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应井田制实质的是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井田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井田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
2、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土地兼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B正确。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是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A排除。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属于北宋初年措施,不是整个封建社会,故C排除。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也不是根本原因,故D排除
3、。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封建土地私有制3、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民营手工业【名师点睛】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
4、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4、柜坊被视为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因为它A.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 B.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C.印制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流通 D.发放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柜坊被视为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故B正确。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属于邸店,故A排除。唐代柜坊没有印制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流通的史实,故C排除。发放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也不符合柜坊的史实,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5、明万历年问,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
5、林插图多达1216幅。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A.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 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C.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 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明万历年问,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216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故C正确。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喜好话本小说的可能性不大,故A排除。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的文化层次较高,故B排除。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以天主教内容为主,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小说【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世俗化的相关知识。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
6、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又称为城市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6、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答案
7、】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影响7、河北邯郸博物馆藏的一方元代窑枕,中部开光内书写“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A.理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 B.人们以财产多寡作为衡量人身份高低的标准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流通 D.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故D正确。理学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人们以财产多寡作为衡量人身份高低的标准,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轻便的货币流
8、通,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影响8、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记述的现象反映了A.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B.农业地位重要C.对“市”严格直接管理 D.实行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抑商政策,对商人贩卖米粮征收重税,故D正确。关税一般指对外海关税收,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农业地位重要,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对“市”严格直
9、接管理,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名师点睛】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始终贯彻实行,是主要的经济政策,但部分朝代和历史阶段统治者对商业的态度和政策有微调,如何选择判断需以材料信息为主要依据。评价重农抑商,应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评判。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无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将失去应有的历史意义。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
10、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社会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 D.全球史观【答案】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 评价【名师点睛】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0、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A.保
11、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罗斯福新政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故D正确。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属于国内农业措施,与国际市场无关,故A排除。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属于进口方面,与材料的出口无关,故B排除。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属于国内
12、工业措施,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美元贬值11、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厂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
13、称为“工业革命”。从影响说,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和推动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连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解体”的含义是封建农业和手工业连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故D正确。大批洋货涌入中国,是解体的原因之一,故A排除。
14、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过于绝对,且也属于原因,不是含义,故B排除。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过于绝对,且也属于原因,不是含义,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进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但客观作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
15、阶级形成,这属于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故B正确。增进封建统治的力量,属于主观目的,故A排除。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也是其主观目的之一,故C排除。引进近代科学技术,属于其主观手段,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名师点睛】洋务运动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
16、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B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内容15、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性质中国进口1.7亿5.7亿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中国出口0.28亿1.66亿8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表
17、格数据可知,1895年到1913年,中国的进出口额都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B正确。中国出口品为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无法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名师点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了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
18、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外商企业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16、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A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17、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
19、定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19271936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内政治局面不稳定,故B排除。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只符合第一个时期,故C排除。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只符合民国初年,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对
20、此,教师需高度重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产生,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有短暂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并于1956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18、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把40的国有企
21、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局面下,西方国家采取货币主义政策,减少政府的干预,故D正确。工业革命后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政策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故B排除。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西方国家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故C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19、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
22、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答案】C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内容【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它使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它大胆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
23、重要意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
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失业严重,故这种现象出现,故D正确。当时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不是新经济政策,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早1933年开始,故B排除。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不符合史实,故C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2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答案】A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名师点睛】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
25、、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22、当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A.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C.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
26、经济 D.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时期,“退一步,进两步”是指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正确。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属于斯大林模式,故A排除。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C排除。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也是利用市场经济手段的表现,故D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23、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
27、化表明在西欧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民营化是改革趋势,1990年“全球化”取而代之,说明西欧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故A正确。凯恩斯主义在70年代经济滞胀后被放弃,故B排除。材料无法说明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故C排除。“全球化”贸易保护政策矛盾,故D排除。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相关知识。经
28、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是各国逐步趋近的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暂时的倒退与停滞都有可能。当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无法满足各国谋求更广阔市场的时候,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补充。24、苏俄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答案】D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25、“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
29、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我国A.1950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浮夸风的特点,属于大跃进时期,在1958年,故C正确。1950年没有大跃进运动,故A排除。195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故B排除。1979年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
30、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会后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26、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 “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答案】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27、据统计,1992年全国
31、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故A正确。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在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故B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80年代,故C排除。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
32、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名师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市场经济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有自身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共性或一般性。28、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
33、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外交的主要对象是第三世界国家,这反映了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故D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90年代,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故C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特点二、材料分析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44分)2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
34、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
35、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6分)【答案】(1)前期: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标准:前期就书法论书法;后期以气节评价书法。(9分)(2)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6分)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赵孟頫评价【名师点睛】赵孟頫,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
36、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 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 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30、(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
37、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9分)。【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
38、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6分)(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发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5分)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俾斯麦政策评价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次与太平军交战后。左宗棠在家书中道:“毙贼三千有余。阵斩贼多名,极为痛快。”筹办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1874年,正当新疆
39、局势危急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摘编自左宗棠全集等(1)根据材料,指出左宗棠在国防问题上的主要观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历史功过。(6分)【答案】(1)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加强国防:海防、塞防并重;主张收复新疆。(8分)(2)推进洋务运动;捍卫领土主权;镇压太平天国(6分)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左宗棠评价【名师点睛】左宗棠,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湘军统帅。他青年时即注重经世致用之学。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中举人。后三次会试不第,遂为塾师。后来竟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北京,天津,甘肃,内蒙,新疆,陕西,山东,河北)八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