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9KB ,
资源ID:70076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076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 狼教案 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 狼教案 新人教版.doc

1、狼 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狼三则讲述的都是狼在与人较量中失败的故事。但第二则更突出了狼的贪婪狡猾的特点。故事篇幅虽然不长,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在人与狼的斗争中表现了人的机智,告诉我们即便是凶残的狼也没有什么可怕。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狼是一篇古典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小说仍然是一波三折,情节很吸引人。故事的开端,为我们设置了“一屠晚归”的图景,“晚”字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独自一人回家的屠户,恐怕最担心的就是“狼来了”。可是狼真的来了,而且是两个。狡猾的狼先是远远地跟着,也许它们在揣测屠户的心理吧。果然,屠户害怕了。故事进一步发展,屠户

2、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办法,先是将担中的“剩骨”投出去一个,结果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再妥协“复投之”,可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的贪婪可见一斑。最后,当“骨已尽”时,狼们并没有发善心离开,而是“两狼之并驱如故”。看来妥协是不能赢得它们的同情的,只能让贪婪的狼得寸进尺。屠户不得不进入抵御状态,当他发现“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时,决定找一个安全的防御之所。“奔”字突出了情况危急,屠户来不及多想,本能地“弛担持刀”面对两狼,但这已足以吓住了狼,狡猾的狼暂不敢上前,与之“眈眈相向”。故事的高潮,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一狼离开,一狼假寐。好在屠户没有错过进攻的时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3、又数刀毙之”。此情此景读者也无不为屠户欢欣,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正要离开的屠户突然发现身后“一狼洞其中”,原来它企图“隧入以攻其后”。到此屠户才明白,原来前面假寐的狼是“以诱敌”才如此,狡猾的狼竟然采用了分兵袭击的办法。此处的描写将狼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不能不让我们钦佩,在人与狼的较量中,双方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策略,狼是由远远地跟着,到采用分兵袭击之策。屠户由妥协退让,到与狼对峙,到奋而杀狼。在这种斗争中,狼是表现了贪婪狡猾的特点,而人却由退让进而到了勇敢。所以人与狼的较量最终以人的胜利而告终,这恐怕正是作者要告诫我们的,不要惧怕强大的敌人,只要敢于与之抗衡,胜利最终是我们的

4、。在勇敢智慧的人面前,再狡猾的豺狼也只能是失败。全篇虽不到二百字,但语言生动,刻画人及狼的形象都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堪称精短小说的典范。二、问题探究1课文最后一段在表现手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前面的故事是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而结尾段却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点明全文主旨。古代这类文体的写法总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2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不是可以随意表明自己观点的年代,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讽刺那些奸邪狡诈的人,最后必将失败。3在这个故事中,斗争的双方一方是屠户,另一方是狼,在双方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他们

5、分别处于什么位置?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故事的结局给你怎样的启示?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双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开始是狼占上风,对屠户紧追不舍,屠户是“惧”“大窘”。后来屠户采取抵御之策,狼开始想办法对付他,前后夹击。屠户抓紧时机,反击恶狼,转眼间两狼被击毙。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对敌斗争中决不能软弱,恶的势力往往是你弱它就强。故事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恶的势力不能妥协退让,只能机智勇敢地面对。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思考与讨论一、狼的第一部分是叙事: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想想看,这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设置此题意在考核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同时学习故事的描写方法,体会

6、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回答这道题,首先要抓住重点的词语、重点句子。参考答案:这部分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如“缀行甚远”“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动作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犬坐”“假寐”“径去”写出狼的狡猾。二、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进行体会。人与狼较量的过程中,人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妥协退让到勇于斗争。从没有信心到勇敢地战胜敌人。参考答案: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教学建议

7、一、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言故事,要想了解蒲松龄写作的文风,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的情况下,再学习本篇文章。至少我们应该带领学生阅读几篇聊斋志异中的小故事。二、文言文教学重在朗读,尤其是这篇文章故事性较强,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章的趣味性。三、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课文的串讲,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狼的故事。四、借助几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故事的情节发展是按照怎样的脉络进行的?能否用一些词语概括这些情节?屠户和狼在相互对峙中,他们的关系在发生着变化,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给你怎样的启示?五、现在人们在对狼这一课的理解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讨论,那就是狼该不该杀,尤其在今天狼日渐减少的情

8、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讨论。相关资料一、关于作者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家庭,父亲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到他时家境更为贫困。蒲松龄自幼勤学、聪敏,19岁时初应童子试,连获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4年后便死了。一生中,除3132岁时,到宝应和高邮做过一年多的幕宾外,都在家乡设馆教书。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这为他创作不朽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奠定了生活和思想基础。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9、。“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二、聊斋志异介绍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

10、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聊

11、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三、聊斋志异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

12、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康熙己未春日,柳泉

13、自题四、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一聊斋志异曾被认为是文言小说之集大成者。单从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和某些表现手法来看,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纵横面来看,这个评价就不够全面了。因此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说。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发展系统。一个系统属文言,起自六朝的志怪而盛于唐的传奇;一个系统属白话,起于由唐宋时的说话而形成的话本,进而发展到大部头的长篇章回小说。文是文,白是白,界限分明。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如以文言写章回小说者。但是,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竞赛,甚至有斗争。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聊斋志异的出现,就不单纯的是文言小说自

14、然地顺利地直线地发展的结果。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蒲松龄自己也承认是“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来继承这一小说传统的,是踏着前人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进的。然而,从当时的情况讲,这条路已经是歧路了。他以自己毕生的主要精力,又把歧路引直成宽平的大道,树下了历史的纪念碑。聊斋志异是清初17世纪的作品,上距干宝的搜神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实

15、在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古代严格意义的小说从唐代才开始出现,“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以前的志怪书不仅是“粗陈梗概”,“非有意为小说”,而且“以为幽冥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更无诚妄之别矣”。以志怪书的代表作搜神记为例,作者干宝就表明其创作动机是“发明神道之不诬”。蒲松龄自谦非干宝之才而“雅爱搜神”,正是从“才”的方面来看待六朝志怪书的,权其设幻的种种大胆想象,造异立奇,并非追随其明神道,有取有弃,所以能摆脱单纯模仿之恶道。六朝文人的设奇造幻,不同于单纯的宣扬迷信,为了动人,就要造得让你感到像真的一样,在这样的

16、一个写作实践过程中,无疑的是锻炼和发展了文学的想象力,发展了后世所谓的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因素。蒲松龄从志怪书中所受到的启发,正是这种积极的文学因素。唐传奇的确堪称有唐一代之奇,产生了大量的作品,著名的如枕中记长恨歌传李娃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等,作者又多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立意在写人,又重情节,尚文辞,故能通过委婉曲折的故事给人留下生动的人物形象,使传奇蔚为奇观,也使后来的刻意模仿者望尘莫及。这个成就与当时文人思想上的较少束缚,社会风尚的较为开放大有关系,正因为如此,传奇才只盛于唐,至宋则日趋衰落,一蹶不振,走向了下坡路,再也没有产生过像唐代那样的名作,作为文言小说代表的志怪传奇的全盛时代过去了

17、。文言小说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传奇的出现,虽然标志着“始有意为小说”,小说正式登上了文坛,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已争得了应有的文学地位。“传奇”一词就含有贬义,它与声势浩大的唐诗和散文是不能并驾齐驱的。宋以后的文言小说,用鲁迅的话说,“既平实而乏文采,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这时,另一种起于民间的新的小说形式即评话出现了。评话是白话小说,它的产生与广大的下层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主要的是为他们服务的,得到他们的喜爱。从评话到章回,历经几代数百年,越来越旺盛强大,同另一种起于民间的戏剧文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后期主要成就的重要标志,诗文的地位反而越来越显

18、得居于次要了。在这个历史阶段的文言小说,走着与白话小说并不相同的道路,远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变成了文人的趣味之作,犹如明末之文人小品,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走向了末路,既缺乏白话小说的生命力,同唐传奇相比,相差也不可以道里计。文言小说的衰落,到明朝已达极点,故鲁迅在讲“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时,一笔带过,批评多于肯定。“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而能够予以肯定者,实在寥寥。至于清末的文言小说,虽“亦记异事,貌如志怪者流,而盛陈祸福,专主惩劝,已不足以称小说”。文言小说发展到如此境地,真是名副其实的“呜呼哀哉”了。在文言小说的衰败之风“弥漫天下”的境况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突然异

19、军崛起,独树一帜,连当时鼎鼎大名的文人王渔洋,也不敢写这位三家村的教书先生,究竟是为了什么?二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一般的传奇志怪,而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蒲松龄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大变化的时代。他经历了明朝的灭亡,经历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经历了清朝入关前后的掳掠和镇压,经历了清初民族的反清斗争。在清朝相对稳定的统一和巩固以后,他又幻想着通过科举制度的途径出仕,然而初显才华以后,紧接着而来的却是屡遭挫折,最后也只得到了一个“岁贡”的虚名。他除了短期到江苏给人做幕僚外,终生在山东

20、农村生活。他始终没有放弃高升的幻想,然而随着幻想的破灭,他这个处于下层的小知识分子,直接地广泛地观察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这种观察里自发地产生了“孤愤”之情,并且把这种“孤愤”之情自觉地体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上溯千余年以来的文言小说的发展,有哪一位作家像他这样?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有较高地位的知名文人,而且传奇的产生还与投献干谒有关,说得不客气点,还是一种求名的工具。蒲松龄写了聊斋志异,还抵不上科场中三篇八股文,而他自己却认为是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何所为也?他虽写传奇志怪之文,心中未必完全以前辈作者为同道的。他心目中追随的是“二十四史”的开山祖师司马迁。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

21、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当然,他还不懂形象的历史之类的说法,可他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面貌,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概括说来,聊斋志异突出地提出了几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蒲松龄的笔下,当时的政治是非常黑暗残暴的,特别是中下层的封建官吏以及与之相勾结而受到庇护的豪绅恶霸,他们像一群恶狼一样吞噬着弱者的生命,用蒲松龄的话说,就是“花面逢迎,世人如鬼”,“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席方平一篇就集中而典型地揭露了那种吃人的社会关系和官吏制度。蒲松龄幼而聪颖,却屡试不第,他虽然长期没有破除幻想,醒悟过来,但是从他

22、亲身的经历和对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广泛观察中,看穿了科举制度是一种坑害知识分子的制度,这种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反而培养出了各种各样庸碌无能的废物。在蒲松龄看来,封建社会提倡的所谓“学而优则仕”根本就实现不了,因为考场已经成了腐败的交易所,瞎眼衡文,无才得中而有才被黜,这也实际上回答了蒲松龄为什么没有通过考试关的原因。在蒲松龄的笔下,还多方面地反映了妇女问题,如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由于妻妾制度而造成的家庭不和,嫡庶之争。更可贵的是他创造出了众多的朦胧的渴望着自由的青年妇女的形象,如婴宁、青凤等,她们已经在幻想的形式中初步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牢笼和束缚,向着另一个新世界探索和

23、追求。除这三方面外,蒲松龄还像画风俗画一样,广阔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活,创造了众多的风采各异的人物形象。越是下层的生活和人物形象,越是令人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朴素,具有泥土的芳香气,这同蒲松龄对农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朴素的审美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聊斋志异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阔,提出社会问题之重要,创造出的人物形象之众多,创作高水平的短篇小说之量大,艺术风格之独特而言,就他毕其一生的精力致力于此而言,在文言小说史上,有哪一位小说家堪与他相比?在文言小说衰颓之风“弥漫天下”的环境中,聊斋志异力挽残局,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开拓了新局面,达到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24、,就这种意义讲,说蒲松龄是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并不过分,不仅文言小说如此,写白话短篇小说的,又有谁能超过他?即使拿到世界小说史的范围来考察,在那个时代,也是寥寥无几的。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还未出世,契诃夫比蒲松龄还晚二百余年。除了带有传说色彩的东方巨著天方夜谭之外,我想,拿聊斋志异同西方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塞万提斯的惩恶扬善故事集、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名著作一番比较研究,也未必是使人汗颜的事。这样说也并不是为了耸人听闻,因为西方的那些名著,是在新的历史潮流的推动下,由短篇小说开始,开辟了西方小说史的一个新时代,而在中国,却是以聊斋志异为始,开辟了中国小说史上的新时代。三聊斋志异提出的上述三个重大

25、的、尖锐的社会问题,蒲松龄以前以后的哲学家、思想家也看到了,特别是他以后的小说家也看到了,而且一步一步看得更深更透。思想家同小说家不期而遇地共同地注意到这些问题,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历史潮流。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解剖着这个封建社会晚期的腐烂特征,探索着向何处去。这不是思想家小说家的异想天开,而是社会的客观发展在他们头脑中直接的或曲折的反映,至于反映的程度如何,当作具体的分析。但是作为一种带有共同性的探索性的思想潮流,那就有它的开拓者和继承者。而在小说领域里,这个开拓者应该是写文言小说的蒲松龄,继承者则是写白话长篇小说的吴敬梓和曹雪芹。这是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在思想潮流方面的合流,站到了一条战线上,所以

26、说单纯地认为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不够全面,道理也在这里。对于一个思想家或文学家,看他对人类的贡献,不是要求他能达到他以后的人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是看他比以前的人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尽管后来的人对这些问题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全面,却不能以此来责备他的“局限性”。我觉得对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暂不涉及他另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上的复杂性或矛盾,既应该与他之前的小说家比较,也应该和他以后的小说家比较,把他当做一个中间环节,或者说是个过渡阶段,那就可能更符合实际地评价他的历史地位。蒲松龄对于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是有深刻的观察的,是满怀着愤怒的激情去揭露的,甚至在促织这样的作品中还敢于对为非作歹的皇帝流露

27、微词,这就比过去的文言小说家勇敢多了。可是他的认识更多的是对于中下层官吏的表现,所以他幻想有清官来解民于倒悬。聊斋志异中不少本来是悲剧而偏偏又出现了虚幻的光明尾巴的作品就是这样形成的。在康熙时代,特别是中后期,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施世纶式的“天下第一清官”究竟有几个?蒲松龄就看不清,不仅看不清,他自己还一直想做官,这岂不是矛盾?我不相信蒲松龄做了官就一定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因为他对荣华富贵是有幻想的,这和做清官又是矛盾的。比蒲松龄的生活稍微好的人不少,比他生活苦的当更多,但是他们却未必都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在“盛世”下“乐天知命”安心当顺民的大有人在。而蒲松龄却大揭“盛世”下的烂疮疤,替被

28、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这不正表现出他敢于正视现实的一面吗?不要因为他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盛世”的虚弱性,就再加他一个“局限性”的评语,要具体分析透他为什么没有认识到的原因就行了。蒲松龄是从农村下层的观点来观察当时的吏治的,带有农民的直观性和朴素性。他不了解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他也没有接触到上层的政治活动。用个形象的比喻,他的愤怒和控诉,正像俚曲中的“哭皇天”,只要“皇天”一睁眼,就会天下太平、吏治清明、五谷丰登了,他的穷苦生活就有改变的希望了,至少可以变得稍微富裕点,不必为毕家老爷坐馆当“西宾”了。蒲松龄只能走到这一步,再往前就迈不开步了,需要接力的人。18世纪的小说家曹雪芹踏上了蒲松龄开辟的

29、路,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蒲松龄眼下的“盛世”,到了曹雪芹的眼下就成了“末世”,因此他不去“哭皇天”,认为天也有缺陷,需要补。但是,补天的石头还有一块没用完就补上了“天洞”,结果呢,仍然不是好天,天下依然是“美中不足今方信”,怎么办?干脆等它塌了吧,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走到这里也止步了。这是“最后的问题”,他以后的小说家回答不了,只好由历史来回答了。科举制度毒害了知识分子几百年,小说史上有谁提出来反对过?相反的是在小说戏剧中充满着状元发迹的故事。蒲松龄第一个提出来了,揭露了考场的种种黑暗弊端。但是,他还没触及制度,只认为考场之弊误了人才,革除此弊,有的即可得中,他自己就老想得

30、中。他这种想法也是矛盾的,因为即使公正地得中的人,也并非真才。吴敬梓比蒲松龄前进了一步,在儒林外史的一开头,就说这个制度定得不行,使知识分子连行为出处都不顾了,所以他笔下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科举制造出的假名士的丑态。吴敬梓也有才,但他看破了,无意于功名,洒脱得开,所以走得远。曹雪芹就比他走得更远,认为凡热衷于此道者,皆为“国赋禄鬼之流”,大有悬崖撒手的气魄,彻底看穿了连制造科举制度的那个社会也没出路,有才者又何所用?蒲松龄只能创造出灰心了的形象,吴、曹则创造出了摆脱此牢笼的人物形象。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却是同一个制度,是志同道合的挑战者。再如,蒲松龄观察到了封建制度下妇女问题的各个方面,可是他一旦想找

31、解决的办法就陷入窘境,连多妻制也想来调和,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他当然也有更理想的人物,但那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以花妖鬼狐的形象出现。吴敬梓则不仅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还敢写杜少卿拉着老相好的手游山玩水,放达多了。他自己的行为也狂放不羁,比蒲松龄更少受约束。曹雪芹不仅在理论上大胆地向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挑战,歌颂女子比男子钟灵毓秀,而且更创造出了现实生活中争取婚姻自主的男女青年的典型形象。封建礼教帷幕被他们逐渐撕破了。仅从这几个方面,就能看出几位小说家是沿着一条路走过来的。如果说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的出现,是以明朝的几部白话长篇小说为代表,那么,第二个高峰就是以清初文言的聊斋志异和白话的儒林外

32、史红楼梦表现出来的。文白在思想上合流,把古代小说推向了最后的更高的新阶段。四聊斋志异使用的是文言,这对于它的传播和影响有不利的一面。但它在社会上居然广泛流传开来,突破了语言的障碍,关键在于它是成功的小说,创造出了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历史所提出的新问题、新动向、新趋势,从而在读者的思想感情里引起强烈的共鸣。正因为如此,才能进一步影响到美术、戏剧、曲艺的再创造,甚至在近代还产生了专说聊斋的评书名家。这又进一步间接地帮助聊斋志异在社会上继续扩大影响,使之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书,变成海外许多国家争赏的短篇名著。因此,用聊斋志异的文言比古文的语言更浅近明畅的说法以解释其影响面广,是不够的。因为,它以

33、前以后还有一些白话小说,语言是更好懂的,但是其影响却远远赶不上聊斋志异,有的甚至早就被人忘记了,可见语言的文白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辨明这一问题,目的是把聊斋志异与“聊斋风”式的作品区别开来,后者曾长期被看做同前者是一个流派,这是很不恰切的。继聊斋志异之后,又出现了新齐谐谐铎夜谭随录等一批笔记小说。有的仅笔法仿聊斋而杂记方物,既不敢触及社会问题,又写不出动人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无愤激之情,有闲暇之致,“戏编”文字以自赏,与人民的疾苦不相干,从精神上同聊斋志异是背离的,甚至是对立的,怎么能算做一个流派呢?稍可同聊斋志异抗衡者,是乾嘉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并欲取而代之。纪晓岚是总编四库全书的大学者

34、,可是一比较蒲松龄,他就现出才短了。“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媒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之?又所未解也。”为什么“未解”,分不清小说和非小说的区别嘛!按照他的看法,则其他长篇小说更不可解矣。一个不懂小说的人,要写一部书以代替盛行百年的小说,难免要落空。所以,聊斋志异盛行到现在,而阅微草堂笔记在社会上的影响就很小了。至于它以后的一些同类型的书,则“已不足以称小说”,更与聊斋志异不相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系统中空前绝后的一部巨著,未尝不可。(蓝翎,选自文史哲1980年

35、第6期)五、蒲松龄故居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西有侧院。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的诞生处和其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上有其亲笔题字。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陈列着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聊斋正房后为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恺、李苦禅、俞剑华、李桦、戴敦邦等书画家为故居所作的书画、题词百余幅

36、。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泉,又名满井,在淄川区蒲家庄东侧约百米的山谷中。据载,早年井中清泉涌流,外溢为溪,大旱不涸,古称满井。最初蒲家庄也由此得名满井村,至明朝末年,蒲姓日繁,因而村始易为今名。当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后人又称之为“柳泉”。相传蒲松龄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搜集创作素材。蒲松龄酷爱此地,自号“柳泉居士”。1980年,柳泉旁新建草亭、凉亭,井口围加了栏杆,井旁“柳泉”石碑为著名文学家沈雁冰所题写。柳泉北面原有一座龙王庙,也叫满井堂,庙西庑原有新建龙王庙碑一块,碑文系蒲松龄所撰。现庙已无存,碑已移存蒲氏故居内。蒲松龄墓位于淄川区蒲家庄东南约500米处。墓地四

37、周系砖石砌围墙,内有10株松柏树,古木阴翳,郁郁葱葱。墓院系蒲氏老林,内有古墓几十个,蒲松龄墓在墓园北侧,封土高约两米,墓穴呈头向西南,足向东北之势。墓前立清雍正三年(1752年)同邑后学张元撰的柳泉蒲先生墓表。1954年建立了一座四脚碑亭,1979年又在亭前立沈雁冰撰写的蒲松龄柳泉先生之墓碑。聊斋园,位于淄川蒲家庄村东,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聊斋园分为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部分。艺术陈列馆共三个展室:第一、二展室陈列反映蒲松龄生活的诗词、文稿及颂扬蒲松龄的图画、诗歌、书法等艺术作品;第三展室展出了18组蒲松龄生平塑像,

38、形象逼真。“狐仙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小巧美观,包括共笑亭、留仙桥、柳拉碑、奇幻门、聚仙峰、卧狐、独眼狐等景观。“石隐园”内建有远心亭、同春堂、迟月亭、九回廊、文梓树、蔓松桥、霞饴轩及各种石景等,并有假山、怪石及花草。“聊斋宫”内有罗刹海市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艺术雕塑作品,并采用灯光、音响、电影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再现了蒲松龄笔下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观狐园”内有各种狐狸1400余只,具有极高的观赏及经济价值。六、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纪念馆是以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的故居为主体扩建而成的名人纪念馆。蒲松龄故居修复于1954年,建馆于1980年,现有生平、著作、聊斋正房、名人书画、

39、外文、彩塑6个展室。聊斋正房是蒲松龄当年居住的地方,这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蒲松龄故居在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他的后人居住,后因故被毁,房主出走东北辽宁,现在的正房是1954年重新修复的。走进正房,首先可以看到蒲松龄的画像,这是蒲松龄74岁时,他的小儿子蒲筠请寓居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画的。画像上还有蒲松龄的亲笔题跋两则,一则是:“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一则是:“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画像两旁悬挂的是

40、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题写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西侧是蒲翁的会客室,这里有他当年用过的坐榻,中间放个小矮桌,可以盘腿而坐,以会客、聊天。南窗下还有先生用过的书桌、砚台,它们看上去简朴而平凡,却仿佛能告诉我们先生满腹才华和怀才不遇,以及他的落魄与执著。东侧为先生的卧室,公元1715年正月22日,蒲翁就在这个炕上“倚窗危坐而卒”。七、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试析狼的写作特色狼是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它的文字简洁,全文仅二百余字,而且有叙有议。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全文有五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缀行甚远”,写屠户晚归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层,从“屠惧

41、”到“并驱如故”,写屠户妥协“投骨”,狼得寸进尺。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层,从“屠大窘”到“眈眈相向”,写屠户自卫防御,同狼相持。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四层,从“少时”到“盖以诱敌”,写屠户坚持斗争,杀死两只恶狼。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两个场面,分别写屠户怎样杀死第一只狼和第二只狼。当屠户自卫防御时,两只狼互相配合,企图用假象来欺骗屠户,达到“攻其后”的目的。但是屠户没有受骗,也抓住恶狼假寐这一有利时机,“暴起”杀了第一只狼。屠户“转视积薪后”,发现第二只狼正在打洞,立即“自后断其股”,又杀死了第二只狼。这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让故事在两只狼全被击毙的高潮中结束。第

42、五层,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看吧,狼遇到担有剩骨的屠户,贪心勃勃地“缀行甚远”,抢吃骨头时贪得无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头吃完了,仍然跟在屠户的后面“并驱如故”,当屠户进行防御时,它们还是不甘心地“眈眈相向”。这些动作的描述,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又是非常狡诈的。当屠户自妥协退让转入防御斗争时,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

43、后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真是狡猾到了极点!然而狼又是非常愚蠢的。“假寐”的狼,由于“目似瞑,意暇甚”,给屠户造成了“刀劈狼首”的有利时机;打洞的狼,由于“身已半入,止露尻尾”,使屠户获得“自后断其股”的有利条件。因此作者在故事结束时发表的议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这篇寓言故事的语言简练而生动,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写屠户与恶狼斗争时,贴切地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奔、倚、持、劈、断等,逼真地描述了屠户坚决果断的行动。文中还多次巧妙地

44、运用了文言代词“其”,如:“受其敌”“断其股”的“其”代狼,“攻其后”的“其”代屠户,“积薪其中”的“其”代麦场,“奔倚其下”“洞其中”的“其”代柴禾堆。用一个“其”字分别指代几个对象,使文句更加简洁。(安余文,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八、参考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

45、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