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3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935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 1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A传单 B信件C报纸 D电报【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处于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时代,“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可知“纸”是指报纸。【答案】C2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

2、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析】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答案】B3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D娱乐大众【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3、开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答案】B4下列近代报刊中,将归为同一类性质的理由最恰当的是()A同为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B同属于娱乐性为主的报刊C都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D是不同时期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解析】本题以近代报刊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报刊的功能。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通过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务报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报纸之一,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二者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因此B项错误。A项错误,不是简单的报刊,因此并非最恰当的理由;D项错误,二者均不是政府创办的舆论宣传工具,而是变革

4、的舆论阵地。【答案】C5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传播信息开启民智引导舆论控制政府A BC D【解析】材料中梁启超用形象且生动的排比句罗列出报馆应起到的作用是传播信息、开启民智、引导舆论等,正确。报馆只是新闻部门,不可能控制政府,故不选。【答案】A6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人士,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A报纸 B电影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解析】报刊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工具,当时,电影事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答案】A7据中

5、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量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才首倡白话文,故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不是通俗性报刊,而是文言政论性报刊,A错;早在19世纪70年代,国人就已开始办报,而时务报在1896年创办于上海,B错;当时中国报刊刚起步,国人需求量有限,D错。【答案】C8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

6、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C让中国人放弃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和所学史实可知,外国人创办书刊的目的就是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答案】B9互联网与其他媒介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信息丰富B文字、图像、声音兼备C高度互动、双向传授D时代性最强【解析】与报纸等媒介相比,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

7、授,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聊天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以实现。【答案】C10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解析】“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说明传统的商业购物模式将会被网购取而代之。“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A错误,B、D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C11梁博和吴莫愁,这两个名字火爆网络与电视,曾经让多少人魂牵梦绕。他们优雅的旋律撼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浙江卫视

8、中国好声音体现的电视功能是()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他们优雅的旋律撼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且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娱乐节目,由此可见人们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进行娱乐消遣,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人们关注时事热点、把握社会信息或进行艺术鉴赏,排除A、B、D。【答案】C12“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 “no zuo no 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9、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和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排除A、B;材料只提到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文化存在,流行在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对人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只能说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所以答案选D,排除C。【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

10、;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梁启超时报发刊词材料三: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

11、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12、中的“汉口”“上海”“广州”“时适中日战后,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概括特点;第二小问,中国人办报的原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从内部和外部原因分析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中“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等信息归纳。第(3)问,从材料中“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等关键语句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作用。【答案】(1)特点: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办报的目的是救亡图存

13、;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原因: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或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传递国内外信息;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3)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 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

14、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材料三:2011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主要目的:宣传革新主张,唤醒民众。(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主要原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3)原因: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会上个人追求成功、成名意识的提升;大众媒体生存的竞争;娱乐活动的不断创新;刘谦和小沈阳演出的平民化,贴近了大众的娱乐心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