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002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个3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n)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shng)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B.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zh)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j)予的温存和粗暴。C.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zhn)于至善、超今冠(gun)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巧夺天工的卓越。D. 五六十年代普遍发生的饥谨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m

2、ng)心的印象。那时在湘西雪峰山麓(l)的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忸怩”中“怩n”应读作“n”。C“出类拔粹”中“粹”应写作“萃”。D“饥谨”中“谨”应写作“馑”。故选B。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_、每一次成功实施,都充分展示了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的能力。10月初,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手机,这款手机的娱乐功能极强,同价位的其他手机_。对于怎样消除金融监管空白、防范金融业系统性风险这些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最终_。A

3、. 梦想 望尘莫及 各执一词B. 设想 望其项背 各执一词C. 梦想 望其项背 莫衷一是D. 设想 望尘莫及 莫衷一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熟语)的使用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第一空,设想:想象;假想。着想。梦想:幻想;妄想。渴望。梦想的事情。句子谈的是“月球探测”,后文又有“成功实施”一说,据此可确定第句横线处应选填“设想”。第二空,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

4、否定式)。如果能准确理解“望其项背”的含义,可确定第句横线处应选填“望尘莫及”。第三空,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看法,不肯相让。句子强调的是“结果”,第句横线处应选填“莫衷一是”。故选。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虽说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蒸”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值得推崇。B.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基层、农业一线集聚,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

5、式导致的。D. 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单位工作甚至家庭琐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虽但”前后主语不一致,前一个关联词应放主语前面,即“虽说”应放在“中国”之前。B搭配不当,“促进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动宾搭配不当,“促进”应改为“增强”或“提高”。C结构混乱,“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句式杂糅,“造成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和“局面主要是导致的”保留一个。故选D。4. 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田园景

6、物,用实笔描绘,使之具体形象,生动美好;而写官场生活,则用比喻,如“尘网”“樊笼”等,使人望而生恶。B.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借留别来表明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C. 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化,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D.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B项,“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错

7、误,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描绘的是梦中的情境,“梦游”非“游历”。故选B。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词语意思的能力。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B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C项,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项,没有词类活用。故选D。6.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B.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

8、曾经踮起脚后跟向远处看,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翻译错误。句中“生”同“性”,天性。全句应译为“君子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故选C。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阅读劝学完成下列各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

9、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槁暴(p) 輮使之然(ru) 舟楫(j) 舆马(y)B. 蛟龙(jio) 跬步(ku) 骐骥(j) 爪牙(zho)C. 镂金(lu) 驽马(n) 生非

10、异(xng) 洞穴(xu)D. 跂而望(q) 锲而不舍(q) 二螯 (o) 参省乎己(xng)8.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君子生非异也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 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 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 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10. 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

11、. 人强马壮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 学未有达,强以为知11.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 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3. 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微斯人,吾谁与归D.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4.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贤于己者屈原至于江滨 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 B. C. D. 15.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16.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 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

13、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7.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 选文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D.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答案】7. B 8. C 9. C 10. B 11. B 12. B 13. A 14. B 15. A 16. D 17. 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

14、.“舟楫”的“楫”应读j。C.“镂金”的“镂”应读lu;“驽马”的“驽”应读n。 D.“跂而望”的“跂”应读q;“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知”通“智”,智慧。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B.“有”通“又”。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D.“生”通“性”,资质、禀赋。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通“煣”,使弯曲。B.“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D.“备”,具备。句意: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15、。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筋骨之强”的“强”是“强壮”之意。A.强:强大。句意:秦国本就贪婪,又仗着国力强盛,用空话来骗取和氏璧。B.强:强壮。句意: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壮盛。C.强:有余、略多。句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D.强:勉强。句意:学问并未通晓,却硬要认为已经明白了。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B.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C.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6、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D.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句意: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B.“跬步”:古今意思相同,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跬步”指半步。C.“寄托”,古义:藏身的意思;今义:托付。D.“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是定语后置句。A.“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千里”是“马”的后

17、置定语。B.“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句意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C.“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谁”是“与”的宾语。D.“孰与”是固定句式。句意: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于,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并介绍出比较的对象,译为“比”;引出动词涉及的对象,可不译;介绍动作行为发出的时间、处所时,可译为“在”“到”“从”等。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利足:善于行走。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18、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引出动词涉及的对象,/介词,表示比较,“比”。译文:君子的本性没有什么不同,善于借助外物罢了。/青色,从靛蓝中提取,却比靛蓝颜色更深。B.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译文:借助船渡河的,不是能游泳。/即使又被暴晒,不再回复挺直,是弯曲它使它这样。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译文:智慧明达,行为也没有什么过错了。/积累善行成为美德,于是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

19、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译文:积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哪里兴起。/积聚水成为深渊,蛟龙从这里诞生。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故选D。参考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

20、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

21、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

22、曰:“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

23、尽像以祀饮食必祝。配飨哲宗庙庭。(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B.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省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C.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D.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19.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还正

24、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 丁内外艰,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C.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同史记一样都是通史。D. 哲宗,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文中的“文正”是对司马光的一种褒扬评价的谥号。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光学识渊博。神宗提拔他为翰林学士,他极力推辞。神宗认为他像董仲舒、扬雄一样善文章又有学问,不同意他的推辞。B

25、. 司马光爱君忧国。他编纂资治通鉴希望国君能以史为鉴;宋神宗亲赐书名、亲自撰写(序),并下令置局秘阁,让他继续写这部书。C. 司马光恪尽职守。在他患病时,皇帝特意下诏命免除他上朝朝拜,准许他坐肩舆,三天到一次朝廷。司马光不敢接受,认为不见国君不能够处理政务。D. 司马光鞠躬尽瘁。他在病中仍然亲自过问朝廷事务,分昼夜地工作;甚至病危已不再有清醒意识时,说的还都是国家的大事。【答案】18. B 19. D 20. 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分析文段及画线句可知,“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句式相同,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D;“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中,“都中及四方”指的是

26、地方,在句中作主语,“像”名词作动词,在此作谓语,“以祀”是表目的的状语,补充交代“皆尽像”的目的,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句子翻译: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护送灵车。及到下葬时,哭者就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拜祭,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哲宗,是谥号”错误,“哲宗”是庙号。故选D。【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下令置局秘阁”的是英宗,不是神宗。第一段原文有“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的内容。故选B。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宋仁宗

27、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父母亲去世后,他守丧多年,谨守礼节以至容貌憔悴。宋神宗即位后,司马光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极力推辞。皇帝说:“古时候的君子,有的治学问而不写文章,有的写文章而不治学问,只有董仲舒、扬雄二者兼之。你善文章又有学问,为什么要推辞呢?”先前司马光常常忧虑历代史书浩繁,君主无法全部浏览,于是他撰写通志八卷,呈献给皇上。英宗看了十分高兴,下令把他安置在秘阁局,让他继续写这部书。在这个时候,宋神宗并赐名为资治通鉴,还为这部书亲自撰写序,让人每天为他朗读。这时资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认为比荀悦的汉纪还要好(超过荀悦的汉纪),皇上多次催促他快些完稿。书写完后,加

28、授他为资政殿学士。他(离开都城)居住在洛阳十五年,天下人却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村夫野老都称他为司马相公,妇人孩子都知道他是司马君实。皇帝去世后,司马光赴朝临丧,守卫的士兵望见他,都以手加额说:“这是司马相公呀!”他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拦在路上,聚集在一起围观,以至于马都不能通过。朝廷准备起用司马光作陈州知州,但在他到宫殿的时候,又将他留下任门下侍郎。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朝廷,沿路上老百姓聚集在一起,大声呼喊说:“替我们带句话给司马相公,请他不要离开朝廷了,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来救活我们吧。”元祐元年,司马光又患病,皇帝下诏命他朝会时行再拜礼,不必行舞蹈礼。免除他上朝朝拜,准许他坐肩舆,可以三天到一次

29、朝廷。司马光不敢接受,他说:“不见君主,不能够处理政务。”辽国和西夏的使者来了,一定打听司马光的起居和身体状况。而且他们的君主命令边境官史:“中国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了,不要轻率生事,发生边境纠纷。”司马光见朝廷对自己言听计从,也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朝廷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宾客们见他身体赢弱,就用诸葛亮吃得少而事情多的例子,劝他引以为戒。司马光说:“(什么时候)死,能多久,是命中注定的事,(别去管它)。”于是他工作更加努力。病危将死之时,他已不再有知觉,好像是在梦中喃喃自语,谆谆告诚,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天下的大事。这年九月,司马光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文正。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

30、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护送灵车。及到下葬时,哭者就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拜祭,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朝廷将他供奉在哲宗的庙里,与哲宗一起享受祭祀。四、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天 张抗抗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

31、,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

32、,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

33、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

34、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

35、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21. 对第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B. 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C. 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D. 为突显作品的主

36、旨做了必要铺垫。22. 赏析第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23. 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答案】21. C 22. 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 23. 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根据段落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作答。A根据后文内容,作者

37、用很多笔墨来写找人的困难经历,可知“雪”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A项正确;B尽管“雪”来得猛,下得大,天气恶劣,但“我”一直坚持找下去,表明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可知B项正确;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在文中没有依据。可知C项错误。D.“雪”在情节结构上为下文写找人如何困难,如何受到老妇人的帮忙,并受到老妇人的感染而改变初衷,做了必要铺垫,可知D项正确。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能看出人物特点或者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先找到答题区间,找出描写老妇人动作的几个词语,“扯、抓、跨”等,再分析作用,主要从塑造人物形象角度考虑。这几

38、个动词,干脆有力,表现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再结合前文她正在和面做饭,却能主动帮助“我”,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和情节概括,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 第一次心理转变和原因:文中“我心里咯噔了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

39、,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可以看出我的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第二次心里转变和原因:文中“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可看出我的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

40、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2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B. 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写了景,但作用不同,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C. “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D.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25. 本诗

41、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答案】24. D 25. 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躲避战乱,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偷生落泪之悲苦。年老体病之苦。“老病”一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无人赏识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解析】分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

42、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错,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故选D。【25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需注意结合诗句联系作者的情感分析。首先要读懂诗:“春岸”两句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偷生”两句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老病”两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百年”两句正是诗

43、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

44、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六、情景默写2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

45、的句子是:_,_?(5)杜甫登高中“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6)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_,_。”(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的雄心,也难免“_”。(10)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答案】 (1). 山不厌高 (2). 海不厌深 (3). 譬如朝露 (4). 去日苦多 (5). 少无适俗韵 (6). 性本爱丘山 (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9). 艰难苦恨繁霜鬓 (10). 潦倒新停浊酒杯 (11). 风急天高猿啸哀 (12). 渚清沙白鸟飞回 (13). 人生如梦 (14). 一尊还酹江月 (15). 廉颇老矣 (16). 尚能饭否 (17). 封狼居胥 (18). 赢得仓皇北顾 (19). 这次第 (20). 怎一个愁字了得【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厌、露、韵、丘、摧、事、心、霜、渚、尊、酹、胥、赢、仓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