃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后,实行军事独裁的的野心日益暴露。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更日趋反动。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舰长李之龙,将各部队“共产分子、政工人员及其他不稳分子”80余人全部逮捕。随后又强行收缴苏联顾问团和罢工工人纠察队的武器。5月15日,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限制和削弱共产党。中共中央奉行退让方针,希望保住国共合作局面。1927年4月12日凌晨,全副武装的青红帮分子,从上海各租界内冲出,向分散在各区的工人纠察队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也痛下杀手,抵抗的纠察队员被打死、打
11、伤300余人。13日上午,第二十六军向抗议屠杀工人的游行队伍开枪,100多人当场丧生。随即,蒋介石下令在上海全市进行大搜捕,300余人被杀,1100余人被捕,5000余人被迫逃亡。事件发生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捕、屠杀中共党人。4月28日,张作霖在北京绞杀中共创始人李大钊等20余人。8、七一五事件针对中国革命不断恶化的局势,1927年6月1日,第三国际发来紧急指令:要求中共中央迅速实行土地革命,提拔新的国民党领袖,改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组织特别法庭惩治反革命。汪精卫认为这个指示“是对本党的生命,加以根本的危害”,遂下定“分共”决心。7月15日,武
12、汉国民党中央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在一个月内召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来讨论决定分共的问题。”不久,“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响起,武汉地区的中共党人及进步民众惨遭捕杀,武汉国民党中央及武汉国民政府的“分共”行动,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彻底破裂。【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互动探究】一、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材料三 “学生
13、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6月12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它的导火线是什么?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2)结合材料三,概括材料二中 “全市罢工”的结果?它说明了什么问题?(3)概述该运动的历史意义?二、材料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结束为止,即直至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所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
14、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工具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1921年7月)材料二 陈独秀说:“中国经济的现状,军阀阶级与资产阶级显然分开,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分尚未到截然分离之程度。中国最多数的工人,还没有自己阶级的政治争斗与可能,而且连一般的政治争斗之需要甚至于连自己阶级的经济斗争之需要都不曾感觉的工人(如手工业者),也并不是少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概括评价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 材料二的观点和材
15、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严重的缺陷?3、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当堂训练】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行为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2、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16、 D.国民革命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 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5
17、、92年前的7月23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 6、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运动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民族主义的高涨 C. 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7、中共在某次会议上制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 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 B. 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C. 组
18、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 确立国共合作方针8、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 参加北伐战争 B. 拒绝张杨兵谏 C. 组织徐州会战 D. 组织对红军第五次围剿9、1924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的关键是A. 武装夺取政权 B. 联合地方实力派 C. 建立责任内阁 D. 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10、这是某次战争战前的誓师词中的一部分:“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
19、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这次战争发生在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11、“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 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 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12、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 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
20、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 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C. 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 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13、(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宗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
21、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峰。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
22、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风向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6分)(2) 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3) 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8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本课小结】【我的疑问】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导学案参考答案【互动探究】一、(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北洋军阀和中国人民的矛盾。(2)
23、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说明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1)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要求统治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单纯地强调工人运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正确反映了党的奋斗目标。强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表明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2)认识到资产阶级不是反动的阶级,中国革命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
24、命。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片面夸大了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领导权。(3)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但中国共产党仍处在幼稚时期,在理论和实践都不够成熟。【当堂训练】16 CBABBB 712 BADABB13、(1)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6分)(2)材料一污蔑、敌视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4分)(3)爱国;不中肯。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8分)(4)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