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166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作业: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业13 4-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十三)(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答案1.A2.C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该流域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林地增加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

2、耕地与林地减少较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第2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据此回答3、4题。3上述人类的做法所反映的环境观是()A天命论B地理环境决定论C人类中心论 D人地伙伴论4上述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具有()A地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规律性答案3.C4.B解析第3题,上述人类的做法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人类中

3、心论思想的典型反映。第4题,上述事例说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被大量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漠化。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片乐土。据此回答5、6题。5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A人定胜天思想 B人地伙伴论思想C适应论思想 D环境决定论思想6下列活动与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一致的是()A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答案5.B6.C解析第5题,材料中“礼物”是指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片乐土”反映了人与

4、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材料体现了人地伙伴论思想。第6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7、8题。7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B阶段,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阶段,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自然对人类的制约作用8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C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答案7.A8.C解析第7题,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尚未形成;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

5、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可以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阶段,人类品尝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8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体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体现了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因此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选C项。“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需要的一切物质必须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

6、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其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9、10题。9“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思想C人地对抗性思想 D和谐论思想10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答案9.D10.D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且不产生污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

7、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 B劳动力C资本 D技术1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 B质量C类型 D区位答案11.D12.D解析第11题,图中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d曲线上升,反映其影响程度迅速增大,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技术。第12题,区位即位置,是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影响。下图示意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三种观点,读图回答13、14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点一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B观点一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C观点二

8、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观点二认为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14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D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答案13.D14.D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观点一只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观点二只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该观点认为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第14题,观点三认为环境与人类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解决人地矛盾的措施是谋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统一,D项不符合该观点。二、综合题(共22分)1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

9、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中A表示_,它是决定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_(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_(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答案(1)土地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

10、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解析(1)人类步入农业文明时代,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在这一时期土地决定着经济的增长。(2)读图可知,工业文明前期资本是经济增长主导要素,后期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主导要素,资本的影响减小。(3)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内,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

11、及人类的生存。(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16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_(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_(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_(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_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

12、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原理及其表现。(1)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恐惧、崇拜,对自然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农业社会,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工业社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将丘陵改为梯田,发展种植业,破坏了植被,地表因缺乏植被的保护而出现各种生态问题。(3)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们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负面影响。主观原因是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不足,客观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大量人口南迁以及人口增加的压力所造成的。(4)20世纪80年代,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已的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得到认可,而这个过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