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947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文)命题人:戴慧荣 审题:石晶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表为先秦思想家的相关论述。思想家名句出处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 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B. 儒学逐渐占据正统地位C. 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D. 社会崇尚人文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来

2、看,先秦时期思想里已经包含有民本思想,说明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涉及提高民众政治权利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 太平盛世,疆域广阔【答案】C【解析】“国家安定,民生改善”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A项;秦朝实行文化专制,存在时间很短,“文化繁荣,经济昌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国家强盛,疆域广阔”与

3、材料“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不符,排除D项;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故C项正确。3.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正确;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也是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经济形态,男耕女织体现了其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特征,正确;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体现了生产目的是为满足

4、自家基本需要及交纳赋税,正确;小农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基本的需要,具有封闭性和脆弱性的特点,说明小农经济不具备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4.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 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 使用畜力水排鼓风冶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水排鼓风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所创,故D选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题中四幅图涉及内容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出现了铁锤、铁口犁及各种铁制农具和牛耕,说明这时期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故

5、A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故B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犁牛耕标志着农用动力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故C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5.请欣赏下列手工精品图片,从中找出最能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一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给出四幅图片可知,第一幅青铜器是我国商朝时期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品;第二幅图是瓷器,瓷器在唐宋时期领先于世界;第三幅图丝织品是明清时期领先于世界的手工艺;第四幅图电灯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故排除;综上所述,正确,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6.下列

6、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B. 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C. 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D. 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D【解析】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需要,这种政策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当然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和都是关于重农抑商政策正确表述,排除。点睛: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这三种经济政策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衍生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7.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

7、符合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 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湖广熟,天下足C. 玉米、甘薯传人我国D. 京剧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之际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因此A项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并不是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8.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绕地球一周回到欧洲,这一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言论,最为合理的是甲说:这太夸张了,帆船根本不能越洋,而英国的汽船他们根本买不起乙说:这不可能,茫茫大海,一望

8、无际,根本辨不清方向丙说:这有可能,据说是西班牙王室拨款资助他们远洋航行的丁说:这是真的,因为当时葡萄牙国王亲自迎接他们胜利归来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是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进行远航,王室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丙的说法正确,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航船已经可以进行远航,并且英国的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这时期没有汽船,因此甲的说法错误,故A选项错误;当时的航海技术已经可以进行远航,指南针已经投入航海,因此在航海的时候不会“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根本辨不清方向”,乙说法错误,故B选项错误;麦哲伦是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而

9、远航,而不是葡萄牙王室,因此丁说法错误,故D选项错误。9.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当时史实。考点:工业革命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

10、,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从此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欧洲首次普及使用机器、轮船和铁路等交通工具,工厂纷纷建立。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1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 人们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D. 人类实现了在空中翱翔的梦想【答案】B【解析】【详解】1814年火车发明以后,不久英国人即可以乘坐火车出行,B项正确;汽车、电影放映机和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1、的发明,不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要求,ACD三项均错误。【点睛】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开始到1840年前后完成。11.下面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结构示意图中应分别填上A. 瓦特、电力B. 贝尔、电汽C. 瓦特、电气D. 贝尔、电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研制出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因此在处应是瓦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等人发明的电灯、电话等,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因此在处应是电气,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

12、命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而不是电力时代,故A选项错误;贝尔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无关,并且“电汽”错误,故B选项错误;贝尔没有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故D选项错误。12.18401860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A. 资本主义制度B. 资产阶级的本质C. 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的18401860年时间上来看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大量的市场,18401860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又均和市场有关,所以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

13、来自于工业革命是正确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工业革命而非资本主义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工业革命后急需市场而非来自于资产阶级的本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8401860年尚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选项D错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战争动力13.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A. 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B

14、. 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C. 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D. 加快了中国融人世界市场的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故D正确。A和C属于条约对于中国“祸”的影响,排除;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并不是材料的主旨,B错误。14.下表所示为18721910年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它反映出近代中国年份棉纱(单位:千担)棉布(单位:千匹)1872501224118921304163591910228217013A. 民众的购买力低下B. 自然经济加速瓦解C. 民

15、族工业发展较快D. 外国棉布出现滞销【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1872到1910年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都呈迅速上升之势,这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故选B。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上升,恰恰说明民众的购买力增强,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进口状况,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结论,排除C;滞销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点睛】表格类的题目只有首先抓住标题的主语才能准确地对选项逐个判断。15.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

16、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材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 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B. 民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完成反帝的任务C. 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D. 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内容主要描述了上海民族企业家对日本的收购要求拒绝,体现了日军及日商对民族企业的打压,没有体现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挤压的问题,故A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内容主要反映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要想发展民族企业,必须完成反帝的任务,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荣德生拒绝日本的收购要求,可以看出当时

17、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在荣德生的做法可以看出其社会责任感,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6.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厂的制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A. 自强求富B. 民主共和C. 实业救国D. 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抵羊”暗含抵制洋货的含义。使用国货、抵制洋货体现作者实业救国思想,故C正确。1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

18、康有为提出应A. 剪辫易服B. 实行君主立宪C. 发展近代交通D. 采用机器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可知康有为主张剪辫易服,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8.面对严重的危机,美国总统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实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放,他固守的经济政策是A. “自由放任”政策B. 市场经济C. 重农抑商政策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

19、策,加剧了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故A项正确;B项是经济形态,不是经济政策,应排除;C项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应排除;D项是苏联的经济政策,应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经济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识记,同时还需要掌握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和影响。19.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研究者会发现,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 采取自由主义政策B. 实行国家干预政策C. 实施福利国家政策D. 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知识点。关键信息:如何在大灾难中

20、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解答本题抓住时间信息:二战后。A项是二战前,故A项排除;BCD项都是在二战后,但C项是属于国家干预政策的表现,D项是不符合题题干“西方各国”要求,故B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A.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 恢复自由放任政策C. 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 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详解】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

21、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故A项正确;此时是部分恢复自由主义政策,也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此时属于“混合经济”模式,故B和D项错误;扩大福利属于经济调整现象,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21.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22、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就是好地方,报春鼓点先敲响。三年买进三大步,梧桐引来金凤凰。”甲乙比较,乙所描述的景象出现于:A. 三大改造完成后B.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C. 文革期间D. 改革开放进程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报春鼓点先敲响,三年买进三大步,梧桐引来金凤凰”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开始,凤阳率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试点,农业发展极具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为计划经济时期,农民生产积极性不足,时间不符合,故排除。22.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

23、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详解】根据“对华投资”、“购买技术”可知,中国积极利用外资和技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根据“允许市场逐步发育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知,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故正确选项为B;材料只涉及对外开放,不能体现对内改革问题,故A项错误;邓小平

24、与美国工商界人士谈话,与中美建交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对历史核心问题的理解要吃透。23.现今,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传播的传输问题,空调、冷冻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一些企业的生产不受地方气候和能源的限制,可以采取同步转包、子公司流水作业,让某个企业遍布时间。这反映出A. 发达国家占据科技发展的前沿B. 经济全球化以科技发展为支撑C. 西方现代企业采取全球化经营D. 高科技企业重视技术推广应用【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传播的传输问题让某个企业遍布世界”可知,

25、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以科技发展为支撑的,故选B。材料并没有强调前沿技术全部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材料强调的是全球这一整体,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西方现代企业的经营策略,且材料中的“一些企业”并不唯一指向西方现代企业,中国企业的例子也同样不少,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技术的作用,而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原因,排除D。24.2017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岘港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携手谱写亚太合作共赢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表现在A. 消除了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B. 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C. 推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D. 巩固

26、了中国在亚太中领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主要是由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组成,其主要宗旨是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实现该地区贸易自由化,故B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属于论坛性质组织,不可能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故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目标是推动亚太地区贸易发展,不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故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中中国并不是居于领导地位,故项错误。25.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的思想主张是A. “仁”和“仁政”B.

27、“无为而治”,小国寡民C. 以法治国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主张“仁”和“仁政”,这与题干中的“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符合,排除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题干中的“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符合,排除B。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利用权术来驾驭大臣,这与题干中的”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符合,以法治国正是法家的观点,故选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理学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26.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 道家学说B. 墨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儒家学说

28、【答案】A【解析】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道家“无为”的思想,故A项正确;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没有“无为”,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儒家也没有“无为”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学生主要掌握相关知识,即可得出道家无为思想的正确答案。27.在这种解放性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A. 指南针B. 造纸术C. 火药D. 印刷术【答

29、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说明该发明是北宋的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指南针和文化无关,故A项错误;造纸术最早出现于汉代,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火药和文化也无关,故C项错误。28.如表内容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观点。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程颐C. 朱熹D. 王夫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和君权神授。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

30、、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29.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A. 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C.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D. 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用排除法最为恰当。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在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形势下兴起,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因此BCD都与智者运动不符,这三项符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因此A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点评: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

31、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最早最主要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30.这一艺术流派,从其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来看,其共同特点有:排斥理性/虽调自我,特别是自我对于世

32、界的真实的主观感觉;强调潜意识的本能和原欲。简言之,它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排斥理性,强调自我,特别是自我对于世界的真实的主观感觉;强调潜意识的本能和原欲”可知,这是立体画派的特点,故选B。A项属于印象派,排除;C项属于浪漫主义画作,排除;D项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画作,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先归纳出特点,然后再依据特点进行排除判断,需要学生对绘画的各个流派的特征有所了解。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3大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33题14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33、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项目1949年1952年比1949年增长工农业总产值466亿元810亿元73.8%国民收入358亿元589亿元57%材料二 19581960年国民经济情况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减少1958年4000亿斤1959年3400亿斤600亿斤1960年2870亿斤530亿斤1961年2950亿斤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项目1992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总产值24000亿元7.18倍48.6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反映出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何

34、在?(4)综合三则材料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有何经验教训?【答案】(1)国民经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2)国民经济1958-1960年之间,粮食产量下降,1960-1961年之间,粮食产量上升。主要原因:1958-1960年期间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影响;1960-1961年期间,党和国家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3)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迅速增长。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生产的发展。(4)社

35、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解析】【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1952年之间的国民经济恢复的情况,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是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如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土地私有制,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这时期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措施推动这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第一问,材料体现了我国19581961年国民经济情况,根据材料数据可知

36、,1958-1960年期间粮食产量下降,1959年比1958年减少600亿斤,1960年比1959年减少530亿斤;1960-1961年之间,粮食产量上升,1960年是287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上升了80亿斤等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19581960年期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影响,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这时期粮食产量减少;1960-1961年之间,粮食产量上升主要是因为,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因此1960-1961年之间粮食产量上

37、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3)第一问,材料主要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1992年国民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7.18倍,国民收入比1978年增长5.78倍,可得出这时期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迅速增长。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环节,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4)第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有效的措施,国民经济恢复并

38、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左”倾错误而国民经济发展受挫,1961年通过八字方针,经济逐渐恢复;20世纪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采取正确有效措施而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0年代末由于“左”倾错误而经济发展受挫,70年代末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依据上图,可以看出,到1763

39、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欧洲为什么能够主导世界贸易?(2)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有什么特点?对欧洲、非洲、美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欧洲开辟了新航路开辟,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2)特点:掠夺性的殖民贸易;影响,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非洲:非洲丧失大量青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贫困;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解析】【详解】(1)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欧洲开辟新航路,欧洲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拥有了广大的殖民地,为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殖民

40、扩张和争夺,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进行了殖民掠夺和不平等贸易,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在18世纪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欧洲用制造品换取非洲的奴隶,再用奴隶换取美洲的金银、棉花、烟草等;欧洲用赚取的金银换取中国的丝绸、茶叶,因此这时期的世界贸易充满了掠夺性的殖民贸易特点。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欧洲通过殖民扩张占领广大的殖民地,对殖民地进行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欧洲利用本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与非洲、美洲之间开展三角贸易,即欧洲用制造品换取非洲的奴隶

41、,导致非洲丧失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困和落后;欧洲国家通过三角贸易,用非洲的奴隶换取美洲的金银、棉花、烟草和毛皮等,促进了美洲的开发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33.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

42、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

43、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答案】(1)“中体西用”思想适应了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国家富强。(2)说明:承认西方正制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3)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没有“中体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

44、了门、落不了户的”,可见清政府选择“西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体”指维护封建制度。第(2)问,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中“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的信息来归纳,可见此时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第(3)问,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从君主立宪派、革命怕以及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围绕维新思想、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的角度分析即可。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思想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