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宜春市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必修班)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相关物质与其功能相符的一项是()A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B脂肪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糖类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蛋白质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2结核病是由结核细菌引起的,该细菌是好氧性细菌,以肺结核为最多见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测,该细菌不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A核糖体B细胞膜C线粒体DDNA3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和氨基酸种类为()A2个、1种B2个、2种C3个、2种D2个、3种4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
2、叙述正确的是()A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B是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是核糖体,无生物膜结构,是基因表达过程中进行翻译的场所D是核孔,是D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5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证明了光合作用()A制造了有机物B利用了根系吸收的水分C释放的氧气来自H2OD释放的氧气来自CO26下列关于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核苷酸B每个ATP分子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D细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学性质十分稳定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3、()A酶的组成元素都为C、H、O、N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D过酸、过碱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8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C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D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用于各项生命活动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利用粮食和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内生产酒B中耕松土、修剪枝叶、合理密植均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C连续阴雨天时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大棚植物生长D荔枝在一定湿度、零下
4、低温和无氧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10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逐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A细胞癌变B细胞分化C细胞衰老D细胞凋亡11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分别为()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12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B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13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正确
5、的是()A用石英砂研磨细胞B显微镜下用针刺破细胞C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D把细胞放在清水里胀破细胞14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B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C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D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15下图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是()ABCD16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不能构成内环境的是()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17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B
6、与A液相比较,B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组织蛋白含量过少,会导致组织水肿D尿素、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胰淀粉酶、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8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小脑、大脑、脑干B大脑、小脑、脑干C小脑、脑干、大脑D脑干、大脑、小脑19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B有体温调节中枢C有渴觉中枢D能分泌抗利尿激素2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B浆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CHIV主要攻击T细胞D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被传染21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
7、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恋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22如图表示利用燕麦胚芽鞘所进行的有关实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向光弯曲生长B背光弯曲生长C直立生长D不生长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植物组织中激素都表现为极性运输的特性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促进果实生长D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24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ABCD25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
8、演替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的演替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D裸岩上的演替26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2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所固定的能量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B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D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28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B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C蛇只属于第三营养级D该食物网有3条食
9、物链29下列各项实验中,选择的实验试剂及其作用表述正确的是()编号实验名称试剂及其作用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苏丹染液、洗去浮色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无水乙醇、提取色素C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H2O2溶液、调节pH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溶液、解离AABBCCDD30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扦插枝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组选取的枝条数量相同、生长状况基本相同B各浓度的2,4D处理枝条的时间要一致C需设置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枝条的对照组D超过最适浓度的2,4D一定会抑制枝条生根31理解实验原理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检测组织中的蛋
10、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B探究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3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A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33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从细胞结构来看属于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蓝藻B乳酸菌C水稻D病毒34图为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选项Na+进细胞Na+出细胞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AA
11、BBCCDD3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B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C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D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36图1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有氧呼吸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1)图1中、所示细胞器的名称分别是、(2)图1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填序号)中(3)图1中结构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质和(4)图2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填图1中的序号)(5)2,4二硝基苯酚(DNP)对图2中过程的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
12、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表明DNP使分布在(填下列序号)的酶无法合成ATP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基质 c线粒体外膜 d线粒体内膜37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ae表示有关物质,AD表示相关过程图2表示最适温度下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随C02浓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物质为,D过程的场所为(2)图1所示生理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有(填字母)(3)分析图2曲线可知,当外界C02浓度处于A点时,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02量与相等;为提高密闭大棚内的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的C02应控制在(填图中字母)点所对应的浓度为宜(4)限制图
13、2中m点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38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回答:(1)图1中结构为感受器,结构的名称为,结构(填序号)表示效应器(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3)如果给结构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填“单”或“双”)向的,在结构上的传导是(填“单”或“双”)向的(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再给结构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39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的细胞A是细胞,
14、其膜上葡萄糖受体的化学本质是(2)传出神经末梢与细胞A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调节(3)如果图中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则胰岛素与其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中肝糖原的合成速度将会(填“加快”或“减慢”)(4)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某患者的糖尿病是由于特定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若给该患者注射胰岛素,(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平衡40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15、的外界条件是蔗糖溶液浓度(填“”或“”或“=”)细胞液浓度(2)步骤甲中,盖盖玻片中,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轻轻缓慢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防止出现(3)步骤乙用显微镜观察的主要目的是(4)步骤丙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以保证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完全浸润在蔗糖溶液中(5)植物细胞工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的效果更好此酶解过程不能在低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但也不能在过高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江苏省宜春市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必修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
16、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相关物质与其功能相符的一项是()A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B脂肪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糖类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蛋白质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考点】糖类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
17、能源物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解答】解:A、作为细胞中的良好溶剂的是自由水,不是结合水,A错误;B、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B错误;C、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C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只要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2结核病是由结核细菌引起的,该细菌是好氧性细菌,以肺结核为最多见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测,该细菌不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A核糖体B细胞膜
18、C线粒体DDNA【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对比分析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
19、酸等【解答】解:A、结核杆菌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正确;B、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结构,B正确;C、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结核杆菌具有细胞结构,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结核杆菌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3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和氨基酸种类为()A2个、1种B2个、2种C3个、2种D2个、3种【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氨基酸的种类【分析】
20、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多肽分子结构简式,该多肽含有2个肽键,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也称为三肽组成该多肽的3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H,可见该多肽是由2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据此答题【解答】解:(1)该多肽中含有2个肽键(CONH);(2)组成该多肽的三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H,因此共有2种氨基酸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某多肽的结构简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肽键数目、各氨基酸的R基,进而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4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
21、的“车间”B是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是核糖体,无生物膜结构,是基因表达过程中进行翻译的场所D是核孔,是D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分析题图:是线粒体,是高尔基体,是中心体,是核糖体,核孔【解答】解:A、看图可知:是高尔基体,和动物细胞的分泌物形成有关,A错误;B、是中心体,细胞分裂期的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非间期,B错误;C、是核糖体,无生物膜结构,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C正确;D、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核的孔道,但是DNA不能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意在
22、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5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证明了光合作用()A制造了有机物B利用了根系吸收的水分C释放的氧气来自H2OD释放的氧气来自CO2【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分析】1、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2、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解答】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发现只有标记 H218O 的一组产生的18O2中有标记,两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于二氧化碳故选:C【点评
23、】本题结合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过程,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光合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明确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明确探究实验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条件6下列关于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核苷酸B每个ATP分子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D细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学性质十分稳定【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专题】正推法;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分析】ATP是生物体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式为APPP,其中“”为普通磷酸键,“”为高能磷
24、酸键,“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从而形成ADP,如果两个高能磷酸键都发生断裂,则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解答】解:A、T表示3个A错误;B、每个ATP分子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位于磷酸基团之间,B正确;C、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C错误;D、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高能磷酸键很容易发生断裂和形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下
25、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组成元素都为C、H、O、N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D过酸、过碱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考点】酶的概念;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及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如强酸、强碱或高温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解答】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其中RNA的组成元素有C、H、O、N、P,A错误;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为蛋白质
26、或RNA,B正确;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显著,C正确;D、强酸、强碱或高温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和本质和作用特点,酶与无机催化剂相同的特点,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等条件的影响,对于酶的概念和作用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C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D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专题】图形图表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
27、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光合色素,是光反应的产物氧气,是三碳化合物,是ATP【解答】解:A、根据图示,在光反应阶段,水分解形成了和还原氢,因此是氧气,A正确;B、能吸收光能,所以是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C、三碳化合物在H、A
28、TP和酶的作用下,被还原氢形成(CH2O),而不是被氧化形成(CH2O),C错误;D、是ATP,ATP形成于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但只能用于暗反应,D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利用粮食和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内生产酒B中耕松土、修剪枝叶、合理密植均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C连续阴雨天时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大棚植物生长D荔枝在一定湿度、零下低温和无氧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考点】光反应、暗
29、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的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连续阴雨会导致植物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而适当提高温度,呼吸作用增强,因而不利于大棚植物生长;荔枝在保鲜过程中,要进行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所以在贮存过程中,要降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解答】解: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所以不能向发酵罐内持续通气,A错误;B、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修
30、剪枝叶、合理密植有利于空气流通,所以均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B正确;C、为提高产量,在连续阴雨天可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错误;D、适宜的湿度能保证水果水分的充分储存,从而保证水果肉质鲜美;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所以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荔枝的保鲜,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细胞呼吸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0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经
31、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逐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A细胞癌变B细胞分化C细胞衰老D细胞凋亡【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解答】解: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细胞分化
32、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题干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分别为()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分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成熟的生物体通过
33、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有丝分裂形成多细胞个体所以图中、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性生殖、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B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
34、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DNA数目在间期加倍,A错误;B、染色体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C错误;D、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两种行为或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
35、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正确的是()A用石英砂研磨细胞B显微镜下用针刺破细胞C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D把细胞放在清水里胀破细胞【考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专题】实验原理;生物膜系统【分析】1、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结构,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结构,所以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2、制作方法:把细胞放在清水里,利用渗透作用的原理,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解答】解:A、用石英砂研磨细胞,将破坏细胞膜的结构,A错误;B、细胞是微小的结构,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所以不能用针刺破细胞,B错误;C、细胞膜将细胞内
36、物质与外界分隔开,无法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C错误;D、把细胞放在清水里,细胞渗透吸水,使细胞胀破,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红细胞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简单生物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14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B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C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D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
37、规律【分析】分析题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并发生分离,所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由于甲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体,乙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后为8条染色体,所以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A正确;B、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表示有
38、丝分裂的是细胞乙,B正确;C、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C正确;D、图1中的细胞乙,着丝点的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de段,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的辨别和分析,特别是曲线图,要求考生弄清曲线图的含义,不要误以为题图是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15下图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是()ABCD【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
39、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核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解答】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6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不能构成内环境的是()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
40、成【分析】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解答】解: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属于内环境,A正确;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属于内环境,B正确;C、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属于内环境,C正确;D、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明确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7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
41、叙述错误的是()A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B与A液相比较,B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组织蛋白含量过少,会导致组织水肿D尿素、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胰淀粉酶、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根据图示:A液是组织液,B液血浆,C是淋巴,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相互交换物质,而ACB之间是单向的【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A正确;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C、血浆蛋白含量过少,会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D、尿素、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
42、环境成分,胰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理解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输送给组织液营养物质,而组织液输送给血浆代谢废物18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小脑、大脑、脑干B大脑、小脑、脑干C小脑、脑干、大脑D脑干、大脑、小脑【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解答】解:A、小脑有维持
43、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B、走路不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而非大脑,B错误;C、语无伦次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而非脑干,C错误;D、走路不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而非脑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B有体温调节中枢C有渴觉中枢D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
44、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解:A、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B正确;C、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D、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D正确故选:C【点评
45、】本题考查了下丘脑在稳态调节过程中的生理功能,考生要能够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明确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同时识记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2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B浆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CHIV主要攻击T细胞D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被传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
46、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机体不断接受各种抗原性物质刺激而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另外效应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强相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解答】解:A、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系统,A错误;B、浆细胞能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B错误;C、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C正确;D、与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都不会被传染
47、,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免疫的相关知识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1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恋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解答】解:A、吞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和处理呈递抗原,A错误;B、效应T细胞形成细胞免疫功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C、记忆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
48、作用,但要转化为效应B细胞后才产生抗体,C错误;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并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的知识点是抗体的产生,解答时可以从抗体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22如图表示利用燕麦胚芽鞘所进行的有关实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向光弯曲生长B背光弯曲生长C直立生长D不生长【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本题属于实验分析题,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解答此类题需要的知识储备:(1)尖端能产生生长素(2)尖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背光侧多)(3)植物生长和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解答】解:燕麦胚芽鞘的尖端感光,尖端一下部
49、位不感光燕麦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生长素,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故选:A【点评】“生长素”相关知识是考查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实验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考点主要分布在生长素的发现、运输、生理作用及应用等方面试题以选择题居多,简答题常以识图分析作答题、实验设计题的形式出现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植物组织中激素都表现为极性运输的特性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促进果实生长D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专题】正推法;植物
50、激素调节【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解答】解:A、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合成的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B、在植物不同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其他植物激素没有极性运输的特点,B错误;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促进果实生长,生长素促进果实的生长发
51、育,C正确;D、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分布、运输及功能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24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ABC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解答】解:在食物(养料)充足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呈
52、现J型,说明种群具有无限繁殖的能力故选:B【点评】考查种群增长曲线,解题的关键是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25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的演替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D裸岩上的演替【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次生演替,A错误;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
53、发生次生演替,B错误;C、弃耕的农田上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裸岩上发生初生演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演替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26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解答】解: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错误
54、;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B错误;C、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是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C错误;D、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所固定的能量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B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D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个体数
55、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能量去向主要包括四方面: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计算方法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解答】解:A、丙的能量是来自于乙能量的一小部分,乙的能量是来自于甲能量的一小部分,两者之和与甲固定的能量不等,A错误;B、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乙具有能量越多的时候,进入丙体内的能量就会越多,B错误;C、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2,因此第二
56、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2200100%=16%,C正确;D、并不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就越多,如在食物链为:松树松毛虫鸟中,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各营养级的去向;在分析图解时,能够明确箭头上的数字表示箭头后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并能够计算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8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B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C蛇只属于第三营养级D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模式图;生态
57、系统【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草鼠鹰、草蝗虫青蛙蛇鹰、草鼠蛇鹰【解答】解:A、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A错误;B、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C、蛇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C错误;D、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正确分析食物网,判断其中食物网的条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某一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9下列各项实验中,选择的实验试剂及其作用表述正确
58、的是()编号实验名称试剂及其作用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苏丹染液、洗去浮色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无水乙醇、提取色素C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H2O2溶液、调节pH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溶液、解离AABBCCDD【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脂肪检测使用苏丹染液显示橘黄色,使用苏丹显示红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过程中,无数乙醇作用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是反应物,不能调节pH值;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龙胆紫的作用是染色,解离使用的是盐酸【解答】解:A、脂肪检测过程中
59、苏丹的作用是染色,洗去浮色使用的是酒精,A错误;B、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提取色素,B正确;C、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调节pH值使用的是酸或碱,不是过氧化氢,C错误;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过程中,龙胆紫溶液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不是解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脂肪检测、色素提取、酸碱对酶的影响及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30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扦插枝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组选取的枝条数量相同、生长状况基本相同B各浓度的2,4D处理枝条的时间要一致C需设置用
60、等量的蒸馏水处理枝条的对照组D超过最适浓度的2,4D一定会抑制枝条生根【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因此其它包括:每组选取的枝条数量相同、生长状况、芽的数量、浸泡时间等,均属于无关变量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是先增强后减弱;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解答】解:A、每组实验的枝条数量和生长状况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为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A正确;B、各浓度的2,4D处理枝条的时间
61、也属于无关变量,也要保持一致,B正确;C、为明确不同2,4D浓度对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实验中应设置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枝条的对照组,C正确;D、最适浓度是指此浓度条件下促进作用最强,因此略高于最适浓度时,对生根仍起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实验以及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通过实验分析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31理解实验原理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
62、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B探究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酶的特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探究酶的专一性、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B、酶
63、的生理作用是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说明酶的专一性,B正确;C、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叶绿体中色素,C正确;D、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能被龙胆紫溶液等碱性染料着色,所以可以用根尖、芽尖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3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A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C物质循
64、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解答】解:ABC、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ABC错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要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3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从细胞结构来看属于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
65、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蓝藻B乳酸菌C水稻D病毒【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除此之外还有蓝藻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解答】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和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属于分解者,B错误;C、水稻不是原核生物,C错误;D、病毒无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不大34图为Na+进、出
66、肾小管上皮细胞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选项Na+进细胞Na+出细胞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AABBCCDD【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
67、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即被动运输的一种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B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C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D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1、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动试管,使试管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2、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
68、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盖玻片下,培养液厚度为0.1mm,可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2.5104x(x为小方格内酵母菌数)【解答】解: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可能会沉在试管底部,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底部,实验数据则会偏大,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上部,则实验数据则会偏小,因此制片前要轻轻震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A正确;B、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
69、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B正确;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D、由于后期培养液中菌体数量多,不易计数,因而为了便于计数先要进行稀释再计数,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36图1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有氧呼吸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1)图1中、所示细胞器的名称分别是液泡、叶绿体(2)图1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填序号)中(3)图1中结构是一种选择
70、透过性膜,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4)图2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填图1中的序号)(5)2,4二硝基苯酚(DNP)对图2中过程的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表明DNP使分布在d(填下列序号)的酶无法合成ATP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基质 c线粒体外膜 d线粒体内膜【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分析图1:图1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为细胞膜,为液泡,为细胞质基质,为线粒体,为细胞核,为叶绿体分析图2:图2为有氧呼吸过程简图,其中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解答】解:(1)图1
71、中为液泡,为叶绿体(2)图1中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3)图1中结构是细胞膜,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4)图2中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5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因此DNP使分布在d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合成ATP故答案为:(1)液泡 叶绿体(2)(3)蛋白质(4)(5)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和细胞呼吸过程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
72、布和功能;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场所,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7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ae表示有关物质,AD表示相关过程图2表示最适温度下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随C02浓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物质为水,D过程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2)图1所示生理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有ABD(填字母)(3)分析图2曲线可知,当外界C02浓度处于A点时,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02量与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为提高密闭大棚内的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的C02应控制在C(填图中字母)点所对应的浓度为宜(4)限制图2中m点净光合作
73、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代表光反应,B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C代表暗反应,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水分子、b是氧气、c二氧化碳、d是H、e是ADP和Pi图2中A表示二氧化碳补偿点,C表示二氧化碳饱和点【解答】解:(1)图1中,a是水分子,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A代表光反应,B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故能够产生ATP的有ABD(3)图2中A点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表示二氧化
74、碳补偿点,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02量与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密闭大棚内人工释放的C02应控制在C点,即净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可以提高作物产量(4)图2中m点表示二氧化碳饱和点,限制m点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故答案为:(1)水 细胞质基质(2)ABD(3)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C(4)光照强度【点评】此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8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回答:(1)图1中结构为
75、感受器,结构的名称为传入神经,结构(填序号)表示效应器(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突触前膜(3)如果给结构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单(填“单”或“双”)向的,在结构上的传导是单(填“单”或“双”)向的(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再给结构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刺激前为外正内负,刺激后仍然是外正内负【考点】突触的结构;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分析图1: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图2:a是突触前膜,b是神经递质
76、,c是递质的受体,d是突触后膜【解答】解:(1)看图可知:图1中结构为感受器,结构是传入神经,结构是效应器(2)图2中结构a是突触前膜(3)图1甲是突触,如果给结构感受器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有把刺激作用于神经纤维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才是双向的(4)已知箭毒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得神经递质不能和受体结合,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突触,那么箭毒就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了,再给感受器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兴奋传至突触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不能和突触后膜
77、的受体结合,从而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故施加刺激前后突触后膜电位都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故答案为:(1)传入神经 (2)突触前膜(3)单 单(4)刺激前为外正内负,刺激后仍然是外正内负【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9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的细胞A是细胞,其膜上葡萄糖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2)传出神经末梢与细胞A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神经递质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如果图中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则胰岛素与其膜上的受体
78、结合后,细胞中肝糖原的合成速度将会加快(填“加快”或“减慢”)(4)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某患者的糖尿病是由于特定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若给该患者注射胰岛素,不能(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平衡【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A表示胰岛B细胞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糖升高后既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1)据图分析,图中细胞A表示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表面有能够识别葡萄糖的糖蛋白分子(2)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糖升高后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此时传出神经
79、末梢与细胞A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同时葡萄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所以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胰岛素具有促进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的作用,所以胰岛素与其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中肝糖原的合成速度将会加快(4)该种糖尿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特定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故给该患者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平衡故答案为:(1)胰岛B 糖蛋白(2)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和体液(3)加快(4)不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40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
80、紫色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蔗糖溶液浓度(填“”或“”或“=”)细胞液浓度(2)步骤甲中,盖盖玻片中,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轻轻缓慢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防止出现气泡(3)步骤乙用显微镜观察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后续观察的对照(4)步骤丙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以保证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完全浸润在蔗糖溶液中(5)植物细胞工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的效果更好此酶解过程不能在低浓度的溶液中进行,
81、原因是在低浓度溶液中原生质体易吸水涨破,但也不能在过高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在过高浓度溶液中原生质体易过度失水而死亡【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细胞融合的方法【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解答】解:(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
82、液浓度,使细胞失水(2)步骤甲中,盖盖玻片中,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轻轻缓慢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3)步骤乙用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植物细胞在清水中液泡的大小和颜色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便于与质壁分离后的现象进行对比,即作为后续观察的对照(5)植物细胞工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的效果更好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保护后,在低浓度溶液中原生质体容易吸水涨破,所以酶解过程不能在低浓度的溶液中进行;但也不能在过高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在过高浓度溶液中原生质体易过度失水而死亡故答案为:(1)(2)气泡(3)作为后续观察的对照(5)在低浓度溶液中原生质体易吸水涨破 在过高浓度溶液中原生质体易过度失水而死亡【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