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 将进酒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海探珠 塞下曲(其五)李 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诗海探珠【赏析】首联两句,分述了敌我两军的态势,指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天兵”,天朝的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他们堂堂正正,出塞去抗击胡虏。通过措词的褒贬色彩,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爱憎。颔联两句属对工整,气势磅礴。从将军到战士,同仇敌忾,威严整肃,争相建功报国。刚刚颁发诏令,很快就已深入敌区,表明进军神速,所向无敌。清人吴汝纶说这两句
2、“有气骨有采泽,是太白才华过人处”(唐宋诗举 要),是深中肯綮的。颈联两句,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胡霜”与首联的“秋”相照应。“边月”、“胡霜”,均为静物。皎洁的月色,银白的寒霜,笼罩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胧苍凉的气氛。而“弓影”飘移,“剑花”闪烁,则包含着战士的行动。用“随”和“拂”这样两个锤炼而得的动词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使静物和人物的动态融为一体,显得生机勃勃。这就构成一种奇妙的意境:于苍茫中见壮美,于异彩中显飘逸。在尾联中以诗中主人公的口气抒发了“天兵”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把全诗推向了高潮。【思考】说明颈联的写法及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
3、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钟鼓馔玉(zhun)岑夫子(cn)轻裘(qi)砅岩转石(pn)噫吁嚱(x)恣睢(su)(2)多音字奔 奔流(bn)投奔(bn)殷殷红(yn)殷切(yn)参扪参历井(shn)参加(cn)参差(cn)将将进酒(qin)将军(jin)大将(jin)二、词语释义 海客:_ 势拔五岳掩赤城:_ 天台:_ 谢公:_ 列缺:_ 来自海外的客人。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指谢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闪电。暝:_
4、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_ 渌:_ 无相亲:_ 黄昏。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清。没有亲近的人。不解饮:_11 将:_12 无情游:_ 13 班马:_14 将进酒:_不会喝酒。和。忘却世情的交游。离群的马,这里喻指载人远离的马。属乐府旧题。将(qin),且。15 会须:_ 16 岑夫子:_ _ 17 陈王:_18 径须:_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指岑(cn)勋。丹丘生:元丹丘。人均为李白的好友。指陈思王曹植。干脆,只管。三、名句默写 殷(yn)岩泉,_。梦游天姥吟留别 _,使 我 不 得 开 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举杯邀明月,_。月下独酌 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_。
5、将进酒 栗深林兮惊层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对影成三人浮云游子意千金散尽还复来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生于701年2月8日,出生地是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_,唐代伟大的_诗人。其诗风_,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其诗作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_”,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称为“_”。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豪迈飘逸大李杜诗仙2资料链接(1)谢灵运(385433),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
6、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2)李太白跳月: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
7、,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1梦游天姥吟留别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提示】“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
8、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李白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提示】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 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
9、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赏析月下独酌。思考: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提示】天上的月亮加上自己与影子,共有三“人”。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4月下独酌中写李白独酌,但李白究竟为何孤独?【名师点拨】(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
10、界上有相当的差距。(2)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5将进酒中开头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名师点拨】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
11、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细剖深析 楼主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历来有争议,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沙发 作唐诗解的唐汝询说:“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复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 如流水之不返矣。我今别君而去,未知何时可还,且放白鹿于山间,归而乘之以遍访名山,安能屈身权贵,使不得豁我之襟怀乎?”板凳 作诗比兴笺的陈沆提出了另一种解释:“此篇即屈子远游之
12、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三楼 还有一批人持这样的观点:梦游天姥山开头二句是说求仙“无从”,其次二句是说进宫或有希望。其下描写天姥山景色一大段,实质是宫廷生活的形象描述。结论是宫廷里也“无从”存身。“仙宫两无从”这一句可以说就是梦游天姥山的主题。取法古典诗词,写出精彩文章 从古典诗词中借鉴写作技法,并不是为了要让学生也来写古典诗词,古典诗词与学生要写的作文,从技法的角度来讲,似乎是有点遥远的,但是,通过具体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其实,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写作技巧是可以借鉴来用于写文章的,这样做一方面
13、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古典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诗词的阅读质量,再者,还可以使学生从观念上得到一个很好的改进,那就是文学作品之间,文学与文章之间是可以打通的,因此,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落实,可谓一举多得。一、从古典诗词中学习立意文章以立意为先,一篇立意高的文章往往能够起到发人深省、启迪心智的效果。“有境界自成高格”,虽然论的是诗词,但对于文章同样适用,很多古典诗词讲究立意的高远,例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送别是写诗作文常见的主题,而能写出李白之潇洒的
14、恐怕不多;同样还可以比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中得到作文立意的启发。其他方面的题材也不例外,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创作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从立意的角度来讲,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特别是很多诗人其实都不是专业作家,其生活背景丰富而复杂,而这对于其诗词的立意也是非常有益的,读古典诗词,可以获得具有历史纵深的、社会广阔的全方位的生活、情感、人生哲理等等的启示。这对于学生提高作文的立意毫无疑问是裨益无穷的。二、从古典诗词中学习构思艺术 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常常篇幅短小,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古典诗词在构思上的讲究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即便是一首
15、小小的绝句,起承转合丝丝入扣。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一句写景,以夜色中的江雨作底色,为整首诗定了一个基调。而第二句,则从远及近,有了人物的出现,在平明送客的背景下,楚山也添了一层孤独。到第三句,按照常理,在送别的场景下,必是一些依依不舍的话别之情,然而此处,王昌龄却不按常理出牌,掉转镜头,把画面定格在遥远的洛阳亲友身上,对辛渐的叮嘱,恰恰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于是我们才明白,这首诗形式上是一首送别诗,实际上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一首绝句,短短四句,其构思之缜密之精巧耐人寻味。又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诗歌以两条线索并行的模
16、式来构思全诗,最终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达到交叉和融合,使全诗的情感得到爆发式的表达。要写好文章,构思是必不可少的,向古典诗词学习构思艺术,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三、从古典诗词中学习剪裁艺术 选材组材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确定了主旨,整篇文章的框架也搭好了,接下去就是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在这一方面古典诗词也有很好的可资借鉴的地方。例如杜甫的兵车行,整首诗就如同一部富有表现力的电影,诗中描画的场景都紧紧地围绕着诗歌的中心,从刻画军队出发到与士兵的对话,从眼前的画面转向广阔的社会背景,最后想象战场上的悲惨,集中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对老百姓的同 情。这首诗在剪裁上极富借鉴意义,诗人就如
17、同一位出色的导演,善于捕捉最具表现力的镜头,加以剪辑,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四、从古典诗词中学习各种表达技巧 古典诗词中运用的写作技巧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对比、抑扬、衬托、象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等,特别是散文的写作,与诗歌有着非常深刻的联系,例如化抽象为形象,大多数表抽象思维的事物及事物所表达出的性状情态,一旦进入了诗歌,便被赋予形象化的特征。例如,写“愁”的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写“喜”则有“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而“春”则可以寄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之中;“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雪景,是何其的生动形象!这些都涉及到抽象语言的形象化表达问题。给人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之感,读罢意犹未尽,颇耐咀嚼。古典诗词中类似抽象语言的形象化表达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值得很好地借鉴。又如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而在散文创作中,以景结情
19、的手法也是很有表现力的,著名的散文项脊轩志就是以景物描写来结尾的,没有抒情的语言,没有点明主旨的句子,但是景物描写却达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这种写作技法是相当高明的。随堂练笔学习古典诗词中以景结情的手法,描写一个送别的场景,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文字。1课内素材开发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但诗人的游仙之念绝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素材积累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骨气”“品质”“思想”“节操”等话题或材料
20、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 三峡反对者陆钦侃教授寂寞去世 4月15日,水电专家陆钦侃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冷清举行。他曾任水利电力部规划局副总工程师,1988年参加三峡工程专题论证,任防洪组顾问,是该组两位拒绝在论证结论上签字的专家之一;在三峡工程已然上马后,又努力争取降低损失。一位“主建派”代表人物曾经动情地表示: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正是那些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的人。但网友郭玉闪感慨:陆老生前身后都那么寂寥,他“人云无法亦云,三峡关乎民生子丑寅卯是非有赖我公砥中流”网友“一山水道”认为:“坚持自己的意见,在许多误解和太多压力的情况下,有几人能做到呢?中国官本位久了。向黄万里先生致敬,向陆钦侃先生
21、致敬,向梁思成先生致敬,向良知和骨气致敬!”网友萧瀚提出:“知识人若不能做不合时宜之言,那基本上就是废品了。梁思成当年被斥为书生之见,现在成怀念的对象。”适用话题 本材料可用于“坚持”“良知”“操守”等话题作文中。美文佳作欣赏 湖树山 黑 塞从前有一个湖。蓝湖上,蓝天上,高耸着一场春梦,绿的颜色,黄的颜色。那边,天空静静地在拱形的山上休憩。一个流浪者,坐在树下。黄色的花瓣落在他的肩上。他疲倦了,闭上了眼睛。梦从黄色的树上落到他身上。流浪者变小了,变成了一个小男孩,在午后的花园里,听他的母亲歌唱。他看到一只蝴蝶在飞,可爱的,蓝天下欢乐的黄色。他去追蝴蝶,他跑过草场,他跳过小溪,他奔到湖畔。蝴蝶飞
22、越蓝色的湖水,男孩也飞着去追,光闪闪,轻飘飘,幸福地飞过蓝色空间。阳光照射着他的翅膀。他飞着追逐黄蝴蝶,飞过了湖,飞越了高山,那儿有一片云,上面站着上帝,正在唱歌。上帝周围是天使,天使中的一个,模样像男孩的母亲,站在郁金香花圃旁,斜提着一把绿色洒水壶,给花儿浇水。男孩向天使飞去,自己也变成了天使,拥抱他的母亲。流浪者揉了揉眼睛,又重新闭上。他摘了一朵红色郁金香,插在他母亲的胸前,又摘了一朵插在她的头发上。天使和蝴蝶在飞,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在这儿,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过来,飞到男孩的手里,并属于他,听凭他抚摸,听凭他询问,听凭他送给别人。流浪者醒来,回想那天使。他听到叶片缓缓地由树上飘落,听到树里
23、有细微的、无声的生命在金色的流体里上下漂浮。山向他这边望过来。山那边,身穿褐色大衣的上帝在唱歌。可以听到他的歌声越过湖面传来。这是一首朴素的歌,它同树里力量的轻微流动声,同心中血液的轻微流动声,同由梦里经过他的全身又返回的金色流体的轻微流动声交融在一起,发出和声。这时,他自己也开始缓慢地、舒展地歌唱,他的歌唱谈不上是艺术,它像空气和波浪,只是一种哼吟,只是像蜜蜂般嗡嗡。这首歌回答了远处唱歌的上帝,树里流体的歌声,以及血液里流淌的歌声。流浪者久久地这样喃喃歌唱,像一朵钟形花在春风里自鸣,像一个稻草人在草丛中奏乐。他唱了一个小时,或许唱了一年。他唱得像孩子又像上帝,他歌唱蝴蝶、歌唱母亲,他歌唱郁金
24、香、歌唱湖水,他歌唱他的血液和树里的血液。他继续上路,更深入这温暖之乡。这时,他渐渐地想起了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名字。今天是星期二,那边,去米兰的列车在奔驰。他听到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还有歌声越过湖面传来。那儿站着穿褐色大衣的上帝,他还一直在唱。但是,流浪者越来越听不见这歌声了。【赏评】赫尔曼黑塞,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人。“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崇高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散文湖树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奇幻梦境,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的“梦境”的特点,那就是:温暖。蓝湖、蓝天,黄色的花瓣、黄色的树,静静的天空、飞翔的蝴蝶与天使,营造出一个世外仙境,虚无缥缈却又真切可感。这篇散文寄托着作者的人道理想。流浪者、上帝、母亲等都具有很浓的象征意味:流浪者象征没有人生追求的精神“疲倦者”,上帝象征人生导师,母亲是爱的化身;文章营造出一个静谧、和谐、安宁的梦境,由湖、树、山等组成的“世外仙境”则被作者赋予灵动色彩,是人世间在作者心目中的投射。流浪者经过了精神的洗礼,而读者也仿佛受到了精神的洗礼。