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845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选修,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钓鱼是一项有趣的休闲活动,钓鱼活动中钓点选择决定了渔获多少。钓鱼爱好者们总结出钓点选择的基本原则:“春钓浅(滩),夏钓深(潭),秋钓阴,冬钓阳”。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钓鱼爱好者总结的钓点选择原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 流速快慢B. 水温高低C. 河底地形D. 水位涨落2. 春日拂晓,某钓鱼爱好者来到其早己选好的钓点,开饵做钓。做钓时发现太阳光从前方照

2、到河面,水面波光粼粼,严重影响其观察浮漂。该钓鱼爱好者选择的钓位可能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 B 2. C【解析】【1题详解】结合材料“春钓浅(滩),夏钓深(潭),秋钓阴,冬钓阳”可知,垂钓影响因素是水温。因为水温高低会影响鱼类的活跃度,从而影响食欲。春季钓鱼主要选择浅滩是春季气温还未完全回升,浅滩比深潭水温更高,鱼儿到浅滩处取暖;夏季正好相反,浅滩水温过高,鱼类逃热趋凉,喜欢待在深水区;秋天沿袭夏季气候条件,气温较高,鱼喜欢待在阴凉处,所以选择阴凉处钓鱼;冬钓阳是因为冬季水温低,向阳处水温更高些。选B。【2题详解】结合题干分析,春日拂晓大致是在春季太阳刚好升起的时候,而

3、此时太阳大致从东北升起,做钓时发现太阳光从前方照到河面,水面波光粼粼,严重影响其观察浮漂,说明该垂钓者位于水库的西南侧且面向东北,据此判断图中丙地符合条件。故选C。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甲图图示时刻A. 北京时间为14时B. 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C. CD线两侧日期不同D. 华北平原正逢日落4. 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 【答案】3. C 4.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3题详解】读图

4、可知,12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2时,华北平原正逢正午左右,故AD错误;武汉在115E附近,其地方时为11时40分左右,该日太阳高度最大值应在当地时间12时,B错误;CD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O时,即为自然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C正确;综上可知,选C。【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C点自转线速度为0,即C点为极点,又因甲图为冬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则B点在北极圈上,北极圈上全年昼长的变化为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且正好出现极昼现象,之后昼渐短,夜渐长,至冬至日(12月22日)正好出现极夜现象,读乙图可知,只有曲线符合条件。故选B。东京奥

5、运会火炬火种从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38N,2343E)采集,搭乘专机于2020年3月20日抵达日本宫城县(35N,14052E),并于26日从福岛县(38N,140E)开启火炬传递活动。读2020年东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 东京奥运会火炬火种从希腊飞抵日本,按最短航线其飞行距离最接近A 14000kmB. 12000kmC. 8000kmD. 10000km6. 若奥运火炬从广岛传递到北海道期间,一名爱好者沿着火炬传递路线乘车跟随,既方便欣赏窗外风光,又要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以下时间和乘车位置较好的是10:00,右侧靠窗14:00,左侧靠窗16:00,右侧靠窗8:00

6、,左侧靠窗A. B. C. D. 【答案】5. D 6. D【解析】【分析】【5题详解】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与日本宫城县纬度接近,两地经度大约相差117,可以计算得出117111kmcos35=10650km,最短航线的方向为先东北后东南,即球面上过这两地之间大圆的劣弧,应稍小于直线距离,最符合的是10000km ,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奥运火矩从广岛传递到北海道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本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客车向北行驶,左侧靠窗可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午时段,太阳从西侧照射,右侧靠窗可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错误。、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下图示意某年4月18日08时至19日14时徐州市城区、郊区地面气温及城市热岛强度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 图示期间,徐州市A. 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于夜间B. 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强于白天C. 白天向夜间过渡,城市热岛强度减弱D. 夜间向白天过渡,城市热岛强度加强8. 导致徐州城区19日上午比18日上午气温偏高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 昼夜长短B. 正午太阳高度C. 天气状况D. 人工取暖释放的废热差异【答案】7. B 8.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及

8、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7题详解】读图可知,徐州市白天热岛强度比晚上低,故A错误,B正确;读图可知,白天向夜间过度,城市热岛强度逐渐加强,C错误;夜间向白天过度,城市热岛强度逐渐减弱,D错误;综上可知,选B。【8题详解】据所学可知,徐州城区19日上午与18日上午相比较,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人工取暖释放的废热差异的变化均不大,所以徐州城区19日上午比18日上午气温偏高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人工取暖释放的废热差异等关系不大,故ABD排除;读图可知,19日上午比18日上午同期温度偏高不少,说明19日上午天气晴朗,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故选C。湖南郴州网红景区高椅岭地

9、处丘陵地带,为发育于紫红色砂岩和砾岩之上的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独特外形。下图示意高椅岭植被分布规律:山顶植被最茂密、山麓次之,“赤壁”几无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高椅岭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地壳上升地壳下沉岩浆侵入风化、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冰川侵蚀A. B. C. D. 10. 高椅岭丹霞地貌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存在显著差异,其直接原因是各地形部位的A. 热量差异B. 降水差异C. 岩性差异D. 土壤差异【答案】9. A 10. D【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高椅岭岩石由砂岩和砾岩组成,砂岩和砾岩都是沉积岩,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的产物,形

10、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再经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以及风化作用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地貌特点,故高椅岭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根据材料山顶植被最茂密、山麓次之,“赤壁”几无植被分布,山顶地势较为平坦,光照充足,通风条件好,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土壤较为肥沃,适宜生长耐旱的硬叶林以及灌木丛,植被茂密;山麓地带,水热条件好,有一定坡度,土壤易遭受流水侵蚀作用,植被比山顶稀疏;“赤壁”地势陡峭,无土壤发育,所以植被最少,故形成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土壤,D正确。热量、降水、岩石性质都能影响土壤的发育,进而影响植被分布状况,所以,热量、降水、岩

11、石性质不是形成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差异的直接原因,ABC错误。故选D。【点睛】岩石的分类(按成因):(1)岩浆岩(不含化石):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2)沉积岩(可能含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3)变质岩(不含化石):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图甲为Z半岛附近海域的流冰景观(冰块在风、浪、水流作用下产生的流动现象)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R河径流量大,对其沿海流冰影响很大。2019年9月下旬,一只印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双层气球(图乙)在Z半岛被游客发现。完成下面小题。11. Z半岛附近海域流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附近洋流从高纬带来浮冰多海雾天气利于流冰形成R河淡

12、水汇入使海水易结冰冬季风强劲使水温降低A. B. C. D. 12. 使国庆气球到达Z半岛的主要动力是A. 城市风B. 海陆风C. 冬季风D. 高空西风【答案】11. D 12. D【解析】【11题详解】从图可知,从高纬流向低纬的千岛寒流,会把高纬的浮冰带到该海域,正确。海雾天气与流冰形成无关,错误。由于河流水体属于淡水,其含盐量比较低,其水体的冰点较高,R河的河水汇入半岛附近海域,容易导致该海域的海水更容易结冰,正确。冬季风强劲使水温降低,导致海水容易结冰,正确。正确,故选D。12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该球是从我国放飞的气球,主要是在高空运行的,促使该球到达Z半岛附近的主要动力显然不是城市

13、风。故A错误。海陆风夜晚和白天的风向不一样,可知该球能够到达Z岛附近,其主要动力显然不是海陆风,故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气球到达Z鸟附近时正值9月下旬,此时东亚地区还没有冬季风,故C错误。读图可知Z半岛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和我国东北以及华北的部分地区的纬度范围大致一致,同处于西风带内,放飞到高空的气球可以随着高空的西风飞到Z鸟附近,因此,可知使国庆气球到达Z半鸟的主要动力是高空西风,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海水结冰的条件和大气环流相关知识,应用自然地理的中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读世界某地区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

14、是A. 均为热带草原B. 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C. 均为热带荒漠D. 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14. 关于图中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海水盐度低于B. 、两地均有寒流流经C. 位于美洲板块,位于南极洲板块D. 、两地均为基岩海岸【答案】13. B 14. C【解析】【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图示位于中美洲,根据其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故M山地的东侧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而山脉的西侧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为热带草原。故B正

15、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图示沿海为平原,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排除B;濒临墨西哥湾,位于美洲板块,位于南极洲板块。两者相互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C正确;沿海为平原地区,为淤泥质海岸,位于南极洲板块,且南极洲板块俯冲形成海沟,为基岩海岸,D错误;地纬度低于地,气温较高,且处有寒流流经,降水少,蒸发旺盛,地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充沛,加上纬度较地高,因此气温较低,蒸发较少,因此盐度较低,A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模式图及其分布规律;影响盐度的因素、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板块运动及其影响等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念

16、青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其上发育有现代冰川7080条,总面积10701km2,在我国山系中冰川面积名列第二,降水量较小,夏季平均冰温较低,活动性弱,冰面较为洁净。读19762011年念青唐古拉山西段不同等级规模冰川数量、面积统计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示信息反映出A. 规模5.0km2的冰川数量变化最小D. 规模为1.05.0km2的冰川数量增幅最大16. 规模0.5km2的冰川面积和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大规模冰川不断分解成小规模冰川B. 降水增多,冰川发育加快C.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速度加快D. 该地区隆升速度快,冰川发育加快【答案】15. C 16. A【解析】【15

17、题详解】图示信息显示,规模5.0km2的冰川数量变化最小,C正确;读图可知,规模为1.05.0km2的冰川数量有明显减少趋势,0.1km2的冰川数量增幅最大,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读图中1976年2011年冰川数量折线图可知,规模0.5km2的冰川面积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变暖,许多较大规模冰川不断分解成小规模冰川,A符合题意;近几十年来,青藏地区的降水没有明显增多,如果明显增多,规模0.5km2的冰川面积和数量也有增多,而图中显示在减小,B不符合题意;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也会直接导致规模0.5km2的冰川面积和数量减小,C不符合题意;在短短的近几十年内,该地区隆

18、升幅度不大,对冰川发育速度影响不大,如果冰川发育加快,规模0.5km2的冰川面积和数量也有增多,而图中显示在减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雪委员会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喜马拉雅山区有近50座冰川湖湖水水位迅速上升就是明证。科学家预计,在未来35年间,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将缩小1/5。2020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发生25年来最为严重的

19、蝗虫灾害。下图为联合国粮食组织预测蝗群37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可能会在3月至4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广泛繁殖。若出现新蝗群,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影响蝗群37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A. 风向影响B. 气温升高C. 人类干预D. 干旱加剧18. 专家预测,蝗群难以由印度进入我国,最可能是途中A. 森林茂密B. 高山阻隔C. 距离遥远D. 气候湿润【答案】17. A 18.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蝗群3-7月向北迁飞,蝗虫的飞行需借助风力, 3-7月太阳直射点

20、向北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故影响蝗群。37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风向影响,气温,干旱对蝗群的迁飞影响小;人类干预能力较小。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18题详解】根据蝗虫迁飞的路线进行判断,蝗群向北迁飞,蝗群由印度进入我国需经过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喜马拉雅山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蝗群难以飞越。森林,距离,气候对蝗虫迁飞影响较小。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非洲蝗虫的迁飞路线为背景,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及自然地理环境对蝗虫迁飞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蝗虫迁飞需要借助风力),进而根据动力来源进行分析。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

21、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图a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图b为8月份某沿海地区的等温线和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 关于图a中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A. 比气温高B. 比气温高C. 比气压低D. 比气压高20. 关于图b中的洋流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b中洋流可能位于图a中沿海B. 图b中洋流不一定向北流C. 图b中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 乙处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甲处没有【答案】19. BD 20. AC【解

22、析】【19题详解】图中、两地位于同一地点的不同海拔高度,地海拔高于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比气温低,A错误。图中显示,、两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海陆位置不同,等压面分布表明,比地气压低,按照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可知,此时比地气温高,B正确。图中、两地位于同一地点的不同海拔高度,地海拔高于地,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地比地气压高,C错误。图中显示,地和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地等压面向上凸,而地等压面向下凹,因此比气压高,D正确。故选BD。【20题详解】图b等温线气温值向北递减,可能位于北半球,8月份为夏季,水温不高,表明为中高纬度,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洋流向北流动,为暖流,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北

23、半球中高纬度的向北流动的暖流一般位于大陆西岸海域,而图a中海洋位于大陆西岸,因此图b中洋流可能位于图a中沿海,A正确。图b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洋流向北流动,B错误。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洋流向北流动,海水由水温较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应为暖流,因此图b中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C正确。乙处没有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因此没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D错误。故选AC。【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下表为长江口某水文站近60年平均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表

24、。据专家预测,2006年后的几十年内长江口径流量和输沙量将趋于稳定。完成下面小题。年份1951-19601961-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6年径流量(108立方米)914089808510891095806886年输沙量(108吨)4.665.134.214.283.370.8521. 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口年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上游水利工程的建设B. 中游工业发展C. 流域生态改善D. 上游城市发展22. 长江口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将导致A. 河口地区盐碱化加剧B. 河口三角洲面积加速扩大C. 河口生物多样性增加D. 咸淡水过渡区向河

25、口靠近【答案】21. AC 22. AD【解析】【21题详解】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的重量(吨),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径流量的大小和含沙量大小。图中显示,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年径流量降低了约28%,而长江口输沙量降低75%,因此长江口年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径流量的变化,而是含沙量的变化,因此长江口输沙量减小主要是因为流域生态改善,水土流失减小,径流含沙量减小,C正确。中上游水利工程的建设,起到拦沙的功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少,A正确。中游工业发展和上游城市发展,可能使得城市用水增加,导致长江口径流减少,但长江口径流减少不是导致输沙量减小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A

26、C。【22题详解】长江口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河流水位下降,海水容易倒灌入长江口,因此可能会导致河口地区盐碱化加剧,A正确。长江口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因此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速度减缓,B错误。长江口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河口湿地生态平衡打破,因此河口生物多样性有可能受损,C错误。长江口年径流量减少,河流淡水水位下降,使得咸淡水过渡区向河口方向靠近,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考查输沙变化的原因及带来影响,运用河流含沙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解题关键。退水渠是排泄灌溉渠道内剩余水量的渠道。下图是塔里木河上、中、下游耗水量过程线及上游阿克苏河段退水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

27、面小题。23. 下列关于塔里木河上中下游各段耗水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上游耗水量波动上升B. 中游耗水量曾经最多C. 下游耗水量持续变少D. 各段耗水量均在减少24. 近年来塔里木河水质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上游流域()A. 河流径流减小B. 工业污水排放C. 农田灌溉退水D. 生活污水排放【答案】23. AB 24. AC【解析】【23题详解】读塔里木河上、中、下游耗水量过程线示意图可知,上游耗水量波动上升,A正确;图中显示,20世纪塔里木河中游耗水量最多,B正确;图中显示,塔里木河下游耗水量波动减少,不是持续变少,C错误;图中显示,塔里木河上游段耗水量有波动上升趋势,因此不是各段

28、均在减少,D错误。故选A、B。【24题详解】图中显示,近年来塔里木河上游流域灌溉用水量大、水库拦蓄水源较多,导致塔里木河径流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导致塔里木河水质污染严重,A符合题意;塔里木河上游流域布局的工业企业和城市较少,因此塔里木河上游流域工业污水排放量和生活污染排水量不大,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不是导致近年来塔里木河水质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B、D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塔里木河上游流域退水渠较密,表明灌溉用水量大,农业污染物通过农田灌溉退水进入塔里木河,导致塔里木河水质污染严重,C符合题意。故选A、C。2019年异常的高温天气和严重的干旱,使得澳大利亚东南部从9月份开始就爆发了森林火灾,火

29、灾持续了多月以后,依旧有100多处森林起火点。到2020年1月8日,澳大利亚山林大火仍在持续燃烧。据报道,过火面积已经增加至1030万公顷,死亡人数为25人。数百座房屋被毁,数十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火灾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关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A. 空气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B. 蒸发加剧,水循环更加活跃C. 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D. 风化和侵蚀作用加强,地表起伏变小26. 为了减轻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有A. 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完善森林火险应对机制B. 加强森林灭火人员培训,扩大灭火专业队

30、伍C. 应用GIS技术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测,预测火灾发展趋势D. 将林区及周围的居民及产业全部外迁【答案】25. AD 26. AB【解析】【25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会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A正确;植被破坏,蒸腾作用减弱,气候趋于干旱,水循环减弱,B错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C错误;植被破坏,使地表风化和侵蚀作用加强,削高填平,地势起伏变小,D正确。故选AD。【26题详解】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完善森林火险应对机制,加强森林灭火人员培训,扩大灭火专业队伍,都是应对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AB正确;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测需要应用RS技

31、术,应用GIS预测火灾发展趋势,C错误;将林区及周围的居民及产业全部外迁,成本太高,也不必要,D错误。故选AB。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新期造山带(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带)和19731999年6.5级以上地震的分布图,以及选取的局部区域的放大图。材料二某地理科考小组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考查,在北美洲的两条河流上分别选取L、N两个地点(图a)进行了水文特征分析,并绘制了月均流量变化图(图e),在亚洲选取了P、Q两个地区(图15b)进行了气候特征的比较分析,并绘制了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图f)。(1)分析L、N两个地点流量变化特点及主要原因。(

32、2)根据材料推测P、Q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3)新期造山带中的A、C两个区域经过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其构造地貌有何不同?【答案】(1)L地河流夏季流量较大(径流季节变化大);主要是因为该地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而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化量大。N地河流春季流量大;春季该地冷、暖空气交绥频繁,降水较多加之上游积雪融化,因而春季河流流量较大。(2)P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P地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全年少雨。Q地为热带季风气候,Q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全年高温,有旱雨两季。(3)A地区为海岸山脉(褶皱山),C地区为岛弧(岛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河流水文特

33、征、气候类型的判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据L、N两地河流月均流量变化图分析,L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主要在夏季,因为L河纬度高,冰川分布面积大,主要补给方式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径流量大;N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比L地河流小,春季径流量大,N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春季上游积雪融化补给量增多,加上春季该地冷、暖空气交汇频繁,降水较多,因而河流流量较大。(2)读图结合位置和降水特点判断,P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因为P地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34、,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形成。Q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旱雨两季;其形成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3)A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太平洋板块和美洲碰撞形成高大的海岸山脉(褶皱山);B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岛弧链和海沟。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

35、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气候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的原因。(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答案】(1)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原因: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地形雨,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2)纬度低,热量和水分条件好;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水平、垂直)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减少、食物减少;(

36、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马达加斯加岛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物种丰富的原因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详解】(1)据图可知,狐猴集中分布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岛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带来丰富的水汽;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岛上的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能够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岛屿的东侧多形成地形雨;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因此该地形成了终

37、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景观。(2)本题主要考查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成因。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岛“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说明岛屿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容易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移居于此” “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说明该地受人类影响时间短,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人口较少,受人类干扰少;该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3)本题主要考查该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结合该岛自然地理特征和图文资料,考查学生对于人地关系的反思,暗含人地

38、关系的协调,注重了对学生人地观的培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生物的进化规律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破坏和影响来分析。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减小,栖息地受到破坏、食物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得狐猴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再加上人类非法捕杀狐猴获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因而狐猴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适宜生存的空间逐渐减小;狐猴为该地的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适宜性较差。【点睛】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非地带性现象形成原

39、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地峡的东侧等地的热带雨林景观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南半球)或东北信风(北半球)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热带稀树草原带南美大陆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东进;秘鲁寒流规模较大,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作用明显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的深人(地处西风气流的背风坡)温

40、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欧大陆东西岸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北宽度不同,西窄东宽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东西岸自然带南北宽度一样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2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2)据图中信息描述A、B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3)图示天气系统在该区域持续时间较长,据图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它对A、B两城市天气的影响。【答案】(1)地形:以高原为主,喀斯

41、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地壳运动活跃;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与年际变化大(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土层较薄,肥力相对较低;水文:地表水较少多地下暗河,径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生物: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雨林)。(2)该时段A城市气温总体较B城市高;温差较B城市小;降水量较B城市少。(3)冬半年,来自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在向南移动过程中,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在此处静止下来,形成准静止锋。A城市此时位于该天气系统的暖气团一侧,受锋面影响小,温暖如春;B城市位于冷气团和锋面控制区域,受其影

42、响大,阴雨冷湿。【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昆明准静止锋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可以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进行描述,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该地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以高原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地壳运动活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与年际变化大;地表水较少多地下暗河,径流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流量季节变化大;土层较薄,肥力相对较低;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垂直分异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2)读图,注意降

43、水量A城市最高为40,B城市是8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段A城市气温总体较B城市高,温差较B城市小;降水量较B城市少。(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为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主要出现在冬半年,此时来自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在向南移动过程中,受地形阻挡,在此处静止下来,形成准静止锋。A城市为昆明,此时位于该天气系统的暖气团一侧,受锋面影响小,气候温暖,多晴天;B城市贵阳,位于冷气团和锋面控制区域,受其影响大,阴雨冷湿。30.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哈得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面积约120万km2。资料表明,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相反。哈得孙湾的冰封期比同纬度其

44、他海区更长,海湾内的海水10月就开始结冰,直到次年89月海冰才能消融,全水域几乎终年都有冰群存在。下图为哈得孙湾示意图。材料二图中N附近纽芬兰岛海域曾经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鳕鱼是冷水性底栖鱼类,多生长在水温016的寒冷海域。鳕鱼肉质细嫩,肉味清淡,是西方人爱吃的一种海鱼。风干制成鳕鱼干是一种耐保存又便宜的高蛋白食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遭到了灭顶之灾;后来虽然采取了休渔、禁鱼以及控制渔网网眼、捕大放小等措施,也没有挽回渔场渐渐消亡的现实。(1)概括哈得孙湾地区的水系分布特点。(2)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

45、同纬度其他海区更早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推测纽芬兰渔场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答案】(1)河流由南、东、西注入哈得孙湾,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大多流程较短;流域内多沼泽、湖泊、河流落差较小,河流下游河床宽阔。(2)海湾深入内陆,水浅,冬季海水降温更快;冬季风强劲,水温降低;多条河流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低,冰点温度更高,更易结冰;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3)鳕鱼在市场上深受欢迎,利润高;过度捕捞;海上冷冻船的发明(冷藏保鲜运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鳕鱼的捕捞和运输;捕大放小的传统观念,导致鳕鱼物种逐渐退化;全球变暖,影响了鳕鱼的生存环境;人类活动导致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

46、的破坏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水系特点的描述、影响海水结冰的因素和渔场消亡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河流水系特征主要从水系形状、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流域落差大小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哈得孙湾的水系大多分布在西、南侧,所以河流由南、东、西注入哈得孙湾,形成向心状水系;从流程看,河流大多流程较短;由于“位于北美洲大陆中部的五大湖南部分布着高度不大(一般在500m以下)的冰碛山地,成为北美洲大陆的分水岭,分水岭以北的河流多注入哈得孙湾,”所以流域内多沼泽、湖泊、河

47、流落差较小,河流下游河床宽阔。(2)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以及海区的封闭性等因素有关。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哈得孙湾是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水浅,冬季海水降温快,水温低;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哈得孙湾相对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交换不畅,水流慢,水温低;有大量淡水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沿海地区低,盐度越低,冰点温度越高,容易结冰。因此哈得孙湾结冰早。(3)纽芬兰渔场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人类活动、观念、生产活动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分析,鳕鱼肉质细嫩,肉味清淡,市场需求量大;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鳕鱼的捕捞;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的使用进一步导致过度捕捞;全球变暖、海洋环境污染等破坏了鳕鱼的生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