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谈中国诗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骨髓(su)譬如(p)羡妒(xin)轻鸢(yun)B颦蹙(pn c) 凑泊(b) 槛外(jin) 深挚(zh)C卓然(zhu) 无垠(yn) 叫嚣(xio) 梵文(fn)D犬吠(fi) 鉴别(jin) 崇高(chn) 野蛮(m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回肠荡气 拔石转木 惊天动地 撩人B流毒无穷 尖刻斩截 遥思远怅 限制C吞言咽里 凌风除尘 笔力清淡 呐喊D数见不鲜 空中楼阁 词气安和 押韵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联想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子产业发
2、展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B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而想舒舒服服、不下苦工夫、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C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教育者不能居高临下,一味地训斥被教育的对象。D旅游途中,突然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这些游兴正浓的人们立刻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安,久久难以排遣。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B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C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D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
3、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创作的灵感会带来突然之间的发现、突破和超越。_。当然,它不一定在你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来。在你找它时,它一定也在找你是对一切生命创造的发端与启动它是上天的赐予,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之吻正如无上的爱总是属于对它苦苦追求的人们那么,人们只有束手等待它的降临吗?当然不是A BC D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B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 头大话。C2011年8月30日,“海南岛诗歌
4、双年奖”面向全球征集优秀作品,并设重奖奖励优胜者。D美国财政部30日宣布对叙利亚外长等3人实施制裁。这是美国政府自2011年4月以来对巴沙尔政权的第三轮制裁。二、一法一练如何理解对比论证法本文题目是“谈中国诗”,但作者并不仅是就中国诗而谈,而是时时与外国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诗的特点及风格。如谈中国诗以抒情诗为主时,与外国史诗、戏剧诗比较;谈中国诗篇幅短小时,与外国的长诗作比;谈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时,和西洋诗的雄厚、沉重、豪放作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对比,把中国诗的独特风格描写出来的。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比较
5、,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下面的文章中也用了对比论证法,试分析。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
6、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
7、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7这段文字认为项羽输给刘邦是有道理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答:三、走近高考(200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寂静钱钟书周劼人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偶有路人
8、好奇:“这是在祭奠谁?”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他的人生,本不寂静。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
9、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
10、,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
11、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8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
12、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9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答:10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答:答案1C2C3A4A5B6A7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方面: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8AD9(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地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10(要点)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