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9 ,大小:1.72MB ,
资源ID:70005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00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5中国与世界的交往.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5中国与世界的交往.ppt

1、2012届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5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专题五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综述:本专题内容包括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对外交往、对外交通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影响等。中国古代很重视对外关系的发展。汉唐王朝兴盛,国力强大,中华文明既影响了东方和世界,也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精华。明清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向闭关,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史,也是一部列强侵华史,更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新中国建立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对外交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考对对外关系的考查,主要集中于古代的友好外交、近代的抗争和探索、新中国的外交三个方面。专题

2、备考引擎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从近三年高考真题分析,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古代史部分,多集中于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近几年高考几乎年年有题,且命题角度新颖,灵活多变。例如10年全国卷以问答题形式考查唐代与中亚的交往,10年四川卷考查中印交流等。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对近代的屈辱外交考查较为笼统,且多与其他专题内容综合考查,但对中日关系考查比较多。命题者更突出对新中国外交的考查,如新中国的外交政策,70年代的外交成就,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等。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线索 古代的对外交往,和平友好是主流。对外交通的发展,对外政策的变化以

3、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其主要线索。近代中国的对外交往过程中,列强侵华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的抗争与探索,是两条主线。新中国建立后的对外交往,则是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前提下,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积极对外交往,不断取得外交成就,开拓外交新局面。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根据对以往高考试题的分析,预计2012年高考,对外关系史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部分。命题侧重点,仍将沿袭以往内容,即古代史侧重考查汉唐、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其中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和明清时期的抗击外来侵略是两个重点。近代屈辱外交,仍会与列强侵华史内容综合考查,中日、中美关系是重点。新中国的外交,仍然会突出两个时期,即

4、建国初期和70年代。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备考策略复习对外关系史,首先要加强对基础考点的记忆和理解,要求对各个考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其次,要把握专题线索,古代中外友好交往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两条线索;近代屈辱外交要与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中国人民抗争的线索更应该关注;新中国的外交,则是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下,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策略。另外,2012年是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40周年,对这两个专题考点要进行系统、重点复习。同时,要精研近几年高考真题,提高高考试题的解答能力。专题网络构建专题五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古代对外关系的规律性认识1关于中国古

5、代的对外交往(1)途径:官方和民间贸易;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宗教传播;战争。(2)内容: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文化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3)对外贸易特点: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主,以增进友好往来为主;对外贸易伴随着文化交流;对外贸易促进民族融合。(4)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政治稳定,国家统一;思想开放,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领先;交通发达,技术先进。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2对外交通的变化及原因:我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可以以唐朝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汉朝至唐朝,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西亚、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与交流;唐朝至明朝,海

6、路对外交往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技术的长足进步所致。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12010四川卷 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下图中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 B玉门关C大宛D安息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A【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点评】历史地图中,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因此高考试题经常运用历史地图进行命题,考查考生解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在解读历史地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地图中的文字注释、图例等,并与历史知识相

7、联系,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第16届亚运会火炬“潮流”融汇着木棉火红的英雄气概与珠江壮阔的岭南风情,折射出广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定位。对广州不同历史时期定位错误的是()A秦汉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B唐朝时期重要的外贸港口C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地点D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A【解析】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所以A项的说法错误,答案为A项。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影响1明清以前,我国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1)原因:国家强盛,经济文化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封建统治者实施开明的政策。(2)表现:政治上使节往来

8、,互通友好;经济上进行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上相互交流与发展。(3)影响:促进了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借鉴各国的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2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1)含义:闭关自守指对对外经济文化交往进行严格限制。(2)原因:主观上,封建统治者为维护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客观上,明朝中期开始,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为了防御外来侵略,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之后,东南沿海的反清斗争也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

9、的原因。(3)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B【解析】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仍开放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所以B项是最准确的。【点评】对历史概念应准确把握。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这一历史概念,该概念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解释,学生容易对此产生不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这需要通过加深和拓

10、宽知识点,达到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明实录记载:“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明朝“命使出疆,周于四维,足履其境者三十六人,声闻于耳者三十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初海禁政策()A只是禁止私人的海外贸易B始终没有真正实施C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D易于拓展海外市场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A【解析】从材料可到看出,海禁政策得到实施;“三十六人”“三十一”说明取得了效果;材料只说明限制中国人出海贸易,没有反映是否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这种政策不利于拓展海外市场。所以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关系资

11、本主义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关系,呈现出既相互勾结又存在矛盾斗争的特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列强在华侵略势力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矛盾,又有勾结,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国家利益为转移。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1)勾结:列强侵华初期,其共同目的是先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置中国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因而联合侵华;从甲午战争起,列强又企图在政治上瓜分中国,19世纪末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由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广泛而顽强的反抗斗争所粉碎,也由于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迫使列

12、强对华政策由政治瓜分演变为“以华治华”,扶植代理人。清政府逐渐成为其侵略、控制中国的工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这一时期,勾结是主要的。勾结起来,共同获取侵略利益是列强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2)矛盾和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之间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其相互关系也发生变化,矛盾加剧,主要表现为“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美国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即“门户开放”政策等。辛亥革命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寻找代理人,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如“府院之争”充分反映了列强在这一时期以斗争为主。专题五 重点要

13、点探究(3)一战后列强在侵华中的关系: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在华势力,打破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暂时形成了对中国的独霸局面,这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列强的不安。华盛顿会议上,西方列强迫使日本妥协,重新恢复到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华势力逐步扩大,逐渐打破了列强侵华的均势,影响到美、英在华利益,两个集团走向对抗。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策略,乘虚而入,攫取了大量权益,成为抗战以后最主要的侵华国家。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3 2011重庆卷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

14、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材料二 1905 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材料三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

15、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摘编自人民日报 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3【答案】(1)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争夺朝鲜和中

16、国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地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的扩展。(2)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解析】本题从近代以来东北亚的国际纷争与朝鲜半岛形势的缓和来突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本题材料只提供了情景,主要根据所

17、学知识来回答,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前两个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三小问要注意从两场战争所涉及的各方(中国、日本、朝鲜和中国、俄国、日本、朝鲜)来全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回忆所学就能准确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从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加以评价。【点评】国家利益是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核心因素。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其关系表现为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但实质都是从是否有利于本国利益考虑的。明确了这一点,就不难分析列强在侵华过程中之间关系的变化了。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

18、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由此可以看出,九国公约的实质是()A以国际公约确保中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B敦促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利于列强经济发展C形成了美国独霸中国的侵略格局D使中国又回到了受帝国主义各国共同支配的局面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D【解析】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它在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质上是“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是帝国主义一战后重新瓜分中国的一种表现。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四 列强侵华方式的演变与侵华格局1.第一阶段(1)时间: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2)侵华的主要方式:以商品输出取代直

19、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3)侵华的主要国家:英法美俄。2.第二阶段(1)时间: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841918年)。(2)侵华的主要方式: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3)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4)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列强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形成日本独霸局面。3.第三阶段(1)时间: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年)。(2)侵华的主要方式:

20、从“以华治华”到独占中国。(3)侵华的主要国家:美日两国,它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4)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4.第四阶段(1)时间: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2)侵华的主要方式:政治上“以华治华”,奉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经济上凭借雄厚的实力,打着平等的旗号,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军事上以援助为名,加紧控制中国;文化上输出美国价值观,扶持亲美势力。(3)侵华的主要国家:美国。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4 2010山东卷 下图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1)导

21、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4【答案】(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原因: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解析】本题属于图表型材料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第(1)问从美国19501980年军费开支图可以看出,在A段19501953年属于朝鲜战争时期。B段是在70年代,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军费受影响。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中美关系。【点评】本题强调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运用

22、多种素材进行命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在复习中,应注重对多元化材料的解读训练,以增强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 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A【解析】本题考查对列强侵华特点以及中国反抗侵略特点的理解。甲午战争之后,出现“三国干涉还辽”

23、,体现了“以夷制夷”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中,英国的洋枪队协助清政府镇压中国农民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特点;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朝官员要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体现了“以华制华”的特点。所以本题答案应为A项。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四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作用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例5 2011全国卷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专题五

24、重点要点探究 例 5 C【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对国际形势重新认识的有利影响。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从题干提供的时间“1985年”入手,分析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可知:A项错误,80年代美苏处于争霸状态,局势紧张;而此时的世界格局仍是两极格局,排除B项;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方针是在1978年,排除D项。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点评】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根据世界形势适时调整我国对外政策,表明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一切从我国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是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础。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2010课标卷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

25、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根据时间1989年,可知这时已经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所以不再与苏联结盟,故本题答案为D项。专题五 时政热点链接 中美关系链接理由胡锦涛访美;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1972年,中美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关系,走向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2012年,将是这一历史事件40周年。故中美关系将

26、成为命题的热点。时政热点链接专题五 时政热点链接 考点链接(1)两次鸦片战争,美国追随英法侵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美国也是其中之一。(2)一战后,美国推行金元外交,与日本独霸中国局面抵触;华盛顿会议,美国支持中国收回权力;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重新回到门户开放政策上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支持中国抗战。(3)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侵略中国。(4)新中国成立初期到70年代,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孤立的敌对政策。(5)20世纪70年代,改善与中国关系,1972年关系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6)20世纪80年代至今,合

27、作与斗争并存。专题五 时政热点链接 命题视角(1)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意义。(2)考查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非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最大。(3)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变化之间的问题。专题五 时政热点链接 例1 某时期有位记者曾写道:“今天的上海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整个市场的每个角落各大城市出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局面。”“某个时期”是指()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专题五 时政热点链接 例1 D【解析】本题考查对时代特征的把握能力。本题通过材料可知,当时美国货充斥了中国市场,说明美国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联系史实可知,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

28、反共的政策,从而形成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故这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专题五 时政热点链接 例2 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曾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B美苏争霸中美国转为战略防御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D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专题五 时政热点链接 例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是1970年,中国综合国力强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苏友好关系破裂是在50年代末,C项也可排除,D项与时间不符。只有B项

29、是正确的,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地位,导致美国考虑改善对华关系。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1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关隘,它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启关元帅降,敌血名王诺”“连山趋碣石,积水见辰韩”指的是()A函谷关 B大散关C山海关D嘉峪关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C【解析】本题解答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连山趋碣石,积水见辰韩”,说明该关口与朝鲜半岛距离很近,分析四个选项,只有山海关符合这一条件。【备选理由】本题一方面补充对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意在加强对解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2 唐后期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唐对外交通发展的情况。当时海上丝

30、绸之路最远可达()A印度半岛南端B非洲东海岸C波斯湾D红海沿岸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C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唐朝时,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备选理由】本题比较基础,意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意识。准确记忆知识,是学好历史知识的基础条件。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3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阳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广州出现这一景象不是由于()A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

31、使其易于接受外来文化B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深受外来文化影响C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冲击D地处沿海,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C【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注意时间是“19世纪初期”,所以这时鸦片战争还没有发生,C项不成立,符合题意。【备选理由】以历史现象来命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凡例中称:“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人杂书。”魏源在海国图志原叙中说:“斯纯乎以夷人谭夷地也。”这表明中国近代早期的知识分子()A对西方认识零散而肤浅B全面

32、了解西方历史地理C密切关注西方政治制度D正确看待西方先进文明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与分析的能力。从材料可知,中国知识分子所著的介绍西方的知识都零散地来自西方著作,所以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制度,了解并不全面,所以也谈不上正确看待,所以排除其他三项。【备选理由】本题意在考查对“向西方学习”思想的掌握,同时,题目强调对史料的准确解读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很好地锻炼解读材料的能力。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结识了儒生瞿太索,他接受瞿太索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教士们

33、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人还有中国名字到1610年,中国内地已有信徒2500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材料二 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非但不敢小觑,反而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并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欧洲基督教的一神教专制。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显然,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其具体表现就是宗教宽容)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彼此亲如手足”

34、。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世界文明史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四(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

35、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方式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东渐”势头衰落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等法国启蒙哲人推崇儒家文明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4)材料四中认为“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

36、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特点:利玛窦利用知识传授法,以学者面目出现;穿儒服、说汉话,顺应中国习俗;积极在上层活动,使得最高统治者允许其传教。主要原因:一些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了中国主权;宗教理念的差异;闭关政策的影响。(2)原因:儒家文明的思想主张可为启蒙思想提供营养;以儒家文明为武器,宣传启蒙思想。意义:中欧文明互补,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生机,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3)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7、、新文化运动。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4)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表现:政治上仍然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落后的农奴制度。结果: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5)一是世界各地的文明是相互影响的,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二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在学习他国的过程中,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三是先进的文明必然得到广泛的传播,最终一定会战胜甚至取代落后的文明。专题五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文化交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问从材料不难看出,利玛窦为了传教,以学者身份出现,还“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人还有中国名字”,适应中国人的习俗,并积极在上层活动,得到皇帝赏识。“衰落原因”联系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欧洲基督教的一神教专制”不难答出伏尔泰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第(3)问关键要注意要求“举例说明”,即以史实说明变化。第(4)问关键是阅读理解材料四,然后判断出“文明”指的是工业文明,然后说明俄国落后的表现。“有用的一课”指的是1861年改革,然后答出其效果。第(5)问扣住文明交流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备选理由】帮助教师拓宽训练素材,同时增加历史材料,帮助教师和考生加深对专题知识的理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