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142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领航》2015高考语文创新版一轮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第十次模拟精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十)【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第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作“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

2、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

3、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有删改)1下列

4、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来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

5、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

6、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阳人也。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通。仕周,奉诏修定五礼,书成奏之,赐田二顷、粟百石。累迁小吏部,擢八人为县令,皆有异绩,世以为知人。武帝将谋出兵河阳以伐齐,弼进策曰:“齐氏建国,于今累世,虽曰无道,尚有其人。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弼策。从帝攻拔晋州,身被三疮,苦战不息,帝奇而壮之。宣帝嗣位,为守庙大夫。时突厥寇甘州,帝令侯莫陈昶

7、击之。弼为监军,谓昶曰:“宜选精骑,直趋祈连之西。贼若收军,必自蓼泉之北,此地险隘,兼下湿,度其人马,三日方度。彼劳我逸,破之必矣。若邀此路,真上策也。”昶不能用,西取合黎,大军行迟,虏已出塞。开皇初,以前功封平昌县公。时西羌内附,诏弼持节安集,置盐泽、蒲昌二郡而还。迁左丞,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三年,突厥寇甘州,以行军司马从元帅窦荣定击破之。还除太仆少卿。刘仁恩之破陈将吕仲肃也,弼有谋焉。时朝廷以晋阳为重镇,并州总管必属亲王,其长史、司马亦一时高选。前长史王韶卒,以弼有文武干用,出为并州长史。炀帝即位,拜刑部尚书,仍持节巡省河北。弼既以才能著称,历职显要,声望甚重,物议多见推许。帝颇忌之。时

8、帝渐好声色,尤勤远略,弼谓高颎曰:“昔周天元注好声色亡国,以今方之,不亦甚乎!”有人奏之,坐诛,天下冤之。所著辞赋二十余万言。(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三,有删改)注周天元:即北周宣帝。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帝嗣位嗣:继承B直趋祈连之西 趋:奔赴C突厥寇甘州 寇:侵犯D仍持节巡省河北 省:探望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宇文弼作战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通今若用兵,须择其地身被三疮,苦战不息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彼劳我逸,破之必矣刘仁恩之破陈将吕仲肃也,弼有谋焉A 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文弼博学

9、多才,见识广博。在周朝做官时曾奉皇帝诏令修订五礼,写成之后上奏给皇帝,得到皇帝的赏赐;也曾因才能突出担任并州长史。B宇文弼历职显要,知人善用。宇文弼在周朝和隋朝时,都因功任要职。他任职小吏部时,提拔了八个人做县令,这八个县令都有政绩。C宇文弼为官正直,声望很高。不但百官害怕他,而且皇帝也敬畏他。后来,宇文弼因为正直被人诬陷而为隋炀帝所杀,天下人都认为他死得冤。D宇文弼屡立大功,多次升迁。曾持节安抚归附的西羌族人,被升为左丞;后又随元帅窦荣定击败了突厥,回来后被授予太仆少卿的官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度其人马,三日方度。彼劳我逸,破之必矣。若邀此路,真上策也。译文

10、:_(2)弼既以才能著称,历职显要,声望甚重,物议多见推许。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武昌怀古栖一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注栖一:唐末五代诗僧。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台舞榭”。8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_9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1、(1)子曰:“不愤不启,_,_,则不复也。”(论语)(2)民生各有所乐兮,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屈原离骚)(3)灭六国者六国也,_;_,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黑锅李培俊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儿,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枚枚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走

12、出家门,分头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当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彼此摇着头叹了口气。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喔喔喔”,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

13、?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的粮食仅仅能填饱肚子。吃鸡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王五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第二天一早,小麦便“路过”王五的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

14、声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儿,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的房门。王五出来了,他问小麦,出了啥事?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我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的!

15、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吗?值几个钱?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片洼地里

16、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炒几个菜,你哥儿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序。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

17、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判。C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D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E写王五在一片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2)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答:_(3)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6分)答:_(4)小说结尾写“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

18、是那只红公鸡”,你认为这样安排结尾好还是不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莫言自述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

19、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想

20、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

21、,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作“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

22、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

23、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4、()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代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B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D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2

25、)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答:_(3)莫言在写小说时,说自己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请结合原文简析莫言的“胆”体现在哪里。(6分)答:_(4)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答:_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增强影片栩栩如生的3D效果,动作大片冰封侠制片方重金聘请超凡蜘蛛

26、侠剧组的技术团队加盟。B任何一所学校举全校之力,精心准备,都可以把一件事或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得美轮美奂,精彩纷呈,但这些又有多大意义呢?C安倍晋三上台后,要求修改防卫计划大纲,计划从美国购买“全球鹰”无人机和“鱼鹰”运输机,其危言危行必将加剧钓鱼岛危机。D许多科技界精英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他们不仅能中肯地评价演员的表演,而且还能装扮登台,客串角色。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B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

27、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这座城市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品位。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竞相模仿。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历史教育本质上应该是吸取前人智慧,因为_,_,_。_。_,_。但历史常常成为人们自豪和光荣的起点,学习历史,很多时候是为了炫耀祖先。所以,历史真相常常被隐藏或者被扭曲。

28、还能照出丑、照出皱纹、照出雀斑由此迅速提高个体和整个物种的生存能力人类具有一个特殊优势镜子不仅能照出人的美历史常被人比喻成镜子即可以通过文化传播共享生存智慧A BC D16请你用简洁的说明性文字介绍这幅漫画,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寓意。(5分)介绍:_寓意:_17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要求续写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6分)沉默是一种境界:在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默默地读一本心爱的书,让清新的文字在脑海间低吟;答: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

29、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十)1解析:选C。“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说法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2解析:选B。A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提到“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C项,用双翅区分官阶在宋代就有了;D项,颠倒因果,由原文“到了清初顺治皇

30、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可知,收留降臣、笼络人心为因,允许穿明朝朝服、戴明朝乌纱帽为果。3解析:选C。A.原因推断错误,原因应是“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B.“玉饰越少,官职越小”不对,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员的乌纱帽上没有玉饰,“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于文无据;D.“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错,原文为“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4解析:选D。“省”应解释为“察看”。5解析:选A。表明宇文弼性情豪爽,有节操,博学多才;表明宇文弼作战勇猛;表明宇文弼为官端正严肃。6解析:

31、选C。“被人诬陷而为隋炀帝所杀”错,宇文弼被杀的原因是有人把他说的话上报给隋炀帝。7答案:(1)估计他们的人马,三天才能经过。敌军劳累我军安逸,打败他们是一定的。如果在这条路上拦截他们,确实是好计策啊。(2)宇文弼因才能突出而出名,历任要职,声望很高,人们评判人物时多推崇并赞许他。【参考译文】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阳人。他性情豪爽,有高尚的节操,博学多才,见识广博。宇文弼在北周做官,奉皇帝诏令修订五礼,修订完成之后上奏给皇帝,皇帝赏赐给他二顷土地、百石粮食。宇文弼多次升迁做到小吏部之职,他提拔了八个人做县令,这八个县令都有不同于他人的政绩,世人认为宇文弼能够鉴察人的品行、才能。武帝谋划出兵河阳讨

32、伐齐国,宇文弼进献计策说:“齐人建立国家,至今已有数代,虽然说君王无道,但还有人才。现在如果要用兵,必须选择好进攻的地方。河阳是险要之地,齐人的精兵就聚集在那儿,尽力攻打合围,恐怕难以成功。那汾水的拐弯处,驻守的地方狭小,山势平坦,攻打那儿容易取胜,那才是用兵之地。”武帝没有采纳,这次出兵最终没有成功。建德五年,武帝大举攻打齐国,最终采用了宇文弼的计策。宇文弼跟随武帝攻打晋州,身上受了三处伤,仍然奋战不止,武帝非常惊奇,认为他很勇武。宣帝继位,宇文弼做守庙大夫。当时突厥侵犯甘州,宣帝命令侯莫陈昶迎战敌人。宇文弼做监军,对侯莫陈昶说:“应该挑选精锐骑兵,径直奔赴祁连山的西边。突厥如果退兵,一定从

33、蓼泉的北面经过,那里地形险要,并且地势低而地面潮湿,估计他们的人马,三天才能经过。敌军劳累我军安逸,打败他们是一定的。如果在这条路上拦截他们,确实是好计策啊。”侯莫陈昶没有采用,而是往西取道合黎,大军行动迟缓,等他们赶到时突厥已经出边塞了。隋朝开皇初年,宇文弼凭借以前的功劳被封为平昌县公。当时西方羌族人归附隋朝,皇帝下诏书让宇文弼拿着符节去安抚他们,设置了盐泽、蒲昌两个郡后回京。宇文弼升为左丞,为官严肃端正,被百官畏惧。开皇三年,突厥侵犯甘州,宇文弼以行军司马的身份跟随元帅窦荣定击败了他们。回来后,宇文弼任太仆少卿。刘仁恩击败陈朝将帅吕仲肃,宇文弼参与了谋划。当时朝廷认为晋阳是重镇,并州总管一

34、定要亲王担任,并州的长史、司马也由当时杰出的人担任。前长史王韶去世,朝廷认为宇文弼文武才能突出,让他出京担任并州长史。隋炀帝即位,让宇文弼担任刑部尚书,仍拿着符节巡视黄河以北的地区。宇文弼因才能突出而出名,历任要职,声望很高,人们评判人物时多推崇并赞许他。隋炀帝很敬畏他。当时隋炀帝渐渐喜好声色,尤其勤于对远方作战,宇文弼对高颎说:“过去北周天元帝喜好声色导致亡国,把如今的事情和那时相比,如今不是更过分了吗!”有人把这话上报给隋炀帝,宇文弼获罪被杀,天下人都认为他死得冤。他所著的辞赋有二十多万字。8答案: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

35、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忧烦。此情此景,令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5分)9答案:描绘了冷寂凄凉的场景:夕阳西下,疾风吹树,蝉声响亮,秋岛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横立。以哀景渲染伤情:眼前的风满树和耳畔的蝉鸣,漫天秋雨和远处孤岛上横立的秋雁,皆是悲伤景象,让人惆怅满怀,不能自已。由近及远,写出了开阔的景象;用动态反衬“悄然”,生动传神。从怀古转向现实,增加诗的丰富内涵和意味。(6分)诗歌鉴赏:诗歌首联写武昌这个昔日战乱不止的城池如今的悄然无声,只能看到昔日的遗迹而已。颔联写武昌当今的荒凉破败,笙歌已消停很多年,舞榭歌台也荒凉了几百年。颈联描

36、写夕阳西下、秋蝉哀鸣、秋雁横飞、雾雨漫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对如流水一般的岁月的哀叹,如今看到的只是芦苇丛中的一只钓船而已。诗歌通过对武昌今日荒凉破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武昌昔盛今衰的感慨。10答案:(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3)非秦也族秦者秦也11(1)解析:B项,“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判”错;C项,文章并无“肖像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E项,“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不恰当。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2)解析:某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

37、富,形象更加丰满。小麦做汤,朝晖送汤,王五寻鸡、送鸡,小麦宰鸡等,都是因为这一情节而水到渠成的。这一情节在发展中完成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展示人物思想的转变,最终表现一个积极的社会主题提供了契机。答案:情节方面:这个情节使故事发生了逆转,矛盾冲突走向缓和,引出小麦做汤,朝晖送汤,王五寻鸡、送鸡,小麦宰鸡等一系列情节。人物方面:为小麦、朝晖两人思想的转变提供契机,展现了小麦性格中善良的一面。(6分)(3)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小麦简单推测,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这说明她是一个单纯的人;对她骂阵时的描写,显示她性情温和;当她得知王五因挨骂而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

38、手做了鸡蛋甜汤,显示了她的心地善良。答案:单纯。简单推测,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性情温和。她“性子绵,不惯骂人”,她骂王五时羞得脸红。心地善良。当她得知王五因挨骂而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手做了鸡蛋甜汤,让朝晖送给王五。(6分)(4)解析:解答此类探究题,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可以从肯定的角度来说,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论述,但都应联系文本,可以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表现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示例一:这个情节安排得很精彩。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前面小麦做汤,朝晖送汤,他们对王五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王五又找到了这只鸡,因此,“杀鸡待客”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杀鸡

39、待客”进一步表现了小麦两口子朴实善良、重视乡情的个性。(8分)示例二:这个情节是一处败笔。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丢鸡找鸡得鸡,已经是一种圆满,费尽周折后失而复得的公鸡,转眼之间又被宰了,虽说是为了“情义”,但还是让人难以理解。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朴实的小麦夫妇把这只鸡放在重要的位置,前面用大量笔墨渲染这只公鸡是两人的宝贝,现在找到了,理应珍惜才对,所以“杀鸡”的情节不合情理。(8分)12(1)解析:A.错在“文学概念”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获得的;B.“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错,原文是说“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D.“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

40、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错,原文是说“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2)解析:解答此类试题先找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再根据题干要求分层概括。本题的有效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五段,每一段可以分别概括出一点。第二段是说他童年饥饿,饿出了他的想象力;第三段是说小时候乡村生活资源给了他想象力;第五段是说对鬼神故事的恐惧使他产生了想象力。答案: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味道好极了”。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41、。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对鬼神故事的恐惧。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3)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胆”,是指胆量,从这个角度去寻找答案。文中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莫言的胆量。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一是敢于说实话、真话;二是他认为文学艺术应该敢于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三是不会迎合读者,牺牲自己的

42、创作原则。这些都能体现他的胆量。答案:敢说实话,敢讲真话。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他坚持在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东西。敢于揭露。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有原则,有特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4)解析:探究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要注意答题的基本思路。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进行分点阐述。一般观点要立足文本及要探究的问题,

43、阐述也不能脱离文本。如本题主要探究的是莫言的成功给中国文学的启示,那么就可以抓其一点,如中国乡土文学的深厚魅力,作品的独创性等。阐述时注意结合文本中关于这些观点的阐述即可。答案:示例一:各个民族的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为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中国乡土文学有着深厚的魅力。莫言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那种生活是属于乡村的生活。原文中关于放牧一段的描述,就是最好的说明。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原文中莫言说自己的小说语言是庞杂的,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

44、还是来自乡土。他把许多方言土语,写到书上,非常典雅古朴同时也通俗易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示例二: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增强作品的独创性,每个作家只有找到自己的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大的认可。莫言小说的语言是比较庞杂的,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他并没有为了得诺贝尔奖而调整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自己写作的方法。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很多作家是在为政策而写作,为文学奖而写作

45、,为市场而写作,这都是不对的,会写得庸俗,失去特色。莫言的获奖也许对中国纯文学是一种提升和推动,会让作家更加将身心沉潜到文学中,使为文学写作的作家更能找到自信。(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有结合原文的论述、理由充分,给6分)13解析:选D。A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就像活的一样。不能用于3D效果。B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用于事情和活动。C项,“危言危行”意为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合语境。D项,“情有独钟”意为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14解

46、析:选D。A项,句式杂糅,应为“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有关”,或“恐怕某种程度上路权不平等、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也难脱干系”;B项,宾语残缺,“大而无当”后缺少宾语中心词“的口号”;C项,搭配不当,“浓厚的”不能修饰“历史品位”。15解析:选C。注意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空格前后的具体内容,二是六句话之间的关系。从空格前的内容看,语句的意思是历史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吸取前人的智慧;如果从连贯的角度分析,空格后的第一句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历史教育”或“人类”等,二是这句话要说明历史教育是吸取前人智慧的原因。然后可以从六句话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处句号的

47、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应该排在一起;单独成句,引出下文对镜子的相关表述。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答案。16解析:介绍漫画内容首先要注意漫画的标题,然后再介绍画面的主要内容,尤其需要注意介绍的顺序,如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还要注意漫画中重点突出的内容。如本漫画中那个写有“问题”的窨井及那个人扭头所说的话都需要表述出来,但不能凭空想象一些内容。概括寓意要能够透过画面指出本质内容。这个人用那么小的盖子就想盖住那个大的问题,明显是遮掩隐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答案:介绍:这是一幅标题为“解决问题”的漫画。画面左下角是一个内有“问题”二字的大大的没有盖子的黑色窨井;右边有一个人手拿小小的窨井盖,边跑边扭过头说

48、:“正在着手解决!”寓意:讽刺(批判)了那些口头承诺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或“不负责任”“敷衍塞责”等)的人或行为。或:讽刺了一些人对于出现的问题,不是切实想办法解决,而是应付上级,妄图遮掩隐瞒的行为。17解析:仿写时注意分析例句的特点。画横线的语句中,前半句是状语,写别人的做法,中间半句写自己的做法,其内容构成对比,后半句写自己的做法得到的收获。仿写时把握住这些,并注意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即可。答案:在别人灯红酒绿、狂歌劲舞时,默默地听一首柔和的钢琴曲,让和谐的曲调在心间抚过;在别人高谈阔论、推杯换盏时,默默地传递一句简短的问候,让真诚的言语在彼此间流淌。18【立意探索】这是一道

49、颇具时代气息的材料作文题。题目以“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为背景,充分阐述了“科技深刻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这一主题。在材料中,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人文领域,两种思维方向,都有着一定的导向意义。考生在立意时,可以围绕其中一个角度进行构思,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佳作展台】隐形网一天,时光机将爱迪生带到了今天,他便在这个以他的发明为起点的科技社会里漫步,感受着浓郁的科技气息。 21世纪人们首选的通讯工具手机,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爱迪生的格外关注。各大手机卖场柜台里躺着的各种手机这时也不再沉睡,热情地介绍起自己来了。 “哦,我是iphone,是手机里的高端产品,我的功能之强大,是其他

50、手机所不能比拟的。每次我的新品推出,总能引起一场抢购风暴”“哦,我是小米,我的反应速度可快了,触屏手写,一点一个准”“哦,我是山寨机,拥有和它们一样的外表,比它们低廉的价格,我啊,超经济实惠。” 各种款式的手机,让爱迪生看花了眼,不禁感叹起科技进步之快,人类智慧之树的苍翠繁茂。 他走在大街上,看着繁华的街市,熙攘的人群,却莫名地涌起了一种陌生的感觉。人们匆忙的脚步,似在地上飞驰一般不留任何痕迹;高耸的大楼如同一座座灰色的牢房,没有丝毫的生机;汽车的轰鸣声,嘈杂喧嚣,震耳欲聋尤其是他所到的每一处,都有色彩、款式各异的手机呈现在他眼前,令他眼花缭乱。办公室里,手机传递着商业信息,架起了金融的桥梁;

51、家中,年过花甲的老人握着手机,欣慰地听着手机那边传来的关怀声“天冷了,多加衣服,注意身体”;情侣们的手中,各执手机,用它传递着相隔千里,却又近在咫尺的爱意可是,同一座城市中,饭店里的老人看着儿孙们手里的手机,却有一种插不进话的尴尬,儿孙们眼里只有手机,却看不到老人内心的孤独;学校的寝室里,午夜的漆黑总会被手机屏幕的光亮打破;自习课上,总会有人用手机中的网络小说代替原本应认真习读的课本。思想上的走偏,行动上的散漫,不禁让人联想到“于国于家无望,古今不肖无双”的评判。可是,那些沉溺于手机阅读的少年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在虚无的网络世界里,浪费着自己花样的青春年华。 “原来,利的后面,还有这样

52、大的弊。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科技的硕果运用到极致,物尽其利。” 是啊,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产品,像双刃剑,像隐形网,虽然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沟通了世界的发展,但也消耗了人们太多的时光,束缚住了人们自由翱翔的心灵,让人们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它们的“囊中物”。 “科技本就是这样,用好了,会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用不好也会带给人们无法预料的灾难。好吧,我要走了,回到我的那个时代去,但不管怎样,我都相信,科技总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朝着对人们有利的方向前进。”【名师点评】文章紧紧扣住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爱迪生穿越到了现代,体验着手机充斥的生活方式,他眼花缭乱。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叙述,而是对一些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手机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淡化了人际关系等,有很强的时代特色。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思路流畅,行文上给人一种收放自如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