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掌握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了解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意义。【重点难点】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及成就,孝文帝改革后洛阳繁盛的表现。难点:北魏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评价。【学习内容】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发展原因:政府的重视: 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的改善和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孝文帝修建 ,派遣 指导修建水利工程。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 和 使用,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贾思勰的 )。民族大融合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2、主要成就:经济发展;政府收入增加(“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2、”)二、繁盛的洛阳(有那几个王朝在此建都?)1、历史地位:洛阳是中华民族摇篮中心,众多王朝在此建都,成为全国或北方政治中心达 年之久。2、重修洛阳城:“宫阙壮丽,列树成行”;城内居有民10万户。3、经济繁荣:城东的 和城西的 是主要商业区。政府为 和 来的商人专门设立“ ”,以方便他们经商。 和 出售南北、西域和大秦的商品;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注意教材引文)成为全国的 中心,也是最大 中心(超过平城和建康)和 城市.(地位)三、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是指:形成共同的生活区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文化)请结合教程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
3、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3)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请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4)你认为民族融合的实质是什么?1、特点:这一时期是中国境内民族 、 时代。2、原因:孝文帝 的改革,促进了以 为中心的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 迁居中原,通婚杂居, 差别逐渐消除。(也是融合表现)3、表现:汉语言文字被“ ”确定下来, 成为各族共同接受的文化。 各族把他们的优秀文明带到中原,成为 重要组成部分。3、实质: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少数民族 过程和 的过程。4、影响:为 大一统和 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问题探究】随着生活习惯汉化,历
4、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提升,边练边清】(构建本课知识树) 原因农业经济 成就 城市规模迁都洛阳 城市经济 背景 民族大融合 进程 特点 影响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 北魏孝文帝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政权的巩固,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东西。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推行均田制,并颁布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
5、征发摇役。三长制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通过整顿吏治,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第三,促进民族融合。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汉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1.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 士族
6、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2. 北魏孝文帝比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改穿汉服3. 北魏孝文帝的重儒措施 促进了北魏教育的发展 深化了北魏的封建化 使儒家思想失去了本来面目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A B C D4. 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A.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B.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C. 解除了南朝的威胁D. 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5.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 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7、 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6. 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 A. 生产方式上 B. 生活习惯上 C. 言行举止上 D. 饮食穿着上7.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9.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改革都获得
8、了成功 B.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 改革进程都很顺利 D.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10.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 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的融合11.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新租调制 D. 汉化政策12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 图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魏书高祖记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