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目题(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如何理解物质概念?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什么关系?(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北京高考)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
2、自然的征服。()辨析: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认识、改造自然需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顺应自然节律,认为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否定。2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物质现象。()辨析:判断某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不是以是否看得见、摸得着为依据,而是根据物质的含义来判断。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象就是物质现象,如生产关系、电场、磁场等都是物质现象。3因为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物质是不可认识的。()辨析: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既说明物质是客观实在性,又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认
3、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正确理解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含义含义理解意义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本原性,从而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但不是所有事物都会被人们马上认识,这需要一个过程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承
4、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哲学将物质混同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缺陷(2)明确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1)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2)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3)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特别提醒人能制造
5、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识为转移(1)人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只是改变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由一种物质的东西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2)人在制造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时,必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必须利用自然物固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人们不能凭空或者随心所欲地制造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典例应用(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答案为
6、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A不当选;客观实在性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无关,C不当选;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D不当选。答案B融会贯通比较“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内涵不同客观实在是对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本原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是指实实在在地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外延不同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
7、存在不仅包含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目题(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为什么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从产生和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从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在劳动
8、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辨析: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可以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方面得到证明。2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辨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三者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只能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
9、期作用的必然结果,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典例应用
10、有一个美国高官说,“当今世界,没有美国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为了证明美国人领导世界的才能,他们摧毁了支持恐怖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把不听话的萨达姆政权推翻,主导了中东和平进程,现在又干涉朝鲜与伊朗核问题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得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结论,这种观点( )A是不可知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B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C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D是一种唯心主义自然观解析不可知论是认为人类没有认识世界的可能性,A错误;材料中心在于“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显然违背社会的客观性,答案为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所指;材料并非对自然
11、界的看法和观点,是历史观,D不当选。答案B融会贯通图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知识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产物解析:选B材料旨在表明天体的形成和发展,A、C、D不符合题意;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2下列各选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12、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D桌子、凳子、山、水具有具体形态的东西都是物质解析:选B根据物质概念可知,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项符合题意。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本质区别,A、C、D三项均错误。3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BC D解析:选B“物质是永恒的”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说的是具体的物质形
13、态,故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客观与客体的关系。本题选B项。知识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C社会运动的载体是人类的活动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选B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尽管打上了人的烙印,但由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故人类社会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B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C错误,社会运动的载体是生产方式。D不能反驳题干中
14、的观点,排除。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思维A BC D解析:选A人类思维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可排除。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选A。6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句话说明()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题干强调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案为C。A与题意不符,材料说
15、的不是自然界。B、D错误,因为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7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叫做反物质。1928年狄拉克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在银河系上方3 500光年处,发现有一个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说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物质的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解析:选D反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的,是物质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反物质的存在说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
16、的物质性,D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材料体现的是人有意识地认识世界,B与题意不符;C反物质不能称之为新事物。8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科研人员通过欧洲航天局的伽马射线天文观测台,证实了宇宙间反物质的存在。他们对宇宙中央的一个区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分析,发现这个区域聚集着大量的反物质。这些反物质来源很多,它们不是聚集在某个确定的点周围,而是广布于宇宙空间。(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解析:第(1)问考查物质与具体
17、的物质形态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弄清“反物质”是自然科学上所讲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要被“反”字干扰;第(2)问考查学生对世界物质性原理的理解,要明确“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答案:(1)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它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反而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目题(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物质和运
18、动有何联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运动和静止有何联系?(1)运动的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3)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
19、对的。(4)两者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辨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2(山东高考)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辨析: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把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需要注意的问题(1)离开运动谈物质是错误的错误实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只看到物质,而否认运动。举例:刻舟求剑,不懂得一切事物都是运
20、动变化的。(2)离开物质谈运动是错误的错误实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只看到运动,而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举例:慧能的“仁者心动”,承认了运动,但认为只是意识在运动。(3)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这是与意识相比较而得出的,是物质之外的现象所没有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较得出的。典例应用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
21、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从题干中“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否认了相对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也否认了相对静止,故选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C不选。“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不选。答案B融会贯通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两种情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22、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目题(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具有哪些特点?(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
23、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我们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江苏高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辨析: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一定能认识规律。2(安徽高考)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辨析: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4、人只能认识利用规律。1全面理解规律的含义注:图表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2关于规律的易错点(1)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发明、改造、改变和消灭规律。(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3)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都是现象,规律只能凭借抽象思维才能把握。(4)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5、,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错误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典例应用(重庆高考)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
26、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解析A中“顺应就能”说法太绝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可能被消除,C错误;改善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D正确。答案D融会贯通如何按规律办事(1)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2)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造福人类。(3)按客观规律办事
27、,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4)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了( )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B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解析:选A“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表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2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28、这说明(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A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正确;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A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
29、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均错误。知识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解析:选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着各自的规律,都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时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C、D三项说法错误。5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北半球水的漩涡是逆时针旋转的。但由于其他外力的作用,如水冷热不均、水本身的流动等都可能会造成漩涡的反方向旋转。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的运动是杂乱无章
30、的B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C物质运动的规律是普遍的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其他外力的作用”,即条件改变,规律发生的作用就会改变,体现了规律的条件性。D项符合题意。6医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专家研制出了“保健盐”,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解析:选D“保健盐”的研制过程
31、说明人们充分考虑盐对人的作用,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观点错误。7APEC期间,空气质量接近一级水平,北京天空被称为“APEC蓝”。对雾霾和“APEC蓝”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雾霾和“APEC蓝”是自然现象,其出现与否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雾霾和“APEC蓝”都是人为现象,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控制其发生能否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转变的关键A BC D解析:选D雾霾和“APEC蓝”都是人为现象,而
32、不是自然现象,故是对雾霾和“APEC蓝”的正确认识,错误;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本题选D。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毛丰美,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村主任,是当之无愧的“农民代言人”。在他执着为“三农”提建议的背后,是对“三农”执着坚守、不离不弃的爱。他忠诚履职,为推动农村法治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大代表的榜样;他开拓进取、敢于担当,将一个穷山村发展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典范。大梨树人的精神就是一个字“干”!鸡叫天亮干,披星戴月干,头顶烈日干,大梨树人用汗水和智慧干出一片新天地。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内涵: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
33、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干字文化广场记录了大梨树人艰苦创业、矢志不悔的开拓精神,也展示了大梨树村30年脱贫致富的风雨历程。干字精神将随着大梨树的振兴和发展而世世代代传承光大!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内涵。解析:本题知识范围明确,“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干字精神的内涵。首先要明确原理内容,然后根据原理内容结合材料分层回答即可。答案:(1)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大梨树人重规律、求实效、讲科学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最好体现。(2)大梨树村的脱贫致富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大梨树人苦干、弯大腰、流大汗的艰苦创业精神印证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