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929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习目标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及其意义。3了解新时期海峡两岸之间的友好交流。4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 (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进行了全面阐述。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制度保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英、港都能接受的方案。(2)历程1982年,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1984年,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2澳门回归 (1)条件:香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过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缓和(1)1979年元旦,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中央人民政府倡

3、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2破冰: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3对话(1)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2)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3)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4发展(1)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2)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阐释 “一国两制”的构想思考 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中国香港前途问题的原则时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我们是讲信用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

4、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依据材料分析香港在1997年回归的原因。提示:根本前提: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关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辨析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异同(1)二者的相同点: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2)二者的不同点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点拨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

5、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台湾回归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澳门。 主题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核心必记1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前提。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其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

6、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但没有外交权。4和平谈判。和平解决,协商处理。但对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子不放弃使用武力。史料印证材料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一表明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由坚持军事对峙转变到主张和平统一。材料二 采取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7、时的谈话材料二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科学地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尝试。材料三 中国被外国列强殖民的时期于今天将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真正复兴开始了。同时也成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富强民主分界线,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拐点。思考:如何理解材料三中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拐点”这句话?提示:香港回归,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有利于推进中国整体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对点巩固1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

8、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C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解析:选D 虽然港、澳、台问题都可以用“一国两制”来解决,但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本质上的差别。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事情,所以台湾可以完全保留自己的军队;而港、澳的驻军是回归后由中央派驻的。主题二台湾问题解决的历史必然性 核心必记1根本保证: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3历史潮流: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

9、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4文化渊源: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高层人士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不断增多。5范例可鉴: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史料印证材料一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叶剑英(1981年9月30日)材料一说明中国政府对待台湾的政策是高度自治,保留军队,这体现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而不同于港澳问题。材料二 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图片材料二反映

10、出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 000多人次。思考: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提示: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对点巩固2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

11、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D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解析:选D 此图没有涉及民间团体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等情况,排除A项。观察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大陆中西部与台湾贸易增长率并不比东南沿海等与台湾距离近的省市少很多,B项错误。题干强调“三通”实现后的情况,没有提到“经济合作机制”问题,C项排除。故答案为D项。 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12、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A B C D解析:选A 就国内看,“左”倾错误统治已经结束,中国已经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新时期;就国际看,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已经为世界普遍接受,故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错误;虽然大陆对台政策自1979年元旦改变,但台湾直到1987年才被迫采取了一些对大陆的开放措施,错误。故选A。2观察下面两幅关于“台湾”话题的图片,图1到图2的转变可以说明( ) 图1 图2A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B中

13、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没有改变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D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析:选C 图1的主题是武力解放台湾,图2反映的是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调整并不代表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排除A项;从图1的武力解放到图2的和平统一,说明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有所调整,排除B项;中国政府从未承诺过放弃使用武力,故排除D项。C项符合题意。3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都想干涉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

14、国两制”对解决领土争端有借鉴作用解析:选D 世界上有很多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一国两制”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故答案为D项。题组二 香港、澳门的回归4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解析:选B 结合材料和“一国两制”的内涵可知A、C、D三项都属于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但不符合题意。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

15、义制度,所以B项说法错误。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以下两幅图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见证了澳门地区历史的沧桑与新生B都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表现C是澳门由殖民走向高度自治的见证D是中国从屈辱走向强盛的有力注解解析:选B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过程中关于澳门回归的史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说法正确;B项只体现了第二幅图的含义,符合题意,故选B。题组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6“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所反映的场景最早可能大规模出现于( )A20世纪70年代末 B21世纪初C20世纪80年代末 D20世纪90

16、年代初解析:选C 由“少小离家老大归”“争传客从台湾来”等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故选C。7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解析:选A “九二共识”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A项正确。8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转向频繁交流的原因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

17、”的方针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措施 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两岸“三通”的限制 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A BC D解析:选A 海峡两岸关系缓和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必清线索导引线索1: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建立框架(新中国成立初期)遭遇曲折(“文化大革命”时期)恢复完善(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18、会以后,拨乱反正,依法治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制度化、法律化的健康轨道。线索2:祖国统一大业进程:和平统一祖国方针“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两岸关系发展“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已成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关系缓和与交流。中国人民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必记精要盘点一、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阶段阶段特征表现原因(背景)建国初期初步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19、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政治制度构建的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共同纲领及1954年宪法的颁布“文化大革命”曲折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民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新时期发展完善平反冤假错案,完善民主法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以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法制化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二、比

20、较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制度项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制度经济基础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阶级本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的。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政党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