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6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间:45 分钟一、选择题11912 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认为:“今兹共和政体成立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这一材料说明()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公平竞争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爱国热情D民国建立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D解析:“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等信息,说明中华民国的建立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故 D 项符合题意。2下图所示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图表,这说明中国近代()A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C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C解析:题目图表是
2、关于出口的商品分类,不是出口总量,故A 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因此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会合理,故 B 项错误;根据图表中 1893 年手工制品的出口比重为 80%到 1920 年为 40%,说明我国传统的手工制品减少,说明手工业逐渐走向解体,故 C 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319121918 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A煤炭和钢铁业B铁路和公路C建筑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面粉业D解析:纺织业和面粉业在 19121918 年间发展最快。4观察下表,从中可获得的有效信息是()19121921 年民族工业企业中的名牌产品表行业企业名称经营
3、者籍贯面粉、棉纱茂新、福新、中新等公司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江苏无锡酿酒张裕酿酒公司张振勤(本为华侨)广东大城火柴鸿生火柴公司刘鸿生浙江定海卷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华侨)广东南海A行业企业名称经营者籍贯化工水利化学工业公司范旭东湖南湘阴机器制造求新机器制造厂朱志尧上海轻工业发展较快,工业结构比例失调重工业和新兴的化工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地区分布不均衡,全都在沿海地区商人群体以华侨为主且均为家族经营A BC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正确,民族工业并非全都在沿海地区,也有在沿江地区的;不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张振勤、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华侨,并不能说明商人群体以华侨为主,因此选 A。5美
4、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 至 1937 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A解析:由“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并结合所学可知,银价提高,单位白银兑取的货币就会增加,如果中国不进行币制改革,美国从中国掠夺的财富就会不断增加,故 A 项正确。61934 年后,中国经济危机逐渐严重,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 1935 年至 1937 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加强了参与商业、工业、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业
5、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南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目的是()A形成官僚资本B适应民众需求C稳定经济秩序D恢复民族资本C解析:材料“中国经济危机逐渐严重,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南京政府及其官员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南京国民政府应商人的要求,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进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秩序的稳定,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1927年左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诞生,故 A 项错误;政府及其官员参加活动或掌握领导权,为以公谋私、压榨和排挤民族资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故 D 项错误。7右图为年中国
6、近代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应该是()A18501853 B19331936C19371941 D19451949B解析: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所以 1933 年1936年中国轻工业呈增长趋势。故选 B 项。8对下面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A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B战时需求的刺激C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D官僚资本的膨胀B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和民族资本家为了支援抗战,保存中国近代工业,将沿海工业迁往西南等内地。从表中机械、化学和电器工业与纺织、食品工业比重看,轻重工业比
7、例并不失调,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表中没有反映民营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对比,所以 C、D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表中机械、纺织工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项。9“194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至 8 月 21 日止,已达 6 636 946 亿元,较 1937 年 6 月增发了 47 万余倍。法币与美钞的比价在 1 月为月即为。”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A法币在急剧升值,物价必然大肆上涨B国统区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经济崩溃在即C国民政府应对时局的货币改革卓有成效D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成就显著B解析:材料反映出国统区法币发行额增长速度过快、法币与美
8、钞的比价在急剧下降即购买力在急剧下降,法币贬值速度惊人。由此判断 A、C、D 三项解读错误,正确选项是 B。101945 年 12 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 85 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 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 4 378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A解析:由“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可以得出
9、对于民营纺织业的发展不利,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的描述恰恰是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的表现,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 C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的,故 D 项错误。11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 2、5 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的政策鼓励创办实业B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A1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追求()A
10、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C解析: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了不懈的努力,“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的主要追求即民族独立富强。C 项包含 A、B 两项;D 项更体现民主化历程,与题目中的“产业革命”关系不直接。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中日纱厂纺制 20 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 年):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请回答:(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2)1933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
11、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答案:(1)主要因素: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营业杂费高;工资成本高。(2)有利:国家基本统一;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回答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等亦可)(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定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努力超越、创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问从表格可直接归纳。第(2)问抓住时间 1933 年,结合此时中国(国民党统治前期)政治经济状况回答。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根
12、据表格中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提出对策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21921 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行业企业名称经营者籍贯面粉、棉纱茂新、福新、中新等公司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江苏无锡酿酒张裕酿酒公司张振勤(本为华侨)广东大城火柴鸿生火柴公司刘鸿生浙江定海卷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华侨)广东南海化工水利化学工业公司范旭东湖南湘阴机器制造求新机器制造厂朱志尧上海材料二: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 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 100 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 400 万60
13、0 万吨。1941 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 800 万吨。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请完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政治影响。(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答案:(1)特点:工业结构比例失调,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和化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政治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相继发起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主要特征:掠夺为侵略战争服务,掠夺的资源以煤、铁为主;主要运往日本和东北,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后果: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变成了日本的附庸经济,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实力,有助于其扩大侵略战争。解析:第(1)问中的“特点”可依据材料一中的主要行业等信息进行概括,“政治影响”需要结合必修的内容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主要特征”可联系材料二中“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等信息进行归纳,“严重后果”需要从中国经济发展、日本侵华战争两个方面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